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得民心者得天下。《建国大业》,犹如重新走一遍那段峥嵘岁月,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10月前的这段历史,道得是人心向背定成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重现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历史。
这是一场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战争,一段难以忘却、以此为鉴的历史,但当你走进影院身临其境时,会感到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由黄建新执导,韩三平制片的电影《建国大业》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经历过抗日战争愈未恢复的中国人民又将经历一次国内战争的考验与洗礼,以中国政协的筹备为主线,讲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殊死搏斗。这部由唐国强、张国立等172位明星助阵的巨制在视觉上呈现的恢宏场面令每一位国人内心震撼。它不仅是给祖国的一份礼物,更是给现代人奉上一面镜子,老一代人于其中缅怀追忆过去,新一代人观之以史为鉴知荣辱得失。
论其艺术价值,《建国大业》制作团队运用多样蒙太奇手法从宏观与微观视角出发展开这五年的血泪史。与视觉呈现配合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的是音乐的选择与运用。作品配乐打破了以往正邪对立的戏剧性倾向,运用主导音乐与和声音乐相结合,使人感觉恰到好处。伴随着和声音乐与主导音乐的相互配合,整部影片在听觉上似一条丝绸,在无限绵延中将故事叙述到人心里。同时,导演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讲述历史故事,详略得当,留满了想象空间,亦增强了时空叙事的真实感。而论其主题意蕴,《建国大业》的故事架构从形象塑造、人物关系及宏大语境的以下三方面张弛有度地突显了家国主题。
有这样一群人,叫做人民。人民的力量比海深、比天广,一场战争的主力军如果脱离了人民就必输无疑。当闻一多先生呼喊着“正义是永远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时,作品中的摇镜头将其视死如归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栩栩如生。一条漆黑的巷子里,仰拍镜头为我们捕捉到了强烈的灯光,伴随着一阵枪声,一个伟大的人物为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献出了宝贵生命。“要民主,反内战”的画外音响起,特写镜头又为我们捕捉到了破碎的眼镜。“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理留白极富深意,一虚一实之间一片完整,一片破碎,揭示了和平民主的理想追求与内战混乱的现实之间的距离,这一矛盾尚需万众一心的不懈努力方能破除。影片以点概面,从小人物出发延伸出整体,譬如那位郭师傅。他与主席的对白既充满着幽默感,更有感性方面的因素,运用中景景别使人感到仿佛自己也在现场。郭师傅在战乱之中为主席做早餐一节运用背面拍摄和慢动作的巧妙结合,在观众的心理层面预言着生命的牺牲,更侧面衬托出共产党人所赢得的民心。
有这样一种精神,叫做团结。国共两党对垒之中还有爱国民主党派默默为和平奉献一己之力。解放上海时,短暂胜利后为避免吵醒宋庆龄而守住别墅露宿街头的解放军令人动容。而此时响起的女生和声音乐,衬托着夫人眼角的眼泪,显得如此圣洁。影片运用大量全景式景别,体现其恢宏壮阔的场面。无论是风笛声中一望无际的草原,还是狂风中呼啸的战旗,俯拍拉伸镜头体现其壮观场面,侧面烘托出团结的主题。在五次围剿和封锁包围下,战士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战,暗淡的灰色调辅以悲壮的音乐为画面增添了感性韵味,使剧情的跨度得到缓冲,也让观众的视觉与听觉慢下来,看清并记住他们的英勇无畏。
有这样一个国度,叫做和平。淮海战役结束后,五位军委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齐聚一桌进行庆祝。周总理拉着任弼时和朱德,边喝酒边唱歌,把酒齐唱《国际歌》时,微醉的主席倚靠在墙上,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时空交叉的蒙太奇将观者带入影片中,时间与空间的再创造,通过回忆过去的坎坷与磨难,如今再看今日胜利融合景象,两者进行对比。孩子们趴在窗口看着这一欢乐场面,慢镜头佐以轻松的音乐,其乐融融,这是对和平的特写,对幸福的放大。毛主席参加阅兵仪式时,作品使用了悠扬而非激昂的音乐,不是想表现主席的意气风发,而是经历磨难后的一种回忆。那当下,音乐飘逸而动人,观者百感而交集,仰拍镜头使人们永远铭记主席的伟大功勋。建国仪式上,作品运用黑白色调回忆那段庄严肃穆的历史,以颇具历史感的有瑕疵的画质和音质营造了大量闪回效果,让观众油然而生浓浓的家国情怀——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中国的历史由我们一起书写,峥嵘的岁月由我们携手走过。
影片中的五四精神让我们世人震撼,这种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自己的传承。如今,国家有难,疫情面前,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让我们人民放心,古有“长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担当,今有“祖国如有难,汝应做前锋”的气概,而未来是属于我们这些“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的青年们,我相信,我们可以挺过去!
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一部史诗就此谱写。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養育了数不清的炎黄子孙,虽有英雄豪杰,也有一世枭雄——近代的一代天骄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为建国大业洒下炽热的鲜血。面对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更当珍惜,永葆河山赤。
2020!我们重启祖国的按钮!重启小康社会的按钮!
这是一场血雨腥风、枪林弹雨的战争,一段难以忘却、以此为鉴的历史,但当你走进影院身临其境时,会感到这是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由黄建新执导,韩三平制片的电影《建国大业》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经历过抗日战争愈未恢复的中国人民又将经历一次国内战争的考验与洗礼,以中国政协的筹备为主线,讲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殊死搏斗。这部由唐国强、张国立等172位明星助阵的巨制在视觉上呈现的恢宏场面令每一位国人内心震撼。它不仅是给祖国的一份礼物,更是给现代人奉上一面镜子,老一代人于其中缅怀追忆过去,新一代人观之以史为鉴知荣辱得失。
论其艺术价值,《建国大业》制作团队运用多样蒙太奇手法从宏观与微观视角出发展开这五年的血泪史。与视觉呈现配合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的是音乐的选择与运用。作品配乐打破了以往正邪对立的戏剧性倾向,运用主导音乐与和声音乐相结合,使人感觉恰到好处。伴随着和声音乐与主导音乐的相互配合,整部影片在听觉上似一条丝绸,在无限绵延中将故事叙述到人心里。同时,导演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讲述历史故事,详略得当,留满了想象空间,亦增强了时空叙事的真实感。而论其主题意蕴,《建国大业》的故事架构从形象塑造、人物关系及宏大语境的以下三方面张弛有度地突显了家国主题。
有这样一群人,叫做人民。人民的力量比海深、比天广,一场战争的主力军如果脱离了人民就必输无疑。当闻一多先生呼喊着“正义是永远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时,作品中的摇镜头将其视死如归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栩栩如生。一条漆黑的巷子里,仰拍镜头为我们捕捉到了强烈的灯光,伴随着一阵枪声,一个伟大的人物为推动历史车轮的前进献出了宝贵生命。“要民主,反内战”的画外音响起,特写镜头又为我们捕捉到了破碎的眼镜。“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理留白极富深意,一虚一实之间一片完整,一片破碎,揭示了和平民主的理想追求与内战混乱的现实之间的距离,这一矛盾尚需万众一心的不懈努力方能破除。影片以点概面,从小人物出发延伸出整体,譬如那位郭师傅。他与主席的对白既充满着幽默感,更有感性方面的因素,运用中景景别使人感到仿佛自己也在现场。郭师傅在战乱之中为主席做早餐一节运用背面拍摄和慢动作的巧妙结合,在观众的心理层面预言着生命的牺牲,更侧面衬托出共产党人所赢得的民心。
有这样一种精神,叫做团结。国共两党对垒之中还有爱国民主党派默默为和平奉献一己之力。解放上海时,短暂胜利后为避免吵醒宋庆龄而守住别墅露宿街头的解放军令人动容。而此时响起的女生和声音乐,衬托着夫人眼角的眼泪,显得如此圣洁。影片运用大量全景式景别,体现其恢宏壮阔的场面。无论是风笛声中一望无际的草原,还是狂风中呼啸的战旗,俯拍拉伸镜头体现其壮观场面,侧面烘托出团结的主题。在五次围剿和封锁包围下,战士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战,暗淡的灰色调辅以悲壮的音乐为画面增添了感性韵味,使剧情的跨度得到缓冲,也让观众的视觉与听觉慢下来,看清并记住他们的英勇无畏。
有这样一个国度,叫做和平。淮海战役结束后,五位军委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齐聚一桌进行庆祝。周总理拉着任弼时和朱德,边喝酒边唱歌,把酒齐唱《国际歌》时,微醉的主席倚靠在墙上,脸上露出惬意的微笑。时空交叉的蒙太奇将观者带入影片中,时间与空间的再创造,通过回忆过去的坎坷与磨难,如今再看今日胜利融合景象,两者进行对比。孩子们趴在窗口看着这一欢乐场面,慢镜头佐以轻松的音乐,其乐融融,这是对和平的特写,对幸福的放大。毛主席参加阅兵仪式时,作品使用了悠扬而非激昂的音乐,不是想表现主席的意气风发,而是经历磨难后的一种回忆。那当下,音乐飘逸而动人,观者百感而交集,仰拍镜头使人们永远铭记主席的伟大功勋。建国仪式上,作品运用黑白色调回忆那段庄严肃穆的历史,以颇具历史感的有瑕疵的画质和音质营造了大量闪回效果,让观众油然而生浓浓的家国情怀——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中国的历史由我们一起书写,峥嵘的岁月由我们携手走过。
影片中的五四精神让我们世人震撼,这种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自己的传承。如今,国家有难,疫情面前,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让我们人民放心,古有“长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担当,今有“祖国如有难,汝应做前锋”的气概,而未来是属于我们这些“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的青年们,我相信,我们可以挺过去!
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一部史诗就此谱写。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養育了数不清的炎黄子孙,虽有英雄豪杰,也有一世枭雄——近代的一代天骄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为建国大业洒下炽热的鲜血。面对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更当珍惜,永葆河山赤。
2020!我们重启祖国的按钮!重启小康社会的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