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是个好地方,东北亚文明史的核心就在吉林,历史悠久,遗迹丰富,但挖掘、开发工作还远远不够。”“要想发展旅游产业,文化、宣传、包装等都非常重要,我省旅游资源的许多方面还很有潜力……”9月25日上午,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与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展开了热烈讨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包秦认为,在自然景观方面,东北地貌中吉林最具代表性,类型最全,域内的鸭绿江风光带绝不亚于“小三峡”。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快组建一个由历史学者、文化界人士、旅游产业专家等组成的团队,群策群力,把吉林省的旅游产业策划好、包装好。
旅游业已形成一个新兴产业
“十一五”以来,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和建设,全省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展。目前我省旅游产业收入已占全省GDP总量的7%,已初步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协调发展的格局,旅游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带动就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我省的旅游产业正方兴未艾。”赵秉哲秘书长兴致勃勃地说。
与此同时,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指出,制约吉林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客观原因,吉林省的旅游产业开发较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存在着旅游资源数量少、规模小、地域分散、设计规划水平低的实际状况。此外,旅游产业理念亟待转变,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理顺,管理人才不足,软硬件建设与旅游产业发达的省份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立足国内、国际两个旅游市场,把我省的自然风光、人文、工业、民俗民风旅游和红色旅游结合起来,统盘考虑,统盘规划,才能形成我省旅游产业的优势。”安莉委员说:“要进一步提升我省旅游产业的总量和质量,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发展思路更能契合现代人的旅游观念,在传统上寻求创新。”
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
“一定要坚持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开发并重问题。”赵胜堂委员特别指出,我省一些旅游景点由于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没有注意保护问题,使景区局部的小环境、小气候遭到破坏,后果已经逐渐开始显现。“这种恢复工作恐怕要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赵胜堂委员认为,在保护区旅游管理上,我们要多向国外的管理经验学习,保护区特别是核心保护区要切实保护起来,绝对不许游人进入。据了解,长白山“地下森林”、十五道沟等部分景区因为忽视了保护工作和过度增加人文景观设施,已经开始尝到了恶果。其中,十五道沟景区在省旅游局组织的专家考察测评中,分数位列全省景区倒数第一。
同时,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还认为,在旅游开发上要对子孙负责,不能盲目上项目,要进行科学和整体规划,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好那些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要打造吉林旅游整体品牌
“天地有大美,雪域长白山”。这句令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词经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如今可谓家喻户晓。提起长白山,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吉林,长白山已经成为吉林省的代名词。游览过吉林的外地游客,都对独具魅力的北国风光留下了“山水人文并茂之妙,北雄南秀兼有之美”的口碑和赞誉。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逐渐升温,一些县、市相继推出了自己当地的旅游主打品牌,一时间,各种广告词五花八门争相亮相媒体,严重损害和影响了人们对吉林省旅游产业特色的认知度。“要加强整体宣传工作的管理和引导,不要各自为主,条块分割。”杨绍明副主任建议,宣传造势很重要,相关部门要注意打造整体旅游品牌,努力提升吉林省旅游的整体形象。“集中打造一个长白山品牌,或者泛长白山品牌,用五年的时间,集中人、财、物,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做好长白山品牌。”郭乃硕委员建议,可以组织人力编制一个“泛长白山”旅游规划,把我省的白山市、通化市、延边州、吉林市都纳入这一规划。“这样才能让我省的旅游产业整体品牌在全国叫响。”
此外,在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上,吴文昌委员建议,应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抓,“能抓成功两三条精品线路就是成功。”
旅游业已形成一个新兴产业
“十一五”以来,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和建设,全省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展。目前我省旅游产业收入已占全省GDP总量的7%,已初步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六要素协调发展的格局,旅游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带动就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我省的旅游产业正方兴未艾。”赵秉哲秘书长兴致勃勃地说。
与此同时,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指出,制约吉林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历史和经济等客观原因,吉林省的旅游产业开发较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存在着旅游资源数量少、规模小、地域分散、设计规划水平低的实际状况。此外,旅游产业理念亟待转变,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理顺,管理人才不足,软硬件建设与旅游产业发达的省份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立足国内、国际两个旅游市场,把我省的自然风光、人文、工业、民俗民风旅游和红色旅游结合起来,统盘考虑,统盘规划,才能形成我省旅游产业的优势。”安莉委员说:“要进一步提升我省旅游产业的总量和质量,就需要政府部门的发展思路更能契合现代人的旅游观念,在传统上寻求创新。”
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的原则
“一定要坚持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开发并重问题。”赵胜堂委员特别指出,我省一些旅游景点由于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没有注意保护问题,使景区局部的小环境、小气候遭到破坏,后果已经逐渐开始显现。“这种恢复工作恐怕要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赵胜堂委员认为,在保护区旅游管理上,我们要多向国外的管理经验学习,保护区特别是核心保护区要切实保护起来,绝对不许游人进入。据了解,长白山“地下森林”、十五道沟等部分景区因为忽视了保护工作和过度增加人文景观设施,已经开始尝到了恶果。其中,十五道沟景区在省旅游局组织的专家考察测评中,分数位列全省景区倒数第一。
同时,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还认为,在旅游开发上要对子孙负责,不能盲目上项目,要进行科学和整体规划,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好那些原生态的自然环境。
要打造吉林旅游整体品牌
“天地有大美,雪域长白山”。这句令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词经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如今可谓家喻户晓。提起长白山,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吉林,长白山已经成为吉林省的代名词。游览过吉林的外地游客,都对独具魅力的北国风光留下了“山水人文并茂之妙,北雄南秀兼有之美”的口碑和赞誉。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逐渐升温,一些县、市相继推出了自己当地的旅游主打品牌,一时间,各种广告词五花八门争相亮相媒体,严重损害和影响了人们对吉林省旅游产业特色的认知度。“要加强整体宣传工作的管理和引导,不要各自为主,条块分割。”杨绍明副主任建议,宣传造势很重要,相关部门要注意打造整体旅游品牌,努力提升吉林省旅游的整体形象。“集中打造一个长白山品牌,或者泛长白山品牌,用五年的时间,集中人、财、物,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做好长白山品牌。”郭乃硕委员建议,可以组织人力编制一个“泛长白山”旅游规划,把我省的白山市、通化市、延边州、吉林市都纳入这一规划。“这样才能让我省的旅游产业整体品牌在全国叫响。”
此外,在打造旅游精品线路上,吴文昌委员建议,应突出重点,不要什么都抓,“能抓成功两三条精品线路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