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进课堂 线上线下打造思政金课

来源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fon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目前高校素质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通过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现存问题,探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进一步以公共基础课“创新思维”第一节为例,紧跟时政热点,通过战“疫”故事进课堂的特色案例教学法,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混合式教学,将“思政元素”融入“创新思维”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素养。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创新思维课程; 线上线下教学;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3-0092-06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各学校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因此,将思想政治融入专业教学的“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途径。
   习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创新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举足轻重,还承载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爱国情怀。
   而创新思维课程则是在国家和时代号召下开设的,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为目标的理实一体化公共课程。针对该门课程具有的时代性、特殊性,本文以会计专业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创新思维作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对象,探索如何在知识点中融入思政元素,如何实现素质教学目标,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打造既有“温度”又有“高度”的课,为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一、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是实现“三全育人”的必要途径
   通过在不同专业开设“课程思政”,实现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等联动,达到共同育人的效果。通过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通过探索创新思维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在传播创新创业的专业知识过程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在日常财务教学的过程之中。
   (三)是培养合格高技能会计人才的主要方式
   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使学生在毕业以后有更多的机会与金钱利益接触,思想道德一旦动摇,就极有可能会触犯法律。通过会计专业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创新思维落实课程思政,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艰苦奋斗的工作态度,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尚真拒假、遵守职业道德法规,进而为社会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会计人才。
   二、创新思维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关于创新创业类公共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文献较少,大多数教学探索以专业课为载体,内容多以提升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在专业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同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少老师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概念混淆,选用的思政案例过时,缺乏时代特色,因而让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反感。现大多数教学改革项目以研究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结合点为主,极少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当中的比例该是多少?如何在教授专业知识同时融入“思政元素”而不显得突兀、牵强?如何考核素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本文将以创新思维课程第一节“走进创新、认识创新”为例子,紧扣当今热门主题“新形势下的战争——抗击疫情”,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融入专业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发掘疫情防控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新,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在创新实践中融入四个思政元素:“民族创新”、“国家情怀”、“社会责任”与“艰苦奋斗”。
   三、创新思维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本课题组的教学设计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艰苦奋斗精神为目标,实施“任务驱动”、“在做中学”教学模式,开展新型的混合式课程思政。本课程通过实践授课与在线教学平台共同推进课程教学,同时利用在线资源实现战“疫”故事进课堂,让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在攻坚新冠肺炎这场人民战“疫”中,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发自身爱国情感,主动站在思想舆论的最前沿。
   (一)创新设计课程思政教學目标
   1. 教学“双目标”,能力本位提升素质
   首先,在课堂的教学实施前,必须明确创新思维课程第一节“走进创新、认识创新”的两个目标,选用合适的方法与手段实现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双目标如下:
   德育目标:通过创新技能学习增强爱国情操、民族自豪感、艰苦奋斗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专业技能目标: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提升、多角度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与创新。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深入挖掘符合课程特色的“思政元素”
   本课堂设计通过研究实践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御,依托互联网教学平台建设,将课程总体设计分为“课前2→课中4→课后2”三个阶段(见图2)。全程根据知识的特点,合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两步引导自主学习、四步推动课堂教学、两步构建知识体系的“课程思政”教学结构模型实施课堂教学,经历了疑、议、导、学、练、用、评等流程,协助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水平,以达到教学目标。    3. 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型,融通会计技能、文化素质、思想政治
   课程设计通过创新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模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融通创新专业技能、综合文化素质、思想政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极力打造有“高度”的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包括马哲模型、党政知识、时政热点等,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结合德育目标,融入素质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对比、民族故事等,增强学生爱国意识、民族责任感,打造有“温度”的课堂。在课程设计时,做到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联动,共同探索“课程思政”课程结合点和教学手段。由本专业双语教师(多名留学归来人员)共同对比中外文化差异,扩展全球视野,让学生从中体现制度优越性,增强道路自信。具体模型框架如图3。
   (二)创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
   1. 课前准备要充分
   (1)课前构建混合式在线教学平台,丰富思政资源
   课前教学平台的搭建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否能有效地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成功地实施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增强文化素质,取决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选用与教学平台资源的搭建。在开课前,教师利用“智慧职教”平台的教学资源库引入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与国家级在线课程资源,同时,根据疫情防控案例与“思政教育”元素设计自己风格的教学资源并上传到平台。例如,在平台上传的教学资料包括与创新相关的爱国或奋斗的案例故事、发明创作视频、理论课件、课后在线测试题目等资料。实践证明,通过教学平台资源的搭建,学生能够在课前、课后利用平台资源自主学习、巩固与拓展。
   (2)立足点“高站位”,以国家时代任务为抓手设计专业教学任务,叙宏图大事
   本课堂以国家时代任务为抓手设计专业教学任务,如捕捉“疫情防控”“5G大战”“中美贸易战”“人才战”等热点,结合专业知识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例如在疫情防控口罩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创新制造口罩解决问题?同时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以“高站位”的形式,赋予学生民族责任、时代责任、社会责任。以富有“思政”特色的任务为驱动,叙宏图大事,让“课程思政”落实在课程起点!
   2. 课中以学生为中心,融通“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
   (1)精确把握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切入点、融合点
   通过深入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疫情防控特色,精确把握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打造一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融通“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的思政金课。首先需要做到的是通过梳理、归纳、总结出创新思维课程核心知识点,碎片化专业知识点,挖掘知识点的思政基因,精确把握“思政”与课程知识的对接点,寓教于乐,形成具有该课程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这些知识点结合实践任务设计成数字化教学的微课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详见表1。
   (2)课中选用“亲和力”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
   如何在课堂当中融入思政元素而又使之不会显得突兀、牵强,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一大难点。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除了要让思政内容与课程特色相结合外,更需要选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打造既有“温度”又有“高度”的课堂。
   授课时要选用具有“亲和力”的方式,这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亲近并且接受思政内容的重要途经。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如果学生的思想“问题”没有被触及,思想“疙瘩”没有被解开,学生就无法体验理论知识和自己关切点之间的关联性,无法理解“思政元素”所蕴含的价值意蕴。在教授创新思维课的过程中,授课老师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选用与学生性格相匹配,学生身边发生的息息相关的可触、可感、可学的“事”,以“亲和力”的方式增强他们对社会、人生、民族的思考。例如,在讲授创新思维课程的其中一个章节,关于中国创新历史与民族创新现状时,老师应适时加入新冠疫情中抗疫使用的创新方法(共享助力案例),战“疫”中的感人故事(“90后”武汉司机故事),并且组织学生观看《梦想电台》特邀主播王源(“00后”受欢迎艺人)的公益宣传片,专门为大学生们讲述“00后”的战“疫”故事,十分契合青春向上的主题。作为青年偶像的王源,也是优秀的“00后”,他温柔又坚毅的声音诉说着新一代中华儿女的故事,温暖一直在延续,寒素的凛冬终会被浪漫的春日覆盖,我辈儿女,正值芳华,当自立自强,燃青春之热血,担青年之责任。
   这种具有“亲和力”的方法将疫情故事、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操融入创新思维的课堂,贴近学生生活,既让学生直面感受思政精神,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3)课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师生、生生多重交流互动,引发学生思考
   互动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必要过程。创新思维课程将以“智慧职教”为依托,在平台内实现师生、生生多重交流互动。在课前,通过讨论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引入“思政元素”相关的案例与理论。在课中,通过观看“学习强国”微视频和利用“头脑风暴”功能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通过平台鼓励学生线上充分讨论、在平台的班群内各抒己见,发表对“战疫”英雄人物故事的看法,对创新方法的提议,从而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再通过签到功能保证学生出勤率。在课后,布置在线小测保证教学效果,利用课堂评价功能在线收集学生反馈,总结和发现不足。
   通过“智慧职教”教学平台与其他信息化软件的互动,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各抒己见,并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并且通过课后自主学习,拓展资源,形成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的习惯,获得应有的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
   3. 课后延伸广度,在线平台小组分享、互相评价学习成果
   通过布置课后在线任务,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技能提升,实现“双教学目标”。老师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发布任务与作业,鼓励学生关注最新的新闻与抗“疫”过程中的有关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并通过“Mind Master”思维导图软件总结课程知识点,延伸知识广度。鼓励学生在智慧职教平台上通过小组合作、作品展示、个人心得体会及微视频录制等方式传播“抗疫”的正能量,并且鼓励小组分享与小组互评,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以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和效率,担起了阻断疫情的大国责任。引导学生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面对疫情这场大考,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效能、加快推進社会治理现代化,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创新设计课程思政考核方式
   该课堂通过创新实践“双指标”考核标准体系、“三全评价”模式、“校园文化积分调色盘”学生成长记录,全面考核学生文化素质和“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有机融合课程教学和文化素质培养,如图5所示。
   “双指标考核”是指创新技能考核指标与素质考核指标,创新考核指标如创新能力提升、多角度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与创新等。而素质考核指标则是对应的增强爱国情操、遵守职业规范、艰苦奋斗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
   “三全评价”模式指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全方位评价。全员评价是指包括学生、教师、辅导员、家长、工作企业等反馈效果。全程评价是指课程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毕业后。全方位评价是指考核维度,包括课程学习、生活、工作和校园实践等。
   “校园文化积分调色盘”指通过颜色积分收集学生在实施“课程思政”后的成效,每一模块对应一种颜色,每种颜色设计多档评价指标。通过课程考核、社团活动、专业技能竞赛、自愿服务等,构建“积分调色盘”,记录与评价学生文化素质成长轨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人创新”的新态势下,创新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责与这个时代的爱国情怀。在当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改革大环境下,应该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创新思维课程教学当中,以时代任务为抓手,以信息化教学为方法,创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融通课程教学和文化素质培养,并最终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丽珍,宋巍,施智平,等. 面向混合式教学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J]. 计算机教育,2018(10):12-15.
  [2] 胡煜.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改革探讨:基于全人发展理念[J]. 财会通讯,2019(4):45-47.
  [3] 李卫东,黄祐,黄金燕. 高职建立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思政育人机制的探索[J]. 高教论坛,2019(07):107-110.
  [4] 王小春.“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初探[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6):41-43.
  [5] 王立新,王英兰.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探讨[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21-24.
  Introducing “Fighting Covid-19” Stories Into the Class and Exploring “Innovative Thinking” with Moral Education Online and Offline
  ——On Teaching Desig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GU Qingfei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665,China)
  Abstract: Solving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who to be trained, how to train, and for whom to trai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teaching of curriculum with moral education by analyz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with moral education. Take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public basic course “Innovative Thinking” as an example, it is necessary to keep up with current political hot spots by introducing “fighting Covid-19” stories into the class,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chieve blended teaching,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teaching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literacy ability.
  Keywords: curriculum with moral education; innovative thinking;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informationized teaching
  (責任编辑:程勇)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海邮驿站”遵循“学院主导、教师指导、学生主体、企业化运营”的模式,促进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业务水平,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期刊
摘 要: 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学科融合趋势日益显著。同行评议是一种由同行评议专家运用特定评价方法、参照特定指标体系对评价对象进行描述和筛选的价值判断活动。学科融合背景下,同行评议在同行评议对象的鉴别与归类、同行评议专家的筛选与配置、同行评议方案的构思与筹划等三方面存在困境。欧洲科学基金会长期关注学科融合背景下的同行评议问题,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同行评议体系,为突破同行评议的困境提供了有效方案,也
期刊
摘 要: 爆发于己亥岁末的疫情短暂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引发了人们很多思考。线上教育的全覆盖既是对广大师生及教育系统的一次“应急考试”,也是一次面向未来教育转型的“预答辩”。其中暴露出了因没有做好全面线上教育转型而忽视的“教育盲点”,包括突发事件对固化教育模式的冲击、老中青三代教师的教育考验以及线上教育的质量控制。因此,文章通过论述教育转型中线上线下相链接的耦合关系,进而提出共青团“第二课堂成
期刊
摘 要: 以宁波市高职院校的专业招生和就业的具体数据出发,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协调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探讨了宁波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政策引领,专业设置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重点,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适应地方产业结构演化,打造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加强专业集群建设
期刊
摘 要: 近年來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下,中国职业教育的境外合作办学项目获得了较快发展,合作办学机构在境外的建立和办学的开展为推动中外经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扩大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作出了贡献。基于对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质性研究,对职业教育境外办学的经验成果进行总结。研究发现,推进境外办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丰富境外办学发展模式,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共建国际化师资团队,共同开发优质
期刊
摘 要: 从共生视角提出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是共生体,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学校和企业的共生系统,主要概述了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基质和共生环境的构成。并以构建的校企共生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影响校企共生系统稳定性的十六个因素指标,借助于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层次分析法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若干维持校企共生系统稳定性的建议,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地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摘 要: 在全面调查浙江省近三年专升本招生、录取情况的基础上,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类专业学生专升本情况为例进行分析,发现外语类专业学生的专升本存在志愿填报盲目、辅导师资不足、学生基础薄弱、经济压力增加等问题,并提出以下对策:联合本科院校,召开专  升本咨询会;结合学生情况,陪伴式指导学生复习;聘用优秀毕业生,采用“学长导师”制;建立优良学风,制定专升本奖励制度;利用校外培训资源,弥补校内师资
期刊
摘 要: 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移动APP广泛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文章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移动技术辅助语言学习,进行职业综合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提高学生成绩,提升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效率,从而全面促进学生英语职场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移动学习; 高职英语; 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网店运营课程通过“企业项目进课程、企业导师进课堂”的形式,深化了产教融合,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闭环式O2O2O教学体系。运用实验法,对比研究了一学期两個班级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从学习能力因子、学习效果因子、导师指导频率因子等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具体的对比研究,创新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路径,以期培养出符合行企要求、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共建校、行、企和谐发展的命运
期刊
摘 要: 面对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就业和生活,对外汉语的教育改革和教学任务也面临着国际化程度提高、学习需求多元化加大的新时期要求。不论是常态化教学,或是像2020年疫情重大影响下的教学,在线授课和线下实践相结合模式,将是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必然趋势,而且,伴随5G、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的成熟,在线教学已逐渐成为留学生群体的主要授课载体和学习习惯。对留学生在线教学满意度的研究就越来越需要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