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青春心绪 驾驭课堂纪律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cxinr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生课堂教学中,课堂纪律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问题行为会直接扰乱课堂秩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识别课堂上学生的种种情绪,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要爱心更要耐心,真诚关爱学生,创建和谐课堂氛围。
  关键词:初中生 课堂纪律 良好行为 青春期
  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与恰当地确定和落实好教学目标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在课前的准备中要认真研读课标要求,烂熟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设计好切合实际的各项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上课。然而,在初中生课堂教学中,如果要比较顺利地完成这个教学目标,课堂纪律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
  一、初中生常见的课堂问题行为
  例如,打骂、推撞、追逐和讪笑等侵犯他人的行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擅换座位、递纸条等过度亲昵行为;高声谈笑、口出怪音、敲打作响、作滑稽表情和怪异动作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不遵守纪律、不服从指挥、反对班干部和老师等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恶意指责、互相攻击、彼此争吵、打架斗殴等冲突纷争行为。
  以上这些问题行为,会直接扰乱课堂秩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镇的普通中学,对于正处于青春初期和中期的初中年级的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都是不容易的,因为初中阶段是步入青春期的开始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尊心、自信心在增强,初中生希望得到别人重视,十分重视别人的评价。但由于认知能力水平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对于幸福观、友谊观、英雄观、自由观、人生价值观等,还缺乏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因而表现出思维片面性很大,容易偏激和动摇。他们往往把坚定与偏执、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外化为行为时,也就必然表现出其行为具有模仿性、盲从性、不稳定性、自律性弱和冲动性等特点。这些心理特征可塑性很强,如果能够得到良好的引导,就是初中生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引导不当又会变成他们产生问题行为的温床。
  二、问题行为的类型
  二十多年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经验,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其实学生的每一种行为后面都会有其心理原因,如能识别出来然后对症下药,对各个学科课堂教学目标管理都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综合这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结合心理学理论,我把这些行为的性质归类为逆反情绪、缺少关注、青春期惰性综合症、学习动力不足等类型。
  一是逆反情绪型。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叫他往东,他偏往西,叫他往西,他偏往东。这是逆反心理典型的表现。这种情形最容易引起家长、老师的恼火,恼火了就对孩子训斥,越训斥孩子就越反感,越故意和你对着干,偏激的孩子就有逃学、离家出走乃至更极端的行为。
  没有理由,这就是青春期逆反,其逆反的对象首先是父母,如果家长懂孩子,理解他的逆反情绪,孩子就不会把这种情绪带到学校来跟老师对着干, 如果家长不懂,那孩子继续把情绪带到学校,课堂就成了孩子不良情绪的出口处,老师要考虑全班的教学,在管理纪律就难免与学生发生冲突。
  二是缺少关注型。我们时不时就会看到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常常用尽各种办法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哪怕是有悖常理的、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此类学生被批评时,有时是笑眯眯的、自我陶醉的表情,老师被气歪他却无所谓;而且有时还很配合老师对他的管教,写了检讨书并恭恭敬敬的交来,下次却照犯不误。这一点与逆反心理不一样。逆反心理是批评不得的,批评就会顶嘴、对着干,总好像你欠他的债似的。这类型却是批评也好,表扬也好,只要课堂为他而停下来,他就很享受。
  此类学生问题形成不仅仅是他的个人问题,更有着复杂的家庭因素,近年来,常见于留守儿童、婚姻家庭不稳定的孩子。
  三是青春期综合症型。我们在课堂上直接看到的有:注意力涣散,上课听不进,学习成绩下降。白天精神萎靡,上课易瞌睡,打哈欠。 心理状态欠佳,烦躁消极,敏感多疑,缺乏学习兴趣,生活冷漠,好动肝火。自暴自弃、厌学、逃学,等。
  “青春期综合症”是青少年特有的一种生理失衡和由此引发的心理失衡病症,是青少年在特有的青春期里,因适应能力和心理防卫机制尚不成熟而出现的心理失调特征的心理异常,其表现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比如:苛求体貌、异性敏感、情感危机、心灵空虚、严重厌学、社交障碍、离家出走等现象。
  这一类型往往在八年级(初二年级)学生表现为尤为突出,因为,此时他们正处于青春中期,青春中期是从儿童或过渡到成年期的真正的转折点,生理变化和内心矛盾冲突都是最强烈的时候。但由于人们对青春期综合症认识不足,因此,学校德育处、班主任及大部分科任老师把它当成品德问题来处理,结果往往恰得其反。
  四是学习动力不足型。表现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无成就感 , 无抱负和理想 , 无求知欲和上进心;兴趣的中心不在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究其原因或许有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不良、或许因为学校教师不注意对后进生的支持鼓励、或许因为社会竞争压力等等,但关键还是自己本身方面的原因:对学习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贪图享乐,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自制力差,等等。
  以上各种问题行为并不是割裂开来,有时在一个学生身上很多行为综错复杂,各种问题纠缠在一起,不是单纯的某个问题。
  三、问题行为的解决策略
  这些年来,我在从事学校管理、学生心理咨询的工作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的学生心理方面的临床经验,并把这些经验运用于自己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管理,起到一定的效果。
  首先,识别课堂上学生的种种情绪,理解接纳学生的不足。中学生,当青春期的学生在表现出与课堂纪律要求相违背的行为时,必有其原因,这和小学生无意识的行为不同。识别其行为后面的真实情绪,有利于解决问题。借用精神分析理论中的移情反应来解释,就是来访者对心理师会有尊敬、敬佩、喜欢、依赖、爱慕、情欲等正性移情反应,也会有鄙视、厌恶、愤怒、憎恨、仇视、敌意等负性移情反应。我在咨询室里经常会遇到学生产生对父母亲依恋一样的正移情,或抗拒、负气等负移情,工作性质要求我们经常自我察觉,以免出现反移情反应影响咨询效果。而这种情形,也会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比如,当某学生与父母闹别扭后,把不良情绪带到学校来,一旦老师的语言有些像其父母的“教导”时就马上引起其逆反情绪而与老师“对着干”, 而“爱生如子”的老师们常犯的错误是:马上接招,对其进行一番批评教育,有可能是“火上浇油”。其实此时其内心针对的是父母而不是真正恨老师,老师成了孩子对父母发泄情绪的替身。当然,我们也看到,当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就像其生活中的某位亲人时,学生也会像爱戴其亲人一样爱戴老师,成为认真、听话的乖学生。因此,对青春期学生的情绪反应要避其锋芒,因势利导,让其“火气”慢慢冷却。   其次,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其行为进行积极赋义,用建议式的批评。给行为的本身赋予积极的意义,然后再对行为提出改善的建议,这更能体现对行为人的人格的尊重。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正在影响课堂纪律,此行为不受同学欢迎,老师也不喜欢。但要尽量对其行为积极赋义,用建议式的批评,既能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可以鼓励学生试试实施好行为以及实施好行为带来的快乐。比如,对于别人在读书他却出怪声的男生,我会叫大家停下来,然后微笑着对他说:“有个帅哥声音特洪亮,上一节课老师就注意到了,现在请你单独朗读这一小段,相信你一定读得好,马上试试好吗?”结果,让这个特别需要关注,却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在朗读完不太难的一小段课文后,渴望关注心理得到一定满足的同时,自信心也有所提高。今后他还会寻找这样的机会,但可能已经不再用违纪的方法了。
  又如,对一个经常迟到,这次又迟到的学生,我会说:“你知道要迟到了还赶着来上课而不随便旷课,说明你还是为班集体着想,那下次你试试早一点出门好吗?” 起码,后来他会尽量早出门来学校。
  课堂上伏台睡觉的学生如果自己本身没有强烈的改变愿望,谁也喊不动,普通中学老师多有体会。因此对一个刚上课就伏台睡觉的学生,我或许会说:“老师记得你上一节课你坚持听课了很长一阵子,这节课老师也希望你再坚持,或者站一站,等会儿如果实在坚持不了再闭一小会儿眼睛,试试看好吗?”给他肯定、鼓励和希望。
  采用建议式批评,可以使学生认识自己不良行为同时,渐渐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第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用负强化和惩罚技术相结合培养良好行为。不管学生的行为有多恶劣都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育和惩罚时都不要有侮辱人格的事情出现。
  负强化,是指当个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之后,随即排除或避免了某种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从而使此类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这种操作即为负强化。惩罚,是指当个体自发作出某种反映之后,随即呈现一个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为惩罚。
  比如,前面所举例的关于课堂上出怪声学生,如果我们老师会用罚站或大声呵斥等方式老让他出丑,这会让他的不良行为变得变本加厉,因为伤了他的自尊。当他不再以怪声的方式来获得老师及同学的关注,而是举手或大声回答,我会对他说:“你刚才的回答很好,但也许其他同学还听不见,请你再说一遍好吗?”这样及时满足他那得到他人关注的心里需要有利于强化他的好行为,也让他知道,这种好的表现行为可以避免原来那种不良行为遭到的批评或惩罚。以后其他好行为就越来越多而不良行为就逐渐减少。
  当然也有可能他还是继续用出怪声的方法来让老师注意他,如果老师还是呵斥他,那么正中下怀,满足他的这种心里需要,无疑就是强化他的不良行为。这种情况下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比如,我会说:“这位同学刚才的这种行为,看来已经变成了习惯了,因为影响了老师上课和老同学的听课,只好罚你站一下了,也好让你记住以后别再犯。”站着听课既出丑有不舒服,下一次也许就不用这种方式表现了。也有可能,他还是屡教不改,那就用另一种技术——行为消失技术。
  第四,要爱心更要耐心,用行为消失技术让不良行为慢慢减掉直至消失。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技术。针对一个以前被强化的行为,通过操作性地弱化或减少,让这种行为不再出现具有强化作用的后果,直致此类行为不再发生。行为消失技术与强化技术不同,当你想改掉一个不良行为,是通过一两个良好行为来实现,那是强化。但有的学生就是没有什么好的行为表现来代替,也就是品质比较顽劣,太多的惩罚对这样的学生是无效的,那就只有想办法让这种行为尽可能减少、消失掉了。
  比如,上课故意捣乱的学生,无非就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尤其是本身很少有优势,缺乏表现机会的学生,一旦每次有此类行为,若每一位科任老师都是用训斥或其他惩罚的手段来处理,正好满足他表现的心理需要,不知不觉中,其不良行为就被强化了,变成习惯了。对训斥和处罚,无所谓,麻木不仁,刀枪不入。对此类学生行为消失技术可以这样操作:忽略目标行为,即,冷落;移除强化物,即,尽量不让其行为得到响应。比如,用全体朗读课文盖过他的讲话声,并注意其周围的同学孤立其行为;不理他的假装借东西,无话找话等行为的干扰,只有他不影响纪律时才理他。另外,如果各科任老师统一操作更有利于其不良行为的消除。
  最难的是,如何保持效果,这就注意我们各方尤其是各个科任老师,如何度过“消失前的爆发”。有这种行为的学生,很多是心理发展不完善,好比一个小孩,用摔东西来表达自己需要已经成为习惯时,当你不理他时肯定会变本加厉,让人受不了,如果你受不了,妥协了,其不良行为也永远改变不了。因此,对这类学生,就考验老师的耐力了。如老师耐力不够,忍不住训斥了他,那下次再也找不到对付他的办法了。
  需要注意的是,此技术操作是在其行为尚未严重违纪或违法的情况下,否则另当别论,起码要强令他暂时离开课堂,德育处可以配合。
  第五,关爱学生,用真诚、尊重和共情技术,创建和谐课堂氛围。任何一种教学技术,如果缺乏爱心,没有真情,操作起来枯燥乏味,也难得到预期效果。现代心理心理咨询技术要求咨询师具备真诚、尊重、共情等素质,即“尊重当事人是一个具有独特性的人;尊重当事人的个体价值;一切为了当事人的利益,为了当事人的自我改变;开发当事人的内在资源;尊重当事人的自我决定”。 共情,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与理解对方精神世界,这样助人者才能更好地理解那个需要帮助的人。用于老师的角色时就是真诚的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无条件积极关注每一位学生,而并非表示赞同其一切行为。
  我常常真诚对学生说:“每个人在父母孕育你时你就曾经是冠军,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哪怕是孪生兄弟,都各有其特点,在人生的舞台上,独特的你,都会找到自己闪光的位置。”一个老师不理解学生,很难真正完成课堂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深入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用真诚赢得学生的尊敬,用尊重得到学生的爱戴,用共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喜、同乐、同进取。
  说实在,用心理咨询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管理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而其中一些基本技术每个老师都可以学习的。
  总之,要让学生惦记你的课,喜欢你的课,快快乐乐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就要提高自身修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积累新知识,提升教师个人魅力,也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2005年8月
  [2]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个体心理学》
  [3]谢培松,秦平 主编.《学生心理辅导》,2007年8月
  [4](美)米尔顿,施琪嘉.《精神分析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2月
  [5]许又新,吕秋云.《现代心理治疗手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1年3月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随心所欲,敷衍了事,指导空泛,写出的作文可想而知,这样长时间的积累变造就了学生的作文畏难心里。那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写作信心、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从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着手。因为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有了写作的欲望,才会诱发写作的积极性,
期刊
摘 要: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职业教育中的专业基础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各种职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因而药物化学课程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人才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笔者主要探讨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来加强药物化学的课程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做”合一;药物化学;课程改革  一、更新教育理念,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  在当下的计划经济时代里,只要是受过专业
期刊
摘 要:随着新时期教育不断改革,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社会的快速转型,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导致一些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下滑,分析新时期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对推动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学教师 职业道德 教书育
期刊
在政治高考复习中,基础复习至关重要。然而,不少考生认为:基础复习就是巩固基础,就是熟记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甚至有的教师也有此想法,一方面让学生死记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一方面把复习课当新课来上,一味追求全面,心里总害怕某个考点复习掉了,这是典型的“均衡论”。这种复习方法将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只能应付一般的会考,根本无法适应高考的要求。高考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能力,所以,笔者认
期刊
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有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班主任必须因才实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学生的不同教育。一、案例介绍在我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叫杨小雨(化名),父母都没有正式工作,靠做生意维持生活,由于平时忙于做生意,对孩子过问的就很少
期刊
摘 要:学习,其实是一个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过程,所谓厚与薄之间不过是对知识的掌握和渗透程度而言,学数学也是这样,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一个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而数学的学习包括运算能力、逻辑能力、推理能力、思维应变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考察。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把书读厚,读出问题,再引导他们读出精华,掌握核心。关键词:学习  初中  数学说起数学,想必很多同学都会皱起眉头,由于初中
期刊
21世纪教育的特征是创新教育。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推动发展。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
期刊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一、教学观念现代化实践证明:教学观
期刊
摘要:逆向思维就是“反过采恩考”,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可以通过定义、公式、运算法则、定理、分析法、反证法等去培养,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逆向思维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教学 逆向思维 培养
期刊
摘 要:数学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创设一个恰当、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能让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并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并且逐渐培养创新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