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 dreamt that I dwelt in marble halls
With 1)vassals and 2)serfs at my side
And of all who assembled within those walls
That I was the hope and the pride
I had riches too great to count, could boast
Of a high ancestral name
But I also dreamt, which pleased me most
* That you loved me still the same
That you loved me, you loved me still the same
That you loved me, you loved me still the same *
I dreamt that 3)suitors sought my hand
That knights upon bended knee
And with words no maiden’s heart could withstand
They pledged their faith to me
And I dreamt that one of that noble host
Came forth my hand to claim
But I also dreamt, which charmed me most
Repeat *
CE
我梦见我住在大理石的宫殿中
身旁围着随从和奴仆
高墙内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
我是希望与荣光之主
我有数不尽的财富
以及高贵显赫的姓氏
然而最让我快乐的是,我还梦见了
* 你仍然爱着我,
你还爱着我,一如既往地爱着我
你还爱着我,一如既往地爱着我?*
梦里爱慕者们渴望牵上我的手
骑士们跪于我的裙边
诉说任何少女之心都无法抵挡的誓言
他们向我表达忠诚之心
梦中有一位尊贵的主人
走上前来向我求婚
但最让我喜悦的还是,我梦见了
重复?*
CE
不经典不推荐
这曲《走进梦中的大理石宫殿》是爱尔兰作曲家巴尔夫(Michael William Balfe,1808—1870)所作的经典歌剧《波西米亚女郎》(The Bohemian Girl,又译《吉普赛女郎》)中的著名咏叹调。此歌剧取材于塞万提斯的一篇小说,故事讲述的是伯爵的女儿阿莱茵年幼时遭野鹿袭击,被一位流亡的波兰贵族撒迪厄斯所救,可撒迪厄斯在宴会上惹恼了伯爵,他在吉普赛部落的好友前来相救,还趁机绑走了阿莱茵。转眼12年过去,部落里的阿莱茵已长大变成地道的吉普赛女郎,并与撒迪厄斯相恋。但是,幼年在宫殿中见惯的一派繁华的景象及对一位波兰贵族(她并不知晓那就是撒迪厄斯)的模糊记忆还时常出现在她的梦里……在第二幕中,她便唱出了这曲充满梦幻色彩的咏叹调,忆起了梦境里宫中高贵奢华的生活,不带一丝遗憾惋惜,只是温柔地描绘与诉说,因为所有美妙的景致都比不上拥有一位心爱的人,带给她幻想的勇气和对幸福的希冀……
该剧自1843年11月27日在伦敦首演至今,剧中的这曲咏叹调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旋律,无数歌者录制过这首咏叹调,多部电影借用过这段旋律,爱尔兰文学巨擘乔伊斯在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也引用过这个唱段。爱尔兰的天籁之声恩雅在1991年录制的版本堪称经典,本期选用了同样来自爱尔兰的欧洲当红绝美嗓音——Méav所演唱的版本。
翻译、赏析:lvsu
音乐殿堂
咏叹调:大量出现在歌剧中的一种极富抒情性、戏剧性的独唱乐段。咏叹调一般是主角的独唱,它的作用就像是戏剧中的“独白”,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同时它往往是最精彩的唱段,结构完整,需要演员掌握高度的演唱技巧,还可以单独作为音乐会的独唱曲目。
超级啰嗦
这里向一直将歌剧当成意大利国剧的童鞋们推荐一下英语歌剧。首先就得提到一位名叫亨利·珀塞尔(Henry Purcell,1659.9—1695.11)的作曲家,他创作的《狄朵与埃涅阿斯》被誉为“最伟大的英语歌剧”,其中的唱段《当我被埋葬》也是音乐历史上最著名的“哀歌”之一。珀塞尔汲取了威尼斯歌剧的经验,写成富有英国特色的歌剧,是英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人。可惜珀塞尔早逝之后,英国本土竟无一人有能力将他所开创的英国民族风格的歌剧传承下去,两百年间没有出现过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曲家。
但在英国本国还是有不少受群众喜爱的作曲家,如19世纪中叶爱尔兰的迈克尔·威廉·巴尔夫(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位)写了不少曲调优美、风格清新的歌剧,以《波西米亚女郎》而知名。稍后则有作曲家阿瑟·萨利文与剧作家威廉·S·吉尔伯特搭档写了许多英国风格的轻歌剧,其中脍炙人口的有《日本天皇》《皮纳福号军舰》和《彭赞斯的海盗》,至今仍常在英语国家上演。
With 1)vassals and 2)serfs at my side
And of all who assembled within those walls
That I was the hope and the pride
I had riches too great to count, could boast
Of a high ancestral name
But I also dreamt, which pleased me most
* That you loved me still the same
That you loved me, you loved me still the same
That you loved me, you loved me still the same *
I dreamt that 3)suitors sought my hand
That knights upon bended knee
And with words no maiden’s heart could withstand
They pledged their faith to me
And I dreamt that one of that noble host
Came forth my hand to claim
But I also dreamt, which charmed me most
Repeat *
CE
我梦见我住在大理石的宫殿中
身旁围着随从和奴仆
高墙内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
我是希望与荣光之主
我有数不尽的财富
以及高贵显赫的姓氏
然而最让我快乐的是,我还梦见了
* 你仍然爱着我,
你还爱着我,一如既往地爱着我
你还爱着我,一如既往地爱着我?*
梦里爱慕者们渴望牵上我的手
骑士们跪于我的裙边
诉说任何少女之心都无法抵挡的誓言
他们向我表达忠诚之心
梦中有一位尊贵的主人
走上前来向我求婚
但最让我喜悦的还是,我梦见了
重复?*
CE
不经典不推荐
这曲《走进梦中的大理石宫殿》是爱尔兰作曲家巴尔夫(Michael William Balfe,1808—1870)所作的经典歌剧《波西米亚女郎》(The Bohemian Girl,又译《吉普赛女郎》)中的著名咏叹调。此歌剧取材于塞万提斯的一篇小说,故事讲述的是伯爵的女儿阿莱茵年幼时遭野鹿袭击,被一位流亡的波兰贵族撒迪厄斯所救,可撒迪厄斯在宴会上惹恼了伯爵,他在吉普赛部落的好友前来相救,还趁机绑走了阿莱茵。转眼12年过去,部落里的阿莱茵已长大变成地道的吉普赛女郎,并与撒迪厄斯相恋。但是,幼年在宫殿中见惯的一派繁华的景象及对一位波兰贵族(她并不知晓那就是撒迪厄斯)的模糊记忆还时常出现在她的梦里……在第二幕中,她便唱出了这曲充满梦幻色彩的咏叹调,忆起了梦境里宫中高贵奢华的生活,不带一丝遗憾惋惜,只是温柔地描绘与诉说,因为所有美妙的景致都比不上拥有一位心爱的人,带给她幻想的勇气和对幸福的希冀……
该剧自1843年11月27日在伦敦首演至今,剧中的这曲咏叹调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旋律,无数歌者录制过这首咏叹调,多部电影借用过这段旋律,爱尔兰文学巨擘乔伊斯在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也引用过这个唱段。爱尔兰的天籁之声恩雅在1991年录制的版本堪称经典,本期选用了同样来自爱尔兰的欧洲当红绝美嗓音——Méav所演唱的版本。
翻译、赏析:lvsu
音乐殿堂
咏叹调:大量出现在歌剧中的一种极富抒情性、戏剧性的独唱乐段。咏叹调一般是主角的独唱,它的作用就像是戏剧中的“独白”,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同时它往往是最精彩的唱段,结构完整,需要演员掌握高度的演唱技巧,还可以单独作为音乐会的独唱曲目。
超级啰嗦
这里向一直将歌剧当成意大利国剧的童鞋们推荐一下英语歌剧。首先就得提到一位名叫亨利·珀塞尔(Henry Purcell,1659.9—1695.11)的作曲家,他创作的《狄朵与埃涅阿斯》被誉为“最伟大的英语歌剧”,其中的唱段《当我被埋葬》也是音乐历史上最著名的“哀歌”之一。珀塞尔汲取了威尼斯歌剧的经验,写成富有英国特色的歌剧,是英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人。可惜珀塞尔早逝之后,英国本土竟无一人有能力将他所开创的英国民族风格的歌剧传承下去,两百年间没有出现过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曲家。
但在英国本国还是有不少受群众喜爱的作曲家,如19世纪中叶爱尔兰的迈克尔·威廉·巴尔夫(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位)写了不少曲调优美、风格清新的歌剧,以《波西米亚女郎》而知名。稍后则有作曲家阿瑟·萨利文与剧作家威廉·S·吉尔伯特搭档写了许多英国风格的轻歌剧,其中脍炙人口的有《日本天皇》《皮纳福号军舰》和《彭赞斯的海盗》,至今仍常在英语国家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