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当我们对某一事物进行分析、探讨时,其的是为了指导具体的工作实践,否则,这种探讨也就失去了应有之义。本文之所以把“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置于新课改这个特定范围内,其目的并不是只局限在对“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这个概念加以理解这一层面上,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从彼到此”的观点——基于新课改要求而所进行的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这是因为新课改是语文教学方式方法革新的前提;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是新课改的成果。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
一、新课改对推动语文教学方式方法革新的积极意义
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教育价值的认识是参差不齐的。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教学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知识打开,内化、外化”,而另外的学者则指出“教学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还有学者更注重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笔者结合所从事的教学实践,倾向于就语文基础教育而言教学本质的价值是“将知识打开,内化、外化”这一观点的。
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知识的传授,所解决的无非是“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的问题,也就是赫尔巴特的“教学教育性”的内涵。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在教育的引导下,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积累,培养起主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熏陶,是与“教学教育性”的本质涵义相符合,彰显了教育“教”与“育”协调发展的价值。就语文教学来说,新课改对其革新所产生的积极推动意义主要体现在从传统的打开课本知识→学生加以内化,扩展到了外化这一领域,从而赋予了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许多创新实践的内容。
二、辨析语文教学中的方式方法
笔者认为,目前语文教学方式方法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对教与学统一的实质认识方面的偏差。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诚然,沟通与交往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不是根本形式。教与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是经教师导引才能够进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层面并经过教师的再教育,而得到知识的积累与升华。也就是说,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学习是学生本体的需要,但是不可能脱离教师的引导,教与学具有相互的适应性。“沟通”与“交往”应该被视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而不是“教学本质”。教学本质是“教”与“育”并非“沟通”与“合作”。
因此,对于新课程提出的本意是强化教育,还是强化教育过程中的沟通与合作,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商榷的,革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需要从语文教育的本质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三、革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对策与建议
万物皆有轨迹,皆有推进的速度效率和方法,语文教学亦如此。语文教育的内容虽然包罗万象,基本要素却只有三个:读、写、用。当语文教学面临着教材的局限性、教学方式方法的紧迫性和如何将知识点融会贯通的复杂性时,所要完成的首先是掌握语文教学的切入点: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如果说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引领学生解读社会的规则,建做人的规范,立做事的规矩的话,那么,教师关于教学内容的传授,则起着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接受先进文化思想的习惯,增进做人的品德和学习的效率,既如筑楼的地基,也含筑楼的方法,事关品格的塑造。所谓世界观对了,世界也就对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牢记一点:语文教学是一种修炼。
凡古今成学业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王国维在其《人间诗话》里的这段精辟见解,道出了语文教学方式方法修炼提高的三个层次:自觉、自律与自主。
(一)自觉
自觉,是语文教学的最初层次。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语文教材(包括课本上的和课外读物),让学生通过大量涉猎,明了语文课程既具有系统学科的工具性,又具有博涉万象的人文性,还有以文字结构所组成的美学性,从而培养起因兴趣而自觉的意识。这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主要教学手法是阅读,实现的目标体现在广度上;
(二)自律
自律,是语文教学的中等层次。在一阶段,教师需要把经过精选的教材作为范本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参照优选教材进行写作练习,从细微处着手,从规范上作起,放手让学生自我推敲,自我省视,自己给自己的养成一种井然有序的写作习惯,培养一种遣词造句均符规合范,构思行文均顺理成章的能力。这一阶段是深化阶段,主要教学手法是写作,实现目标体现在深度上;
(三)自主
自主是建立在自觉和自律基础上的自我为法。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社会风气、体味社会潮流后,再回到课堂上,把自己收集到素材以教师曾经提供过的优选教材中的价值观为参照,以规范行文为原则,就某事、某人写出自己的分析与评价,随后通过辩论的方式,进行公开展评,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知晓语文识理辩义的宏大力量,把语文教学所具有的经过学生“自我”这一主体能动性,对外界信息独立分析后形成属于自主判断的超越意义的教学手段落到实处。这一阶段是再创造阶段,实现目标体现在升华上。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革新的核心在于育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打开知识,引导学生内化,教师与学生合力外化提升是新教学的实质。据此,应该就新课程育人为本的要求,立足教学本意,不断地对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梁桂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04.01
[2]张斌.浅析在新课程下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J]. 现代教育科学,2010.08.10
[3]邱福明.语文课程知识的存在论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04.01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
一、新课改对推动语文教学方式方法革新的积极意义
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教育价值的认识是参差不齐的。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教学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知识打开,内化、外化”,而另外的学者则指出“教学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还有学者更注重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笔者结合所从事的教学实践,倾向于就语文基础教育而言教学本质的价值是“将知识打开,内化、外化”这一观点的。
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知识的传授,所解决的无非是“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的问题,也就是赫尔巴特的“教学教育性”的内涵。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在教育的引导下,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积累,培养起主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熏陶,是与“教学教育性”的本质涵义相符合,彰显了教育“教”与“育”协调发展的价值。就语文教学来说,新课改对其革新所产生的积极推动意义主要体现在从传统的打开课本知识→学生加以内化,扩展到了外化这一领域,从而赋予了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许多创新实践的内容。
二、辨析语文教学中的方式方法
笔者认为,目前语文教学方式方法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对教与学统一的实质认识方面的偏差。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诚然,沟通与交往是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不是根本形式。教与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参与学习,是经教师导引才能够进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创新精神等层面并经过教师的再教育,而得到知识的积累与升华。也就是说,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学习是学生本体的需要,但是不可能脱离教师的引导,教与学具有相互的适应性。“沟通”与“交往”应该被视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而不是“教学本质”。教学本质是“教”与“育”并非“沟通”与“合作”。
因此,对于新课程提出的本意是强化教育,还是强化教育过程中的沟通与合作,笔者认为,在这一点上,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商榷的,革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需要从语文教育的本质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三、革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对策与建议
万物皆有轨迹,皆有推进的速度效率和方法,语文教学亦如此。语文教育的内容虽然包罗万象,基本要素却只有三个:读、写、用。当语文教学面临着教材的局限性、教学方式方法的紧迫性和如何将知识点融会贯通的复杂性时,所要完成的首先是掌握语文教学的切入点: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如果说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引领学生解读社会的规则,建做人的规范,立做事的规矩的话,那么,教师关于教学内容的传授,则起着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接受先进文化思想的习惯,增进做人的品德和学习的效率,既如筑楼的地基,也含筑楼的方法,事关品格的塑造。所谓世界观对了,世界也就对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牢记一点:语文教学是一种修炼。
凡古今成学业者,必经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王国维在其《人间诗话》里的这段精辟见解,道出了语文教学方式方法修炼提高的三个层次:自觉、自律与自主。
(一)自觉
自觉,是语文教学的最初层次。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语文教材(包括课本上的和课外读物),让学生通过大量涉猎,明了语文课程既具有系统学科的工具性,又具有博涉万象的人文性,还有以文字结构所组成的美学性,从而培养起因兴趣而自觉的意识。这一阶段,是打基础阶段,主要教学手法是阅读,实现的目标体现在广度上;
(二)自律
自律,是语文教学的中等层次。在一阶段,教师需要把经过精选的教材作为范本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参照优选教材进行写作练习,从细微处着手,从规范上作起,放手让学生自我推敲,自我省视,自己给自己的养成一种井然有序的写作习惯,培养一种遣词造句均符规合范,构思行文均顺理成章的能力。这一阶段是深化阶段,主要教学手法是写作,实现目标体现在深度上;
(三)自主
自主是建立在自觉和自律基础上的自我为法。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社会风气、体味社会潮流后,再回到课堂上,把自己收集到素材以教师曾经提供过的优选教材中的价值观为参照,以规范行文为原则,就某事、某人写出自己的分析与评价,随后通过辩论的方式,进行公开展评,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知晓语文识理辩义的宏大力量,把语文教学所具有的经过学生“自我”这一主体能动性,对外界信息独立分析后形成属于自主判断的超越意义的教学手段落到实处。这一阶段是再创造阶段,实现目标体现在升华上。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革新的核心在于育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打开知识,引导学生内化,教师与学生合力外化提升是新教学的实质。据此,应该就新课程育人为本的要求,立足教学本意,不断地对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梁桂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04.01
[2]张斌.浅析在新课程下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J]. 现代教育科学,2010.08.10
[3]邱福明.语文课程知识的存在论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