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莫高窟壁画达到了我国佛教洞窟壁画艺术的顶峰,是世界壁画艺术史上的奇迹。莫高窟艺术属于佛教艺术体系,它不但拥有着自身的形式美感也蕴含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唐代莫高窟壁画创造了多种构图样式,它独特的表现手法为后世壁画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唐代莫高窟;壁画;构图形式;后世影响
敦煌莫高窟也被称做千佛洞,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它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其中又以壁画的成就最高,敦煌莫高窟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恢宏气度成为罕见的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中外交流的频繁促使了佛教的传入,加上唐太宗和武则天对佛教的推崇,更把佛教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佛教壁画也随之进入了繁盛时代。莫高窟的唐代壁画在审美和技术上己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完成了壁画的工具、材料、造型、敷色法则的有机统一,形成了一种极为完善的体系。敦煌壁画在以后的发展中,文明可以看到现存遗迹中几乎所有的布局样式与技巧都可以在唐代的壁画中找到源渊,因此唐代敦煌壁画对整个中国壁画史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 敦煌壁画唐代佛教人物画构图形式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带来许多外来佛教美术的样式。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画家不满足于对外来壁画样式的模拟,而是汲取外来艺术表现形式吸取本土艺术形式,不断创造出新的壁画题材,丰富了壁画的表现形式。这既表现在绘画技法上,也表现在壁画构图形式上,逐步形成中国佛教美术的独有风格。
1.1佛教故事画的构图形式
佛教故事画指以佛经为依据的连环画,佛教故事画分为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和因缘故事画。佛传故事画是描写佛教创始人释加牟尼生平事迹的壁画。佛本生故事画讲述释加牟尼在修行成佛以前的前世中无数次善行转世的故事。因缘故事画描绘释加牟尼成佛后说法教化的种种事迹及佛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敦煌莫高窟的佛教故事画在唐代分为三个时期,初唐故事画处于发展期,盛唐时兴盛起来,中晚唐后,故事画出现许多新的内容题材。
初唐时期,随着国家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和对外交往的频繁,促使了唐代佛教艺术的发展。人们对佛教的信仰方式由修行、观想、求开悟,转变为对极乐世界的赞颂和向往。基于这种思想的转变,佛教史迹画、戒律画、大型经变画迅速发展起来,早期宣扬自我牺牲以求功德的故事画题材开始减少。初唐的故事画比较重视装饰性,用色彩的对比突出形象,在色彩处理上有独特的方式,即注重整体画面的统一感而不太重视写实形象。如敦煌莫高窟第329窟壁画《乘象入胎》,象的形象采取图案化处理方式,注重装饰性而不是特别注重象身的比例,造型也不是很规范。象身上的菩萨服饰以石绿、石青、土红为主色调,菩萨周围到处充斥着莲花、五彩流云、飞天以及飞天身上的飘带。所有这些都为画面做了点缀,起到了装饰画面的效果。
盛唐以后,画家们追求丰富画面的色彩,驾驳色彩的能力大大加强了,反映在故事画中出现了青绿山水,人物衣饰也不似先前那样单调,而多用朱砂、赫红这类鲜明绚丽的颜色来加以渲染。表现形式上以服从故事画整个画面颜色和构图的协调一致性为主。
中晚唐时期,故事画主要以屏风画的形式出现,虽然大多数用色不如盛唐那么绚烂,用色日渐单调,但屏风画在中晚唐洞窟中仍然是最流行的故事画形式,许多屏风故事画都是杰出的优秀之作。
纵观敦煌莫高窟唐代时期故事画可以看出,其表现的主要内容基本是通俗易懂、寓意明确的佛教故事。
1.2佛教经变画的构图形式
经变画是指以佛经为依据,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绘述释加牟尼所宣讲佛经的图画。佛经是佛教理论,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将信众难以理解的、不认识的佛教经文通过绘画的形式转换为通俗易懂的图画,向信众宣扬佛教义理。佛教经变画是敦煌壁画中最重要的部分,历时最长、入画内容也最多。唐代莫高窟唐代经变画题材非常广泛,有阿弥陀经变、法华经变、观无量寿经变、弥勒经变、维摩诘经变、金刚经变、报父母恩重经变等。这些经变画不仅反映了佛教各宗派的流行和信仰,并且以其深刻的思想、宏大的规模奏响了唐代壁画的主旋律,丰富了石窟艺术的内容。
唐代经变画在描绘佛像和人物活动场景的同时表现出了一定的空间关系,在壁画空间的构成中群像的配置方式具有独特性,这是中国特有的佛教美术形式。初唐的部分经变画在表现群像时依然采用并列的方式,但与隋朝的经变画比起来,画面从平面演变成三度空间,这种空间感在经变画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经变画的内容决定了构图的形式,经变画大多是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是经变画最常见的构图表现方式即画面左右两边所画内容相同或相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初唐第329窟《弥勒经变》、盛唐第45窟《观无量寿经变之说法图》、晚唐第85窟《药师经变》等。
2莫高窟唐代壁画构图形式对后世壁画构图的影响
莫高窟对后世壁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代、北宋时期。五代、北宋在总体上继承晚唐传统,石窟形制基本上沿袭晚唐风格。比如五代时期绘制的《五台山图》,用色赋彩淡雅,人物造型真实,表现内容趋于世俗化,神态也更为逼真,以一种气势恢宏、安乐祥和、秩序井然的画面感体现出五台山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气象,是一幅集地图、山水画、风俗画和佛教故事图于一身的杰作。同时,这幅壁画还可以被看作是唐代早期山水画向成熟期的青绿山水画风演变的历史印记。这幅壁画完美地体现了唐代壁画对后世壁画的影响,是研究中国山水画史的重要资料。
3 结语
敦煌莫高窟壁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但拥有着自身的形式美感又同时富含着极其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唐代莫高窟壁画艺术达到了我国佛教洞窟壁画艺术的顶峰,也登上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绘画艺术的高峰,是世界壁画艺术史上的奇迹。同时,唐代莫高窟壁画创造了多种构图样式,体现了独有的表现手法,塑造了许多典范形象,为后世特别是五代和北宋壁画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苇湘著:《敦煌历史与莫高窟艺术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2]段文杰 略论敦煌壁画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成就[N].敦煌研究,1982,
关键词:唐代莫高窟;壁画;构图形式;后世影响
敦煌莫高窟也被称做千佛洞,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它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其中又以壁画的成就最高,敦煌莫高窟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恢宏气度成为罕见的世界文化艺术宝库。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中外交流的频繁促使了佛教的传入,加上唐太宗和武则天对佛教的推崇,更把佛教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佛教壁画也随之进入了繁盛时代。莫高窟的唐代壁画在审美和技术上己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完成了壁画的工具、材料、造型、敷色法则的有机统一,形成了一种极为完善的体系。敦煌壁画在以后的发展中,文明可以看到现存遗迹中几乎所有的布局样式与技巧都可以在唐代的壁画中找到源渊,因此唐代敦煌壁画对整个中国壁画史的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1 敦煌壁画唐代佛教人物画构图形式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带来许多外来佛教美术的样式。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画家不满足于对外来壁画样式的模拟,而是汲取外来艺术表现形式吸取本土艺术形式,不断创造出新的壁画题材,丰富了壁画的表现形式。这既表现在绘画技法上,也表现在壁画构图形式上,逐步形成中国佛教美术的独有风格。
1.1佛教故事画的构图形式
佛教故事画指以佛经为依据的连环画,佛教故事画分为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和因缘故事画。佛传故事画是描写佛教创始人释加牟尼生平事迹的壁画。佛本生故事画讲述释加牟尼在修行成佛以前的前世中无数次善行转世的故事。因缘故事画描绘释加牟尼成佛后说法教化的种种事迹及佛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敦煌莫高窟的佛教故事画在唐代分为三个时期,初唐故事画处于发展期,盛唐时兴盛起来,中晚唐后,故事画出现许多新的内容题材。
初唐时期,随着国家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和对外交往的频繁,促使了唐代佛教艺术的发展。人们对佛教的信仰方式由修行、观想、求开悟,转变为对极乐世界的赞颂和向往。基于这种思想的转变,佛教史迹画、戒律画、大型经变画迅速发展起来,早期宣扬自我牺牲以求功德的故事画题材开始减少。初唐的故事画比较重视装饰性,用色彩的对比突出形象,在色彩处理上有独特的方式,即注重整体画面的统一感而不太重视写实形象。如敦煌莫高窟第329窟壁画《乘象入胎》,象的形象采取图案化处理方式,注重装饰性而不是特别注重象身的比例,造型也不是很规范。象身上的菩萨服饰以石绿、石青、土红为主色调,菩萨周围到处充斥着莲花、五彩流云、飞天以及飞天身上的飘带。所有这些都为画面做了点缀,起到了装饰画面的效果。
盛唐以后,画家们追求丰富画面的色彩,驾驳色彩的能力大大加强了,反映在故事画中出现了青绿山水,人物衣饰也不似先前那样单调,而多用朱砂、赫红这类鲜明绚丽的颜色来加以渲染。表现形式上以服从故事画整个画面颜色和构图的协调一致性为主。
中晚唐时期,故事画主要以屏风画的形式出现,虽然大多数用色不如盛唐那么绚烂,用色日渐单调,但屏风画在中晚唐洞窟中仍然是最流行的故事画形式,许多屏风故事画都是杰出的优秀之作。
纵观敦煌莫高窟唐代时期故事画可以看出,其表现的主要内容基本是通俗易懂、寓意明确的佛教故事。
1.2佛教经变画的构图形式
经变画是指以佛经为依据,利用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绘述释加牟尼所宣讲佛经的图画。佛经是佛教理论,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的是将信众难以理解的、不认识的佛教经文通过绘画的形式转换为通俗易懂的图画,向信众宣扬佛教义理。佛教经变画是敦煌壁画中最重要的部分,历时最长、入画内容也最多。唐代莫高窟唐代经变画题材非常广泛,有阿弥陀经变、法华经变、观无量寿经变、弥勒经变、维摩诘经变、金刚经变、报父母恩重经变等。这些经变画不仅反映了佛教各宗派的流行和信仰,并且以其深刻的思想、宏大的规模奏响了唐代壁画的主旋律,丰富了石窟艺术的内容。
唐代经变画在描绘佛像和人物活动场景的同时表现出了一定的空间关系,在壁画空间的构成中群像的配置方式具有独特性,这是中国特有的佛教美术形式。初唐的部分经变画在表现群像时依然采用并列的方式,但与隋朝的经变画比起来,画面从平面演变成三度空间,这种空间感在经变画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经变画的内容决定了构图的形式,经变画大多是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是经变画最常见的构图表现方式即画面左右两边所画内容相同或相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初唐第329窟《弥勒经变》、盛唐第45窟《观无量寿经变之说法图》、晚唐第85窟《药师经变》等。
2莫高窟唐代壁画构图形式对后世壁画构图的影响
莫高窟对后世壁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代、北宋时期。五代、北宋在总体上继承晚唐传统,石窟形制基本上沿袭晚唐风格。比如五代时期绘制的《五台山图》,用色赋彩淡雅,人物造型真实,表现内容趋于世俗化,神态也更为逼真,以一种气势恢宏、安乐祥和、秩序井然的画面感体现出五台山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气象,是一幅集地图、山水画、风俗画和佛教故事图于一身的杰作。同时,这幅壁画还可以被看作是唐代早期山水画向成熟期的青绿山水画风演变的历史印记。这幅壁画完美地体现了唐代壁画对后世壁画的影响,是研究中国山水画史的重要资料。
3 结语
敦煌莫高窟壁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但拥有着自身的形式美感又同时富含着极其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唐代莫高窟壁画艺术达到了我国佛教洞窟壁画艺术的顶峰,也登上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绘画艺术的高峰,是世界壁画艺术史上的奇迹。同时,唐代莫高窟壁画创造了多种构图样式,体现了独有的表现手法,塑造了许多典范形象,为后世特别是五代和北宋壁画艺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苇湘著:《敦煌历史与莫高窟艺术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
[2]段文杰 略论敦煌壁画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成就[N].敦煌研究,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