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策略,采取多种形式有效地控制物理教学过程。
关键词 物理 教学 多维探讨
进行科学创造需要掌握深厚的物理学知识,需要产生各种联想、想象和设想,更需要加强物理方法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融汇在教材中的方法论思想,逐步建立理想模型,設计理想实验,掌握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类比等方法,学会进行科学假设和建立简单数学模型。同时还要学会物理实验中的科学方法。方法是活的知识,它能够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索提供启示。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输出。即是说在思维过程中从某一具体的对象出发,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可能的答案。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典型习题进行发散讨论,以训练发散思维能力。打破习题本身原有条件的局限,让学生以原题为基础,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尽可能多的问题进行解答。
二、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要学好物理,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摆脱死记硬背的倾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强烈的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推动力量,所以物理教师应结合物理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激发好奇心,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很广,大到天体,小到基本粒子,各种电器、无线电装置都与物理知识有关,这会给学生产生一种自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光凭这点还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常常用物理学史中精彩片断。高质量的演示实验(教师自制的演示实验更好)、物理学的新进展、物理学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等材料和手段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争取保持学习的良性循环。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学生学懂,学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如果学习的压力过大,学生心理上就难以承受,就得不到学习成功的愉快体验,从而减弱学习动机。
第三,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人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物理学习过程是用物理学的理论去同化、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构成一幅完整的物理图象。这幅图象就是物理学的基本结构。要学好物理学,必须要理解物理学的基本结构,而不只是了解一些孤立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要理解物理学的基本结构,不单靠背诵和记忆基本概念、公式。而要在记忆的基本上,搞清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的来胧去脉,以及它们是怎样构成一个严密、和谐的知识体系的。
有效的学习,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地思考,认真地探究。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通过主动的观察和实验去认识物理现象,纠正错误的前概念,形成科学的概念,探究式学习往往通过寻找概念、定律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有效地控制物理教学过程。物理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组成的复杂系统。为了学习目的而组成的物理教学系统,必须使学生了解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即获取信息,而教师给学生传递的信息是否已被学生接收,这就需要学生反馈信息,反馈信息是联接教学双方的纽带。教师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教学,常常需要调节和修改计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控制。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可能出现许多偶发事件,教学信息的交流不像电报、书信那样简单,只要输出端发出信息,输入端就能接收到。教师向学生发出信息,有的学生完全接收了,有的只是部分接收,有的完全没有接收。
成熟的教师常常通过学生的回答性语言、情绪变化、细微动作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那些无视学生反馈信息,只按自己既定计划单向输出信息,其输出信息常常是低效的,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师课堂教学的自我调节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控制信息量。教师的教学必须使学生获得某些信息,如果一次课教师所教的内容过于简单,信息量就少,完全重复学生己学过的内容,学生就会感到无兴趣。反之,如果一次课信息量过大,学生会感到疲劳,接收困难。怎样了解信息量是否适当呢?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面部表情、课堂气氛、回答问题等非语言和语言反馈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对信息量进行控制。
第二,控制信息输出速率。在一节课的45分钟内,学生所能接收的信息是有限的,而接收的速率也并非均匀。例如,开始上课和临下课的几分钟学生的精力都可能不太集中。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量新信息集中在学生最佳吸收状态时传递。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成熟的教师能够捕捉和创造最佳信息吸收状态。
第三,控制信息传递方式。教师传递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听、看、读、写、做、讨论等。教师应多做几手准备,通过双向信息交流,灵活地变换信息输出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接收率。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控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控制:第一,评价控制。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将对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的控制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习题对、错判断、评语,可以是回答提问时的评语,也可以是测验分数的其他评优、奖励等。第二,目标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总的培养目标,制定基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定向,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来调节、控制学生的学习。第三,学习方式控制。教师设计各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对学习方式的控制,应考虑到教学内容、学生素质和教学艺术等因素。总之要有变化,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过程处于最佳状态。
关键词 物理 教学 多维探讨
进行科学创造需要掌握深厚的物理学知识,需要产生各种联想、想象和设想,更需要加强物理方法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融汇在教材中的方法论思想,逐步建立理想模型,設计理想实验,掌握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类比等方法,学会进行科学假设和建立简单数学模型。同时还要学会物理实验中的科学方法。方法是活的知识,它能够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索提供启示。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输出。即是说在思维过程中从某一具体的对象出发,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可能的答案。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典型习题进行发散讨论,以训练发散思维能力。打破习题本身原有条件的局限,让学生以原题为基础,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尽可能多的问题进行解答。
二、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要学好物理,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摆脱死记硬背的倾向,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强烈的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的推动力量,所以物理教师应结合物理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一,激发好奇心,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很广,大到天体,小到基本粒子,各种电器、无线电装置都与物理知识有关,这会给学生产生一种自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光凭这点还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常常用物理学史中精彩片断。高质量的演示实验(教师自制的演示实验更好)、物理学的新进展、物理学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等材料和手段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争取保持学习的良性循环。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学生学懂,学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可以增强和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如果学习的压力过大,学生心理上就难以承受,就得不到学习成功的愉快体验,从而减弱学习动机。
第三,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学习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人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物理学习过程是用物理学的理论去同化、改造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构成一幅完整的物理图象。这幅图象就是物理学的基本结构。要学好物理学,必须要理解物理学的基本结构,而不只是了解一些孤立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要理解物理学的基本结构,不单靠背诵和记忆基本概念、公式。而要在记忆的基本上,搞清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的来胧去脉,以及它们是怎样构成一个严密、和谐的知识体系的。
有效的学习,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地思考,认真地探究。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通过主动的观察和实验去认识物理现象,纠正错误的前概念,形成科学的概念,探究式学习往往通过寻找概念、定律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有效地控制物理教学过程。物理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组成的复杂系统。为了学习目的而组成的物理教学系统,必须使学生了解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即获取信息,而教师给学生传递的信息是否已被学生接收,这就需要学生反馈信息,反馈信息是联接教学双方的纽带。教师根据自己的计划进行教学,常常需要调节和修改计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控制。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可能出现许多偶发事件,教学信息的交流不像电报、书信那样简单,只要输出端发出信息,输入端就能接收到。教师向学生发出信息,有的学生完全接收了,有的只是部分接收,有的完全没有接收。
成熟的教师常常通过学生的回答性语言、情绪变化、细微动作接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那些无视学生反馈信息,只按自己既定计划单向输出信息,其输出信息常常是低效的,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师课堂教学的自我调节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控制信息量。教师的教学必须使学生获得某些信息,如果一次课教师所教的内容过于简单,信息量就少,完全重复学生己学过的内容,学生就会感到无兴趣。反之,如果一次课信息量过大,学生会感到疲劳,接收困难。怎样了解信息量是否适当呢?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面部表情、课堂气氛、回答问题等非语言和语言反馈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对信息量进行控制。
第二,控制信息输出速率。在一节课的45分钟内,学生所能接收的信息是有限的,而接收的速率也并非均匀。例如,开始上课和临下课的几分钟学生的精力都可能不太集中。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量新信息集中在学生最佳吸收状态时传递。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成熟的教师能够捕捉和创造最佳信息吸收状态。
第三,控制信息传递方式。教师传递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听、看、读、写、做、讨论等。教师应多做几手准备,通过双向信息交流,灵活地变换信息输出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接收率。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控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控制:第一,评价控制。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将对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的控制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是习题对、错判断、评语,可以是回答提问时的评语,也可以是测验分数的其他评优、奖励等。第二,目标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总的培养目标,制定基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定向,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来调节、控制学生的学习。第三,学习方式控制。教师设计各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对学习方式的控制,应考虑到教学内容、学生素质和教学艺术等因素。总之要有变化,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过程处于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