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非常严峻。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在现阶段的表现特征,如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最突出等。然后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成因,如银行信贷资源结构性失衡等。最后提出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建议,如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供给系统等。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征;成因;对策
融资难是一直困扰中小企业的问题。2011年以来,“人荒”、“钱荒”、“电荒”及高成本、高税费所构成的“三荒两高”困境产生的叠加效应,使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更加严重,资金链岌岌可危。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源性融资依赖性大,而信贷融资是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主渠道。可以说,信贷融资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小企业的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征
总的来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体表现出如下三个主要特征:
(一)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最突出
2010年,我国银行贷款的企业覆盖率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其中大型企业为100%,中型企业90%以上,小型企业不到20%,微型企业不到5%。在大银行的贷款客户中,小微企业数量非常少。截至2010年底,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小企业客户量没有一家突破7万家,其中中国银行的小微企业客户量仅1.6万家。在银监会“六项机制”、“四单原则”、“两个不低于”等政策的干预下,虽然小微企业的贷款情况有所好转,但未根本改观,小微企业所能得到的银行贷款依然很少。
(二)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少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靠自身积累,直接融资的比例很低,仅占1.3%。我国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条件很高,在实行审核制的情况下,一般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很难达到上市融资的标准。在中小企业中,公司债券和股权融资占不到1%。虽然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推进下,在集合债券、集合信托、集合票据等一些新型融资方式方面有所进展,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还非常低。因此,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信贷融资仍将是中小企业主融资渠道。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演变成社会问题
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不再只是单纯的金融问题或经济问题,已演变成社会问题。从不同规模企业解决就业的能力看,每1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带动就业的人数,小型企业为2.3人,中型企业为2人,大型企业为1.22人。由于融资困难,广东、浙江等地不少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一大批工人失业,引发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银行信贷资源的结构性失衡
根据全国工商联于2010年2月发布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调查报告》,在过去十年间,国有银行80%以上的信贷资金投向了大型企业,占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面临贷款难问题。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截至2009年6月,中国工商银行的企业客户中,中型企业1.9万多家,小型企业3.4万家,分别占企业客户总数的31.9%和55.9%。中型企业获得贷款16262亿元,小型企业获得贷款4041亿元,分别占企业贷款总额的39.36%和9.78%。可见,虽然中国工商银行的小型企业用户占一半以上,但获得的贷款占比不到10%。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仅有100多家,农村商业银行20多家,农村合作银行160多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00多家。而在美国,资产在10亿元以下的小银行就有7000多家。可见,我国小银行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货币紧缩政策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我国由以往的宽松货币政策重回稳健的货币政策。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4次加息,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使在获取银行信贷方面本已举步维艰的中小企业,在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雪上加霜。虽然经历了4次加息,但基于CPI的高企、实际利率持续为负的基本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会继续加息。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已达21.5%的历史高点,但中国人民银行已明确表态:为控制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不设上限。这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信贷局面。
(三)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银企之间、担保机构与企业之间、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政府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中又以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最为显著。根据银监会于2008年6月所做的一项统计,全国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高达22.1%,比全国贷款的平均水平高14.7%。由于银行难以了解中小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难以把握投资项目预期收益情况,难以把握中小企业贷款后的行为,难以把握中小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因此,银行难以把握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导致银行只能少贷甚至不贷款给中小企业。我国的担保机构以非政府出资为主体,担保机构出于盈利目的收取的担保费用甚至超过50%的浮动上限,其原因同样在于担保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四)中小企业自身问题
一方面中小企业资产少、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导致中小企业存活率低。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行为不太规范,资信状况较差。据调查,广东、浙江等地许多中小企业把在2009年信贷宽松时获得的信贷资金用于企业主业经营之外的投资和投机领域,甚至出现企业套取贷款用于购买房产物业、资源投机等领域。商业银行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和预期收益,自然会选择回避中小企业贷款的高风险。因此,在信贷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就难以获得信贷资源。
三、对策建议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供给系统
为解决银行信贷资源的结构性失衡,要进一步完善融资供给系统。一是着重加强对中小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扶持和引导。加大正规金融资源中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比例。二是加强对民间闲散资金的利用,建立健全合法、公开的民间资金市场。通过扶持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民间小额信贷公司等方式,提供相关的法律支持体系,将这部分金融力量有效地调动和规范起来。三是探索地下金融体系资金利用的渠道,适当给予其合法性。在保证监管的前提下将这部分资金引向中小企业。
(二)健全中小企业融资辅助体系
进一步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征信体系建设、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加快信息业、征信业、担保业的发展,支持各类商业性的信息咨询公司、征信公司、担保公司,由民间资本投资建立和经营。通过市场化、公司化的运作,使之真正发挥融资辅助的市场功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专项辅导工作,对于民间辅导机构实施税收减免。鼓励银行建立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开展企业贷款信用评估工作。设立中小企业“诚信榜”,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发挥社会监督和社会舆论作用。
(三)加大中小企业融资财政支持力度
为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可以在财政预算拨付给银行的信贷基金中划出指定用途的专项基金,对此部分银行资金的信贷投放实行针对中小企业的定向投放,结合政府产业调整政策导向,投向小企业创新、技改、管理、信息化等领域。還可以考虑政府牵头建立和扩充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再担保基金,针对中小企业信贷提供担保与再担保。加强对银行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财政贴息,进一步提高贴息的力度,扩大贴息的覆盖面。对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融资担保的各银行和各担保机构加强风险补助,进一步提高担保风险补助水平,扩大担保风险补助的惠及范围。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用于财政贴息和担保风险补助。
(四)优化银行放贷机制和担保结构
适时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制订优惠政策,促进小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引导他们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改革目前“分级吸储-集中统一使用”的运营体制,适当放宽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和分支机构的信贷审批权限,授权他们在吸收的存款中留存一定比例用于对中小企业放贷。建议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率先开展中小企业自行组建合作型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鼓励中小企业通过互助与合作的方式解决一部分融资难问题。改变目前较为单一的融资担保结构,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开展融资担保工作,形成由民间担保、互助担保、政府再担保构成的融资担保多元化格局。对从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适当的奖励。完善和发展互助担保模式,总结各地互助担保经验并加以推广。
(五)推广供应链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新方式,其中以应收账款融资最为普遍。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以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质押向银行申请融资。建议在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中积极宣传和推介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代表的供应链融资及其相关金融产品。协助各方解决好供应链融资中出现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保障供应链融资方式的成功实施。例如,为融资各方监测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建立有关的信息通报制度和会商制度。为有关的合同违约等法律问题提供必要的司法协助与法律咨询服务,抑制供应链融资中的违约风险。
(六)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传导分担体系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传递体系,明确各主体的相应职责、行为边界,将银行承担的额外风险适当在银行、担保(再担保)、保险(再保险)、政府等相关主体之间有效传递,形成风险共担的局面。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市场失灵的情况,建议由政府来承担增量风险。可以由政府出资对中小企业信贷进行支持,也可以對相关风险承担主体进行补偿,或者以市场化方式成立杠杆化基金。
参 考 文 献
[1]宗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J].中国中小企业.2011(8)
[2]蒋元.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浅析[J].企业导报.2009(8)
[3]向玉冰,王璐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及对策——基于信贷配给模型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1(23)
[4]夏泰凤,金雪军.供应链金融:解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优势分析[J].商业研究.2011(6)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征;成因;对策
融资难是一直困扰中小企业的问题。2011年以来,“人荒”、“钱荒”、“电荒”及高成本、高税费所构成的“三荒两高”困境产生的叠加效应,使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更加严重,资金链岌岌可危。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源性融资依赖性大,而信贷融资是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主渠道。可以说,信贷融资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小企业的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征
总的来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体表现出如下三个主要特征:
(一)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最突出
2010年,我国银行贷款的企业覆盖率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其中大型企业为100%,中型企业90%以上,小型企业不到20%,微型企业不到5%。在大银行的贷款客户中,小微企业数量非常少。截至2010年底,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小企业客户量没有一家突破7万家,其中中国银行的小微企业客户量仅1.6万家。在银监会“六项机制”、“四单原则”、“两个不低于”等政策的干预下,虽然小微企业的贷款情况有所好转,但未根本改观,小微企业所能得到的银行贷款依然很少。
(二)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少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靠自身积累,直接融资的比例很低,仅占1.3%。我国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条件很高,在实行审核制的情况下,一般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很难达到上市融资的标准。在中小企业中,公司债券和股权融资占不到1%。虽然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推进下,在集合债券、集合信托、集合票据等一些新型融资方式方面有所进展,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还非常低。因此,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信贷融资仍将是中小企业主融资渠道。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演变成社会问题
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不再只是单纯的金融问题或经济问题,已演变成社会问题。从不同规模企业解决就业的能力看,每1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带动就业的人数,小型企业为2.3人,中型企业为2人,大型企业为1.22人。由于融资困难,广东、浙江等地不少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一大批工人失业,引发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银行信贷资源的结构性失衡
根据全国工商联于2010年2月发布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调查报告》,在过去十年间,国有银行80%以上的信贷资金投向了大型企业,占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面临贷款难问题。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截至2009年6月,中国工商银行的企业客户中,中型企业1.9万多家,小型企业3.4万家,分别占企业客户总数的31.9%和55.9%。中型企业获得贷款16262亿元,小型企业获得贷款4041亿元,分别占企业贷款总额的39.36%和9.78%。可见,虽然中国工商银行的小型企业用户占一半以上,但获得的贷款占比不到10%。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仅有100多家,农村商业银行20多家,农村合作银行160多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00多家。而在美国,资产在10亿元以下的小银行就有7000多家。可见,我国小银行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货币紧缩政策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我国由以往的宽松货币政策重回稳健的货币政策。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4次加息,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使在获取银行信贷方面本已举步维艰的中小企业,在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雪上加霜。虽然经历了4次加息,但基于CPI的高企、实际利率持续为负的基本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将会继续加息。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已达21.5%的历史高点,但中国人民银行已明确表态:为控制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不设上限。这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信贷局面。
(三)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为银企之间、担保机构与企业之间、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政府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中又以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最为显著。根据银监会于2008年6月所做的一项统计,全国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高达22.1%,比全国贷款的平均水平高14.7%。由于银行难以了解中小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难以把握投资项目预期收益情况,难以把握中小企业贷款后的行为,难以把握中小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因此,银行难以把握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导致银行只能少贷甚至不贷款给中小企业。我国的担保机构以非政府出资为主体,担保机构出于盈利目的收取的担保费用甚至超过50%的浮动上限,其原因同样在于担保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四)中小企业自身问题
一方面中小企业资产少、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导致中小企业存活率低。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行为不太规范,资信状况较差。据调查,广东、浙江等地许多中小企业把在2009年信贷宽松时获得的信贷资金用于企业主业经营之外的投资和投机领域,甚至出现企业套取贷款用于购买房产物业、资源投机等领域。商业银行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和预期收益,自然会选择回避中小企业贷款的高风险。因此,在信贷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就难以获得信贷资源。
三、对策建议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供给系统
为解决银行信贷资源的结构性失衡,要进一步完善融资供给系统。一是着重加强对中小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扶持和引导。加大正规金融资源中面向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比例。二是加强对民间闲散资金的利用,建立健全合法、公开的民间资金市场。通过扶持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民间小额信贷公司等方式,提供相关的法律支持体系,将这部分金融力量有效地调动和规范起来。三是探索地下金融体系资金利用的渠道,适当给予其合法性。在保证监管的前提下将这部分资金引向中小企业。
(二)健全中小企业融资辅助体系
进一步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征信体系建设、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加快信息业、征信业、担保业的发展,支持各类商业性的信息咨询公司、征信公司、担保公司,由民间资本投资建立和经营。通过市场化、公司化的运作,使之真正发挥融资辅助的市场功能。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专项辅导工作,对于民间辅导机构实施税收减免。鼓励银行建立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开展企业贷款信用评估工作。设立中小企业“诚信榜”,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发挥社会监督和社会舆论作用。
(三)加大中小企业融资财政支持力度
为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可以在财政预算拨付给银行的信贷基金中划出指定用途的专项基金,对此部分银行资金的信贷投放实行针对中小企业的定向投放,结合政府产业调整政策导向,投向小企业创新、技改、管理、信息化等领域。還可以考虑政府牵头建立和扩充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再担保基金,针对中小企业信贷提供担保与再担保。加强对银行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财政贴息,进一步提高贴息的力度,扩大贴息的覆盖面。对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融资担保的各银行和各担保机构加强风险补助,进一步提高担保风险补助水平,扩大担保风险补助的惠及范围。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用于财政贴息和担保风险补助。
(四)优化银行放贷机制和担保结构
适时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制订优惠政策,促进小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引导他们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改革目前“分级吸储-集中统一使用”的运营体制,适当放宽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和分支机构的信贷审批权限,授权他们在吸收的存款中留存一定比例用于对中小企业放贷。建议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率先开展中小企业自行组建合作型金融机构的试点工作,鼓励中小企业通过互助与合作的方式解决一部分融资难问题。改变目前较为单一的融资担保结构,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开展融资担保工作,形成由民间担保、互助担保、政府再担保构成的融资担保多元化格局。对从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适当的奖励。完善和发展互助担保模式,总结各地互助担保经验并加以推广。
(五)推广供应链融资模式
供应链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新方式,其中以应收账款融资最为普遍。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以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质押向银行申请融资。建议在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中积极宣传和推介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代表的供应链融资及其相关金融产品。协助各方解决好供应链融资中出现的行业风险、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保障供应链融资方式的成功实施。例如,为融资各方监测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建立有关的信息通报制度和会商制度。为有关的合同违约等法律问题提供必要的司法协助与法律咨询服务,抑制供应链融资中的违约风险。
(六)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传导分担体系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传递体系,明确各主体的相应职责、行为边界,将银行承担的额外风险适当在银行、担保(再担保)、保险(再保险)、政府等相关主体之间有效传递,形成风险共担的局面。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市场失灵的情况,建议由政府来承担增量风险。可以由政府出资对中小企业信贷进行支持,也可以對相关风险承担主体进行补偿,或者以市场化方式成立杠杆化基金。
参 考 文 献
[1]宗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J].中国中小企业.2011(8)
[2]蒋元.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浅析[J].企业导报.2009(8)
[3]向玉冰,王璐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及对策——基于信贷配给模型的分析[J].中国商贸.2011(23)
[4]夏泰凤,金雪军.供应链金融:解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优势分析[J].商业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