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语文教学成效在互动过程中得到提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双边活动之中,务必在教学关口前移、教学难点确定、学习过程探究、教学情景渲染等方面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
  一、前移教学关口,让学生预习教学内容
  有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沿用老一套,整个教学活动就是在45分钟内填鸭式的满堂灌。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每一门学科的教学时间都是固定的,如果教师还是依靠课堂教学时间,就难以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在指导学生前移教学关口,强化课前预习方面下功夫。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拟定预习提纲,这样可以增强学生预习活动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升预习成效。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自己帮助学生拟定预习提纲的方式,进行示范,然后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主开展拟定,培养学生的良好预习习惯。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预习方法。科学的预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读”、“思”、“画”、“写”的方法进行有效预习,“读”就是系统阅读教学内容,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思”就是对照预习提纲进行独立的思考活动,也可以借助工具书或是网络,自行解决一些疑难问题。“画”就是将自己认为应该强调的重难点内容做上标记。“写”就是独立做一做习题,检查预习成效。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提炼预习成果,将预习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内容摘记下来,一些学习要点也需要记录下来。
  二、探讨学习难点,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语文教学过程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解决一些重难点,在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学生不能够依靠自己努力解决的问题,使教学活动的时间、效率达到最优化。这一环节要与课前预习活动有效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确定的教学重难点,只是教师自己对教学要求和教材进行研究的结论,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对于教学的需求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针对这种状况,教师需要及时对确定的教学重难点进行适度调整与修正,使之更加适应教学对象的认知基础和思维特点。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成功的教学实践中,探究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失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如教师可以将教学重难点在学生开展预习之前就公布出来,在学生预习活动结束后,深入征求学生的意见。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不可能一一征询学生意见,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将教师确定的教学重难点中那些已经解决、特别难以掌握及其他一些未确定的重难点知识点等内容,以书面汇报的形式提交给语文教师,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重难点,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提升教学成效。
  三、分组开展探究,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强烈的学习参与欲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能兼顾到这一点,就会丧失教学的主动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将教学过程由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探究为主,将原本单项的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双边互动过程。
  分组探究教学方法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在分组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揭示出学习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要注重贯彻新课程理念,除了知识性学习目标以外,还要体现出能力型目标要求、过程和方法目标要求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求。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学重难点要在教师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进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使之更加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在教学组织环节,教师要注重关键环节的点拨与引导,不再将教学答案直接交给学生,而是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向与方式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逐层深入,直至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同步进行。在学生开展分组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利用时间间隙巡视后进生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实现班级语文教学的整体推进。自主探究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按照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成果,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对各组学习成果进行讨论研究,及时补充完善,最终归纳出较为科学全面的学习结论,既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又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四、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升华
  初中语文教学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创设浓厚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教学成效。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营造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童趣》时,我增加了“童年趣事”的讲述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诙谐的教学氛围中回忆自身的童年趣事,教学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就变得更加融洽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与情感体验都显著增强,引起了内心情感的共鸣,有力地提升了教学成效。
  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实体营造浓厚的教学情境。如在教《故宫博物院》内容时,针对大多数学生没有参观过故宫博物院和他们直观感知经验不深的实际情况,我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介绍故宫博物院的电视纪录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故宫博物院的雄伟与壮观,并在专题片解说中受到思想的净化,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感悟,而且使其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教学成效得到了极大提升。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重大时事教学内容营造教学情境。
  综上所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成效。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鼓励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化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产业地产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全国各地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呈现。这让作为产业地产中间营销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日-2月18日在安徽医科
目的 了解和分析2008-2017年西藏自治区肺结核流行特征,为西藏地区防控肺结核疫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8-2017年西藏自治区肺结核疫情监测数
很多家长曾经和我探讨:“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语文成绩呢?”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他们:“让孩子多读书吧!”虽然显得有点急功近利,但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提高语文成绩却是不争的事实。的确,语文知识的积累与丰富离不开阅读,文学修养的训练与提高更是得力于大量的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再加上电视节目的丰富多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规律是速度公式 和位移公式 ,理论上讲,用这两个基本规律可解决所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若将思维总是局限于此,有时会耗时费力,需灵活使用。  1.利用两个平均速度公式结合求解问题  例1 某同学星期日骑车到郊外游玩,沿一条笔直的公路匀速行进,速度大小为8m/s,经过一路灯杆时不再用力而开始滑行,经8s至相邻的另一路灯杆时,速度为2m/s,求:⑴两根相邻的路灯
针对外界环境噪声等因素造成损伤因子不敏感,导致复合材料损伤识别困难和成像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相关系数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