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想开创一片新蓝海,没想到险些在海里淹死了。
浙江瑞安的童林生也算是一个成功创业者,1999年开始创业,从做服装生意起家,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却也积累了几十万元的家底。2004年时,童林生觉得服装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于是开始寻找新的生意机会,希望寻找一片个人创业的新蓝海。
隐形的增高鞋
2004年4月的一天,童林生偶尔浏览到一个网页,是一个专门介绍增高鞋及销售前景的网站。作为商人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因为瑞安的人均身高比较低,居民消费能力也不错,于是他快速做下决断:考察一下厂家。
第二天,童林生就直奔网页上提的增高鞋生产厂家。一番考察下来,他发现厂家并不像网页上描述的那么庞大,是个不到100人的小企业。身为浙江人,他很清楚:虽然很多年前就有厂家推出了增高鞋,但多数是在鞋底加上厚厚的鞋底,不但穿起来又笨又沉,而且一眼就能被看穿。而这家生产的鞋,使用的是隐性鞋跟,即从外面看不过是一双平常的鞋,让人显得高的鞋跟是暗藏在鞋内的。这是一个新的产品,而且这家厂子才刚刚起步,不可能马上变成巨型企业。再说,江浙这一带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所以,他并不是非常失望。
对于增高鞋的市场,童林生心里没有多少底,他只觉得以他经营服装多年的经验,这应该是一个好项目。回到瑞安,童林生琢磨了几天后,终于心一横:做!虽然厂家的实力确实不大,但自己本来也就是看准了这个新行业的前景嘛,自己努力才最重要,再怎么说,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
就这样,童林生成了这家鞋厂的一名加盟商。
开业迎客
童林生马上着手寻找开专卖店的门面,每天早出晚归,谈了10多家。但好的门面租金、转让费高得吓人;便宜的又很偏僻,客流量很小。就这样,童林生持续了一周,大街小巷摸了个遍。
有一天,童林生心里郁闷发慌,就跑到街边书摊上买了本营销的书籍回来看。书中的一个章节吸引了他的目光——产品需要定位!
童林生读完这篇文章后,心里忽然清晰多了。他不再四处寻找门面,而是凭着自己多年经营的体验,分析了一下自己产品的目标客户。他代理的增高鞋每双价格是300多元,属于中档消费品,所以客户应该集中在周围写字楼比较集中的大商场里。很快,他就与一家商场谈妥了进店设立专卖店的事宜。
于是,童林生的增高鞋店在几个朋友送来的花篮中开业迎客了。下午朋友走后,店里显得有些冷清。虽然偶尔也会有顾客到他的专卖店中转上一圈,但走进店里的人实在太少。好不容易进来一个,童林生都会拿出百分之两百的激情给人家讲解半天,最终客人还是一溜烟的散了,一双也没卖。开业的第一天,童林生的心情在起伏中度过,晚上关门时心中不禁产生了一丝恐慌感。
艰辛经营
开业的客流稀少,也许决定了童林生增高鞋店生意的惨淡经营。
一个20平左右的店堂里,从早到晚,进来逛的人不到10位,而掏钱购物的客人更是少之又少。运气好的话还能卖掉五六双鞋,但更多的时候是一天平均卖出一两双鞋,甚至开不了张。这样的销售状况让童林生极端烦躁。要知道每天的房租开销就近200元,如此惨淡的营业额无疑让童林生每开一天店,就多亏损一天的费用。
童林生在焦灼、矛盾中度过了开张营业的第一个月。月末一统计,一个月营业额才6000多元,不算前期投入,就当月而言,童林生净亏损2000多元。童林生的心犹如掉进了严冬的冰水里。
童林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做生意,毕竟是在商海里游弋了多年的浙江人。他没有完全被严酷的现实给打趴下!在月结后的第二个晚上,童林生开始检视自己,并做第二阶段的工作计划。
童林生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每天进店的人这么少?
经过一个月的市场摸索,他清楚了原因,那就是自己当初定位偏差,从而导致选址出现错误。他把店开在商场里,商场被视为中高档消费的场所,而增高鞋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把店开在商场里,不但自己的专卖店被淹没在众多的鞋类专卖店中,而且消费者普遍会认为他的商品价位偏高,店内客流量当然会受限。
童林生想清楚第一个问题后,接着思考最困扰他的问题:为什么进店采的人只看不买呢?
尽管童林生在终端销售这块的推销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客户一次次怀疑,不信任的表情和眼神粉碎了童林生的讲解言辞。原因到底在哪呢?其实客户的怀疑、不信任因素除童林生个人在推销中越来越急于求成,让顾客产生反感情绪外,最主要的因素是,增高鞋对当地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新鲜东西。而这么一个新东西,很少在媒体等别的渠道听说过。于是很多消费者才对童林生介绍的增高鞋产生怀疑。而且瑞安因为消费力水平并不低,当地人对于鞋的款式也很挑剔。童林生的增高鞋虽然面料还算上乘,但款式上比较老气,并不适合增高鞋的消费主力年轻人的喜爱。为了让自己增高几厘米,就要穿上款式土气的鞋子,或是样式很一般的鞋子,年轻消费者当然不愿丢这个面子。
童林生想完上面两个问题,头脑突然豁然开朗。要让自己增高鞋店扭转局面,就必须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而第一个“店址问题”,童林生目前没有办法进行调整。所以思前想后,最终他决定选择“广告突围”。
童林生也知道,投放广告的风险有多大,但是他自己觉得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不想等死,哪怕做广告是自己找死,他也要孤注一掷!
第二天童林生就联系了报社,谈好了投放日期。这一次广告费他花了1万多元。
广告在报纸上刊登后,进店参观的人确实多了不少,买东西的人也明显增多了,生意顺畅了许多,但最终盘算下来,亏损却更多了。因为广告费用太高,但回报太低。一两期的广告想扭转整个局面显得极不可能。童林生开始嘲笑自己的幼稚。但是两次的广告投入已经让他的经营更加陷入一种被动,因为资金链会马上出现问题。真是应了很多生意朋友的那句话——“不做广告等死,做广告找死!”
终于,在增高鞋店经营到第3个月时,面对巨大的亏损,童林生遭到了家人的集体劝告:让他结束增高鞋生意,继续原来的服装生意。
童林生在诸多压力下,决定放弃增高鞋店经营,从商场中撤了出来,童林生的这一次野心勃勃的增高鞋店就这样无奈的结束了。
停掉了鞋店的生意后,童林生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做新产品的生意最主要的就是宣传。做为小投资者,没有相关经验的指导与支持,压力会很大!哪怕这是一个充满着很大机会的新兴行业,但是小本经营者依然很难尝到头啖汤。
浙江瑞安的童林生也算是一个成功创业者,1999年开始创业,从做服装生意起家,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却也积累了几十万元的家底。2004年时,童林生觉得服装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于是开始寻找新的生意机会,希望寻找一片个人创业的新蓝海。
隐形的增高鞋
2004年4月的一天,童林生偶尔浏览到一个网页,是一个专门介绍增高鞋及销售前景的网站。作为商人的直觉告诉他:这是一个很大的商机,因为瑞安的人均身高比较低,居民消费能力也不错,于是他快速做下决断:考察一下厂家。
第二天,童林生就直奔网页上提的增高鞋生产厂家。一番考察下来,他发现厂家并不像网页上描述的那么庞大,是个不到100人的小企业。身为浙江人,他很清楚:虽然很多年前就有厂家推出了增高鞋,但多数是在鞋底加上厚厚的鞋底,不但穿起来又笨又沉,而且一眼就能被看穿。而这家生产的鞋,使用的是隐性鞋跟,即从外面看不过是一双平常的鞋,让人显得高的鞋跟是暗藏在鞋内的。这是一个新的产品,而且这家厂子才刚刚起步,不可能马上变成巨型企业。再说,江浙这一带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所以,他并不是非常失望。
对于增高鞋的市场,童林生心里没有多少底,他只觉得以他经营服装多年的经验,这应该是一个好项目。回到瑞安,童林生琢磨了几天后,终于心一横:做!虽然厂家的实力确实不大,但自己本来也就是看准了这个新行业的前景嘛,自己努力才最重要,再怎么说,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
就这样,童林生成了这家鞋厂的一名加盟商。
开业迎客
童林生马上着手寻找开专卖店的门面,每天早出晚归,谈了10多家。但好的门面租金、转让费高得吓人;便宜的又很偏僻,客流量很小。就这样,童林生持续了一周,大街小巷摸了个遍。
有一天,童林生心里郁闷发慌,就跑到街边书摊上买了本营销的书籍回来看。书中的一个章节吸引了他的目光——产品需要定位!
童林生读完这篇文章后,心里忽然清晰多了。他不再四处寻找门面,而是凭着自己多年经营的体验,分析了一下自己产品的目标客户。他代理的增高鞋每双价格是300多元,属于中档消费品,所以客户应该集中在周围写字楼比较集中的大商场里。很快,他就与一家商场谈妥了进店设立专卖店的事宜。
于是,童林生的增高鞋店在几个朋友送来的花篮中开业迎客了。下午朋友走后,店里显得有些冷清。虽然偶尔也会有顾客到他的专卖店中转上一圈,但走进店里的人实在太少。好不容易进来一个,童林生都会拿出百分之两百的激情给人家讲解半天,最终客人还是一溜烟的散了,一双也没卖。开业的第一天,童林生的心情在起伏中度过,晚上关门时心中不禁产生了一丝恐慌感。
艰辛经营
开业的客流稀少,也许决定了童林生增高鞋店生意的惨淡经营。
一个20平左右的店堂里,从早到晚,进来逛的人不到10位,而掏钱购物的客人更是少之又少。运气好的话还能卖掉五六双鞋,但更多的时候是一天平均卖出一两双鞋,甚至开不了张。这样的销售状况让童林生极端烦躁。要知道每天的房租开销就近200元,如此惨淡的营业额无疑让童林生每开一天店,就多亏损一天的费用。
童林生在焦灼、矛盾中度过了开张营业的第一个月。月末一统计,一个月营业额才6000多元,不算前期投入,就当月而言,童林生净亏损2000多元。童林生的心犹如掉进了严冬的冰水里。
童林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做生意,毕竟是在商海里游弋了多年的浙江人。他没有完全被严酷的现实给打趴下!在月结后的第二个晚上,童林生开始检视自己,并做第二阶段的工作计划。
童林生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每天进店的人这么少?
经过一个月的市场摸索,他清楚了原因,那就是自己当初定位偏差,从而导致选址出现错误。他把店开在商场里,商场被视为中高档消费的场所,而增高鞋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把店开在商场里,不但自己的专卖店被淹没在众多的鞋类专卖店中,而且消费者普遍会认为他的商品价位偏高,店内客流量当然会受限。
童林生想清楚第一个问题后,接着思考最困扰他的问题:为什么进店采的人只看不买呢?
尽管童林生在终端销售这块的推销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客户一次次怀疑,不信任的表情和眼神粉碎了童林生的讲解言辞。原因到底在哪呢?其实客户的怀疑、不信任因素除童林生个人在推销中越来越急于求成,让顾客产生反感情绪外,最主要的因素是,增高鞋对当地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新鲜东西。而这么一个新东西,很少在媒体等别的渠道听说过。于是很多消费者才对童林生介绍的增高鞋产生怀疑。而且瑞安因为消费力水平并不低,当地人对于鞋的款式也很挑剔。童林生的增高鞋虽然面料还算上乘,但款式上比较老气,并不适合增高鞋的消费主力年轻人的喜爱。为了让自己增高几厘米,就要穿上款式土气的鞋子,或是样式很一般的鞋子,年轻消费者当然不愿丢这个面子。
童林生想完上面两个问题,头脑突然豁然开朗。要让自己增高鞋店扭转局面,就必须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而第一个“店址问题”,童林生目前没有办法进行调整。所以思前想后,最终他决定选择“广告突围”。
童林生也知道,投放广告的风险有多大,但是他自己觉得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不想等死,哪怕做广告是自己找死,他也要孤注一掷!
第二天童林生就联系了报社,谈好了投放日期。这一次广告费他花了1万多元。
广告在报纸上刊登后,进店参观的人确实多了不少,买东西的人也明显增多了,生意顺畅了许多,但最终盘算下来,亏损却更多了。因为广告费用太高,但回报太低。一两期的广告想扭转整个局面显得极不可能。童林生开始嘲笑自己的幼稚。但是两次的广告投入已经让他的经营更加陷入一种被动,因为资金链会马上出现问题。真是应了很多生意朋友的那句话——“不做广告等死,做广告找死!”
终于,在增高鞋店经营到第3个月时,面对巨大的亏损,童林生遭到了家人的集体劝告:让他结束增高鞋生意,继续原来的服装生意。
童林生在诸多压力下,决定放弃增高鞋店经营,从商场中撤了出来,童林生的这一次野心勃勃的增高鞋店就这样无奈的结束了。
停掉了鞋店的生意后,童林生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做新产品的生意最主要的就是宣传。做为小投资者,没有相关经验的指导与支持,压力会很大!哪怕这是一个充满着很大机会的新兴行业,但是小本经营者依然很难尝到头啖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