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26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它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多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经验。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乐”起来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第一,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适当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复习课中让学生玩“闯关”的游戏,森林之王把森林里的许多动物都抓住关了起来,我们要去“营救”他们在“营救”过程中,学生们只有闯过一道道难关,才可以“营救” 成功。每一道难关都是他们要复习的知识点,学生们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的游戏中复习知识,不需要教师的提示,孩子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变灌输式学习为主动快乐的学习。又如猜字游戏、摘苹果游戏等都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到的知识,效果比死记硬背、机械抄写不知要强多少倍。
  第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快乐地学习。“认知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认知”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学的要求出发,用绘画、唱歌、表演、采访等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创编多种多样的课本剧,尽情让学生“乐”。如果把有待扩展,有待扩大的语言信息创编成多种多样的课本剧,不仅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表演舞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这种方法可以打消书面语言的固有束缚,学生能酣畅淋漓地发挥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语言进行梳理的能力。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搭设快乐学习的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小学生最容易感触到的。教师喜爱和尊重自己的学生,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学生对老师也会尊敬并发自内心的喜爱,也会因为爱老师而爱上老师所教的学科。课余,与同学促膝谈心,交流感情,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精神上鼓励,生活上关心;课上,用亲切、热情、平等的讲授态度,生动、幽默、形象的教学语言,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民主、舒畅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了满意、愉快、羡慕的心理,他们对语文学习也就会有强烈的兴趣,就会用心悦诚服的真诚去如饥似渴地汲取老师奉送给他们的丰富的知识营养。正如古人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三、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民主,做到心中有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们求知的学习兴让所有的孩子展开成功的翅膀,在色彩斑斓、广阔无垠的语文知识海洋中翱翔。我坚信,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渴望学习语文知识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盛的果实。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到底,不想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因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不同程度,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
  四、营造“感受美”的氛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语文自身就是一块极美的芳草地,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语文老师要借助学生的“爱美”之心,在教学中营造各种“感受美”的氛围,把学生带入“芳草地”,让学生为她的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所吸引,陶醉其中,爱不释手。“感受美”的氛围的营造,主要来自于语文老师生动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艺术,深刻而精辟的分析方式。另外,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方法。比如,可以借助音乐、美术、舞蹈、花卉、盆景、手工制作、投影、录象等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欣赏、理解课文,陶冶性情;可以组织学生郊游、参加、访问,使学生身临其境,欣赏自然美和社会美;还可以组织故事会、朗诵会、文艺联欢会等,尽情展示自身美,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生说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学生在“美”的包容中,就会不知不觉地爱上语文,对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自由练笔,不拘一格
  语文教学中,作文普遍令学生头痛。“文学笔记”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无疑是一个好方法。学生一入校,就要求他们每人准备一本“文学笔记”。首先让他们开动脑筋,给自己的笔记起一个恰当的有意义的名称,然后通过序言说明自己采用这个名称的目以及自己进行练笔的计划等。当他们为自己的文学笔想到一个别出心裁的名称,写好一篇满意的序言时,写作兴趣便油然而生。对“文学笔记”的要求,更能让学生感到没有压力,尽情发挥,因为它不規定指标,追求字数。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有时间就多写些,无时间就少写些;可自写也可抄录,形式自由,不拘一格。此处,还定期地进行比赛,选出练笔数量多的,给予“超额”奖,选出文笔的,订成文集,进行传阅,一月一比,一月一期。这样,同学们的写作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写作的兴趣越来只越浓,写作的数量不断增多,涉及知识面不断扩大,写作的水平也不断提高了。
  由此看来,只有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绝不是一种枯燥气味的强制任务,才能使学生乐此不疲孜孜以求,才能使语文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培养。
其他文献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任务、不同的要求。然而,纵观时下不少阅读教学课,教学目标模糊,定位不准,教学内容不清,面面俱到,教学策略相似,大同小异,作业设计雷同,机械重复等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学段意识模糊。阅读教学应凸显学段特点,在学段“航标”的引领下进行有效教学,驶向省时高效的成功“彼岸”。  一、“掌舵”──教学目标确定要适切,体现学段特点  教学目标恰如“指南针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解放学生的“头脑”  第一,转变角色,树立“组织者”角色。要解放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敢想、善想,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引
期刊
【摘 要】数学思想是学好数学的隐性因素,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数学思想并不是以具体的理念呈现,而是蕴含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蕴含于问题的解决过程。教师如何巧妙渗透数学思想,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从巧妙运用符号化思想,有效发展数学思维;巧妙运用数学模型,有效发展数学思维;巧妙运用集合思想,有效发展数学思维;巧妙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有效发展数学思维四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数学思想 符号
【摘 要】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被广泛使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课堂中,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新的内涵,以及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本文主要通过描述低段学生在合作学习课堂中的倾听状况,深刻分析其原因,提出多种措施,进而探索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低段 合作学习 倾听习惯 培养  我们知道,教育要走向对话。对话要从了解对方的意图开始,这就需要先倾
【摘 要】古诗教学既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体验美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科优势,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意境,把握诗歌情趣,领悟诗歌内涵,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智慧受到启迪,情感受到震撼,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语言 意境  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个人的品德好换,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而学校是培养素质的重要场所,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政治法律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过程必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和教师的课余教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并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付诸行动,提高思
期刊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水分缺乏是制约该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关键因素。本文针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植被恢复与水资源缺乏的矛盾问题,以该区主要造林树种—岷江柏为
提起作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作业,而对于品德还有作业,很多人都不以为然。的确如此,在我们农村小学中,由于大多数品德老师都是语文或数学老师兼任,对于品德课的认识重视不够,所以教学的重心都放在语文数学上,而对于品德这门兼科,就马马虎虎,把教材上的内容讲完,抄几道题上上作业本,再勾画知识点读读背背,以应付考试。即使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了生活化教学,然而,这种生活化却又止于课堂,仍然忽视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