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墙发展的故事 (上)

来源 :信息化视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Chu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诞生到现在,拼接墙已经走过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并且以多种形式被用于众多场合。拼接墙应用是各种场所、展会、赛事活动的焦点,从来都是!
  拼接,从CRT开始
  视频墙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最早的拼接产品都采用CRT显示器阵列组合,当时,显示器的对角线大约28英寸,画面之间间距很大。而且,要通过CRT显示器来实现巨大的拼接画面,就要求计算机有巨大的内存,而这样的计算机在当时来说价格是相当昂贵的。
  有相关资料显示,拼接墙最早的一次亮相可以追溯到1978年的柏林Funkaustellung展。尽管当时所看到的所谓大屏拼接只是简单地将显示器(或者电视机)进行阵列组合,但也足够惊艳眼球了。一些生产商和租赁公司随即便意识到了这种显示媒介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当时视频投影还不是经济可行的方式,多个显示器组成的视频墙则能在游客中心、会议与展会等场地的使用中提供充足的亮度,这一创新足以克服屏幕之间3英寸(7.62厘米)拼缝的不利状况。
  此后,视频墙开始得到普及,被用在从贸易展会到销售点的各种场合中。当然,与其说是视频墙在当时得到普及,还不如说是将多面显示器按照一定的矩阵排列以达到增强吸引力的巨幅画面这一理念逐渐被意识到和推广。
  1986年,在温哥华世博会上,加拿大馆安装了一面很大的Philips Vidiwall。这面巨型视频墙的实现来自Robert Simpson。Robert Simpson是Electrosonic的创始人,并且获得过InfoComm杰出成就奖。
  拼接墙在当时甚至已经开始被运用到舞台上(作为Lloyd-Webber的音乐剧Chess舞台布景的一部分)。1987年,伦敦的Hippodrome夜总会为了更好地取悦俱乐部会员,安装了一套108台显示器的视频墙。
  然而,新兴的应用并不能永久保持其活力,何况这种基于显示器的视频墙是如此的局限。在接下来的5年里,这种拼接墙便开始变得陈旧过时。虽然一些类似的视频墙依然被用在一些大型安装项目中,例如在西班牙塞维利亚Expo92的电信展览馆里,就安装了一面160个显示器组成的视频墙。这面视频墙在安装中,使用了一个特殊的框架,使得显示器可以从前面进行维护和更换(最终它在法国城市普瓦捷附近的未来乐园找到了新的容身之所)。
  视频墙技术向前推进
  显示器视频墙的显示画面虽然明亮,但是很重,并且画面之间有很大的缝隙。要想消除拼缝,就需要使用投影去创建拼接墙,通过叠加创建一个几乎无缝的图像。实际上,一些早期产品,比如飞利浦的Vidiwall和Delcom的Gundermann等在当时都是非常昂贵的。
  于是,业界想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就是采用激光盘来进行内容存储。使用多个激光盘播放器进行内容播放,每个播放器必须对应一个显视器,而节目源则在配有最新的DVE(Digtial Video Effects)处理设备的制作室进行准备,节目通过DVE处理设备反复进行播放,例如拿一个4×4的显示画面来说,每一次播放就产生其相对应的1/16的画面。然后,一个载有这1/16信息流的母带将会把这些数据信息传输到激光盘中,最后,16个播放器进行同步播放,每个播放器负责1/16的画面。
  这种方法的效果虽好,但其操作十分繁琐,使用也受到很大局限。因此业界对于一种真正能够实现图像实时分割的系统的出现充满了期待。
  1987年,Electrosonic公司的PICBLOC系统面世,在之后的10年的时间里,该系统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该产品的两个卓越之处是:一,它通过创造性地运用飞利浦公司的的CCD存储设备,使得每通道显示的成本降到了一个合理的水平;二,从一开始PICBLOC就被设计成为可编程的系统。
  1988年,Electrosonic在国际摄影展览会上(Photokina trade show)采用这个非常规的视频墙来展示PICBLOC图像处理和C-THROUGH编程系统,在业界引起一片轰动。可以说,这是目前有资料可考的最早的异形拼接形式。距今24个年头,而异形拼接在如今依然是拼接显示最炙手可热的潮流之一。
  Electrosonic在多图像编程领域积累的长期经验的基础上,研发出了C-THROUGH编程系统,使得视频墙(尤其是在使用多个图像源的时候)的使用变得富有创造性。所以说,一个能做出最好的多图像幻灯片放映的厂商也将最终走向视频墙的成功之路,这只是顺理成章的事。
  背投箱体
  1988年之后,拼接墙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首先是一种长条形黑色箱体(MDF)开始出现,包括被广泛使用的Electrosonic公司的ProCube系列。箱体的前面是一个背投屏幕,箱体的后面则是精简的CRT投影机装置,再加上输入端口和电源插座。
  用户开始频频部署使用这种显示产品,特别是在现场活动、会议和展台显示中,但他们会发现搬运大约6英尺的、占用大量空间的MDF箱体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个时候,产品的改进版出现了,包括伸缩式箱体(带硬边的和没带硬边的),到最后,显示器也开始带反光镜和折叠光路。
  1992年初,BKE、Digital Video Systems、Electrosonic、Gundermann、LaserPoint、三菱、松下、飞利浦、先锋、Seleco、东芝和索尼等公司都推出了箱体系统。但箱体系统真正被大量使用则发生在以Proquip公司为主导的租赁市场,当时,Proquip公司储备有80多台先锋公司的显示器箱体和140台Electrosonic公司的ProCubes。
  1992年,显示箱体的价格范围从Seleco品牌的6,000英镑/台到索尼品牌的13,000英镑/台,租赁一个3×3拼接墙的价格范围是1,100-1,400英镑,如果不需要提供内容,租赁价格大约为每小时70英镑。   在20年前,任何一种视频墙的安装和编程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Electrosonic公司的C-Thru软件,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编程产品,它使制作团队能够自由配置视频墙,决定哪个屏幕要显示哪些图像,以及图像转换的时间和效果。但是这必须要有复杂的控制器支持,而这种内置动画储存卡、切换和内置资源控制功能的设备成本将达到3,000-50,000英镑。
  除此之外,安装和维护这种视频墙也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技术人员需要对每个显示箱体进行调整色彩平衡、几何校正和亮度,以便与其他显示箱体匹配。
  真正意义拼接墙的出现
  视频墙另一个标志性的发展就是真正意义上视频拼接墙的出现。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拼接墙产品最早出现约在1989年,来自于先锋(Pioneer)公司。很快,Electrosonic、Sony、Toshiba、Electrohome、Barco、Gundermann和其他的一些厂商都相继加入了拼接墙产品生产这一阵营中来。这时的拼接墙在机架内安装CRT投影机,背投屏幕的尺寸也达到了41英寸。
  拼接墙的出现开启了许多新的行业机会,以下图片是1994年在当时拉斯维加斯MGM大酒店里安装的一套16米×2.5米显示系统。该系统采用了20×4拼接组合,7×24的工作时间下使用了很多年。
  可以说,这种新型拼接墙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市场。它使先前画面与画面之间出现的间隙变得可以忽略不计,并且通过使用具有高对比度的屏幕材质大大提高了屏幕的亮度,而且这种高对比度的屏幕材质并不像CRT那样会产生反射,从而影响画面质感。这也就意味着,视频墙变成大画面的显示媒介,具有了可行性。拼接墙所呈现的画面亮度比任何单一由投影机产生的图像亮度更高,并且占用空间少,在环境光亮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在近10年的时间里,这种基于电视墙的拼接系统成为一些主要展会和企业活动的重要展示手段。同样,也在电视演播室得到广泛应用,一直到现在,他们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是运用不同的投影技术而已。
  CRT局限性显露
  探讨了这么久,我们的话题都集中在视频上,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在探讨一种只显示完整标准清晰度(简称标清)的显示系统。但是随着高清播放系统的出现和发展,这种视频墙也自然要实现高清晰度的画面显示。
  然而,在当时,行业内又出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发展动向,用户对控制室超大规模显示设备的需求突然爆发,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信与能源行业。当时的想法是,将先前的固定硬件显示设备、指示灯、测量器等等替换掉,改由电脑来控制图像的显示。
  业内很快就意识到,要实现这个需求,CRT投影系统很显然不是理想的选择。尽管当时许多控制室都采用了CRT显示墙,尤其是在日本应用更为广泛,但是其局限性却变得越来越明显。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灼烧”——一个静止的图像画面显示时间太长,显示屏上就会出现阴影。对于那些运用大量静止图像或图像很少运动的控制室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大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对于图像的细节显示来说,CRT显示设备不能提供足够高的分辨率,而且也不能对图像状况显示提供清晰的边缘显示。
  最后,CRT投影机需要繁锁的融合过程来重组分离的红、绿和蓝三色图像。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2012年第四届上海国际数字标牌及触摸查询技术展览会、第三届中国大屏幕投影显示及多媒体展示技术展览会于6月27-29日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作为中国数字标牌行业的一大年度盛事,吸引了众多国际国内知名展商参展。  展会同期还举办了2012上海国际数字标牌论坛、2012中国数字标牌年会、2012上海国际商用显示高峰论坛等,三天的时间共有20多场精彩论坛演讲。27日上午,英特尔公司智能系统事业部视
期刊
在安防监控领域,液晶LCD等平板显示产品正在迅速取代传统CRT监视器曾经的统治位置,并伴随着安防市场的高速增长呈现井喷发展。  早期的平板显示产品,如液晶LCD监视器,不仅价格高出CRT监视器很多,而且在性能,如亮度、对比度、可视角度等方面也远逊于CRT监视器。记得在2005年,行业及相关媒体曾展开一场LCD是否会取代CRT的大讨论,当时LCD在安防上的应用凤毛麟角,有媒体把LCD的加入视为“搅局
期刊
长期以来被看做可替代现有LCD等平板显示的下一代显示技术OLED,正在突破商用局限于10英寸内小尺寸的尴尬,向着更大更宽更强迈进。  相比现有显示技术,OLED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亮度、高对比度、超轻薄、低功耗、无视角限制、工作温度范围宽(-40℃~80℃)、可实现柔软显示等诸多优点。另外,由于OLED内没有液体分子,其抗震性能更好、耐低温、结实耐用。当前很多手机屏等10英寸以下显示产品都采用
期刊
2011年,尽管全球经济前景仍然不明朗,市场消费信心指数疲软,但投影机市场仍然保持了强劲而稳定的增长。  按照应用环境和用户的不同,我们大致把投影机分为三类:新型(亮度在500流明以下,主要是个人投影机和Pico投影机);主流型(亮度在500-4,999流明之间,主要应用于教育、企业);高端工程机(亮度在5,000流明以上,主要应用于大型礼堂、数字影院、虚拟和仿真场合)。  据太平洋媒体协会(PM
期刊
3D与显示技术的蜜月期已经结束,同时3D还有观看舒适度、眼镜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长时间去改进,4K正另辟蹊径成为新的杀手级应用。与3D不同的是,4K是向着“视野世界”发展,真正实现了画面精细度的提升,增强观众的临场感。  和3D一样,4K技术也同样从影院开始普及,索尼近年一直力推4K放映机,随着DLP 4K阵营的加入,4K在影院的市场正在不断做大。2011年11月25日,索尼与橙天嘉禾召开发布会宣布开
期刊
中国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巨大市场,在十二五规划的政策导向下,各地方政府对能够提升城市便利性的“智慧城市”开发投入极大热情,并与“三网融合”、“物联网”等概念相结合,开启了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据了解,中国目前包括“中新天津生态城”、“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在内的规模不等的建成或在建项目已经超过500个,诸如“智慧广州”、“智慧佛山”、“智慧镇江”这样的城市发展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相关的调查显示,
期刊
推出DCN-D会议系统新品  博世安保通讯系统日前携手其经销商金桥共同参展InfoComm China 2012,核心展示了博世Praesideo数字公共广播系统、有源线阵扬声器、同声传译系统、DCN-NG数字会议系统、无线会议系统以及CCS 900 Ultro博世125周年限量纪念版等最高新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涵盖会议系统、视频监控与系统集成等系列。并重点展示了其在今年2月推出的DCN-D系列会
期刊
2009-2012年,全球专业AV市场保持稳定而快速的增长,市场总量将从2009年的679.39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911.8亿美元。中国是全球专业AV增长最快的市场,在全球市场保持稳定增长的形势下,中国市场有望从2009年的53.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80亿美元。正是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和中国经济的引擎作用,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纷纷将技术研发、产品零售等产业环节整体搬移进中国。  不
期刊
iPhone、iPad等对于这个时代的意义难以尽数。仅以苹果的2011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 2011,6月6日于美国旧金山,由乔布斯带病主持)发布的iMessage来说,这项即时通信服务能让iOS设备之间发送即时的文字、图片、视频、联系人,还支持群聊功能。iMessage的推出在当时预计会对WhatsAPP、Kik Messager(国内模仿者为米聊、微信等)、手机QQ、手机MSN、手机Sky
期刊
进入2011年,数字告示领域依然广受瞩目。英特尔中国区嵌入式及消费电子事业部产品市场经理刘峰在日前于北京举办的英特尔第三届数字告示和零售峰会上表示,数字告示是英特尔零售业务的重要驱动。对该市场寄予的厚望可见一斑。  坐拥全球CPU第一品牌身份的英特尔对于数字告示市场的热衷由来已久,且动作频频。更于2010年美国零售业联合会上与微软一起,宣布把使用英特尔硬件和微软软件的一个标准化平台引进到数字告示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