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分析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康复训练治疗,给予B组患者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B组治疗效果更为优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舌三针 脑卒中 吞咽困难
【中图分类号】 R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22-01
吞咽困难为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因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脱水或误吸误咽,进而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或生命安全,致使患者病死率增加[1]。我院在康复训练基础之上,给予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舌三针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所有患者經头颅MRI检查均确诊为脑卒中。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排除严重昏迷者、脑出血时间超过10天者、缺乏认知能力者、合并有肝肾功能者、不能完成相关治疗者以及洼田饮水试验所得分值不足3分者。A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58.9±3.2)岁;脑出血者5例,脑梗死者25例。B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6±3.0)岁;脑出血者6例,脑梗死者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A组患者康复训练治疗。具体操作:由专业医生对患者吞咽情况进行科学评定。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并做好口腔护理,对患者口腔分泌物进行清理,并协助患者进食。对于洼田饮水试验为Ⅴ级的缓则,置入胃管进食,避免患者出现误吸现象。康复师每天协助患者进行2次康复训练,每次30分钟。训练内容主要有:(1)吞咽训练。将湿棉签冷冻后,用其对患者咽后壁、软腭等部位进行反复刺激。引导患者吸气、憋气,接着口含温开水慢慢下咽,呼气、咳嗽,此为声门上吞咽训练。引导患者吸气、憋气,并大声发出“啊”的声音,对患者进行闭锁声门训练。(2)口腔、舌等训练。引导患者舌头依次向前、向左、向右、向上、向下伸展,反复训练。然后引导患者进行咬合、鼓腮等运动,同样反复进行。(3)进食训练。对于病情稳定、神智清醒并有咽反射、可有效进行咳嗽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食物形态、摄入量、体位等给予患者直接进食训练。
给予B组患者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治疗。在A组患者康复训练基础之上,给予患者舌三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选取4.0寸28号毫针,对准廉泉穴,于舌骨上部正中位置向舌根方向扎入,深度为1.5~2.5寸,行针10秒后取针。于舌下位置以同样的方式行针进行另外两针治疗。每天一次。两组患者均10天一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吞咽困难症状完全消失,对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为Ⅰ级。有效: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对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比之治疗前提升Ⅰ级及以上。无效:吞咽困难症状改善不明显,对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比之治疗前未见明显进步[2]。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显效12例(40.0%),有效10例(33.3%),无效8例(26.7%),治疗总有效率为73.3%;B组患者显效16例(53.3%),有效11例(36.7%),无效3例(10.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B组治疗效果更为优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脑卒中患者运动神经元受到严重损伤,导致患者出现假性球麻痹,进而严重影响到患者吞咽功能,出现吞咽障碍,患者则多因出现误吸、误咽现象,出现拒食、营养不良、脱水、低蛋白等现象,严重的可出现窒息现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加强吞咽障碍治疗,是保证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3]。
康复训练为临床改善患者吞咽障碍的主要方式,其主要通过对吞咽相关的肌肉进行功能训练,在帮助患者逐渐改善吞咽功能,保证患者饮食正常,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舌三针主要通过对舌上、舌下廉泉穴进行刺激,以起到通舌利咽喉的效果。《铜人》中称廉泉为人体舌本,其主要位于舌骨体上缘中点部位。从现代解剖医学来说,舌肌、咽肌是保证患者拥有吞咽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舌下神经、舌咽神经以及迷走神经等舌咽肌群进行刺激,可起到通舌窍、利咽喉的作用,进而充分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等现象。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达到90%,比之进行单一的康复训练,效果明显更佳,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焱平,张钦昌,鲁娟.舌三针治疗卒中性假性延髓性麻痹致吞咽困难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09):83-84.
[2]李宁.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9):33.
[3]金福英.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实用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4,35(03)351-353.
[4]余志辉,胡建芳.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2,31(09):642-644.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舌三针 脑卒中 吞咽困难
【中图分类号】 R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22-01
吞咽困难为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因其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脱水或误吸误咽,进而严重影响到患者生存质量或生命安全,致使患者病死率增加[1]。我院在康复训练基础之上,给予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舌三针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所有患者經头颅MRI检查均确诊为脑卒中。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排除严重昏迷者、脑出血时间超过10天者、缺乏认知能力者、合并有肝肾功能者、不能完成相关治疗者以及洼田饮水试验所得分值不足3分者。A组患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58.9±3.2)岁;脑出血者5例,脑梗死者25例。B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6±3.0)岁;脑出血者6例,脑梗死者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A组患者康复训练治疗。具体操作:由专业医生对患者吞咽情况进行科学评定。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并做好口腔护理,对患者口腔分泌物进行清理,并协助患者进食。对于洼田饮水试验为Ⅴ级的缓则,置入胃管进食,避免患者出现误吸现象。康复师每天协助患者进行2次康复训练,每次30分钟。训练内容主要有:(1)吞咽训练。将湿棉签冷冻后,用其对患者咽后壁、软腭等部位进行反复刺激。引导患者吸气、憋气,接着口含温开水慢慢下咽,呼气、咳嗽,此为声门上吞咽训练。引导患者吸气、憋气,并大声发出“啊”的声音,对患者进行闭锁声门训练。(2)口腔、舌等训练。引导患者舌头依次向前、向左、向右、向上、向下伸展,反复训练。然后引导患者进行咬合、鼓腮等运动,同样反复进行。(3)进食训练。对于病情稳定、神智清醒并有咽反射、可有效进行咳嗽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食物形态、摄入量、体位等给予患者直接进食训练。
给予B组患者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治疗。在A组患者康复训练基础之上,给予患者舌三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选取4.0寸28号毫针,对准廉泉穴,于舌骨上部正中位置向舌根方向扎入,深度为1.5~2.5寸,行针10秒后取针。于舌下位置以同样的方式行针进行另外两针治疗。每天一次。两组患者均10天一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吞咽困难症状完全消失,对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为Ⅰ级。有效: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对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比之治疗前提升Ⅰ级及以上。无效:吞咽困难症状改善不明显,对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比之治疗前未见明显进步[2]。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显效12例(40.0%),有效10例(33.3%),无效8例(26.7%),治疗总有效率为73.3%;B组患者显效16例(53.3%),有效11例(36.7%),无效3例(10.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B组治疗效果更为优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由于脑卒中患者运动神经元受到严重损伤,导致患者出现假性球麻痹,进而严重影响到患者吞咽功能,出现吞咽障碍,患者则多因出现误吸、误咽现象,出现拒食、营养不良、脱水、低蛋白等现象,严重的可出现窒息现象,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加强吞咽障碍治疗,是保证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3]。
康复训练为临床改善患者吞咽障碍的主要方式,其主要通过对吞咽相关的肌肉进行功能训练,在帮助患者逐渐改善吞咽功能,保证患者饮食正常,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舌三针主要通过对舌上、舌下廉泉穴进行刺激,以起到通舌利咽喉的效果。《铜人》中称廉泉为人体舌本,其主要位于舌骨体上缘中点部位。从现代解剖医学来说,舌肌、咽肌是保证患者拥有吞咽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舌下神经、舌咽神经以及迷走神经等舌咽肌群进行刺激,可起到通舌窍、利咽喉的作用,进而充分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等现象。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康复训练配合舌三针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达到90%,比之进行单一的康复训练,效果明显更佳,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焱平,张钦昌,鲁娟.舌三针治疗卒中性假性延髓性麻痹致吞咽困难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09):83-84.
[2]李宁.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9):33.
[3]金福英.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实用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4,35(03)351-353.
[4]余志辉,胡建芳.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2,31(09):64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