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时代将加速到来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ons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带来的单位造价持续下降,用不了多久,新能源的使用价格将全面低于传统化石能源的价格
  世界经济的每一次重大转型,都与能源变革息息相关。近年来,以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开发利用方式面临挑战,一场历史性的能源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与人类历史上的前两次能源变革不同,中国有能力成为这轮能源革命的主要推动者。

新一轮能源革命的特征




  人类历史上经历过两次大的能源转型。一次是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煤炭的大规模利用为主要标志,人类从薪柴时代迈入了煤炭时代。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以发电机、内燃机等的发明与使用为标志,石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超过了煤炭,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这期间,电力作为清洁、便利的二次能源,改变了人类能源使用的方式。
  两次能源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但由于其本质都是消耗化石能源,资源储量持续下降,开采和消费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对全球气候产生了影响。
  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技术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以风电和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首次超过常规能源发电装机。全球173个国家制定了自己的新能源发展目标,新能源在全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不断上升。
  欧盟计划到2050年时,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75%。瑞典等国家明确提出到2040年前后,电力消费100%来自可再生能源。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力争达到50%。从目前的情况看,有希望提前实现这一目标。
  新一轮能源革命呈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绿色、低碳,风电光电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友好。二是不存在资源枯竭的风险。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相比,风力和太阳能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016年全球终端能源消费可折算为112.81万亿度电,而全球的风能资源按1000利用小时计算每年可以发电1640万亿度,陆上(南极洲除外)太阳能资源按500小时计算可以发电3195万亿度以上。
  三是能源价格下降。前两次能源革命,替代能源的价格都是上升的。而在新一轮的能源转型中,由于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的生产边际成本趋近于零,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带来的单位造价持续下降,用不了多久,新能源的使用价格将全面低于传统化石能源的价格。

能源革命的战略路径


  现有的世界能源体系,从产业政策、价格制定到管理机制,主要是围绕传统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而设计的。结合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技术的不断突破,我们从能源战略规划的角度,提出了“新能源+特高压+储能”的发展模式,作为推动新一轮能源变革的主要路径选择。

一、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


  近年来,风、光发电的技术进步很快。单体风机的功率不断增大,适应低风速发电的风机已推广应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转换效率持续改进。与此同时,新能源的发电成本也在快速下降。风电设备和光伏组件的价格,在过去的五年里下降幅度分别超过了20%和60%。美国风电长期购电协议价格已与化石能源发电达到同等水平,德国新增的新能源电力基本实现与传统能源平价。我国部分地区新能源的价格已经与煤电价格相当,预计到2030年,光伏发电成本可以达到0.2元/千瓦时,风电达到0.22元/千瓦时(见图表1)。


  新能源的开发,应当采取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在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可以进行小规模、分散式的开发。但世界上许多开发条件优越的风、光资源,往往集中在荒漠、高海拔、人口稀少的地区,适合大规模集中开发。如北非、西亚地区的太阳能,环北极圈的风能等。
  中国的资源禀赋也决定了新能源应以大规模集中式开发为主。甘肃、内蒙古的风电利用小时可达3000以上,西藏、青海的光电利用小时超过了2000,都高于东中部地区500-1000小时左右,适合建设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基地。
  与小规模、分散式新能源开发模式相比,大规模基地型开发通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运营,可以发挥规模效益,同时利用不同风场之间和东西部地区之间风、光发电的互补性,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效降低开发和运营成本,从而降低上网电价,加快新能源补贴的退坡进程。
  以内蒙古赤峰地区为例,我们测算到2020年,风电上网电价可以实现0.35元/kWh左右,送到京津冀地区,不需要补贴就可以与当地火电机组同网竞争。

二、发挥特高压输电优势


  世界许多地区的能源资源与能源消费中心往往呈逆向分布。特高压技术大容量、远距离(>;1000公里)送电的特点,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远离负荷中心的问题,也使得大规模基地型开发成为可能。
  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投运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有13条,在建线路有9条。将西北地区的新能源通过特高压送到中东部地区,一方面提高了清洁能源占比,有助于解决中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和雾霾问题,同时也将西部大片的荒漠变成了“宝地”。
  远距离输送并不会推高电价,因为同样发电设备的利用小时数,因风光资源的差异,在西部比在东部可以高出500小时以上,而这部分发电收益可以覆盖特高压线路的输电成本。
  特高壓输电技术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特高压加强电网互联、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可以在电力系统的错峰调节、降低备用容量、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以及促进新能源发展等方面实现明显的综合效益。

三、推动储能技术发展


  电力系统一直以来都是发、供、用同时完成。由于风力变化和昼夜交替,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呈现出显著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导致其与用户相对固定的用电需要难以匹配。因此,人们希望找到将电能储存起来的办法,即在电力富余的时候将其存储,在电力短缺的时候再释放出来,以满足供需之间实时平衡的需要。
  没有储能技术,新能源就难以满足用户的负荷需求,资源也得不到充分利用。可以说,储能技术的突破与普及,将使能源跨越时空进行分配调节,对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都有革命性意义。
  储能包括储电、储热和储氢。储电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电磁三种方式。近年来,储能已经在电网调峰调频、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美国、德国等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中国在分布式光伏、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及发电侧调峰等领域也开展了研发示范,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不同场景下的商业模式也在积极探索。
  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抽水蓄能的物理储能方式,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化学储能技术进步也很快。但从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和环保的角度看,储氢则更具优势。
  因其可再生、可储存运输、使用无污染的特性,氢被认为是未来低碳社会理想的能源载体。在发电领域,利用风能、太阳能通过电解水制氢,使用燃料电池发电或实现热电联产,可以平抑新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帮助电网调峰,减少弃风弃光。另外,氢气通过燃料电池可以在交通运输领域和家庭中广泛使用。
  以日本为例,目前已建成加氢站100多座,安装家庭氢气热电联供系统20万台,并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之前投放以氢为动力的6000辆公交车和5万辆家用轿车。我国在氢能发展方面尽管起步较晚,但是电解制氢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多地开展了氢能汽车的示范应用,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尽管目前储能产品的价格还比较高,但随着技术进步、整个产业链的完善和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使用成本一定会有大幅度下降。如日本在氢燃料电池技术方面最近就取得了很大进展,成本已经下降到1000美元/kW左右,经济可行性日渐显现。可以预见,未来五年到十年,储能产业将会迎来高速发展期。
  按照设想,当新能源的输送比例较低(30%以下)时,可以利用现有的火电机组调峰配合消纳。五年到八年后,新能源的输送占比越来越大,储能技术将担当调峰主力。

能源新时代展望


  展望未来,一个以新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将使人类大大减少甚至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全球总体能源利用率将大幅提升,能源供应将更加安全可靠,能源价格将更加低廉,生态环境恶化和气候变暖的态势将得到有效遏制,在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消除贫困,实现能源消費公平。
  储能产品的普遍使用,将改善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营效率。传统电力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从安全性、可靠性的角度留有大量备用的空间,部分设备低效运行甚至闲置,存在很大的浪费。储能技术通过在发、供、用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减少系统冗余和备用,提高电力系统设备利用率。同时,延长升级改造的周期,从而降低投资和用电价格。
  能源变革将把人类生活带入一个全新的电气化时代。一方面,风力、太阳能的电力生产方式更加简单,无需通过高温、高压蒸汽及磁场等复杂过程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大量的燃烧及旋转设备将被取代。
  另一方面,在占石油消耗约70%的交通运输领域,氢能和蓄电池将取代内燃发动机作为动力,车辆内核设计全部实现电气化,构造简单,易于维护,所有与内燃机相关的技术和设计技巧全部不需要了。德国已计划到2030年停止销售燃油汽车。大量清洁廉价的新能源的供给,无疑将增大电力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新一轮的能源革命,还将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海水淡化。目前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面临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它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目前生产成本还比较高,不能普遍推广应用。当新能源的价格足够低廉,加上技术的进步,将当前每立方淡化水的价格降到与使用地下水或地表水持平,甚至更低,海水就可以大规模利用了。
  那时,不仅可以解决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通过管道从沿海将淡化水输送到干旱、沙漠地区,实现“荒漠变绿洲”的梦想,修复人类被严重破坏的地球家园。
  能源革命的新时代寄托着人类的希望,但变革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从文明演进的高度,携手协作,扎实推进。
  (作者曾担任多家能源央企高管,编辑:马克)
其他文献
金融危机是由住房抵押贷款的借款人积累了大量的债务、而后在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导致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发生的,那么,如何缓解还债压力,才是根本问题。答案是:债务分担计划  危机,几乎成了经济学研究经久不衰的课题。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至今已经十年了,这期间,与危机相关的研究真可谓汗牛充栋。普林斯顿大学经济与公共政策系教授阿蒂夫·迈恩和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经济与公共政策系教授阿米尔·苏菲合著有《房债
期刊
让下一代扎根北京的强烈欲望,令许多父母不甘心把孩子送回老家,转而把他们送到河北入学,期待孩子能够凭自己的力量考回北京  为什么去河北?  反复的提问与回答后,姚佳涵条件反射似的脱口而出:“我在北京上不了学,爸爸妈妈说我只能去河北读书。”  9岁的小女孩儿声音清脆、眼神澄澈,年纪尚小的她还不能理解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制度、人口和城市发展命题,告诉她这一答案的父母同样不理解,初中都没读完的他们将其归咎为:
期刊
现实中难以存在没有痛苦的去杠杆,尤其不能寄希望于房地产价格不跌的情况下通过去杠杆来调整经济结构  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关系到防控金融风险、调整经济结构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但是,对于如何去杠杆、降低杠杆率如何影响宏观经济,社会并没有共识。从微观看,杠杆率衡量资产价值在多大程度上由负债支撑,但宏观上难以准确衡量总资产的价值,所以一般用负债率(债务/GDP)作为杠杆率的近似指标,由此导致的有
期刊
“度”的把握主要在于三个方面,即市场利率水平、短期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金融周期处于高涨阶段的风险  金融空转、资金脱实向虚将会对中国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造成重要影响。无论是2015年的股灾、去年的熔断和近年来的房地产泡沫,都揭示了新时期防范金融风险的迫切和维护中国金融稳定的重要。随着各类金融监管措施的出台,近期市场对金融监管改革的关注度快速上升,已成为影响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相关部门金融监管
期刊
随着一、二级市场间的套利空间被压缩,上市公司势必更加依靠实际业务,回归到更为健康的内生性增长,从根本上缓解A股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巨额减持抽血现象,重塑A股的生态系统  一直以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大笔减持都是A股难言的痛。上交所称,减持新规实施后,通过竞价交易系统的日均减持金额较实施前出现了显著下降,降幅为67%。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股东和相关主体利用“高送转”推高股价配合减持,以及利用大宗交易规
期刊
伴随土地制度改革而来的是农业经营制度改革,解决农村“谁来种地”问题,必须聚焦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作为主题,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伴随土地制度改革而来的是农业经营制度改革,解决农村“谁来种地”问题,必须聚焦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本身也是破解“弱者种地”的必
期刊
流动儿童最后还是会回到城市,成为城市劳动力,流入地政府给予流动儿童的教育投资最终将产生回报  近三年来,在大城市人口控制的背景下,流动儿童在流入地的入学门槛随之提高,入学数量明显下降。  但是,城市人口控制本身与市场发展规律存在矛盾,提高流动儿童入学门槛不仅无法有效控制人口,反而可能导致留守儿童与失学儿童的增加,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城市乃至国家未来的发展。流入地城市应该解放思想,放开教育资源。河北省
期刊
当“德国品质”遇到“中国制造”,锐意进取的中国因子与德国“小富即安”的企业DNA如何相互协调,无论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还是走进来的德国企业,都需要下功夫来做点功课  初夏的柏林,带着北纬52°30特有的清凉,其间却夹杂着一股远道而来的投资热浪。2016年,中国在德国的绿地投资项目(即创建投资或新建投资,含扩建项目)达281个,是在德投资项目最多的国家,连续三年蝉联德国最大单一投资国。  去年上半年
期刊
在中国的蓝天上飞翔已经很难,飞向世界就更难,无法预测多久才能通过欧洲航空安全局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适航认证  5月31日下午,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德总理年度会晤时特地提出,希望德方支持C919取得欧盟适航证。同月5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C919在上海首飞成功。  首飞之后,C919就开始进入適航取证阶段。只有取得了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证,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
期刊
打造“中国孟菲斯”,夯实“新丝绸之路”起点,陕西迎来千载难逢的新一轮开放良机,也面临能否通过改革降低制度成本的挑战  5月18日傍晚,陕西省委九号院会客室。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对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说:我给您交卷来了。  当天晚上,海航现代物流集团在西安大唐芙蓉园宣告挂牌,以数字化、生态化、智慧物流为标志的4.0版物流正式落户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省长胡和平、常务副省长梁桂、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陕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