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是一线教师深思和追求的课堂,也只有提升了课堂效率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就必须要从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中分析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采取提升措施,才能够真正达到提升效果。鉴于此,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对课堂准备不充分,课堂氛围不佳
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虽然在不断地改进完善,但是在探索初期难免对一些问题把握不足。这里说的教师对课堂把握不充分并不是说教师备课不认真,而是老师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进行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这就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准备教学方案,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气氛过于活泼或严肃都会影在调节课堂氛围方面,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有的教师认为没有严格的纪律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学生的要求很严,让学生感到课堂氛围非常响学生的学习压抑,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有的教师过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应该严格把握好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有效性。
2.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学习意识低下
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比较弱,比起主动学习他们更倾向于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从而出现被动学习的现象,教师们大多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占有主导地位,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长期以往根本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使数学课变得更加枯燥无味。对于数学中出现的一些复杂公式,学生们更多的是死记硬背住,而不是自己去推导总结,这就使得对于一些学过的知识记忆不牢固,出现记串等现象。这样就很难使学生发挥思维,在思考中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个性反映较为突出,有的学生有兴趣,有的学生看心情,也有的学生讨厌学数学,为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始终都有饱满的学习热情,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如在数学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采取了讲故事的方法,以一次旅行的所见所闻为主线,用加油站加油时的油量与金额的变化情况,公园中水库的水位与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路程、车速与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多个实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概念,在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函数关系时,有学生就提出手机的剩余电量与手机的使用时间存在函数关系。学生就不会感到这节课枯燥无味,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的情景中,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提高了课堂效果。很多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教学是很艰苦和枯燥的,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要逐步积累数学教学改革是的经验,从而逐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相信通过我们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生机勃勃,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园。
2.物为我用,具象演示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征,不利于学生直观化掌握所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助模型或利用实物,为学生提供可视性强的感性认知材料,为学生思维发散奠定物质基础。如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教学中,为使学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将身边的废弃物品制作成教学工具,如将硬纸板剪裁成条状,并利用图钉将硬纸板条连成长方形、菱形等。然后将教学工具分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通过推拉实验,自主检验理论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有关理论的实际证明过程,如此不仅能够直观形象地传授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生只要具备了学习动力,自然也就对数学学习具有兴趣。而不同的学生激发动力方法自然不同。初中学生常常对学习热情不够,因此就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实中一些学生不愿上课,教师常常非常气愤,乃至绝望的想放弃这些学生,任由学生独自做个人的事情。面对这种学生,教师应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追本溯源;课堂下教师应该单独和学生面谈,或和家长深谈,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教师或学生了解情况,找出不愿学生的真正原因,才能够有针对性化解学生心中的问题。其次平时和学生多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真正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改变讲课方法,而且沟通还能够拉进和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要做好精当、充分的教学准备
首先,教师应该深入分析数学教材。只有将数学教材钻研透彻,才能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着重讲解重点和难点,才能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但这并不是说要让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照搬教材教学。教师备课的时候深入理解数学教材,深入研究数学教材中的每个活动内容及内涵,深入研究教材中探究性问题的内容和之间前后的联系,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清晰、透彻地为学生讲解知识,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基础。其次,教师要认真做好学情分析。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都不同。因此,教师要重视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经验,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倾向。教师只有了解学生与数学、学生与课堂、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只有仔细了解学生,才不会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结束语:本文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针对现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客观地分析,并且细致的阐述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可以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有所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况达,余静.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4,02:201.
[2]胡启宙,孙庆括.后课改时期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4,13:25-29.
[3]顧广林.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22:64-66.
[4]陈利颍.浅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4,13:143.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岑溪市第七中学 54320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对课堂准备不充分,课堂氛围不佳
教师们的教学观念虽然在不断地改进完善,但是在探索初期难免对一些问题把握不足。这里说的教师对课堂把握不充分并不是说教师备课不认真,而是老师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进行分层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相同,因此这就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准备教学方案,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气氛过于活泼或严肃都会影在调节课堂氛围方面,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有的教师认为没有严格的纪律就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对学生的要求很严,让学生感到课堂氛围非常响学生的学习压抑,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有的教师过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应该严格把握好课堂氛围,实现课堂有效性。
2.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学习意识低下
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比较弱,比起主动学习他们更倾向于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从而出现被动学习的现象,教师们大多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占有主导地位,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长期以往根本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使数学课变得更加枯燥无味。对于数学中出现的一些复杂公式,学生们更多的是死记硬背住,而不是自己去推导总结,这就使得对于一些学过的知识记忆不牢固,出现记串等现象。这样就很难使学生发挥思维,在思考中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个性反映较为突出,有的学生有兴趣,有的学生看心情,也有的学生讨厌学数学,为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始终都有饱满的学习热情,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如在数学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采取了讲故事的方法,以一次旅行的所见所闻为主线,用加油站加油时的油量与金额的变化情况,公园中水库的水位与时间的变化情况,从路程、车速与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多个实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常量、变量、函数的概念,在学生举例生活中的函数关系时,有学生就提出手机的剩余电量与手机的使用时间存在函数关系。学生就不会感到这节课枯燥无味,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的情景中,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这样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提高了课堂效果。很多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教学是很艰苦和枯燥的,我们作为数学教师要逐步积累数学教学改革是的经验,从而逐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相信通过我们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数学课堂一定会生机勃勃,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园。
2.物为我用,具象演示
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征,不利于学生直观化掌握所学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助模型或利用实物,为学生提供可视性强的感性认知材料,为学生思维发散奠定物质基础。如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教学中,为使学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将身边的废弃物品制作成教学工具,如将硬纸板剪裁成条状,并利用图钉将硬纸板条连成长方形、菱形等。然后将教学工具分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通过推拉实验,自主检验理论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有关理论的实际证明过程,如此不仅能够直观形象地传授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生只要具备了学习动力,自然也就对数学学习具有兴趣。而不同的学生激发动力方法自然不同。初中学生常常对学习热情不够,因此就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实中一些学生不愿上课,教师常常非常气愤,乃至绝望的想放弃这些学生,任由学生独自做个人的事情。面对这种学生,教师应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追本溯源;课堂下教师应该单独和学生面谈,或和家长深谈,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教师或学生了解情况,找出不愿学生的真正原因,才能够有针对性化解学生心中的问题。其次平时和学生多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真正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改变讲课方法,而且沟通还能够拉进和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要做好精当、充分的教学准备
首先,教师应该深入分析数学教材。只有将数学教材钻研透彻,才能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着重讲解重点和难点,才能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但这并不是说要让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照搬教材教学。教师备课的时候深入理解数学教材,深入研究数学教材中的每个活动内容及内涵,深入研究教材中探究性问题的内容和之间前后的联系,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清晰、透彻地为学生讲解知识,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基础。其次,教师要认真做好学情分析。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都不同。因此,教师要重视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经验,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倾向。教师只有了解学生与数学、学生与课堂、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只有仔细了解学生,才不会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结束语:本文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针对现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客观地分析,并且细致的阐述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可以对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有所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况达,余静.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4,02:201.
[2]胡启宙,孙庆括.后课改时期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4,13:25-29.
[3]顧广林.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22:64-66.
[4]陈利颍.浅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4,13:143.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岑溪市第七中学 54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