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定向钻机的开发和应用,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钻探技术逐步被应用于矿井探放水工程中,并解决了诸多水害探查难题。因此,定向钻探探查水害隐患是今后探放水的趋势之一,该技术的推广对矿井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定向钻探技术;矿井;防治水;
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8-0320-01
隨着近年来矿区各矿开采范围和深度的增加,矿区内所面临的水害问题日益突出。为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需实施相应的防治水工程和措施,以保证矿井的采掘安全,井下探放水即为矿井防治水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结合矿区各类型水害特征,采用普通常规钻探技术探查水害隐患存在一些弊端,如探查范围有限、存在盲区、钻孔数量多、精确性差等。随着定向钻机的开发和应用,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钻探技术逐步被应用于矿井探放水工程中,并解决了诸多水害探查难题。因此,定向钻探探查水害隐患是今后矿井探放水的趋势之一,该技术的推广对矿井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定向钻探使用的专用工具
1.1 非磁钻铤
非磁钻铤是由一种低碳高铬锰合金钢制成的,经过严格的配比控制,最终具有高强度的机械性能、良好的低磁导率、优异的耐磨性以及极好的精简耐腐蚀开裂性能。
1.2 弯接头
在定向钻井中进行扭方位、定向造斜的专用井下工具就是弯接头,它可以使造斜钻具产生足够的侧向力,以实现钻向的改变。当前使用的弯接头壳体上都划有弯曲方向的标线、内部安装循环套,可以用来进行有线或者单点随钻测斜仪工具面方向的确定。
1.3 井下马达
井下马达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电动钻具、容积式马达以及涡轮钻具等。其中容积式马达所钻井眼尺寸与原井眼尺寸保持一致,并且由于其工作转速与空转速幅度相差较小,有利于进行钻头选型。其中以螺杆钻具和迪那钻具最为常用,螺杆钻具由传动轴、旁通阀、万向轴以及马达组成,在压力一定时,钻井液会进入到马达内部使转子转动,在经过万向轴将动力传送到钻头和传动轴上;迪那钻具则是由传动轴、定子、转子、维纳钻具以及轴承总成等几部分组成。
2 定向钻进工艺
(1)测斜。用JJX-3型测斜仪,为定向造斜设计提供钻孔顶角、总方位、点方位分量与合成的水平距等数据。
(2)确定造斜技术参数。根据测斜资料及靶域情况确定造斜主要技术参数:钻头高边指向、工具、安装角。
(3)做好定向前的准备工作。先将孔内岩粉冲净,其次检查螺杆钻并开泵试验转动隋况,然后检查定向仪、钻孔锁定装置和泥浆泵。
(4)下钻。操作要谨慎、下钻要慢,防止跑钻和“呛死”螺杆钻。
(5)定向。先进行孔口定向,此时定向仪地面板输出基准方向作为初始方位。然后将定向仪下放直到定向接头,使定向仪上定向靴与定向节头内定向键吻合,测出定向键初始状态,最后根据设计要求转动钻具,达到工具安装角为止。将定向仪再下人重复几次确认此值无误,将定向仪提出后验证陀螺的漂移。
(6)将钻柱锁定,开泵启动螺杆钻,进行钻进。
(7)提钻:机上余尺钻完,即可提钻。
(8)检查螺杆钻:在地面上打开接头,取出旁通阀,然后边转动驱动轴边冲洗,将岩粉、沙子除净。
(9)测斜检查定向导斜效果,为下次定向钻进提供资料。
3 定向钻探技术与常规钻探技术比较分析
3.1 钻探作业可与掘进同步进行
常规钻探方式在探水作业期间,要求将钻机稳固在掘进工作面,掘进设备必须退后10m范围,并且在探水作业期间,掘进作业无法正常施工、只能停工,这极大的束缚了高产高效掘进设备的生产能力。
千米定向钻探的钻场布置在掘进工作面侧后方,由于钻探轨迹可控,在掘进工作面后方开孔后,可控制钻头绕行到掘进工作面前方探水区域,再继续前行探水,探水作业与掘进作业同步平行进行、互不影响,保证了快速掘进,释放了高产高效掘进设备的生产能力。
3.2 单孔成孔距离长
目前常用的常规钻探技术单孔成孔距离一般为130m,超前距30m,有效超前探距离仅为100m,每掘进1000m则需要搬迁钻机10次,频繁的搬迁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综合作业效率。
千米定向钻探单孔平均成孔距离为500m(最低钻进深度),平均每掘进1000m只需要搬家2次,增加了综合作业效率。
3.3 提高功效降低成本
常规钻机和千米定向钻机每次钻探均要根据水头压力、岩性情况施工相同长度的孔口管,消耗的管材、注浆固管材料、每次钻探后留设的超前距都是一样的,这样常规钻机钻探距离短,搬家、固管的次数多,正常钻探前的准备时间多,造成了施工成本高,耗费时间长,不利于快速高效掘进设备潜能发挥。
3.4 钻探轨迹可控性高
常规钻探技术因为没有准确的定向系统,而无法准确控制钻孔轨迹,实际轨迹与预想轨迹偏差较大,产生了比较多的无效钻探距离,甚至可能出现钻孔导通含水层的现象。
千米定向技术在进行探水钻孔施工时,利用钻机的定向造斜纠偏功能,通过测量系统精确测量,利用电脑软件的分析处理,可及时控制钻头及钻进轨迹。并且可对物探探测的异常区域进行精确靶区探测。
3.5 探测有效区域大
常规钻探技术由于轨迹不可控,探测区域可能不都在影响巷道安全掘进的范围,造成大量无效探测。千米定向钻探技术由于钻探轨迹精确控制,可对影响巷道安全掘进的所有范围进行准确探测,不会超出目标探测范围,所有探测区域均有效。
3.6 补充精确的地质资料
常规钻探技术也可以提前揭露地质构造,补充地质资料,但由于钻探轨迹位置不可知,所以不能精确说明揭露的地质资料的准确位置。千米定向钻探技术,钻探轨迹的每一点坐标都可准确测得,对于揭露的地质情况,可以进行精确描述,详细地补充了地质资料。
3.7 钻探作业安全性高
常规钻探技术若发生孔底压力,则会造成突然退钻,容易给作业人员和设备带来伤害。千米定向钻探技术在钻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夹持器夹紧状态,当发生孔底压力时,避免发生突然退钻事故,提高了钻探作业的安全性。
4 定向钻探探水技术及其优势
定向钻探探水技术即采用定向钻机施工长距离钻孔,探查采掘工作面前、下、上方或周边可能存在的水体,如老空水、顶板水或底板承压水等,通过施工的钻孔也可进行注浆封堵水源或加固改造等。与常规钻探相比,定向钻探探水技术存在如下优势:
1)钻孔成孔精度高,偏斜较小。根据常规钻机的特点以及多年的井下探放水施工经验,常规钻机施工过程中钻孔的实际轨迹与设计轨迹偏斜较大,且在同一地点多次施工时容易产生串孔现象,往往达不到设计探查范围或层位。而定向钻机施工时,利用其螺杆马达实时定向功能,能准确控制钻孔钻进轨迹,保证终孔位置准确,误差较小。
2)探水钻孔一次性探查距离远。常规钻机探查距离短,普遍在200~300m内,采掘过程中为保障安全需要循环施工探放水钻孔,其数量多,施工周期长,影响采掘接续。定向钻机的钻进能力强,成孔距离长,如矿区内使用的ZDY6000LD型定向钻机,一次性钻进深度可达千米以上,大大减少了探水循环次数,保障了采掘效率。
3)钻孔轨迹可人为控制,探查效率高。常规钻机只能施工直线钻孔,如当工作面掘进巷道前方存在老空水体时,需扇形或半扇形布置探水钻孔进行探查,其钻孔施工孔数较多,且存在一定的盲区不能完全排除水害隐患。而定向钻机通过螺杆马达定向功能,可施工弧形轨迹钻孔,在掘进巷道前方形成圈闭,以排除水害隐患。
5 结语
由于定向钻井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阔,并且未来发展趋势异常良好,因此我们应对其应用于发展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力度的方式,对出现的问题迅速予以解决,并不断攻克寿命短、造价高等难题,使其能够真正为我国的能源工业发展起到强力的推进作用。
作者简介
岳文波(1986.01-),安徽风台人,2009年7月毕业于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矿山地质专业,现供职于中煤新集地勘公司刘庄矿项目部。
[关键词]定向钻探技术;矿井;防治水;
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8-0320-01
隨着近年来矿区各矿开采范围和深度的增加,矿区内所面临的水害问题日益突出。为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需实施相应的防治水工程和措施,以保证矿井的采掘安全,井下探放水即为矿井防治水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结合矿区各类型水害特征,采用普通常规钻探技术探查水害隐患存在一些弊端,如探查范围有限、存在盲区、钻孔数量多、精确性差等。随着定向钻机的开发和应用,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钻探技术逐步被应用于矿井探放水工程中,并解决了诸多水害探查难题。因此,定向钻探探查水害隐患是今后矿井探放水的趋势之一,该技术的推广对矿井防治水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定向钻探使用的专用工具
1.1 非磁钻铤
非磁钻铤是由一种低碳高铬锰合金钢制成的,经过严格的配比控制,最终具有高强度的机械性能、良好的低磁导率、优异的耐磨性以及极好的精简耐腐蚀开裂性能。
1.2 弯接头
在定向钻井中进行扭方位、定向造斜的专用井下工具就是弯接头,它可以使造斜钻具产生足够的侧向力,以实现钻向的改变。当前使用的弯接头壳体上都划有弯曲方向的标线、内部安装循环套,可以用来进行有线或者单点随钻测斜仪工具面方向的确定。
1.3 井下马达
井下马达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电动钻具、容积式马达以及涡轮钻具等。其中容积式马达所钻井眼尺寸与原井眼尺寸保持一致,并且由于其工作转速与空转速幅度相差较小,有利于进行钻头选型。其中以螺杆钻具和迪那钻具最为常用,螺杆钻具由传动轴、旁通阀、万向轴以及马达组成,在压力一定时,钻井液会进入到马达内部使转子转动,在经过万向轴将动力传送到钻头和传动轴上;迪那钻具则是由传动轴、定子、转子、维纳钻具以及轴承总成等几部分组成。
2 定向钻进工艺
(1)测斜。用JJX-3型测斜仪,为定向造斜设计提供钻孔顶角、总方位、点方位分量与合成的水平距等数据。
(2)确定造斜技术参数。根据测斜资料及靶域情况确定造斜主要技术参数:钻头高边指向、工具、安装角。
(3)做好定向前的准备工作。先将孔内岩粉冲净,其次检查螺杆钻并开泵试验转动隋况,然后检查定向仪、钻孔锁定装置和泥浆泵。
(4)下钻。操作要谨慎、下钻要慢,防止跑钻和“呛死”螺杆钻。
(5)定向。先进行孔口定向,此时定向仪地面板输出基准方向作为初始方位。然后将定向仪下放直到定向接头,使定向仪上定向靴与定向节头内定向键吻合,测出定向键初始状态,最后根据设计要求转动钻具,达到工具安装角为止。将定向仪再下人重复几次确认此值无误,将定向仪提出后验证陀螺的漂移。
(6)将钻柱锁定,开泵启动螺杆钻,进行钻进。
(7)提钻:机上余尺钻完,即可提钻。
(8)检查螺杆钻:在地面上打开接头,取出旁通阀,然后边转动驱动轴边冲洗,将岩粉、沙子除净。
(9)测斜检查定向导斜效果,为下次定向钻进提供资料。
3 定向钻探技术与常规钻探技术比较分析
3.1 钻探作业可与掘进同步进行
常规钻探方式在探水作业期间,要求将钻机稳固在掘进工作面,掘进设备必须退后10m范围,并且在探水作业期间,掘进作业无法正常施工、只能停工,这极大的束缚了高产高效掘进设备的生产能力。
千米定向钻探的钻场布置在掘进工作面侧后方,由于钻探轨迹可控,在掘进工作面后方开孔后,可控制钻头绕行到掘进工作面前方探水区域,再继续前行探水,探水作业与掘进作业同步平行进行、互不影响,保证了快速掘进,释放了高产高效掘进设备的生产能力。
3.2 单孔成孔距离长
目前常用的常规钻探技术单孔成孔距离一般为130m,超前距30m,有效超前探距离仅为100m,每掘进1000m则需要搬迁钻机10次,频繁的搬迁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综合作业效率。
千米定向钻探单孔平均成孔距离为500m(最低钻进深度),平均每掘进1000m只需要搬家2次,增加了综合作业效率。
3.3 提高功效降低成本
常规钻机和千米定向钻机每次钻探均要根据水头压力、岩性情况施工相同长度的孔口管,消耗的管材、注浆固管材料、每次钻探后留设的超前距都是一样的,这样常规钻机钻探距离短,搬家、固管的次数多,正常钻探前的准备时间多,造成了施工成本高,耗费时间长,不利于快速高效掘进设备潜能发挥。
3.4 钻探轨迹可控性高
常规钻探技术因为没有准确的定向系统,而无法准确控制钻孔轨迹,实际轨迹与预想轨迹偏差较大,产生了比较多的无效钻探距离,甚至可能出现钻孔导通含水层的现象。
千米定向技术在进行探水钻孔施工时,利用钻机的定向造斜纠偏功能,通过测量系统精确测量,利用电脑软件的分析处理,可及时控制钻头及钻进轨迹。并且可对物探探测的异常区域进行精确靶区探测。
3.5 探测有效区域大
常规钻探技术由于轨迹不可控,探测区域可能不都在影响巷道安全掘进的范围,造成大量无效探测。千米定向钻探技术由于钻探轨迹精确控制,可对影响巷道安全掘进的所有范围进行准确探测,不会超出目标探测范围,所有探测区域均有效。
3.6 补充精确的地质资料
常规钻探技术也可以提前揭露地质构造,补充地质资料,但由于钻探轨迹位置不可知,所以不能精确说明揭露的地质资料的准确位置。千米定向钻探技术,钻探轨迹的每一点坐标都可准确测得,对于揭露的地质情况,可以进行精确描述,详细地补充了地质资料。
3.7 钻探作业安全性高
常规钻探技术若发生孔底压力,则会造成突然退钻,容易给作业人员和设备带来伤害。千米定向钻探技术在钻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夹持器夹紧状态,当发生孔底压力时,避免发生突然退钻事故,提高了钻探作业的安全性。
4 定向钻探探水技术及其优势
定向钻探探水技术即采用定向钻机施工长距离钻孔,探查采掘工作面前、下、上方或周边可能存在的水体,如老空水、顶板水或底板承压水等,通过施工的钻孔也可进行注浆封堵水源或加固改造等。与常规钻探相比,定向钻探探水技术存在如下优势:
1)钻孔成孔精度高,偏斜较小。根据常规钻机的特点以及多年的井下探放水施工经验,常规钻机施工过程中钻孔的实际轨迹与设计轨迹偏斜较大,且在同一地点多次施工时容易产生串孔现象,往往达不到设计探查范围或层位。而定向钻机施工时,利用其螺杆马达实时定向功能,能准确控制钻孔钻进轨迹,保证终孔位置准确,误差较小。
2)探水钻孔一次性探查距离远。常规钻机探查距离短,普遍在200~300m内,采掘过程中为保障安全需要循环施工探放水钻孔,其数量多,施工周期长,影响采掘接续。定向钻机的钻进能力强,成孔距离长,如矿区内使用的ZDY6000LD型定向钻机,一次性钻进深度可达千米以上,大大减少了探水循环次数,保障了采掘效率。
3)钻孔轨迹可人为控制,探查效率高。常规钻机只能施工直线钻孔,如当工作面掘进巷道前方存在老空水体时,需扇形或半扇形布置探水钻孔进行探查,其钻孔施工孔数较多,且存在一定的盲区不能完全排除水害隐患。而定向钻机通过螺杆马达定向功能,可施工弧形轨迹钻孔,在掘进巷道前方形成圈闭,以排除水害隐患。
5 结语
由于定向钻井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阔,并且未来发展趋势异常良好,因此我们应对其应用于发展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力度的方式,对出现的问题迅速予以解决,并不断攻克寿命短、造价高等难题,使其能够真正为我国的能源工业发展起到强力的推进作用。
作者简介
岳文波(1986.01-),安徽风台人,2009年7月毕业于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矿山地质专业,现供职于中煤新集地勘公司刘庄矿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