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再出发

来源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ai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要评选过去半年,移动互联网领域最真刀真枪的角逐,相信打车软件的“补贴大战”一定会榜上有名。据公开的数据显示,这场钞票横飞的大战,一共烧掉了超过20亿人民币,直到5月17日才最终停歇。
  取消乘客补贴、减少司机补贴,随之而来的是软件卸载率飙升、活跃度下降。面对无情的市场,虽然现金补贴的硝烟还未散尽,但打车软件在另一个层面之中的角逐却已经开始。
  根据各地媒体的报道来看,大多数乘客都表示,补贴终止之后不会再用软件叫车。虽然有理性的用户理解“补贴不可能一直持续”,以后会有选择地用。但是在一些打车相对容易的二三线城市,不再使用的声音更大,“不补贴谁还用啊?”他们认为,打车软件对自己而言是省钱利器,如今实惠没有了,当然要果断卸载。
  截止发稿时,两大打车软件对于出租车司机的奖励暂未做出调整。一些城市中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司机端补贴政策一致,均为每天10单,每单补贴3元。但一些司机师傅也坦陈,现在根本没有多少乘客使用软件叫车,大部分时间都要“扫街”拉活儿。如果司机端补贴停了,他们也打算放弃打车软件,专心在路上找乘客。
  数据更具说服力。根据新浪微博进行的一项“补贴结束,你还会继续使用打车软件吗?”调查显示,约54%的用户选择“不会,没有补贴,感觉不会再爱了”,约29%的用户选择“会,功能未改,还能使用”,另外还有17%的人观望,选择“不好说”。
  高额补贴的确迅速提高了国内打车软件的知名度,培养了用户使用这一全新叫车方式的习惯。但它们没有也无力从根本上解决打车难的问题,甚至还引发了一些新的市场问题。没有解决用户刚需的打车软件,自然也不具备较强的用户黏性。因此,在补贴终止之后,用户一哄而散不足为奇。
  场景单一是个问题
  面对用户热情的锐减,快的打车营销副总裁李敏坦言,这是对开发者的一个提醒,如何建立有效的体系,增强用户粘性和培养用户忠诚度才是关键。而对于缺乏用户黏性的打车软件来说,另一个核心问题是,产品的应用场景过于单一。
  当用户有打车需求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打开某款打车软件叫车,到达目的地结完账之后关闭。表面上,用户的需求是打到车,然而实际上用户的潜在需求是到达目的地并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活动。显然,目前的打车软件还只是完成了“打到车”这一最表面上的需求,这种需求是最初级的。
  单一的需求,还无法形成强大的用户黏性。因此,当有补贴的时候,用户可能会因为实惠选用打车软件,而当补贴消失之后,用户打开这类产品的原始动力就会大大降低。要知道,即便仅仅是降低补贴,用户的耐心也会大受影响,“放鸽子”屡见不鲜,毁单率明显上升。   大手笔砸钱可能换来一时风光,却是极不稳定的。聚拢了用户之后,留下用户的法宝还是得拼服务。除了基本的叫车服务之外,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正确解读用户在打车行为深处的潜在需求,或许是提升打车软件黏性的重要方向。
  补贴熄火,服务加油
  在宣布停止现金补贴之后,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又纷纷抄道切入生活化服务领域。补贴熄火,服务加油,后打车软件时代,可供创业者们想象的空间或许还可以更加巨大。从中,我们也应该能够预见国内打车软件行业的下一步。
  1.丰富应用场景。近日,滴滴打车宣布与大众点评达成合作,在《大众点评》APP内用户可直接用《滴滴打车》叫车,此举实现了生活消费类场景和打车服务的融合。随后,其又推出“用嘀嘀添新衣”活动,送出购物网站现金券。
  在打通本地生活服务“最后一公里”上做文章的,其实并不只滴滴打车一家。快的打车也刚刚宣布与本来生活网达成战略合作,其用户将获得本来生活网提供的现金抵用券。事实上,今年初快的打车就已经和58同城进行合作,推出打车功能。
  “明贴”变“暗补”,从而也为打车软件带来更多露出机会和使用场景。借助这些生活服务平台在本地化分类信息的技术数据和用户属性,打车软件开始拓展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显然,在“烧钱大战”激活打车市场后,未来打车软件势必要在差异化的服务质量中拉拢更多的用户资源。
  2.细分市场的差异化策略。对于打车软件
  来讲,由于功能诉求基本一致,导致同质化也非常严重。用户在选择产品时,也往往只看哪一家的补贴更高和稳定性更佳。从这里来看,产品还有被细分的可能。
  比如,是否可以开发一款针对老年人的适配版本,或者增加拼车、车型可选和司机会英语等更多的个性化定制打车方式。专业人士表示,如果打车软件能拓展拼车等功能,很可能实现规模效应,或者提高乘车效率。而不管是规模效应还是提升效率,都可以实现增值。
  值得一提的是,快的打车最近的做法也具备参考价值。5月18日,全国助残日当天,也是打车软件停止补贴的第二天,快的打车就正式推出针对盲人及视障群体的优化版软件。此前,快的打车还开展了老人、孕妇免费接送和司机误工险等活动。赚足口碑的同时,也成功切入细分市场。
  3.定向流量。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表面上,用户的需求是打到车,然而实际上用户的潜在需求是到达目的地并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活动。”那么,打车软件是否可以在目的地和随之而来的社会活动中做文章呢?我们觉得是可行的。
  如今,为应对OTT的挑战,一些运营商开始和APP开发者合作,推出定向流量服务。按照这样的思路,打车软件应该也可以和商场、景点和电影院等进行对接,后者提供消费折扣补贴司机和用户,从而提升自身客流量。显然,这种方式对于司机和用户都有不小的吸引力。同时,商家也可以为用户推送促销信息,对象将十分精准。
  4.会员服务。会员制的出现,可以将乘客转化为打车软件公司的客户资源,建立积分系统。而有了这些资源,打车软件则可以很容易和团购、旅游等行业进行合作对接。
  比如,用户在大众点评团购美食之后,可以获得使用《滴滴打车》优惠到达目的地。饭毕完成点评之后,也可以再次获得打车优惠,叫车回家。除了带来多赢的局面,还能沉淀高价值的大数据。
其他文献
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综合能力,而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则在于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小学阶段,特别是农村小学,面对新教材,新标准,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更新滞后,出现一系列困惑,
江苏省高中新课程教育改革自2003年实施至今已有七个年头,从最初的雾里看花至现在对新课改各个环节的驾轻就熟,对新课改的理解也日见深刻,新课改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张扬学生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我在几年来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中,也经历了多次的曲折和反复。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