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文君是当今最受少年儿童读者欢迎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从1982年发表处女作,迄今已出版了数十部作品。她以特有的审美视角切入了这个时代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清丽脱俗的文字刻画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童心情感的孩子形象。一群天真、稚幼、真诚、善良、可亲可爱的中学生,活灵活现地跳跃在我们身边,洋溢着明朗健康、蓬勃向上的气息。她的作品展示了当今社会孩子们的生存状态、心灵追求和心路历程,风靡校园,多次获奖,不仅在国内一版再版,而且在台湾、香港地区广泛发行。《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被译为英、德、日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并有余部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人们高度评价世纪之交中国文坛和中国少儿出版界这一独特的“秦文君现象”,称誉她的作品能使人增强道德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光明的力量。
儿童文学作家的秦文君对少年儿童阅读教育有很多精辟的见解,读后令人很受教益。这里试对秦文君的阅读观稍作解读。
要重视儿童的早期阅读
秦文君认为,阅读至为重要,尤其要重视儿童的早期阅读,因为“在视听时代,孩子无疑对电视接受更快,而读书兴趣必须从小培养”。她说,看电视是一种被动思维,孩子不能选择内容,只能选择频道。阅读则是一种主动思维,因为它有一定的难度,要动脑筋。阅读不能只用眼睛而要用大脑。阅读培养着头脑的主动思维方式。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不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看得见的。
秦文君上小学四年级时,班主任看她作文写得好,把阅览室的钥匙交给她保管,这大大方便了爱读书的秦文君。这时,在单位兼管图书馆的妈妈也开始把一些适合文君读的书带回家。秦文君说:“借书卡一次只能借一本书,我一般是走出图书馆就开始看,有的比较薄的书还没走到家就读完了,于是转身又回去借。”幼小的秦文君发现,比玩儿更有趣的事情是阅读。
2004年9月,秦文君应约给我编辑的报纸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就叫《阅读——一生的忠实伙伴》。她在文中深情地回忆童年时对阅读的沉醉:“当我还是一个胆怯、软弱、混混沌沌、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时,就不由自主地喜欢上阅读了。这种对阅读的痴迷仿佛是天然的,像一颗活着的种子埋在那里,有一天便长了出来。幼小的我,惊异着一首诗、一段美文,竟会散发出如此的魅力——读着读着,就能使那时的心境变得安静、快乐,仿佛童年时的寂寥、胆怯被轻轻擦拭干净了,心儿重新发光、欢跃,亮若星辰。”她说:“年复一年,我渐渐成年,阅读像忠实的伙伴,一直伴随着我。徜徉于文字构起的大厦内,发现人的思想可以如此辉煌,人的情感原来是这样深泓广博;人生的故事竟能如这般跌宕起伏,悲欢离合;那些通透的领悟,丰富的收获使我欣喜若狂,甚至还会深深同情那些对阅读过门而不入的同伴,他们错失了那么多,那么多。”“直到今天,阅读仍是我最可信赖的伙伴,由阅读带来的灵感是多么美妙哇。阅读让我感恩作为人类的价值。在阅读中,感受着前辈或同辈的思想者不甘停滞、永远不愿停留的求索激情,以及博大的爱心。”
激发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里的“热爱”,就是充满着肯定的积极情感的兴趣和爱好。秦文君认为,现在的孩子能利用的时间原本就不多,对阅读的需求也并不自觉,如何在电视和网络的冲击下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呢?她强调,阅读一定要经过培养。一旦放任,孩子对读书的向往就会被慢慢淡化。如何培养阅读的兴趣?要根据孩子的个性而定。
她为年轻的父母支招:在孩子还没依恋电视的时候,给他一些早期的阅读;为孩子配备一个书橱,把他看过的和还没看的书全放在里面,当看到自己已经读了那么多书的时候,他会有自豪感,也会激发他继续阅读的兴趣;给孩子读一段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然后停往,把书交给孩子,或者给他一个期待的夜晚,到明天把故事继续下去;家长与识字不多的孩子可以共读一本书,家长用手点字,一个一个念下去。
她拿出培养女儿阅读的经验,与孩子们的家长分享:她希望女儿从小就涉足书的世界,特意把图文并茂的书放在家里的地板上、矮凳上和敞开门的玩具柜里,让孩子够得着,随手可以拿到;她经常把那些被女儿忘了看或是没注意到的书从书堆中翻出来,再放到醒目的地方;女儿个子慢慢长高,她把书也越放越高,“诱惑”女儿自觉地去找书看;为了给女儿讲故事,她专门做了一条“故事围裙”,每当孩子要听故事了,她便围上这个特殊的围裙去讲,这样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进入到故事之中;她常常和女儿扮演书中的角色,在欢乐中丰富各自对角色的理解。
秦文君说,如果孩子从小就有阅读兴趣,就可以终生与书为伴。
阅读要有选择
秦文君说:“阅读犹如一个车站,有的人可能只是路过,根本就不会进去,而进去的人则面临着选择,读哪本书?搭乘哪辆车?有的书只能带你去近处,有些书却能带你去很远的地方……”因而,阅读要有选择。
有的家长随便拿一本书就给孩子读。秦文君认为这是不合适的。国外的阅读是经过几代人的理解而传习的,往往是一个故事爷爷读过,爸爸读过,才到孩子读。读的常常是经过筛选的经典。她回忆在小学读书时,老师每周都拿出一节课为学生读名著。她说,读物不加选择,“一开始就降低了少年儿童的阅读品位,这是我最为担忧的”。她还说:“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就被要求读古文,读《三字经》《弟子规》,读这些可以,但让孩子们一下就理解比较难。”她认为,还是要读一点儿童文学:“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家长和老师要耐心地不断地唤起孩子天性中美好的东西,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归根结底就是教会他‘爱’,从这个角度讲,儿童文学是最好的教材。孩子们在意味隽永的故事里得到共鸣,从中学会爱父母、爱长辈、爱同学、爱周围他应该去爱的人。”
秦文君说,一开始不要给孩子太难的书,太难了孩子就会抵触;但太无趣了,孩子也会觉得枯燥。要为孩子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生活场景、行为方式的图书。定位准确的图书,不仅有准确的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故事依托的背景孩子容易接受,会因亲切而激发兴趣。否则,孩子总是置身在自己不熟悉的读物中,会对自己的读书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阅读的兴趣。
阅读学研究告诉我们:阅读材料对儿童的影响,是通过父母卷入阅读这些材料的活动而实现的。就这一点而言,在决定儿童的学习成就方面,家庭因素比学校因素更重要。
阅读不能陷入误区
秦文君指出,当前少年儿童阅读的最大误区是家长要求孩子阅读的功利性太强。她说:“我开一个新书见面会,经常有家长这样跟我说:‘谢谢你啊秦老师,我的孩子看了你的书以后,作文就提高了5分呢!’我听了太悲哀了,难道阅读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提高作文成绩?”
秦文君说,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急功近利的,要有耐心,给他积累的时间。读过很多书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写作好的孩子;但写作好的孩子,一定都是读了很多书的孩子。精彩的文章,在于思维的创新,而这种创新的过程不仅来源于大量的阅读,而且来源于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秦文君认为,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学阶段起就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又善于对优秀文章中创意的思维方式进行归纳整理,那么他的思维就很容易突破千篇一律的禁锢,而变得丰富起来。
秦文君把写作文的过程概括为四步:首先,要把作文写具体完整,称之为“麻雀”作文;其次,写作文可以夸张一点,称之为“老鹰”作文;接着,把作文的一部分写生动,虚构一点,称之为“孔雀”作文;最后,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生动优美的“凤凰”作文。
阅读是一生的计划
秦文君说,阅读对一个人的心灵成长的作用是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不好说哪一本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不好用数量来衡量。只要开始阅读,人生就开始了积累,开始了层层递进,开始了版本的不断升级。阅读在于坚持,阅读是一生的计划。
文末,让我用秦文君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
阅读的确是个通达的车站,选择正确的线路——选择有价值的书来读,那么,必定能升华自身,沐浴远山的仙风;发现良知,时时感动,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人生的强者。(《阅读——一生的忠实伙伴》)
儿童文学作家的秦文君对少年儿童阅读教育有很多精辟的见解,读后令人很受教益。这里试对秦文君的阅读观稍作解读。
要重视儿童的早期阅读
秦文君认为,阅读至为重要,尤其要重视儿童的早期阅读,因为“在视听时代,孩子无疑对电视接受更快,而读书兴趣必须从小培养”。她说,看电视是一种被动思维,孩子不能选择内容,只能选择频道。阅读则是一种主动思维,因为它有一定的难度,要动脑筋。阅读不能只用眼睛而要用大脑。阅读培养着头脑的主动思维方式。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不阅读的孩子,他的潜力是看得见的。
秦文君上小学四年级时,班主任看她作文写得好,把阅览室的钥匙交给她保管,这大大方便了爱读书的秦文君。这时,在单位兼管图书馆的妈妈也开始把一些适合文君读的书带回家。秦文君说:“借书卡一次只能借一本书,我一般是走出图书馆就开始看,有的比较薄的书还没走到家就读完了,于是转身又回去借。”幼小的秦文君发现,比玩儿更有趣的事情是阅读。
2004年9月,秦文君应约给我编辑的报纸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就叫《阅读——一生的忠实伙伴》。她在文中深情地回忆童年时对阅读的沉醉:“当我还是一个胆怯、软弱、混混沌沌、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时,就不由自主地喜欢上阅读了。这种对阅读的痴迷仿佛是天然的,像一颗活着的种子埋在那里,有一天便长了出来。幼小的我,惊异着一首诗、一段美文,竟会散发出如此的魅力——读着读着,就能使那时的心境变得安静、快乐,仿佛童年时的寂寥、胆怯被轻轻擦拭干净了,心儿重新发光、欢跃,亮若星辰。”她说:“年复一年,我渐渐成年,阅读像忠实的伙伴,一直伴随着我。徜徉于文字构起的大厦内,发现人的思想可以如此辉煌,人的情感原来是这样深泓广博;人生的故事竟能如这般跌宕起伏,悲欢离合;那些通透的领悟,丰富的收获使我欣喜若狂,甚至还会深深同情那些对阅读过门而不入的同伴,他们错失了那么多,那么多。”“直到今天,阅读仍是我最可信赖的伙伴,由阅读带来的灵感是多么美妙哇。阅读让我感恩作为人类的价值。在阅读中,感受着前辈或同辈的思想者不甘停滞、永远不愿停留的求索激情,以及博大的爱心。”
激发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里的“热爱”,就是充满着肯定的积极情感的兴趣和爱好。秦文君认为,现在的孩子能利用的时间原本就不多,对阅读的需求也并不自觉,如何在电视和网络的冲击下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呢?她强调,阅读一定要经过培养。一旦放任,孩子对读书的向往就会被慢慢淡化。如何培养阅读的兴趣?要根据孩子的个性而定。
她为年轻的父母支招:在孩子还没依恋电视的时候,给他一些早期的阅读;为孩子配备一个书橱,把他看过的和还没看的书全放在里面,当看到自己已经读了那么多书的时候,他会有自豪感,也会激发他继续阅读的兴趣;给孩子读一段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然后停往,把书交给孩子,或者给他一个期待的夜晚,到明天把故事继续下去;家长与识字不多的孩子可以共读一本书,家长用手点字,一个一个念下去。
她拿出培养女儿阅读的经验,与孩子们的家长分享:她希望女儿从小就涉足书的世界,特意把图文并茂的书放在家里的地板上、矮凳上和敞开门的玩具柜里,让孩子够得着,随手可以拿到;她经常把那些被女儿忘了看或是没注意到的书从书堆中翻出来,再放到醒目的地方;女儿个子慢慢长高,她把书也越放越高,“诱惑”女儿自觉地去找书看;为了给女儿讲故事,她专门做了一条“故事围裙”,每当孩子要听故事了,她便围上这个特殊的围裙去讲,这样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进入到故事之中;她常常和女儿扮演书中的角色,在欢乐中丰富各自对角色的理解。
秦文君说,如果孩子从小就有阅读兴趣,就可以终生与书为伴。
阅读要有选择
秦文君说:“阅读犹如一个车站,有的人可能只是路过,根本就不会进去,而进去的人则面临着选择,读哪本书?搭乘哪辆车?有的书只能带你去近处,有些书却能带你去很远的地方……”因而,阅读要有选择。
有的家长随便拿一本书就给孩子读。秦文君认为这是不合适的。国外的阅读是经过几代人的理解而传习的,往往是一个故事爷爷读过,爸爸读过,才到孩子读。读的常常是经过筛选的经典。她回忆在小学读书时,老师每周都拿出一节课为学生读名著。她说,读物不加选择,“一开始就降低了少年儿童的阅读品位,这是我最为担忧的”。她还说:“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就被要求读古文,读《三字经》《弟子规》,读这些可以,但让孩子们一下就理解比较难。”她认为,还是要读一点儿童文学:“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家长和老师要耐心地不断地唤起孩子天性中美好的东西,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归根结底就是教会他‘爱’,从这个角度讲,儿童文学是最好的教材。孩子们在意味隽永的故事里得到共鸣,从中学会爱父母、爱长辈、爱同学、爱周围他应该去爱的人。”
秦文君说,一开始不要给孩子太难的书,太难了孩子就会抵触;但太无趣了,孩子也会觉得枯燥。要为孩子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生活场景、行为方式的图书。定位准确的图书,不仅有准确的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故事依托的背景孩子容易接受,会因亲切而激发兴趣。否则,孩子总是置身在自己不熟悉的读物中,会对自己的读书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阅读的兴趣。
阅读学研究告诉我们:阅读材料对儿童的影响,是通过父母卷入阅读这些材料的活动而实现的。就这一点而言,在决定儿童的学习成就方面,家庭因素比学校因素更重要。
阅读不能陷入误区
秦文君指出,当前少年儿童阅读的最大误区是家长要求孩子阅读的功利性太强。她说:“我开一个新书见面会,经常有家长这样跟我说:‘谢谢你啊秦老师,我的孩子看了你的书以后,作文就提高了5分呢!’我听了太悲哀了,难道阅读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提高作文成绩?”
秦文君说,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能急功近利的,要有耐心,给他积累的时间。读过很多书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写作好的孩子;但写作好的孩子,一定都是读了很多书的孩子。精彩的文章,在于思维的创新,而这种创新的过程不仅来源于大量的阅读,而且来源于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秦文君认为,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学阶段起就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又善于对优秀文章中创意的思维方式进行归纳整理,那么他的思维就很容易突破千篇一律的禁锢,而变得丰富起来。
秦文君把写作文的过程概括为四步:首先,要把作文写具体完整,称之为“麻雀”作文;其次,写作文可以夸张一点,称之为“老鹰”作文;接着,把作文的一部分写生动,虚构一点,称之为“孔雀”作文;最后,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生动优美的“凤凰”作文。
阅读是一生的计划
秦文君说,阅读对一个人的心灵成长的作用是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不好说哪一本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不好用数量来衡量。只要开始阅读,人生就开始了积累,开始了层层递进,开始了版本的不断升级。阅读在于坚持,阅读是一生的计划。
文末,让我用秦文君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
阅读的确是个通达的车站,选择正确的线路——选择有价值的书来读,那么,必定能升华自身,沐浴远山的仙风;发现良知,时时感动,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人生的强者。(《阅读——一生的忠实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