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计算机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数据)安全是计算机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数字数据随时可能损坏、丢失,为保证这些数据的安全,必须采取各种安全防护和备份措施。
【关键词】网络安全;数据备份;数据恢复
一、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化也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方式,网络平台可以提供各种信息:包括发送邮件、查阅文件、办公自动化、学习内容,网络上的各种数据库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条理性、便捷性和数据的完整性。网络为我们提供各种信息,但大量的数据也成为保护的对象。计算机病毒的编写与传播、恶意攻击和任何非人为的损害(断电、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损坏等),都可能造成信息的破坏和丢失,给企业或个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据调查,在全球范围内有40%的公司与企业有过因计算机系统遭破坏导致信息丢失。电脑中数据的安全与备份方式,灾后的信息恢复,成为公司与企业组建各类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
在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中,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方面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已有的信息系统或对旧系统进行必要的升级,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减少人为疏忽或有意破坏等原因造成的系统损坏、数据丢失。
(一) 技术手段
下面几种是容易做且行之有效的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防范措施:
1)操作系统升级,弥补漏洞。对程序进行补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系统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在安装完操作系统后,立刻对操作系统安装补丁程序,在第一时间防止病毒或黑客对系统的攻击。
2)对计算机进行管理,防止从网络入侵。用户名与密码的安全是系统安全的最重要环节。可是系统管理员一般只重视对特权用户的管理,忽视对普通用户管理,随意设计用户权限和文件权限,而留下了各种漏洞。
3)计算机病毒防治。目前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破坏已成为计算机安全的头号问题,因此,如何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破坏进行防范,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技术问题之一。现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主要从防毒、查毒、杀毒三方面来进行。
(二) 管理措施
技术与管理,二者相辅相成。先进的技术如果离开了好的管理就使计算机系统失去安全防线,合理可行的管理措施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
1)管理章程和制度.制订相应的章程与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职责明确。
2)录制、登记制度.当设备参数、计算机数据或文件有变化时,需记录更改时间和内容,以及记录人员进入和使用设备情况,当出现异常及问题时就有据可查。
3)人员与设备管理制度.做好人员保密培训工作和管理,定期检查数据使用的安全措施。
4)专业技术人员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从技术角度对系统提供有力的保证,是做好信息安全工作和数据保障安全的基础。
三、数据备份与恢复
数据安全性得到保障的时候,也不能够忽略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主要是计算机数据也无法保证百分之百安全,可以针对不同的数据存储方式采取对应的备份策略、针对不同的备份采取与之相应的恢复方法。
(一) 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的要求
在进行数据备份、恢复的时候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一般包含:
1) 确保数据安全,防止硬件故障造成对企业正常运行的影响。
2) 降低成本、减轻员工的工作劳动强度以及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实现数据备份和恢复的自动化。
3) 在机器发生硬件故障时,要保证在极短时间恢复到前一天的数据状态。
4) 提供数据误操作保护,企业数据误删除时,可以快速恢复。
5) 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有详细的操作说明。
(二) 数据损坏原因分析及措施
数据损坏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机软硬件故障
2) 人为操作故障
3) 设备变更、升级引起的计划性
4)意外灾难
(三) 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
数据备份,顾名思议就是将数据以某种方式加以保留,以便在系统遭受破坏或其他特定情况下,重新加以利用的一个过程。数据恢复则是与数据备份相反的过程。俩者尽可能的减少对用户使用的影响,备份与恢复时机可选择用户使用少或没有用户使用时进行。
1) 理想的数据备份。针对不同故障采用对应的备份方案。
2)历史备份数据的保存。数据备份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系统数据由于软件故障、硬件故障或人为操作造成损坏、丢失后将数据及时恢复。二是在发生火灾、水灾、地震等灾难时,能及时实现数据灾难恢复。因此备份数据应至少有两个拷贝,还应建立历史归档数据的存放制度,防止以备份数据误覆盖的现象。
3) 备份介质的选择。数据备份常用的介质为:硬盘、CD—R、磁带。可以根据各自系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技术、介质成本、读写速度、使用寿命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择。
4)日常备份制度建立。日常备份制度规定了每天以什么方式,使用什么介质进行备份,是备份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可根据每种备份策略的优点制定日常备份制度,并严格按照执行,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及有效性。
5)灾难恢复措施。灾难恢复的措施在整个备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涉及到系统在灾难后能否迅速地恢复。恢复措施包括:灾难预防制度和灾难演习。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及网络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日益普及和深化。现在许多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华,摆脱了手工帐的记录方式,使得计算机数据的安全和备份关系到每一个企业、单位的利益更甚至生存,应充分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企业、单位、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也应加强对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的更深度研究,才能在数据遭到破坏或丢失时将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2]张学军.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篇第三版)[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
[3]袁津生,郭敏哲.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实用编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
[4]彭杰,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探讨[J].现代电子技术,2007.6
【关键词】网络安全;数据备份;数据恢复
一、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化也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方式,网络平台可以提供各种信息:包括发送邮件、查阅文件、办公自动化、学习内容,网络上的各种数据库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条理性、便捷性和数据的完整性。网络为我们提供各种信息,但大量的数据也成为保护的对象。计算机病毒的编写与传播、恶意攻击和任何非人为的损害(断电、数据存储介质的物理损坏等),都可能造成信息的破坏和丢失,给企业或个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据调查,在全球范围内有40%的公司与企业有过因计算机系统遭破坏导致信息丢失。电脑中数据的安全与备份方式,灾后的信息恢复,成为公司与企业组建各类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
在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中,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方面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完善已有的信息系统或对旧系统进行必要的升级,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减少人为疏忽或有意破坏等原因造成的系统损坏、数据丢失。
(一) 技术手段
下面几种是容易做且行之有效的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防范措施:
1)操作系统升级,弥补漏洞。对程序进行补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系统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在安装完操作系统后,立刻对操作系统安装补丁程序,在第一时间防止病毒或黑客对系统的攻击。
2)对计算机进行管理,防止从网络入侵。用户名与密码的安全是系统安全的最重要环节。可是系统管理员一般只重视对特权用户的管理,忽视对普通用户管理,随意设计用户权限和文件权限,而留下了各种漏洞。
3)计算机病毒防治。目前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破坏已成为计算机安全的头号问题,因此,如何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与破坏进行防范,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技术问题之一。现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主要从防毒、查毒、杀毒三方面来进行。
(二) 管理措施
技术与管理,二者相辅相成。先进的技术如果离开了好的管理就使计算机系统失去安全防线,合理可行的管理措施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
1)管理章程和制度.制订相应的章程与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职责明确。
2)录制、登记制度.当设备参数、计算机数据或文件有变化时,需记录更改时间和内容,以及记录人员进入和使用设备情况,当出现异常及问题时就有据可查。
3)人员与设备管理制度.做好人员保密培训工作和管理,定期检查数据使用的安全措施。
4)专业技术人员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从技术角度对系统提供有力的保证,是做好信息安全工作和数据保障安全的基础。
三、数据备份与恢复
数据安全性得到保障的时候,也不能够忽略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主要是计算机数据也无法保证百分之百安全,可以针对不同的数据存储方式采取对应的备份策略、针对不同的备份采取与之相应的恢复方法。
(一) 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的要求
在进行数据备份、恢复的时候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一般包含:
1) 确保数据安全,防止硬件故障造成对企业正常运行的影响。
2) 降低成本、减轻员工的工作劳动强度以及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实现数据备份和恢复的自动化。
3) 在机器发生硬件故障时,要保证在极短时间恢复到前一天的数据状态。
4) 提供数据误操作保护,企业数据误删除时,可以快速恢复。
5) 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有详细的操作说明。
(二) 数据损坏原因分析及措施
数据损坏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机软硬件故障
2) 人为操作故障
3) 设备变更、升级引起的计划性
4)意外灾难
(三) 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
数据备份,顾名思议就是将数据以某种方式加以保留,以便在系统遭受破坏或其他特定情况下,重新加以利用的一个过程。数据恢复则是与数据备份相反的过程。俩者尽可能的减少对用户使用的影响,备份与恢复时机可选择用户使用少或没有用户使用时进行。
1) 理想的数据备份。针对不同故障采用对应的备份方案。
2)历史备份数据的保存。数据备份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系统数据由于软件故障、硬件故障或人为操作造成损坏、丢失后将数据及时恢复。二是在发生火灾、水灾、地震等灾难时,能及时实现数据灾难恢复。因此备份数据应至少有两个拷贝,还应建立历史归档数据的存放制度,防止以备份数据误覆盖的现象。
3) 备份介质的选择。数据备份常用的介质为:硬盘、CD—R、磁带。可以根据各自系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技术、介质成本、读写速度、使用寿命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择。
4)日常备份制度建立。日常备份制度规定了每天以什么方式,使用什么介质进行备份,是备份方案的具体实施细则。可根据每种备份策略的优点制定日常备份制度,并严格按照执行,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及有效性。
5)灾难恢复措施。灾难恢复的措施在整个备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涉及到系统在灾难后能否迅速地恢复。恢复措施包括:灾难预防制度和灾难演习。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及网络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日益普及和深化。现在许多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华,摆脱了手工帐的记录方式,使得计算机数据的安全和备份关系到每一个企业、单位的利益更甚至生存,应充分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企业、单位、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也应加强对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的更深度研究,才能在数据遭到破坏或丢失时将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2]张学军.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篇第三版)[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
[3]袁津生,郭敏哲.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实用编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
[4]彭杰,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探讨[J].现代电子技术,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