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严格执行“编辑三审制”摸索审稿工作的规律,熟悉学术性刊物的要求和规范,选定专家审稿,建立审稿质量评价体系,把住质量关和出版效果好,学报整体的学术水平质量才会高。
关键词:三审制度 审稿质量 审稿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113-02
1.“编辑三审制”
我国的报刊社和出版社都实行三级审稿制(简称“三审制”即由编辑部内部的专职编辑人员作初审筛选,一般称内审。经内审筛选通过的稿件,再分送有关编委或其他专家复审,又称外审。通过复审的稿件一般均需经编委会下设的专业编审组集体审阅讨论,作出处理决定。此称终审。这是我国出版单位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审稿制度。从1997年6月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保障体系》第八条规定:“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并规定,“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首先,每一审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对报刊进行审查,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都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其二,应从初级到中级再高级的递进的进行,兼有下一审级服从上一审级和上一审级制约下一级的职责;也可以在程序上交叉互补,避免审读工作中的偏差或失误。其三,三审制并不局限于三个人,也不局限于三个审级,它可以包括更多的人、更多个审次和审级。从这意义上说,三审制强调的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来保证期刊的质量。
“编辑三审制”分前三审:即出版前的三审,决定文章的采用。后三审:即直接关系到发稿和学报质量的高低。前后三审都很关键,都不可忽视,更不能草率。
2.严格执行“编辑三审制”
重视和坚持严格有序的审稿制度是保证和提高学报质量的关键所在。严密的审稿程序有助于论文得到公允、正确的评价。学报应实行编辑初审(内审)、专家学术审稿(外审)、编辑部主任复审或常务副主编二审主编终审定稿的三审制度,保证所用稿件的质量。对于所有来稿,首先要经过编辑或相关专业编辑的初审,这就要求编者清楚学报特点、办刊宗旨和载文范围等,对相关专业文章有基本的判别力,同时熟悉学术性刊物的要求和规范,选定专家组织审稿。专家审稿是保证稿件学术质量的关键,也是决定稿件采用与否的重要环节。①建立审稿专家库。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按专业、学科、科研立项课题等分类,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进行审稿。另外,与相关专业和兄弟院校学报编辑部的联系,逐步形成一支比较稳定、水平较高且负责任的审稿专家队伍。②设计科学合理的审稿单。为了更准确、更科学、更規范地评价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发表价值,对审稿单进行修改,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一些共性的东西和要求规范化,便于审稿人操作,应及时总结经验,按照学报办刊宗旨设立审稿单,请编辑的初审写初审意见,编辑部主任写复审意见常务副主编写终意见。③在整个编辑工作的过程中,从策划、选题、组稿、审稿到最后的加工修改、编校把关,审稿是中心环节,采用稿子之后再经行加工、整理,并对稿子的精雕细刻,实行编校结合、编辑把关的措施保证学报质量。④设立审稿项目。审稿项目是为了提高论文的审稿质量,为作者提供改进文章的途径,使作者修改稿件更准确、全面、快速,进一步提高稿件的质量,在审稿函上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对审稿人提出的要求(或问题)。并提出具体问题和修改意见,使其了解学报的审稿要求,并进行正确选择,从而提高文章质量。⑤建立审稿质量评价体系。只有对审稿质量情况作出科学、全面、公正的判断与评价,保证和提高审稿质量,才能把握审稿工作的规律。⑥学报刊出后,需要上级领导、专家进行审核把关,从而提高学报整体的质量。
3.建立审稿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审稿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是,根据一定的评价原则和指标体系,对某一论文的审稿质量情况作出科学、全面、公正的判断与评价,以便及时跟踪论文的审稿情况并对审稿工作进行调整,保证和提高审稿质量,同时进一步摸索审稿工作的规律。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审稿作为一种政治性、科学性、权威性的工作,只有通过审稿质量评价才可以肯定审稿人的审稿意见的参考价值,并且考查审稿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从而减少重复刊发等审稿失范现象。②进行审稿质量评价,增加了审稿人的压力和审稿透明度,有利于增强审稿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诚信度。③审稿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能促使审稿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使期刊的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④审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审稿质量的评价提供了一个相对固定和量化的评价标准与依据,克服了过去评价、总结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使量化审稿质量评价更为全面、科学,更具可操作性。
总之,编辑只有严格执行“编辑三审制”摸索审稿工作的规律,熟悉学术性刊物的要求和规范,建立审稿质量评价体系,保证论文的学术性,把住质量关和出版效果好,学报整体的学术质量才能有高水准。
参考文献
[1] 沈玉英.提高高校学报办刊质量的几点思考[J]学报编辑论丛,2007
[2] 朱美香.审稿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J] 编辑学报,2005
[3] 尹志诚.学报审稿的困境及出路[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 吴重龙、白米勤.编辑工作手册.[M]华艺出版社,2004
[5] 候明.三审制的困境和出路 [J]编辑学刊,上海:2008
[6] 刘棉玲、王建华.如何提高科技论文的审稿质量[J] 绍兴文理学院学,2002
[7] 胡天乙.编辑审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 编辑学报,2001
关键词:三审制度 审稿质量 审稿质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113-02
1.“编辑三审制”
我国的报刊社和出版社都实行三级审稿制(简称“三审制”即由编辑部内部的专职编辑人员作初审筛选,一般称内审。经内审筛选通过的稿件,再分送有关编委或其他专家复审,又称外审。通过复审的稿件一般均需经编委会下设的专业编审组集体审阅讨论,作出处理决定。此称终审。这是我国出版单位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审稿制度。从1997年6月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保障体系》第八条规定:“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并规定,“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首先,每一审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对报刊进行审查,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都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其二,应从初级到中级再高级的递进的进行,兼有下一审级服从上一审级和上一审级制约下一级的职责;也可以在程序上交叉互补,避免审读工作中的偏差或失误。其三,三审制并不局限于三个人,也不局限于三个审级,它可以包括更多的人、更多个审次和审级。从这意义上说,三审制强调的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来保证期刊的质量。
“编辑三审制”分前三审:即出版前的三审,决定文章的采用。后三审:即直接关系到发稿和学报质量的高低。前后三审都很关键,都不可忽视,更不能草率。
2.严格执行“编辑三审制”
重视和坚持严格有序的审稿制度是保证和提高学报质量的关键所在。严密的审稿程序有助于论文得到公允、正确的评价。学报应实行编辑初审(内审)、专家学术审稿(外审)、编辑部主任复审或常务副主编二审主编终审定稿的三审制度,保证所用稿件的质量。对于所有来稿,首先要经过编辑或相关专业编辑的初审,这就要求编者清楚学报特点、办刊宗旨和载文范围等,对相关专业文章有基本的判别力,同时熟悉学术性刊物的要求和规范,选定专家组织审稿。专家审稿是保证稿件学术质量的关键,也是决定稿件采用与否的重要环节。①建立审稿专家库。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按专业、学科、科研立项课题等分类,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进行审稿。另外,与相关专业和兄弟院校学报编辑部的联系,逐步形成一支比较稳定、水平较高且负责任的审稿专家队伍。②设计科学合理的审稿单。为了更准确、更科学、更規范地评价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发表价值,对审稿单进行修改,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使一些共性的东西和要求规范化,便于审稿人操作,应及时总结经验,按照学报办刊宗旨设立审稿单,请编辑的初审写初审意见,编辑部主任写复审意见常务副主编写终意见。③在整个编辑工作的过程中,从策划、选题、组稿、审稿到最后的加工修改、编校把关,审稿是中心环节,采用稿子之后再经行加工、整理,并对稿子的精雕细刻,实行编校结合、编辑把关的措施保证学报质量。④设立审稿项目。审稿项目是为了提高论文的审稿质量,为作者提供改进文章的途径,使作者修改稿件更准确、全面、快速,进一步提高稿件的质量,在审稿函上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对审稿人提出的要求(或问题)。并提出具体问题和修改意见,使其了解学报的审稿要求,并进行正确选择,从而提高文章质量。⑤建立审稿质量评价体系。只有对审稿质量情况作出科学、全面、公正的判断与评价,保证和提高审稿质量,才能把握审稿工作的规律。⑥学报刊出后,需要上级领导、专家进行审核把关,从而提高学报整体的质量。
3.建立审稿质量评价体系
建立审稿质量评价体系的目的是,根据一定的评价原则和指标体系,对某一论文的审稿质量情况作出科学、全面、公正的判断与评价,以便及时跟踪论文的审稿情况并对审稿工作进行调整,保证和提高审稿质量,同时进一步摸索审稿工作的规律。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审稿作为一种政治性、科学性、权威性的工作,只有通过审稿质量评价才可以肯定审稿人的审稿意见的参考价值,并且考查审稿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从而减少重复刊发等审稿失范现象。②进行审稿质量评价,增加了审稿人的压力和审稿透明度,有利于增强审稿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诚信度。③审稿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能促使审稿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使期刊的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④审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审稿质量的评价提供了一个相对固定和量化的评价标准与依据,克服了过去评价、总结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使量化审稿质量评价更为全面、科学,更具可操作性。
总之,编辑只有严格执行“编辑三审制”摸索审稿工作的规律,熟悉学术性刊物的要求和规范,建立审稿质量评价体系,保证论文的学术性,把住质量关和出版效果好,学报整体的学术质量才能有高水准。
参考文献
[1] 沈玉英.提高高校学报办刊质量的几点思考[J]学报编辑论丛,2007
[2] 朱美香.审稿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J] 编辑学报,2005
[3] 尹志诚.学报审稿的困境及出路[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4] 吴重龙、白米勤.编辑工作手册.[M]华艺出版社,2004
[5] 候明.三审制的困境和出路 [J]编辑学刊,上海:2008
[6] 刘棉玲、王建华.如何提高科技论文的审稿质量[J] 绍兴文理学院学,2002
[7] 胡天乙.编辑审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 编辑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