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碳经济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最初可以追溯到1992年150多个国家制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CO2 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约。后来迫于日益恶化的环境,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等都加入到对于低碳经济问题的关注中。公众在低碳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于公众与低碳经济建设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众
本文中的公众有两层含义,一层完全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的,它指消费者,它既指产品的需求者也指生产要素的供给者。第二层含义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的普通民众。
(二)低碳经济
目前对于低碳经济基本理解是基于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背景,目标都是降低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途径都是通过人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使经济活动低碳化和能源消费生态化;本质都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
二、公众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分析
公众与低碳经济建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公众作为消费者是低碳经济产品的直接购买者
公众是消费性产品的购买者。也就是说公众在低碳经济实现途径的四个环节中,作为消费者参与了作为消费的第四个环节。
经济学中的市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产品市场,另一类是生产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公众是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直接购买者。购买产品时,仅管理消费者不能直接干涉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但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可以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选择产品,先对产品是否属于低碳型进行判断,然后再选择低碳型的产品。
如果作为消费者心中有了一杆低碳的秤,并使用其来秤量产品的碳指标,从而只选择低碳型的产品,则那些高碳型产品则无法在市场中通过交易实现其价值。在这种情况下,高碳型的生产企业不得不转向低碳型产品的生产。
因此,公众作为消费者是低碳经济是否能实现可以从产品的消费这一个环节进行直接的干预。
(二)公众作为劳动者是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
在经济学中,公众不仅在产品市场是消费者,同时其在生产要素市场也作为一种主要的生产要素,即劳动生产要素的提供者直接参与到生产中。
企业在生产中主要用到四种生产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而公众作为劳动者是第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的载体。
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很多环节都要用到公众作为劳动者的劳动。从产品的研发到产品设计到产品的生产,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公众,可以说,公众作为劳动者是企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否是低碳型的与参与到其中的公众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是否是低碳型直接相关。比如,作为研发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其研究出来的产品是否是低碳型进行判断,若不是节能型的环保型的则可以在研发阶段就进行终止,只有在研发阶段被判断为低碳型产品,才可以进入到设计阶段或生产阶段。而设计阶段和生产阶段也会存在设计方案和生产方案的选择,此时又分别存在是否是低碳型方案的选择,这样通过作为劳动者的公众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进行层层判断与选择,一个国家的低碳经济的实现便可指日而等。
(三)公众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是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监督者
从社会学的角度,公众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可成为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监督者。
公众是社会中的人,而国民经济则与公众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公众的衣、食、住、行随时都会消耗能源,产生CO2,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这使得公众身处低碳经济建设的具体环境中,因此公众可以在生活中成为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监督者。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垃圾可分为可降解型的和不可降解型的。对于不可降解型的我们要采取回收以重新利用,或者回收后加以特殊的处理。如人们在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类电池就是令人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一方面人们需要用电池,企业也是想尽办法争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电池用过之后,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丢到垃圾站。而各类电池一方面含有不可降解的部件,另一方面也含有有毒的化学成分,随便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从以上可以看出,公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先监督自己的行为是否是低碳型的再进而监督其他人是否是低碳型的。
(四) 低碳经济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公众谋取福祉
低碳经济建设的一个终极目标是为公众谋福祉。也就是为了让公众能在一个更好地能够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中生活。这一点从前面关于低碳经济的定义中对于低碳经济的目标、实现途径和本质的诠释中得到很好地体现。
这一点对于低碳经济的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人的本性都有一种趋利性,当公众明白一种行为对其本身有好处时,他们便会有更强的动机去实现。
三、结论与启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低碳经济的建议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同时低碳经济的建设又必须以为公众谋取福祉为其终极目标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
由此为了实现低碳经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一)在公众中普及低碳经济的知识并且根植低碳经济的观念
只有在公众懂得大量的有关低碳经济的知识并且其头脑中有若不实行低碳经济的不仅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会在当期影响到其切身的利益时,人们就会自觉地有意识地起到其在低碳经济的建设中的作用。
(二)从社会制度的层面推进低碳经济的建设
在当今,有一部分公众是有节能环保意识的,但是他们的这种意识很难转换成行动,因为当他想这么做的时候,整个社会的主流是刚好相反的,个人的力量相对于社会主流是非常弱小,若相应地低碳型社会制度不建设好的话,个人的这种力量很容易被社会主流所淹没。
如我们的塑料袋的使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政府从2008年的6月1号起进行了限塑令,主要针对于大型超市,这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年人们从超市里所用的塑料袋的数量下降了很多。但是在生活中的别的方面,如小型超市,农贸市场,购买者还是大量地免费使用各种塑料袋。这样每次从农贸市场回来,绝大部分的购买者都会提一大堆地一次性塑料袋。少数的环保主义者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也难以看到希望的曙光。但是如果在所有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都以一种政府政策制度的形式采取限塑令,则情形将大不一样。
因此,利于低碳经济的社会制度是进行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
(陈玉娥,1973年生,湖南邵阳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营经济、跨国经营、环境经济学)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众
本文中的公众有两层含义,一层完全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的,它指消费者,它既指产品的需求者也指生产要素的供给者。第二层含义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它是指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的普通民众。
(二)低碳经济
目前对于低碳经济基本理解是基于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大背景,目标都是降低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避免气候发生灾难性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途径都是通过人类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使经济活动低碳化和能源消费生态化;本质都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能源经济革命。
二、公众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分析
公众与低碳经济建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公众作为消费者是低碳经济产品的直接购买者
公众是消费性产品的购买者。也就是说公众在低碳经济实现途径的四个环节中,作为消费者参与了作为消费的第四个环节。
经济学中的市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产品市场,另一类是生产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公众是企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直接购买者。购买产品时,仅管理消费者不能直接干涉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但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可以从低碳经济的角度来选择产品,先对产品是否属于低碳型进行判断,然后再选择低碳型的产品。
如果作为消费者心中有了一杆低碳的秤,并使用其来秤量产品的碳指标,从而只选择低碳型的产品,则那些高碳型产品则无法在市场中通过交易实现其价值。在这种情况下,高碳型的生产企业不得不转向低碳型产品的生产。
因此,公众作为消费者是低碳经济是否能实现可以从产品的消费这一个环节进行直接的干预。
(二)公众作为劳动者是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
在经济学中,公众不仅在产品市场是消费者,同时其在生产要素市场也作为一种主要的生产要素,即劳动生产要素的提供者直接参与到生产中。
企业在生产中主要用到四种生产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而公众作为劳动者是第一种生产要素劳动的载体。
企业在生产产品时,很多环节都要用到公众作为劳动者的劳动。从产品的研发到产品设计到产品的生产,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公众,可以说,公众作为劳动者是企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否是低碳型的与参与到其中的公众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是否是低碳型直接相关。比如,作为研发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其研究出来的产品是否是低碳型进行判断,若不是节能型的环保型的则可以在研发阶段就进行终止,只有在研发阶段被判断为低碳型产品,才可以进入到设计阶段或生产阶段。而设计阶段和生产阶段也会存在设计方案和生产方案的选择,此时又分别存在是否是低碳型方案的选择,这样通过作为劳动者的公众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进行层层判断与选择,一个国家的低碳经济的实现便可指日而等。
(三)公众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是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监督者
从社会学的角度,公众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可成为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监督者。
公众是社会中的人,而国民经济则与公众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公众的衣、食、住、行随时都会消耗能源,产生CO2,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这使得公众身处低碳经济建设的具体环境中,因此公众可以在生活中成为低碳经济建设的直接监督者。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垃圾可分为可降解型的和不可降解型的。对于不可降解型的我们要采取回收以重新利用,或者回收后加以特殊的处理。如人们在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类电池就是令人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一方面人们需要用电池,企业也是想尽办法争夺市场份额,另一方面电池用过之后,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丢到垃圾站。而各类电池一方面含有不可降解的部件,另一方面也含有有毒的化学成分,随便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从以上可以看出,公众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先监督自己的行为是否是低碳型的再进而监督其他人是否是低碳型的。
(四) 低碳经济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公众谋取福祉
低碳经济建设的一个终极目标是为公众谋福祉。也就是为了让公众能在一个更好地能够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中生活。这一点从前面关于低碳经济的定义中对于低碳经济的目标、实现途径和本质的诠释中得到很好地体现。
这一点对于低碳经济的建设至关重要。因为人的本性都有一种趋利性,当公众明白一种行为对其本身有好处时,他们便会有更强的动机去实现。
三、结论与启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低碳经济的建议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同时低碳经济的建设又必须以为公众谋取福祉为其终极目标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
由此为了实现低碳经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一)在公众中普及低碳经济的知识并且根植低碳经济的观念
只有在公众懂得大量的有关低碳经济的知识并且其头脑中有若不实行低碳经济的不仅后果不堪设想,而且会在当期影响到其切身的利益时,人们就会自觉地有意识地起到其在低碳经济的建设中的作用。
(二)从社会制度的层面推进低碳经济的建设
在当今,有一部分公众是有节能环保意识的,但是他们的这种意识很难转换成行动,因为当他想这么做的时候,整个社会的主流是刚好相反的,个人的力量相对于社会主流是非常弱小,若相应地低碳型社会制度不建设好的话,个人的这种力量很容易被社会主流所淹没。
如我们的塑料袋的使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政府从2008年的6月1号起进行了限塑令,主要针对于大型超市,这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年人们从超市里所用的塑料袋的数量下降了很多。但是在生活中的别的方面,如小型超市,农贸市场,购买者还是大量地免费使用各种塑料袋。这样每次从农贸市场回来,绝大部分的购买者都会提一大堆地一次性塑料袋。少数的环保主义者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也难以看到希望的曙光。但是如果在所有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都以一种政府政策制度的形式采取限塑令,则情形将大不一样。
因此,利于低碳经济的社会制度是进行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
(陈玉娥,1973年生,湖南邵阳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民营经济、跨国经营、环境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