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与景的盛宴 灵与肉的天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邦故园》作者是伊瓦什凯维奇。作为肖邦的同胞,作者怀着对肖邦深深的敬意,以肖邦故园为切入点,借描述故居的历史和现状,回顾了肖邦传奇而又不平凡的一生,特别表现了肖邦的爱国情怀。
   文章可以分五个部分。1~2段是对肖邦故居的历史回顾。作者用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和肖邦出生的简朴小屋进行对比,突出表现肖邦故园的伟大价值——它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作者用故园这一特殊的场景——肖邦的出生地——来表现肖邦对于故园的真情感才。
   3~8段是第二部分,重点阐述肖邦故居及周边环境与艺术家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作者在这里提示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特别是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是巨大的。故园在肖邦的心中已然成为祖国、乡村的象征。这很清晰地告诉我们,对故乡的思恋始终萦绕在肖邦心中,他的音乐渗透着对故土的绵绵情思。
   9~12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集中体现了肖邦故园的深切思念与深沉热爱,直至用音乐来寄托情思。作者用沉痛的语言既说明肖邦对祖国的不舍,也说明他人生之路和艺术之路的悲壮凄凉。肖邦心怀故土,他的创作始终从祖国获得精神资源。
   第四部分是13~19段,写肖邦故居的现状,人们从这座小屋及肖邦音乐中获得精神力量。这是主题升华的部分。作者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表现出肖邦故园的巨大艺术影响,肖邦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所以文章引用舒曼的话,称之为“藏在花丛里的大炮”。肖邦之家是“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民族精神的基础”,波兰人民认为肖邦所创作的音乐在民族解放战争中是他们斗争的武器, 是引导他们走向胜利的精神支柱。
   20~27段是文章的第五部分,这是文本中最华美的乐章,作者通过细腻的笔法描写了肖邦故园四季的美景,将其与肖邦的音乐融合在一起。在人的一生中,影响最深的莫过于童年与青年时代的点点滴滴,儿时的嬉戏、故乡的风物、亲人的关爱,一幅幅画面会永远鲜活于头脑之中。
   文章围绕“故乡——人——音乐”之间的关系展开,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故园与人的关系,二是音乐和故园的关系,这二者说明故园因人被后世记住,音乐因故园而不朽。作者就像一个技法高超的摄影师,不时变换镜头,由人到事、由景及物,由故园到祖国,情感一步步提升,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作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作者的确就是这样的“巧者”。难怪如皋中学的刘国良老师评论说这是“一次烛照心灵的美妙探寻”。读后顿觉每一个毛孔有说不出的畅快,为之倾倒,仿佛經历了一场情与景的盛宴,走进灵与肉的天堂。
其他文献
时钟滴滴答答地响,我知道那是我的生命在流淌。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成就我们越来越成熟的身体和越来越聪慧的头脑。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连起来就是我们成长的历程。品味我们逝去的,就是品味我们的生命。那一件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就是我们成长的故事。   打開记忆的大门,回想起我六岁的那年,妈妈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因为这辆自行车后面有两个小辅助轮,所以骑起来很稳当,小时候我经常骑,后来不怎么骑了。有一天我回家
期刊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要对古诗词的内涵进行理解,深刻品味其独特魅力,就需要关注传统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基于传统文化角度分析古诗词作品,把握其中传达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文化素质的培育。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积极调整思路,挖掘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要素,让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熏陶。   1.加强反复朗读,增强传统文化感知。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初中生在语文学习当中的一大难点
期刊
家鄉的早晨,景色是那么的美丽。   清早,一起床就有一股凉爽的风扑面而来。远处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都好像刚睡醒似的。慢慢变清楚了。蔚蓝的天空,飘浮着几朵白云,东方的天边,彩霞姑娘飘舞着一幅幅彩绸。桃树的果实和叶子好像刚洗完澡,纷纷滴下晶莹的水珠。一只大公鸡飞上柴垛“喔喔”地打起鸣来。   太阳慢慢地露出红红的脸蛋,把四面八方的景物照的金灿灿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明亮。站在高处往四周望,景色更美了。
期刊
小鸡宝宝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今年,我从一本书上看到它们的由来,我才知道它们是从鸡蛋里“蹦”出来的。我也想尝试着像鸡妈妈那样“孵”出自己的小鸡宝宝,于是,我的护蛋行动开始啦!   护蛋的那个星期里,雞蛋一直和我在一起,蛋不离身,我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我依然有所收获,因为我从保护蛋宝宝的过程中真正懂得了爸爸妈妈的辛苦。   护蛋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情,现在
期刊
侧面描写是与正面描写相对的概念,也叫间接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直接描绘,而是描绘与之相关、相似或相反的人物、事物和景物来间接表现人物形象。   侧面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法:   一是烘托。   或借助环境来烘托人物形象。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卢纶《塞下曲》中“大雪满弓刀”、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号”等诗句,诗人极力渲
期刊
教师个人修养的培育,也可以描述成教师的个人发展。由于教育是个体与个体互动交流的行为活动,教师自我修养的高低决定了教育结果的成败。叶澜教授認为,教师的发展不应该直接描述成“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应该是“教师整体人格的发展”,教师要成为完整的人。的确,教师面对的是青少年,他们对待教师的态度,不管是尊重还是轻蔑,不管是积极还是回避,都源于教师呈现给他们的全部,而不仅仅是专业水平的高低。   那么,作为教
期刊
“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70余年前,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改订》中如是论述,时至今日,先生的思想依然熠熠生辉。  然而,如今的现实是,碎片化阅读、浅阅读正在占据小学生大量的课内外阅读时间。特别是高年级,整本书阅读的开展举步维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我们的学生,正在品尝这种碎片化阅读、浅阅读所种下的恶果。  
期刊
年轻的时候,总向往外面的世界,灯红柳绿。当离开了家乡,才明白最怀念的,还是最原始的淳朴,最怀念的还是童年的纯真。   暑假闲来读鲁迅的书,《朝花夕拾》里,多少童年的故事在时光里闪烁,多少成长的乐趣在星辉里斑斓,多少乡人的真诚教人善良,多少蝉噪鸟鸣的自然令人神往,又有多少神秘魔幻的民间传说让人难忘。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对鲁迅总有一种莫名的慰藉,让已是不惑之年的他久久不能忘怀。   轻翻书页,鲁迅
期刊
今天,下著淅淅沥沥的小雨,但是这完全阻止不了我们去看马戏表演的脚步。   来到正定长乐门南广场,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我们赶紧找了一个座位坐下。随着激昂的音乐,马戏表演开始啦!   小丑的表演滑稽又可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训狮表演精彩不断,大家一会儿屏住呼吸,一会儿又热烈地鼓掌;马术表演精彩刺激,看的我也好想冲上舞台和它们一起奔跑……   我最喜欢的还是空中飞人。一位外国小女孩儿在空中的秋千上
期刊
我小时候的伙伴就是书,书伴着我成长。只要发现一种有趣的书,我就如饥似渴地攻读。   记得那段时间,我迷上了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抄起一本书,蹿到桌前,一屁股坐下,捧着书便可废寝忘食得读上一天。在我眼里,书就是“金石”,书就是“美玉”。   干读怎么行?动物小说可是拽着我上天入地呢!雪域上可歌可泣的雪豹亲情故事;忠贞的天鹅情侣;宁死不屈的北方狼王……我就仿佛站在现场,亲眼看着那一个个吸引人的故事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