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作文教学输入正能量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学生写的文章语言流畅、用词恰当、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笔者心中不由得充满了甜蜜的喜悦。的确,是“教改”和“乐教”,让笔者从一个习惯于“满堂灌”的传统教师,成了一个快乐、充实、有目标的新型教师。
  一、让阅读为学生催生灵感
  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小就热衷于读书,与书为友,在书海里用词、学句,丰富并积累自己的语言,做到准确而又恰当地遣词造句,把句子写得精准,就能够连句成段成文。另外,生本语文教学也倡导以“阅读”为主线,做到“以新促思,以读引说,以读引写,以读激趣”。阅读绝不能有口无心,矫揉造作。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利用课本教学生如何品味、体会文章主人公及作者的感受。利用学生的移情能力,使他们充分经历阅读的过程。
  课外,笔者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可以读自己喜欢的《西游记》《铠甲勇士》《格林童話》《伊索寓言》《谜语大全》……凡是内容健康、科学、积极向上的都可以。当然,读书还需一定的状态,笔者经常告诉学生,每个人的读书过程都是发现宝藏的过程,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四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
  二、让体验为写作提供素材
  家住农村的学生,除了与土生土长的伙伴们嬉戏,也可以在家帮父母做农活和家务,他们的生活经历虽然不少,但内心的真情实感却很少被触动。所以从一开始,笔者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日常琐碎小事,还是安全大事;不论生活百科,还是趣闻笑话,凡是笔者知道的,都与学生共享,并经常组织学生搞一些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朗诵比赛、即兴演讲、谜语猜猜猜、谈自己对精彩片段或句子的理解。每到春天,引导他们种花种豆,并写观察日记,眼瞅着花菜一天天长大,学生的知识面也不断扩大;或者让他们来一次愉快的春游,让自己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唱着歌儿,看绿草吐芽,看春耕,挖野菜……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相信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内心的愉悦感是不言而喻的。就这样,学生观察的欲望、写作的热情被激发,即使做不到下笔成文,也能写几句简单的话。
  三、让爱心唤起学生的真情实感
  每个学生都是具备发展可能性的“人”,我们必须在爱的引导下,把信任、平等、尊重和鼓励给予他们,而不应该把他们孤立在“儿童环境”中。孩子是大自然最精彩的杰作,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把大部分写作时间留给学生信马由缰地写,随心所欲地写,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用督促,更多的是去关注他们,发现他们,鼓励他们。
  每次作文批改,笔者都不限于纠正错误,更重要的是指出作文中的优点和努力方向,从而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在下批语时,力求抓住重点,挖掘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使他们在作文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形成写作的持久而巨大的动力,推动他们产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每当学生看到自己写的文章被刊登在书报上,或者被校园广播播放,甚至在儿童刊物上发表,他们心中的骄傲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写好作文的信念在心中生根发芽,从而产生出持久而浓厚的写作兴趣。
  四、让说话为作文教学打开思路
  坚持以“说”促“写”,稳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演讲的机会。可以利用每天10分钟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但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也是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入。
  五、让批改为作文教学提供动力
  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详细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简单批改,又怕达不到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笔者认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和交互评改。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当然教师在让学生自改作文前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的内容是否切题;其次,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最后,看看采用的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笔者发现小组同学在互改交流中,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进而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
  笔者坚信,“素质好,不愁考”,只要坦然地摆脱成绩与高分的压力,在课堂活动中启迪生命,激扬生命,只有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位,把学生的感受放在首位,以学生的兴趣作为起点,我们的教育才更有意义。
其他文献
校园文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它是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共同传承和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实施校园文化活动对初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及优良校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申奇(化名),男,10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他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教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
“生而不幸,我怎么没出生在书香门第呢?”这是我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一个挥之不去的遗憾,包括插队下乡时乃至“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日子都这么想。不是我有先见之明,那时候就知道“知识改变命运,教育重塑人生”,而是天生对知识的饥渴感和亲近感。  我出生在一个小市民家庭里,父亲幼年因家贫只读过两个“冬春书”。何为“冬春书”?在我的老家山西,把只在冬春季节农闲时开办的私塾叫做“冬春书”。也就是说,父亲的学历相当于现
其实买这本《远山淡影》,除了喜欢书名之外,吸引我的还有书的封面.远山淡霭间恍若手触即能拭去的点点雨滴,预示着这本书将会有怎样的一种淡淡的感伤流溢在文字间。但是,我一直未起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中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成为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也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
我在老家的时候,过了几年好日子。确切地来说,是9年。  在这9年里,我从来不关心,或者说是不用担心学生成绩。奇怪的是,每次考下来,学生的表现也很好。尤其是高考,我几乎是常胜将军。  彼时,教育部门为了杜绝应试,动了真格——任何学校均不允许排名。评职称根本不看高考,只看会考。高考是纯粹的应试,会考则要关注所有的人。这也算是一种以人为本吧。  最绝的一项规定是,任何一所高中,坚决不允许组织期中考试。每
近日,有孩子就读于某校高三年级的一群家长向媒体诉苦:该校老师多次以家长委员会的名义向学生乱收费,称“如果拒不交纳,就不允许上晚修……”而在去年教师节前两天,一名家长在学校家长会结束后走上讲台,以家长委员会的名义号召每个学生家长交350元,作为教师节的“教师慰问金”。  家长委员会是干什么的?从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收钱的!为谁收钱?自然是学校、老师。至于这钱怎么花,恐怕不是家长委员会管得了的。自
阅读是一种对文字信息感知、理解,进而产生共鸣的复杂心理活动和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它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接受方式和特殊的交际方式而存
谈到教育,耳边不觉回响起儿子纠缠在小学门口那撕心裂肺的哭喊。整整一个月啊,每每行至学校门口儿子就开始哭闹,准时得让人怀疑他的大脑里是否安装了一个定时哭闹遥控器。孩子为何会如此畏惧上学?是因看到陌生的大铁门?看到小学教室四面雪白的墙面与幼儿园五彩斑斓的墙画形成鲜明的对比?是老师要求必须整齐划一的坐姿、站姿?是不允许随便发言?我不明其中原因,毕竟我不是儿子,所有的缘由仅是一个成人的主观揣测。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