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会计核算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事业单位来说,都是财政管理当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性质和工作目的不同,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手续也不同。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也在随之进行调整和改革。本文将针对以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新制度的实行所带来的变化,为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出一些调整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
一、前言
会计核算工作是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存在着资金管理不够规范、会计核算约束力差、固定资产不计算折旧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妨碍了会计核算工作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以往会计核算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力求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在我国的事业单位当中,会计核算的实行力度不够,资金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非常明显。许多事业单位对会计的要求仅限于账务填写无差错,财政报表中的数据能够“对”得上,为此不惜强凑、编造数据;也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单据填写不够规范,不是缺项漏项就是错填。这些行为都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2.约束力不强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许多事业单位都开始引入财务软件来辅助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执行者仍然是员工本人。在许多单位当中,同一名会计既要负责会计数据的输入,也要负责会计数据的核算,这就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徒有形式,缺乏实际的约束作用,单位的资金使用率下降,不能充分发挥单位资金的作用。
3.固定资产不算折旧
在旧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当中,固定资产是不计算折旧的。但是,事业单位购买的固定资产,虽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创造一些效益,但是同时自身的价值也在下降。如果不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那么也就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情况,不利于单位的管理者掌握单位真实的资产状况,导致单位的资产发生无形当中的流失。
三、新制度下会计核算的变化
1.会计报告体系正规化
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当中,会计报告是对会计核算总体结果的一个总结,能够完整地、如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状况。在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只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重要表格是会计报告中必不可少的,而一些附表和表格附注则容易被会计人员忽略。而新制度对这一缺陷进行了弥补和修正,明确规定了会计报告所要包含的表格类型,各种附注和附表也不能缺少,进一步推动了会计报告体系的正规化,有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落实。
2.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力度加强
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当中,事业单位必须要对事业单位的项目投资进行严格审查,明确每一笔资金的流向。还有,事业单位要设置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项目,以便财务会计管理单位扶持资金的使用状况、结转状况和结余状况,使单位财政资金的管理力度得到了加强。
四、新制度下单位会计核算的调整建议
1.完善会计制度体系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缺乏有效性,究其原因是会计制度体系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了促进新时代事业单位的发展,就要进一步对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完善,明确会计核算的根本目的、基本要素、财政项目组成分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方式进行完善补充,比如按照一定的折旧率计算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更加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资产状况,方便单位领导者的管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也要严格确保会计核算的有效性,按照会计制度体系的要求编制会计报告,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各项财政状况。
2.引入权责发生制
在过去,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缺少经营业务的收入,不得不依赖国家政府的拨款来确保单位的正常运行。为了摆脱对于国家财政拨款的依赖,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进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以往的收付实现制不能满足会计核算的实际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单位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和流向都进行跟踪与记录。在实践工作当中,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要将单位的经营性业务与非经营性业务的收支状况分开来进行核算,让会计报表上的数据与单位实际的资金收支状况相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五、结论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是针对我国事业单位现状所进行的调整和完善,针对旧会计制度中的问题进行了解决,推进了会计报告体系的正规化,加强了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力度。我国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单位的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引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共同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丹.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J].财会研究,2014,05:29-30.
[2]黄桂芳.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5,33:178-180.
[3]王春仙.浅谈新会计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探析[J].中国市场,2015,49:159-160.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核算
一、前言
会计核算工作是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存在着资金管理不够规范、会计核算约束力差、固定资产不计算折旧等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妨碍了会计核算工作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以往会计核算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力求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不够规范
目前,在我国的事业单位当中,会计核算的实行力度不够,资金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非常明显。许多事业单位对会计的要求仅限于账务填写无差错,财政报表中的数据能够“对”得上,为此不惜强凑、编造数据;也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单据填写不够规范,不是缺项漏项就是错填。这些行为都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2.约束力不强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许多事业单位都开始引入财务软件来辅助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执行者仍然是员工本人。在许多单位当中,同一名会计既要负责会计数据的输入,也要负责会计数据的核算,这就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徒有形式,缺乏实际的约束作用,单位的资金使用率下降,不能充分发挥单位资金的作用。
3.固定资产不算折旧
在旧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当中,固定资产是不计算折旧的。但是,事业单位购买的固定资产,虽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创造一些效益,但是同时自身的价值也在下降。如果不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那么也就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情况,不利于单位的管理者掌握单位真实的资产状况,导致单位的资产发生无形当中的流失。
三、新制度下会计核算的变化
1.会计报告体系正规化
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当中,会计报告是对会计核算总体结果的一个总结,能够完整地、如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状况。在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只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重要表格是会计报告中必不可少的,而一些附表和表格附注则容易被会计人员忽略。而新制度对这一缺陷进行了弥补和修正,明确规定了会计报告所要包含的表格类型,各种附注和附表也不能缺少,进一步推动了会计报告体系的正规化,有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落实。
2.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力度加强
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当中,事业单位必须要对事业单位的项目投资进行严格审查,明确每一笔资金的流向。还有,事业单位要设置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净资产项目,以便财务会计管理单位扶持资金的使用状况、结转状况和结余状况,使单位财政资金的管理力度得到了加强。
四、新制度下单位会计核算的调整建议
1.完善会计制度体系
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缺乏有效性,究其原因是会计制度体系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为了促进新时代事业单位的发展,就要进一步对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完善,明确会计核算的根本目的、基本要素、财政项目组成分类,对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方式进行完善补充,比如按照一定的折旧率计算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更加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资产状况,方便单位领导者的管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也要严格确保会计核算的有效性,按照会计制度体系的要求编制会计报告,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各项财政状况。
2.引入权责发生制
在过去,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缺少经营业务的收入,不得不依赖国家政府的拨款来确保单位的正常运行。为了摆脱对于国家财政拨款的依赖,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进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以往的收付实现制不能满足会计核算的实际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单位每一笔资金的来源和流向都进行跟踪与记录。在实践工作当中,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要将单位的经营性业务与非经营性业务的收支状况分开来进行核算,让会计报表上的数据与单位实际的资金收支状况相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五、结论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是针对我国事业单位现状所进行的调整和完善,针对旧会计制度中的问题进行了解决,推进了会计报告体系的正规化,加强了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力度。我国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单位的会计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引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共同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促进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丹.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J].财会研究,2014,05:29-30.
[2]黄桂芳.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中心工作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5,33:178-180.
[3]王春仙.浅谈新会计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探析[J].中国市场,2015,49: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