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实施,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心,为此“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逐步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本文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提出了自己在实施“任务型”教学的中一些感受。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演练
近几年“任务型”教学模式逐步走进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视野,在新教育背景下,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来设计我们的“任务型”教学策略已然成为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番陈述。
一、课前任务以充足的准备为基础
简单来说,任务型驱动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结合将要学习的英语知识为学生设计最适宜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主动的、创新的去探究新的英语知识,但是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不敢也不想将自主学习的特权下放给自己的学生,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希望在有限的课堂上给学生灌输更多的英语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另一方面教师认为初中生还不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一旦将学习的时间和策略交给学生,很容易造成时间的精力上的浪费,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在长时间被动学习的环境下将逐渐失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所以对于现阶段的英语教学来说,我们采取任务型驱动的教学策略刻不容缓。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如何让课前任务设计变得更加的有效呢?我认为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个与新课学习内容有关的学习报告任务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
例如我在教学“Past and present”这一课时,为了避免所要学习知识的枯燥性和机械性,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过去与现在”的汇报工作,让学生以中文为基础去收集身边的情报信息。在这个任务的驱使下,小组中的成员首先要选择一个研究的方向,有的小组从“过去与现在的生活水平对比”角度出發;有的小组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对比”角度出发等等,不同的小组在确定了不通的研究题目之后就会通过上网、调研等方式来收集所需要的知识,然后在小组中将这些信息进行一个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最后以汇报的形式将研究的成果汇报出来。经过上述几个环节,我们的学生已经完全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有甚者已经以英文的方式将自己的报告整理出来,这样在学习本节课时,就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带了一定的熟悉感和好奇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中任务以实际的演练为背景
任务型驱动的实际演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而是以学生的思维变换为主,以探索创新式教学为中心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讨论任务型驱动的实验演练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再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如何来实施课堂的演练的,例如在教学“What is this?”、“It is……”等句型时,教师往往是通过与学生展开下面一段对话来展开新句型的学习的。
T:What is this?
S:It is an apple.
T:What is this?
S:It is a pig.
T:What is this?
S:It is a bus.
并在此基础之上拓展一些新的句型,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这就是英语新句型的演练,而在任务型驱动的课堂演练教学看来,这样的演练无非是灌输式教学的变体,无论是从教师的提问范围来说,还是从学生的回答模式来说,这种机械式的提问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新课学习的内容,也无法高效的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创新意识。那么到底如何设计任务型驱动的课堂演练呢?
例如在让学生演练“买东西”的句型时,我们不妨鼓励学生将家里的一些东西带到课堂上,像各种玩具、收藏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演练的对象。然后让学生以5到6人组成一个小组,在了解了教材中提到了基本句型“How much is it?”、“How much does it cost?”、“I like this book.”之后,就可以鼓励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设计出新的句型。有的小组为了稳固起见,基本上会以教材中提到的基本句型为基础展开实际的演练;有的小组在熟练运用基础句型的同时还加入了讨价还价的句子,还有的小组在演练中加入了对买卖物品的描述等元素,他们会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来不断的丰富句子的内容,力争在所有的小组中崭露头角,也正是这种以小组内部为合作关系、以小组之间为竞争关系的演练模式,才让学生在实际的演练中更具动力,同时也帮助他们可以更牢固的掌握所学习的英语知识。
三、课后任务以巩固评价为目标
课后巩固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入新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共同构成了英语课堂的整体,缺一不可,然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知识的巩固教学并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的方法无非就是为学生多布置几道英语题,或是让学生背诵课文、或是让学生多记几个单词等等,这些传统的巩固训练方式当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巩固训练效果,但是我们一味的追求题海战术教学方式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来说并无实质上的意义。可以说一定的评价会给我们的任务驱动教学代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例如在上述提到的“买东西”的演练中,在学生都积极的表演一番之后,我们的教师不能对其置之不理,除了对学生实施一系列的评价之外,教师也要给学生布置“评价”的课后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认真的思考和评价自己在演练中表现的是否得当?是否还存在一个有待改进的地方?是否可以将在课堂上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中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更为明确的认识,如此学生便可以在演练和自我评价中一点一点激发主动学习英语的欲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由上可知,课前、课中和课后任务型教学任务的设计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师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为学生设计最适宜的教学策略,从而让我们的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张庆守.素质教育新思维:学校实施两部式办学机制[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李红英.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演练
近几年“任务型”教学模式逐步走进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视野,在新教育背景下,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又该如何来设计我们的“任务型”教学策略已然成为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番陈述。
一、课前任务以充足的准备为基础
简单来说,任务型驱动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结合将要学习的英语知识为学生设计最适宜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主动的、创新的去探究新的英语知识,但是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不敢也不想将自主学习的特权下放给自己的学生,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希望在有限的课堂上给学生灌输更多的英语知识,从而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另一方面教师认为初中生还不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一旦将学习的时间和策略交给学生,很容易造成时间的精力上的浪费,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在长时间被动学习的环境下将逐渐失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所以对于现阶段的英语教学来说,我们采取任务型驱动的教学策略刻不容缓。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如何让课前任务设计变得更加的有效呢?我认为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个与新课学习内容有关的学习报告任务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
例如我在教学“Past and present”这一课时,为了避免所要学习知识的枯燥性和机械性,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过去与现在”的汇报工作,让学生以中文为基础去收集身边的情报信息。在这个任务的驱使下,小组中的成员首先要选择一个研究的方向,有的小组从“过去与现在的生活水平对比”角度出發;有的小组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对比”角度出发等等,不同的小组在确定了不通的研究题目之后就会通过上网、调研等方式来收集所需要的知识,然后在小组中将这些信息进行一个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最后以汇报的形式将研究的成果汇报出来。经过上述几个环节,我们的学生已经完全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有甚者已经以英文的方式将自己的报告整理出来,这样在学习本节课时,就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带了一定的熟悉感和好奇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中任务以实际的演练为背景
任务型驱动的实际演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而是以学生的思维变换为主,以探索创新式教学为中心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讨论任务型驱动的实验演练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再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如何来实施课堂的演练的,例如在教学“What is this?”、“It is……”等句型时,教师往往是通过与学生展开下面一段对话来展开新句型的学习的。
T:What is this?
S:It is an apple.
T:What is this?
S:It is a pig.
T:What is this?
S:It is a bus.
并在此基础之上拓展一些新的句型,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这就是英语新句型的演练,而在任务型驱动的课堂演练教学看来,这样的演练无非是灌输式教学的变体,无论是从教师的提问范围来说,还是从学生的回答模式来说,这种机械式的提问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新课学习的内容,也无法高效的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创新意识。那么到底如何设计任务型驱动的课堂演练呢?
例如在让学生演练“买东西”的句型时,我们不妨鼓励学生将家里的一些东西带到课堂上,像各种玩具、收藏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演练的对象。然后让学生以5到6人组成一个小组,在了解了教材中提到了基本句型“How much is it?”、“How much does it cost?”、“I like this book.”之后,就可以鼓励每一个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设计出新的句型。有的小组为了稳固起见,基本上会以教材中提到的基本句型为基础展开实际的演练;有的小组在熟练运用基础句型的同时还加入了讨价还价的句子,还有的小组在演练中加入了对买卖物品的描述等元素,他们会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来不断的丰富句子的内容,力争在所有的小组中崭露头角,也正是这种以小组内部为合作关系、以小组之间为竞争关系的演练模式,才让学生在实际的演练中更具动力,同时也帮助他们可以更牢固的掌握所学习的英语知识。
三、课后任务以巩固评价为目标
课后巩固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入新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巩固共同构成了英语课堂的整体,缺一不可,然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知识的巩固教学并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的方法无非就是为学生多布置几道英语题,或是让学生背诵课文、或是让学生多记几个单词等等,这些传统的巩固训练方式当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巩固训练效果,但是我们一味的追求题海战术教学方式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来说并无实质上的意义。可以说一定的评价会给我们的任务驱动教学代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例如在上述提到的“买东西”的演练中,在学生都积极的表演一番之后,我们的教师不能对其置之不理,除了对学生实施一系列的评价之外,教师也要给学生布置“评价”的课后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认真的思考和评价自己在演练中表现的是否得当?是否还存在一个有待改进的地方?是否可以将在课堂上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中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更为明确的认识,如此学生便可以在演练和自我评价中一点一点激发主动学习英语的欲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由上可知,课前、课中和课后任务型教学任务的设计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教师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为学生设计最适宜的教学策略,从而让我们的英语教学变得更加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张庆守.素质教育新思维:学校实施两部式办学机制[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李红英.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