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实践探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是新课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学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德育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德育,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的重要性出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教学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初中德育;融入德育
  德育是当今时代教育的基础内容,德育影响个人的思想行为,将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教育的目标。讲正义、讲道德、积极向上等品质有利于初中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了不少的道理逻辑与原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初中校园德育的实践发展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
  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打磨后沉淀下来的优秀民族精神和文化风貌,并对国家、社会、人民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意识形态的总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能增强学校对学生的文化感染力,有利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由此可见,优秀传统文化对德育具有重要作用。
  二、初中德育融入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德育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为学习并掌握好德育知识,学生需要了解更多德育知识。德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之间存在着诸多密切的联系,且在老师教授德育知识时可以发现,德育课程中的许多内容都涉及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在德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德育知识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次,在德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学生德育素质得以提升,初中德育的目标即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学校领导应将有效的德育方式传达给德育老师、班主任,共同为提升学生德育素质而努力。学生最有效学习是学生自己能够将知识内化,迅速且正确的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使学生在了解德育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将其进行消化。
  再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实现学生综合发展与成长。学校以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对初中生进行德育能促使学生快速成长,为社会向前发展打下基础。在德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能进一步加强,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品格、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初中德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第一,领导通过组织培训,加强德育老师对于教材的善用能力。就目前而言,我国各个地区使用的德育教材版本是不一致的,初一年级使用粤教科技版的《生命教育》、广东人民版的《爱护环境》等教材,学校领导应对一线德育教师一手抓,通过培训或者其他方式,提高老师在课上善于运用教材资源的能力。初一是培养学生德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刚步入初中校园的孩子,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是需要老师积极引导的时候,尤其要与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在《生命教育》这一课时时,可以引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名句,从挖掘生命力量出发,为前进指明了方向,是精神自信的力量源泉。在讨论老师的职业与教育时,引用了韩愈先生的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并通过相关课外知识拓展进一步介绍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另外,老师可以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加以传承、创新。上课时,老师应结合教材,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与德育相融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德育课堂上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而这些,都需要学校领导重视德育,并组织相关培训,提升老师对德育教材的善用能力。
  第二,善于抓住教育的契机。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从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出发,需找契机,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抓住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这一契机。民族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在校园内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老师也要从各个角度引导学生。例如,端午节即将到来的时候,老师可以联合学生设计课堂内容,例如通过研读端午历史、史诗、祭祀礼仪等活动缅怀先人,学习诗歌,感悟其中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凝聚力、使命感与认同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德育中 “思想”这一方面的修养。其次,学校领导要抓住地区举办的嘉年华活动这一契机。文化、农业、科技、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嘉年华都能让学生学到各式各样的文化,领导要鼓励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嘉年华,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分享参加嘉年华后的感受,将了解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展示给大家。农业嘉年华中的“二十四节气”是其特有的,人们根据节气播种、种植、收割,许多文学家、艺术家以此为创作灵感。这对于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起促进作用。
  第三,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创设有效情境。学校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创设有效情境是新课改后较为普遍的授课方式,学校领导应积极主动地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督促德育老师参加。情境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辨,学生会将学到的知识牢记心中并且有效应用。另外,通过话剧、舞台剧、小品表演等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例如“诚信”这一课题,通过“尧咨卖马”的小品表演,让学生进行探究陈谏议的做法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学生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和提示学生,最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点明陈谏议的做法是为他人着想、以诚待人的传统美德,并联系到生活实际中,鼓励学生说出生活中诚信待人的例子,从而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初中的德育有重要作用,将其运用到德育教学当中去,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引进教材”等方面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傳统文化,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促进中学生德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丽月.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8):52.
  [2]葛红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德育工作的对接融合研究[J].教育,2016(7):313.
其他文献
一、双线组元  统编教材采取“双线组织结构单元”编排,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和明确的语文要素组织安排单元内容,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系统的练习之中,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  语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建构语文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我们面向所在学校的地理社团设计开展了一次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学活动课程。而本文以此次水东湾海洋公园红树林研学旅行活动为例,从地理学科思维出发,梳理了研学课程开设的步骤,为研学课程常态化做好准备。水东湾海洋公园红树林研学旅行活动包括前期准备工作、活动实践过程计划以及评价方案等内容,通过本次研学活动能够加深对区域地理内容的学习,推动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与价值观成型的特殊阶段,在德育与知识教育同样关键的教育环境下,班主任需要注重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艺术性,解决现阶段德育方式单一低效、德育实践不理想和缺乏激励的教学现状,运用沟通艺术和交流艺术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吸引学生在有效德育工作机制中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个人的班级德育经验,简要分析现阶段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何在实践中提升初中德育工作艺术性,供
期刊
【摘要】在新时代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阶段必须要落实的教育内容,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目标导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在的思维力,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核心素养文化的条件下建立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模式,从而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现状,达到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进而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生汲取知识和不懈求知的强大动力源泉,学科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以促进学生主动式学习。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引导,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改变现阶段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不足的困局,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笔者正是结合个人六年级语文教学实例,分析如何提升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激发与培养  语文
期刊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阅读讲评课作为最常见的课型之一,是为了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发现自身不足、强化正确知识和技巧等。但传统的讲评课都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角,学生为课堂的配角,学生的课堂实际收益难以进行评估。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阅读能力,笔者尝试成立学生讲师团,先选几名英语成绩优秀并大胆自信的学生,以他们为首的学生讲师团,以“滚雪球”的形式带动更多的学生来开展
期刊
近年来,学校学科教学中涌现出一种学科融合思潮。STEM教育理念体现了“科学在于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技术和工程则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实现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数学则作为技术与工程学科的基础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生活经验、实践经验进行有效沟通,在学科融合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这一工具学科,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期刊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所谓“问题学生”,常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和行为“怪异”,甚至越轨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包括“问题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是成功教育的核心内涵。本文对“问题学生”小东的研究只是个案,希望以此能给遇到这类学生的教师以启发和借鉴。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东,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在老师的眼里,他是一个典型的行为障碍型问题学生。自控能力差,缺乏
期刊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部分语文教师十分看重小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语文教师往往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随着近些年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与家长认可素质教育理念,家长越来越看重学生在学校是否可以获得身心发展方面的教育。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可以对事物有合理的态度,也可以更从容地应对事情。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健康成长。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课堂,着眼于为学生创设更多参与数学活动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从而让他们深刻地获取到数学活动经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怎样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参与数学课堂活动中来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作了系列探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