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种声音,它不是人间罕有的天籁,不是世上难得的妙音,却饱含着生活的朴实、记忆的温暖。
儿时,我住在乡下小镇里。那里有时常探出一枝杏花的灰白高墙,有残破却不减一丝朱红的瓦,有踩上去后另一端便会“咣当”翘起的青石板,还有潮湿柔和的空气中常常传来的叫卖声,那是卖豆腐花和汤圆的老大爷在用亲切的乡音吆喝:“嫩豆腐甜汤圆——快来吃哎——”
我早已记不真切他的面容,只记得他六十岁上下,总穿着深灰的、打着补丁的短衫,脚蹬一双军绿色的胶鞋。每个氤氲着雾气的清晨,我跟着爷爷去早市,走出巷口时,总会看到他站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旁忙碌着。只一会儿工夫,他便用板凳和木板搭好架子、支起锅,将碗、调料碟等物品小心地摆放好,一会儿用布到处抹抹,一会儿又掀起铁锅盖瞅瞅。
当我和爷爷从早市回来时,他的生意已经开张,老远就能听到他的吆喝声:“嫩豆腐甜汤圆——快来吃哎——”他那苍老却仍中气十足的嗓音,把尾音拉得老长,洪亮而悠远,在水泥墙与石板缝中流淌。
乡下人家都习惯早起,而他那洪亮的吆喝声似乎在提醒着这条小巷的人们:该起床干活啦!该吃早饭啦!他叫两声便歇一下,然后再叫。伴随着他的吆喝声,拉窗帘声、起炉灶声、拖鞋踏在青石板上的“嗒嗒”声依次响起,他的生意便忙起来了。“大爷,来锅芝麻汤圆!”中年妇人端着小锅,来买一家人的美味早餐。“好嘞!”他憨厚地笑着,接过了锅,抄起大勺熟练地提起锅盖,盛了满满一锅递给妇人:“小心烫!”然后,他接过一叠毛票,只瞟一眼,并不细数,便塞进了口袋。
尽管早市上有馒头、油条、葱油饼等食物可以当早餐,我还是会留着肚子来吃他的一碗豆腐花。只要远远望见我回来,他便会打好一碗雪白的豆腐花,浇上酱油和香油,撒上小葱和榨菜,招手喊:“小楠楠快来吃!”我立马挣脱爷爷的手,跑上前,迫不及待地用勺子舀起就吃,因此常被烫得“哇哇”叫。待吹凉入口,嫩白的豆腐花细腻鲜美,齿颊留香,真让人难以相信它是出自这样一位豪爽的老大爷之手。吃完回家后,我仍能隐隐听到他那一声声悠长的叫卖,直到日上三竿。黄昏时分,他又会“嘎吱嘎吱”地骑着三轮车,拖着满车的锅碗瓢盆来到巷口,用洪亮的吆喝声迎接晚霞。
我一直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他的住处;但他的豆腐花,他的芝麻汤圆,他的饱含乡音的吆喝,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根深蒂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声音固然美丽清雅,可我觉得卖豆腐花的吆喝声,才是一种真正代表朴实生活的美好声音。
自从长大了搬离小巷后,我便再也没听到过那悠长的吆喝声……
我想念那童年的豆腐花,想念那个会在我狼吞虎咽时摸摸我的头说“小心烫”的老人,想念那风雨无阻、悠长绵远的吆喝声——它饱含着生活的朴实与温暖,让我永远难忘……
(指导教师:钱 英)
儿时,我住在乡下小镇里。那里有时常探出一枝杏花的灰白高墙,有残破却不减一丝朱红的瓦,有踩上去后另一端便会“咣当”翘起的青石板,还有潮湿柔和的空气中常常传来的叫卖声,那是卖豆腐花和汤圆的老大爷在用亲切的乡音吆喝:“嫩豆腐甜汤圆——快来吃哎——”
我早已记不真切他的面容,只记得他六十岁上下,总穿着深灰的、打着补丁的短衫,脚蹬一双军绿色的胶鞋。每个氤氲着雾气的清晨,我跟着爷爷去早市,走出巷口时,总会看到他站在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旁忙碌着。只一会儿工夫,他便用板凳和木板搭好架子、支起锅,将碗、调料碟等物品小心地摆放好,一会儿用布到处抹抹,一会儿又掀起铁锅盖瞅瞅。
当我和爷爷从早市回来时,他的生意已经开张,老远就能听到他的吆喝声:“嫩豆腐甜汤圆——快来吃哎——”他那苍老却仍中气十足的嗓音,把尾音拉得老长,洪亮而悠远,在水泥墙与石板缝中流淌。
乡下人家都习惯早起,而他那洪亮的吆喝声似乎在提醒着这条小巷的人们:该起床干活啦!该吃早饭啦!他叫两声便歇一下,然后再叫。伴随着他的吆喝声,拉窗帘声、起炉灶声、拖鞋踏在青石板上的“嗒嗒”声依次响起,他的生意便忙起来了。“大爷,来锅芝麻汤圆!”中年妇人端着小锅,来买一家人的美味早餐。“好嘞!”他憨厚地笑着,接过了锅,抄起大勺熟练地提起锅盖,盛了满满一锅递给妇人:“小心烫!”然后,他接过一叠毛票,只瞟一眼,并不细数,便塞进了口袋。
尽管早市上有馒头、油条、葱油饼等食物可以当早餐,我还是会留着肚子来吃他的一碗豆腐花。只要远远望见我回来,他便会打好一碗雪白的豆腐花,浇上酱油和香油,撒上小葱和榨菜,招手喊:“小楠楠快来吃!”我立马挣脱爷爷的手,跑上前,迫不及待地用勺子舀起就吃,因此常被烫得“哇哇”叫。待吹凉入口,嫩白的豆腐花细腻鲜美,齿颊留香,真让人难以相信它是出自这样一位豪爽的老大爷之手。吃完回家后,我仍能隐隐听到他那一声声悠长的叫卖,直到日上三竿。黄昏时分,他又会“嘎吱嘎吱”地骑着三轮车,拖着满车的锅碗瓢盆来到巷口,用洪亮的吆喝声迎接晚霞。
我一直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他的住处;但他的豆腐花,他的芝麻汤圆,他的饱含乡音的吆喝,却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根深蒂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声音固然美丽清雅,可我觉得卖豆腐花的吆喝声,才是一种真正代表朴实生活的美好声音。
自从长大了搬离小巷后,我便再也没听到过那悠长的吆喝声……
我想念那童年的豆腐花,想念那个会在我狼吞虎咽时摸摸我的头说“小心烫”的老人,想念那风雨无阻、悠长绵远的吆喝声——它饱含着生活的朴实与温暖,让我永远难忘……
(指导教师:钱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