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5单晶高温合金TLP连接工艺与机理研究

来源 :焊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7043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单晶,TLP,组织,高温持久寿命,取向典型图片
  文中针对N5单晶高温合金的TLP连接问题,研究了N5单晶高温合金TLP接头组织演变规律及其与工艺参数的关系,探讨了接头界面形成机理及接头单晶化机理,通过EBSD晶体取向差分析获得了接头单晶化的条件,并分析了工艺参数及晶体取向差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还研究了TLP热过程对N5单晶高温合金母材组织的影响。
  接头组织结构研究表明:选用KNi3A非晶箔片作为中间层,在1 240 ℃至1 280 ℃温度范围内,TLP接头组织的演变规律基本一致,可以在24 h内达到N5单晶高温合金母材的标准,其液相区增宽阶段在15 min内完成,等温凝固阶段在10 h内完成,固相均匀化阶段在24 h内完成。
  接头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选用KNi3A非晶箔片作为中间层,在自重压力下进行TLP连接所得接头持久寿命较高;当连接温度为1 260 ℃时,TLP接头高温持久寿命随着连接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当连接时间达到24 h以上,延长连接时间对提高接头高温持久寿命的作用不明显;当连接时间为24 h,连接温度从1 220 ℃升至1 280 ℃时,接头高温持久寿命先增高后降低,在1 260 ℃时达到最高。
  母材组织结构的研究表明:在TLP连接的热过程中,母材组织中的γ′相发生球化和粗化。随着TLP连接温度的升高,γ′相的球化和粗化进程加快。参照母材热处理规范对连接试样进行热处理,TLP连接温度在1 260 ℃及以下的母材组织得到良好的恢复,TLP连接温度为1 280 ℃的母材组织恢复较差。
  N5单晶高温合金TLP最优工艺为:采用KNi3A非晶箔片作为中间层,在自重压力下,于1 260 ℃连接24 h,并参照已知的母材热处理规范对焊后试样进行热处理。
  采用上述工艺进行TLP连接,当连接界面两侧晶体取向差θ>15°,接头处形成大角度晶界,高温持久寿命较低;当θ<5°,可以形成单晶化的接头组织结构,高温持久寿命稳定在母材性能指标的80%以上,且随着连接界面两侧晶体的降低,接头高温持久寿命稳步提高,可达母材性能指标的95%。
其他文献
关键词:SnAgCu/Cu微焊点;高温时效;IMC演变;脆断典型图片  随着电子产业无铅化进程的推进,SnAgCu (SAC)系无铅钎料备受关注。然而目前市场主流SAC钎料Ag含量(质量分数,3%)较高,导致其成本高,焊点的脆性较大,所以开发低银无铅钎料十分必要。文中以新型低银SAC系钎料为研究载体,对低银无铅微焊点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演变行为及微观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焊点;失效特征;冲击振动;线路板;数字采集典型图片  微电子封装技术不断向高密度方向发展,板级焊点尺寸不断减小,抵抗力学载荷能力大幅下降。迅猛发展的移动便携设备、汽车电子的内部元器件极易遭受冲击、振动等载荷作用,为板级封装焊点的力学可靠性带来了新的挑战。  文中采用虚拟仪器测量、有限元分析及力学解析等方法就板级冲击、振动作用下的板级响应,焊点载荷及失效等问题开展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
关键词:ZrB2-SiC陶瓷复合材料,真空钎焊,界面组织,抗剪强度,生长动力学典型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