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76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信息在激增。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它开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师由以往的“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真正地改变了传统教学单调的模式,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提供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创设数学情境,能变抽象为具体,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反响,激活学生的思维,其形、声、光、色并茂,更易于学生的接受,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易于唤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在创设情境的同时,可提出有价值的,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研究。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信息技术动画设计了四个动物举行自行车比赛的画面,画面上小猴子的车轮是方形的,小猫的车轮是椭圆形的,小狗、小兔的车轮是圆形的,让学生猜猜比赛的结果,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它得到了第一呢?(因为小白兔的车轮车轴不在中间)。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问题,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二、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儿童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情总是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儿童的兴趣尤为重要。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信息技术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等手段,能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动画是小学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设计制作出包含动画的课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设计了“猪八戒吃桃子”的动画课件。滑稽的人物,优美的音乐,诙谐的解说,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乐学氛围,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易接受,为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比传统的手段激趣,效果要好得多。
  三、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有学生在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的东西,才是难以忘怀的东西,只有学生弄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构建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长久支配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改变以往教师只注重结果,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清楚地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用电脑课件把一个圆剪拼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再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32份、64份……让学生观察到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当平均分成的份数特别多时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后根据长方形和圆之间的关系,得出圆的面积公式。这节课,如果不用课件演示,学生很难想象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规则的长方形。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但使抽象、枯燥的几何教学变得直观、形象、生动,而且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四、运用信息技术,直观表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复习几何图形时我利用计算机动态变化功能演示,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变长或变短,正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长方形的一条边如果变长或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梯形的一个底变为0,梯形就变为三角形了,演示使学生体会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梯形与长、正方形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图形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公式之间有没有联系呢?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梯形面积公式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能不能用一个公式统一起来呢?通过操作、观察、分析使学生明白:长方形一条边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正方形的一条边变长也可以变成梯形,把三角形可以看成上底是0的特殊梯形。这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就可用梯形公式来解答了。如此,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目的。
  五、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地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时、容量大、能大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一题多变是我们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常见方法,以前在进行此项训练时,要用好几块黑板,一块一块地挂,一块一块地换,需要比较时还要将两块一起挂上去,需要改动时还要擦去了再写,非常麻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应用教学以后就方便多了,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任意拖动、任意改变效果的功能,我们在课前只要准备一道题,在课堂上当学生解答完以后,只要将原题复制一下,再在复制后的题中进行修改,整个变化的过程全部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新题的来龙去脉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活跃了学生思维,需要比较时只要将原题向下一拖,学生就可以进行比较了,需要改动可以随时改动,很短的时间一道题就能变出十几道题,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学生理解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后,我利用电脑课件设计了这样的判断练习:若给出三角形的三个角中的一个角,你能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吗?①露出一个钝角;②露出一个直角;③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依次进行判断。在对“露出一个锐角”的判断中,有的学生说是“锐角三角形”,对此,故意让屏幕显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当学生说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时,却让屏幕显示一个“钝角三角形”。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因为三种三角形都有锐角,所以,只露出一个锐角是不能判定是什么三角形。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不断地创新,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大胆地使用,它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制作出一个又一个精美、实用的多媒体课件,使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唐山市丰润区教育局电教站
其他文献
数学探究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操作步骤一般是:创设步骤,问题设疑;开放探究,激发探疑;协作交流,质疑析疑;反思总结,意义建构;拓展运用,留疑发散。  一、创设情境,问题设疑  科学探究从问题开始,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探究教学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设疑,即创设一种针对学生学习的诱因,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动机,从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欲望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