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是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学校精神、风气、制度、行为和环境等要素的集合体,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教育观念、办学品味和特色追求的总和。
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风、教风、学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品位、促进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说是如火如荼。走进校园,人们发现学校越来越漂亮,功能齐全的塑胶跑道,宽大的图书馆,耀眼的外墙,挂着漂亮名言字画的墙壁……然而很多人(包括专家、教师、家长)对这些校园文化不屑一顾,认为这里“没有文化”。如何理解这种矛盾呢?通过调查、研究和反思,我认为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尽管大多数校长的管理词典中已经出现了“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概念,但是他们往往注重物化的建设,忽视精神气质、教育内涵的养成,因而将重心放在“校园”而不是“文化”上。于是校园越来越光鲜了,功能室越来越气派了,但是校园的美化没有给学校现状带来实质的、内在的改变。在漂亮的校园里,学生的学习依然很狭隘,教师工作得依然很疲惫。
2. 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全盘、前瞻、理性的思考。校园环境建设方面频繁的重建、装修、翻新,制造了噪音、粉尘,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妨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某小学近5年来几乎年年都在搞建设,从学校围墙、大门、操场、水泥路面几乎翻修个遍,家长、教师、学生怨声载道。教育需要“静”气、“雅”气,在喧闹、嘈杂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如何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如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 形式化。学校有图书馆,但鲜有学生去借阅,很多图书不是学生翻坏的,而是书虫咬烂的。馆里的藏书要么和新课程改革脱节,要么良莠不齐,有些甚至不适合学生阅读。谁都知道阅读的好处,但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被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课外补习填满,孩子们哪里有时间阅读!教师则整日“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和心思去阅读、学习,于是一个学期下来能够完整地阅读几本书的教师几乎是凤毛麟角。而如果教师抽不出时间去看书、学习,提高所谓的素质和修养就是一句空话。
4. 教育理念没有扎根。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已经将文化“植入”了学校的方方面面,如校训、教风、学风上墙,挂名言、树雕像、做文化墙等,但却没有让文化入脑入心。办学理念挂在墙上,只是起到装饰作用,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认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依然按照老规矩办事,今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校门口写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可是有多少人是这样做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成了在场面上说说、文字里写写、墙头上挂挂的口号。
5. 缺少校本特色。学校缺乏自己的办学个性和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似曾相识。作为学校精神识别符号的校训,“勤奋”“创新”“团结”“和谐”等词出现频率最高,有些学校校训竟完全一样。这些校训不能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不了学校对教育的独到理解和追求。
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风、教风、学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的健康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品位、促进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说是如火如荼。走进校园,人们发现学校越来越漂亮,功能齐全的塑胶跑道,宽大的图书馆,耀眼的外墙,挂着漂亮名言字画的墙壁……然而很多人(包括专家、教师、家长)对这些校园文化不屑一顾,认为这里“没有文化”。如何理解这种矛盾呢?通过调查、研究和反思,我认为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尽管大多数校长的管理词典中已经出现了“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概念,但是他们往往注重物化的建设,忽视精神气质、教育内涵的养成,因而将重心放在“校园”而不是“文化”上。于是校园越来越光鲜了,功能室越来越气派了,但是校园的美化没有给学校现状带来实质的、内在的改变。在漂亮的校园里,学生的学习依然很狭隘,教师工作得依然很疲惫。
2. 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全盘、前瞻、理性的思考。校园环境建设方面频繁的重建、装修、翻新,制造了噪音、粉尘,影响了师生的身体健康,妨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某小学近5年来几乎年年都在搞建设,从学校围墙、大门、操场、水泥路面几乎翻修个遍,家长、教师、学生怨声载道。教育需要“静”气、“雅”气,在喧闹、嘈杂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如何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如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3. 形式化。学校有图书馆,但鲜有学生去借阅,很多图书不是学生翻坏的,而是书虫咬烂的。馆里的藏书要么和新课程改革脱节,要么良莠不齐,有些甚至不适合学生阅读。谁都知道阅读的好处,但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被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课外补习填满,孩子们哪里有时间阅读!教师则整日“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和心思去阅读、学习,于是一个学期下来能够完整地阅读几本书的教师几乎是凤毛麟角。而如果教师抽不出时间去看书、学习,提高所谓的素质和修养就是一句空话。
4. 教育理念没有扎根。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已经将文化“植入”了学校的方方面面,如校训、教风、学风上墙,挂名言、树雕像、做文化墙等,但却没有让文化入脑入心。办学理念挂在墙上,只是起到装饰作用,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认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依然按照老规矩办事,今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校门口写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可是有多少人是这样做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成了在场面上说说、文字里写写、墙头上挂挂的口号。
5. 缺少校本特色。学校缺乏自己的办学个性和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似曾相识。作为学校精神识别符号的校训,“勤奋”“创新”“团结”“和谐”等词出现频率最高,有些学校校训竟完全一样。这些校训不能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不了学校对教育的独到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