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柳永艳情词集中体现了化雅为俗的特点。他描写与歌妓的情场生活,并对歌妓作充满色相的世俗描写。在艺术上则表现为审美趣味的俗,即一反前人的含蓄蕴藉,风格直露而坦率,并以世俗的心理和趣味描写爱情生活,充满了平凡而甜蜜、琐细而愉快的市民情调。表现在语言上则是语言材料的偏重俚俗。柳永词的俗正是对词的本色的保留和发扬,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柳永;艳情词;俗
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世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提到柳永词的“俗”,是离不开他的艳情词的。也就是说,柳永描写自己与歌妓艳情生活的词总的来说是比较俗的。他直接而怡然自得地描写自己的情场生活。柳永虽是一位官场失利的不幸者,将近五十岁才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但这也恰恰成全他成为一位情场的幸运儿,使他能在青壮年时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流连于“平康巷里”,“连日疏狂”(《凤归云》),甚至“往往经岁迁延”(《戚氏》)。柳永对此在词中也有过描写:
迁延,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人含笑立尊前。(《玉蝴蝶》)
因而歌妓和柳永的关系是相当亲密融洽的。他们组成了一个以浪子柳永为中心,一大堆风尘歌妓为羽翼的才子佳人集团,柳永曾自豪地说“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
而柳永所作的《传花枝》也颇为自负风流: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咇嗽,表里都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沽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著到。
可见,他与歌妓的关系十分亲密,他对自己的这种风月生活也颇为自得。这在词里表现得也相当大胆、直白,毫不做作,公开宣称“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鹤冲天》),公开鄙视“名缰利锁,虚度光阴”(《夏云峰》),颇有些反传统道德的意味,令一般的士大夫为之咋舌侧目。在和歌妓的交往中,不排除玩弄狎邪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彼此的友情与互相的慰藉,是歌妓们对他的偏爱和他对歌妓们的体贴。
其次是对女性作充满色相的世俗描写。这一点和敦煌词的同类作品相似,而和前代及同代的诗词家不同。唐五代文人多把女性当作观念的象征加以描写,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显然,这位女主人公绝非勾栏中的姐妹,而是洁身自好而又孤寂慵懒的观念性的女性象征。又如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低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位女主人公虽是歌女,但显然已被作者当作理想性的观念加以改造了。总之,他们笔下的女性多非现实生活中可确指的人物。
而柳永则不然。他描写的就是他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某个歌妓。柳永与她们之间不再是重帘深处难以捕捉的幽情蜜意,不再是只重精神寄托的理想爱慕。在柳永笔下,男主人公就是以风流才子自命的柳永,女主人公就是一个个具有各自真实面目的卑贱的歌妓。总之,他写的都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类”,都是具型化的实指而非类型化的泛写,根本观念发生了明显的世俗化的下移。
在柳永的词中,我们可以数出一大堆歌妓的名字及她们各自的妓艺: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花木兰》)。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同上)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持俊。(同上)
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同上)
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幸自苍皇未款,新词写处多磨。几回写了又重挼,姦字中心着我。(《西江月》)
所谓“姦’字中心著我”即在‘三个女’子之间加上我一个,亦即“四个打成一个”之意。此外,从柳词中我们还能看到秀香、英英、瑶卿等人的名字。其中感情最深的当属虫娘。开始,柳永被她“温润”的性格和“持俊”举止(见上引《花木兰》)所打动,认为“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綺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集贤宾》)。后来柳永科场失意,又得到虫娘的慰藉,更加感激她,决心下次科场夺魁后好好报答她:“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似初相识。况渐逢春色,便是有举场消息。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征部乐》)。再后来不知何种原因,俩人之间的交往受到限制,但柳永对虫虫的痴心仍然一往情深。“近来云雨忽西东。诮恼损情悰。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集贤宾》)由于柳永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歌妓,所以他不但了解她们的妓艺,也了解她们的心愿;不但热爱她们的姿色,也同情她们的遭遇,他可以向这一个个具体的人表达一个个具体的关切。他十分了解她们的基本愿望,并认为她们有权实现这种愿望: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拌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度过。(《定风波》)
他更幻想着能带着她们脱离苦海,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何妨携手同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仙引)“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尉迟杯》)应该说,这里不但有柳永对歌妓的同情因素,而且有在感情下移后所出现的平等色彩。因为他所面临的就是眼前的你和我,他所希望的就是如何共享你和我之间的这份感情。这虽然是世俗的,但却是实在的。 柳永词的俗在艺术上又有一些具体表现。
首先是审美趣味俗。一反前人含蓄藴藉的方式,代之以“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直露坦率的风格。同为思慕美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就是含蓄的写法,“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就是直露的写法。柳永的词即是“辗转反侧”式的,且更加赋化,更加直露,更加一览无余,更加不避性爱描写。如《驻马听》云:
凤枕鸾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奈何伊。恣性灵,忒煞些儿。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漫恁寄消息,终久奚为?也拟重论繾绻,争奈翻覆思维。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这首词简直堪称以“辗转反侧”为题的一篇“词赋”,写尽了他对所欢的种种相思。他和前人写男子思恋反托女子口吻,且要借高远意象,如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不同,也和同时代的的词人,只点到为止,随即便借助深邃的景语拓开,如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不同,他只以自己的口吻直露地抒情,一泻无余,一吐为快。同样的题材在冯延巳的笔下是这样写:“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谒金门》)但柳永从不满足于“举头闻鹊喜”的含蓄,他说:“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引驾行》)这就是柳永式的直露抒情,也是他区别于既要写艳情,又要以高雅含蓄取胜的词人之处。
又如《锦堂春》:
坠髻慵疏,愁娥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剪云鬟。几时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此词以世俗的心理、世俗的趣味写爱情生活,充满了平凡而甜蜜、琐细愉快的市民情调。
柳永词的俗还体现在语言上。大量运用描写女性声色体态及环境的词汇。如写女性动辄是“嫩脸羞娥”、“风柳腰身”、“香靥深深”、“姿姿媚媚”、“西施娇困”、“娇魂媚魄”、“檀口含羞”、“莲脸盈盈”、“罗袜生尘”、“素脸红眉”、“抬粉面,携纤手”等。写环境则是“洞房深处”、“风衾鸳枕”、“深屏香被”、“凤枕鸾帷”、“鸳鸯被,半香消”、“锦被里,余香犹在”、“重偕云雨,再整余香被”、“襟袖依约,尚有余香”等。其语言取向偏重俚俗口味,尤其体现在情词艳曲中。语言节奏平缓、意象密集、平铺直叙,一而贯之,不求跳跃飞动,不留想象空间。如温庭筠有句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清空灵动,深受人们称赞,但这样的意思出现在柳永的词中就变成:“一枕清霄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二十五个字所道出旳意境与温诗十字道出的意境相同。温诗的语言显然是文人高雅式的,柳词的语言显然是通俗俚语式的。这正是柳词的语言风格。
又如多用口语、俚俗及民间的修辞方式。如《爪茉莉。秋夜》:
每到秋来,转添甚况味。金风动,冷清清地。残蝉噪晚,甚聒得、人心欲碎。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须下泪。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深院静,月明风细。巴巴望晓,怎生捱、更迢递。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等人来、睡梦里。
此词语言风格极为俚俗,且“冷清清地”、“甚聒得”、“石人也须下泪”、“巴巴”、“怎生捱”、“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等人来”等皆为口语。
又如《婆罗门令》云: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不但语言俚俗,而且开头结尾处的两次重复,是典型的民间曲词的修辞法,被柳永引入词中,颇似后世之曲。这在当时词趋于雅化的背景下是很少见的。
在柳永所处的时代,含蓄典雅地写艳情词是时俗风气,柳永能反时俗而行之,未尝没有一些反潮流的气魄。再用“史”的宏观角度加以反思,柳永能跨越支派,直探词的本源,使艳词的本色得以保留并发扬,这种做法是应予以肯定的。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赵仁珪.论宋六家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陈登平.歌妓在柳永词中的作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5(1).
[4]胡琳.匠心独运写离别——论柳永的离别词[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6(4).
作者简介:
赵翠荣(1979-),女,湖南邵东人,四川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硕士,助理研究员。
【关键词】柳永;艳情词;俗
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世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提到柳永词的“俗”,是离不开他的艳情词的。也就是说,柳永描写自己与歌妓艳情生活的词总的来说是比较俗的。他直接而怡然自得地描写自己的情场生活。柳永虽是一位官场失利的不幸者,将近五十岁才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但这也恰恰成全他成为一位情场的幸运儿,使他能在青壮年时期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流连于“平康巷里”,“连日疏狂”(《凤归云》),甚至“往往经岁迁延”(《戚氏》)。柳永对此在词中也有过描写:
迁延,珊瑚筵上,亲持犀管,旋叠香笺,要索新词,人含笑立尊前。(《玉蝴蝶》)
因而歌妓和柳永的关系是相当亲密融洽的。他们组成了一个以浪子柳永为中心,一大堆风尘歌妓为羽翼的才子佳人集团,柳永曾自豪地说“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
而柳永所作的《传花枝》也颇为自负风流: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咇嗽,表里都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沽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著到。
可见,他与歌妓的关系十分亲密,他对自己的这种风月生活也颇为自得。这在词里表现得也相当大胆、直白,毫不做作,公开宣称“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鹤冲天》),公开鄙视“名缰利锁,虚度光阴”(《夏云峰》),颇有些反传统道德的意味,令一般的士大夫为之咋舌侧目。在和歌妓的交往中,不排除玩弄狎邪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彼此的友情与互相的慰藉,是歌妓们对他的偏爱和他对歌妓们的体贴。
其次是对女性作充满色相的世俗描写。这一点和敦煌词的同类作品相似,而和前代及同代的诗词家不同。唐五代文人多把女性当作观念的象征加以描写,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显然,这位女主人公绝非勾栏中的姐妹,而是洁身自好而又孤寂慵懒的观念性的女性象征。又如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低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位女主人公虽是歌女,但显然已被作者当作理想性的观念加以改造了。总之,他们笔下的女性多非现实生活中可确指的人物。
而柳永则不然。他描写的就是他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某个歌妓。柳永与她们之间不再是重帘深处难以捕捉的幽情蜜意,不再是只重精神寄托的理想爱慕。在柳永笔下,男主人公就是以风流才子自命的柳永,女主人公就是一个个具有各自真实面目的卑贱的歌妓。总之,他写的都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类”,都是具型化的实指而非类型化的泛写,根本观念发生了明显的世俗化的下移。
在柳永的词中,我们可以数出一大堆歌妓的名字及她们各自的妓艺:
心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花木兰》)。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同上)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持俊。(同上)
酥娘一搦腰肢袅,回雪萦尘皆尽妙。(同上)
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幸自苍皇未款,新词写处多磨。几回写了又重挼,姦字中心着我。(《西江月》)
所谓“姦’字中心著我”即在‘三个女’子之间加上我一个,亦即“四个打成一个”之意。此外,从柳词中我们还能看到秀香、英英、瑶卿等人的名字。其中感情最深的当属虫娘。开始,柳永被她“温润”的性格和“持俊”举止(见上引《花木兰》)所打动,认为“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綺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集贤宾》)。后来柳永科场失意,又得到虫娘的慰藉,更加感激她,决心下次科场夺魁后好好报答她:“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似初相识。况渐逢春色,便是有举场消息。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征部乐》)。再后来不知何种原因,俩人之间的交往受到限制,但柳永对虫虫的痴心仍然一往情深。“近来云雨忽西东。诮恼损情悰。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眼前时、暂疏欢宴;盟言在,更莫忡忡。待作真个宅院,方信有初终”(《集贤宾》)由于柳永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歌妓,所以他不但了解她们的妓艺,也了解她们的心愿;不但热爱她们的姿色,也同情她们的遭遇,他可以向这一个个具体的人表达一个个具体的关切。他十分了解她们的基本愿望,并认为她们有权实现这种愿望: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拌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度过。(《定风波》)
他更幻想着能带着她们脱离苦海,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何妨携手同去,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迷仙引)“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尉迟杯》)应该说,这里不但有柳永对歌妓的同情因素,而且有在感情下移后所出现的平等色彩。因为他所面临的就是眼前的你和我,他所希望的就是如何共享你和我之间的这份感情。这虽然是世俗的,但却是实在的。 柳永词的俗在艺术上又有一些具体表现。
首先是审美趣味俗。一反前人含蓄藴藉的方式,代之以“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李之仪《跋吴思道小词》)、直露坦率的风格。同为思慕美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就是含蓄的写法,“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就是直露的写法。柳永的词即是“辗转反侧”式的,且更加赋化,更加直露,更加一览无余,更加不避性爱描写。如《驻马听》云:
凤枕鸾帷,二三载,如鱼似水相知。良天好景,深怜多爱,无非尽意依随。奈何伊。恣性灵,忒煞些儿。无事孜煎,万回千度,怎忍分离。而今渐行渐远,渐觉虽悔难追。漫恁寄消息,终久奚为?也拟重论繾绻,争奈翻覆思维。纵再会,只恐恩情,难似当时。
这首词简直堪称以“辗转反侧”为题的一篇“词赋”,写尽了他对所欢的种种相思。他和前人写男子思恋反托女子口吻,且要借高远意象,如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不同,也和同时代的的词人,只点到为止,随即便借助深邃的景语拓开,如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不同,他只以自己的口吻直露地抒情,一泻无余,一吐为快。同样的题材在冯延巳的笔下是这样写:“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谒金门》)但柳永从不满足于“举头闻鹊喜”的含蓄,他说:“空万般思忆,争如归去睹倾城,向绣帏,深处并枕,说如此牵情。”(《引驾行》)这就是柳永式的直露抒情,也是他区别于既要写艳情,又要以高雅含蓄取胜的词人之处。
又如《锦堂春》:
坠髻慵疏,愁娥懒画。心绪是事阑珊。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认得这疏狂意下,向人诮譬如闲。把芳容整顿,恁地轻孤,争忍心安。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剪云鬟。几时归来,香阁深关。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此词以世俗的心理、世俗的趣味写爱情生活,充满了平凡而甜蜜、琐细愉快的市民情调。
柳永词的俗还体现在语言上。大量运用描写女性声色体态及环境的词汇。如写女性动辄是“嫩脸羞娥”、“风柳腰身”、“香靥深深”、“姿姿媚媚”、“西施娇困”、“娇魂媚魄”、“檀口含羞”、“莲脸盈盈”、“罗袜生尘”、“素脸红眉”、“抬粉面,携纤手”等。写环境则是“洞房深处”、“风衾鸳枕”、“深屏香被”、“凤枕鸾帷”、“鸳鸯被,半香消”、“锦被里,余香犹在”、“重偕云雨,再整余香被”、“襟袖依约,尚有余香”等。其语言取向偏重俚俗口味,尤其体现在情词艳曲中。语言节奏平缓、意象密集、平铺直叙,一而贯之,不求跳跃飞动,不留想象空间。如温庭筠有句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清空灵动,深受人们称赞,但这样的意思出现在柳永的词中就变成:“一枕清霄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二十五个字所道出旳意境与温诗十字道出的意境相同。温诗的语言显然是文人高雅式的,柳词的语言显然是通俗俚语式的。这正是柳词的语言风格。
又如多用口语、俚俗及民间的修辞方式。如《爪茉莉。秋夜》:
每到秋来,转添甚况味。金风动,冷清清地。残蝉噪晚,甚聒得、人心欲碎。更休道、宋玉多悲,石人也须下泪。衾寒枕冷,夜迢迢,更无寐。深院静,月明风细。巴巴望晓,怎生捱、更迢递。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等人来、睡梦里。
此词语言风格极为俚俗,且“冷清清地”、“甚聒得”、“石人也须下泪”、“巴巴”、“怎生捱”、“料我儿”、“只在枕头根底”、“等人来”等皆为口语。
又如《婆罗门令》云:
昨宵里,恁和衣睡;今宵里,又恁和衣睡。小饮归来,初更过,醺醺醉。中夜后,何事还惊起。霜天冷,风细细。触疏窗,闪闪灯摇曳。空床展转重追想,云雨梦,任欹枕难继。寸心万绪,咫尺千里。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不但语言俚俗,而且开头结尾处的两次重复,是典型的民间曲词的修辞法,被柳永引入词中,颇似后世之曲。这在当时词趋于雅化的背景下是很少见的。
在柳永所处的时代,含蓄典雅地写艳情词是时俗风气,柳永能反时俗而行之,未尝没有一些反潮流的气魄。再用“史”的宏观角度加以反思,柳永能跨越支派,直探词的本源,使艳词的本色得以保留并发扬,这种做法是应予以肯定的。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赵仁珪.论宋六家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陈登平.歌妓在柳永词中的作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5(1).
[4]胡琳.匠心独运写离别——论柳永的离别词[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6(4).
作者简介:
赵翠荣(1979-),女,湖南邵东人,四川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硕士,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