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一般由居民自行建设,由于缺少统一的建设标准,难免会存在室内热环境较差、施工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增加了农村牧区的能源消耗量。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现状,其次分析了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问题,以期为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牧区;内蒙古;居住建筑
引言:内蒙古农村牧区长期居住人口有1000多万,居住建筑面积约为2.6亿㎡,近年来,农村牧区居民的居住建筑环境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但是受到土地资源广阔、建设资金限制、节能意识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牧区居住建筑依然存在能耗较大问题,这不但会影响居民的居住质量,还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1.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现状
1.1墙体结构现状
从建筑结构角度来讲,居民自建且未经过节能改造的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一般分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土坯结构三种,1990年之前比较常见的是砖木结构、土坯结构,之后比较常见的是砖混结构,常见的墙体材料为外贴砖、涂料等。在经过节能改造之后,常见的墙体材料为无机保温砂浆、聚苯板等,这些材料的保温性能相对较为良好[1]。另外,1990年之前,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外墙结构一般为石材墙角泥土结构,并且直接用实心黏土砖进行砌筑,也有部分应用了混凝土保温砌块砌筑,尽管实心黏土砖的市场价格较为便宜且应用范围广泛,但是对耕地资源造成了破坏,因此新建建筑已经不允许使用了。
1.2屋顶结构现状
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大部分为单层结构,因此屋顶面积占围护结构面积的比例较大。屋顶类型主要为平屋顶、坡屋顶两种,其中以坡屋顶居多。主要的屋顶结构为木制结构,部分为现浇混凝土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钢制结构。主要的屋顶材料为彩钢瓦、石棉瓦、瓦片瓦。部分建筑进行了吊顶,大部分未进行。
1.3门窗结构现状
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自建且未经过节能改造的居住建筑一般应用的是木制窗,部分居民选择更换了塑钢窗、铝合金窗;一般应用的是木制门、钢制门,部分居民选择更换了塑钢门,门窗均以单层为主,部分为双层。针对门窗采取的保暖措施有:安装外挂棉帘、外加塑料膜、糊窗缝、内加塑料膜、设置门斗等。相比较窗户而言,门导致的热损耗更多,这是因为门需要经常开启,室外冷空气的进入消耗了室内热量。
1.4采暖方式现状
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常见的采暖方式如下。第一,火炕采暖方式,即利用炉灶产生的烟在炕洞中的流动来提高炕的温度,从而通过炕来为室内采暖,这种采暖方式导致的热损耗相对较低,并且还能够进行炊事。第二,火墙采暖方式,即利用火墙内部高温烟气提高火墙墙体的温度,从而通过靠热辐射增加室内温度,火墙的热源一般位于建筑顶部,并且与炉灶相连接;相比较火炕采暖方式,这种方式的采暖效果更好,且散热较为均匀和稳定。第三,火炉采暖方式,即利用火炉内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在排烟管中的流动来形成辐射换热,从而起到为室内增加温度的效果,并且还能够烧热水[2]。第四,土暖气采暖方式,即在室內设置小型锅炉并加水,利用热水循环来为室内采暖,对火炉采暖方式进行了改进,不但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和卫生环境,还降低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概率。
2.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问题
2.1缺乏对墙体保温的认知
墙体是建筑中热损耗最多的结构,如果未针对墙体采取保温措施,在取暖季节便会产生大量的能耗。由于缺乏对墙体保温的认知,大部分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没有应用专门的墙体保温措施。尽管部分建筑进行了节能改造,但是在墙体保温方面应用的材料较为单一,并没有针对当地的实际气候条件和居民的居住需求,选择最科学最合理的保温材料。由此可见,关于墙体保温,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与改造。
2.2屋面和地面保温不足
内蒙古农村牧区冬季的温度普遍较低,再加上单层建筑结构,导致了较为明显的屋面和地面热损耗。具体来讲,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屋顶大部分应用吊顶模式,并且吊顶相对较薄,即使应用了保暖材料,也存在着材料厚度不足的情况,不能起到理想的保温效果;在地面保温方面,采取专门保温措施的建筑少之又少。由此可见,想要在提高保暖效果的同时减少热损耗,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还需要针对屋面和地面采取保温措施[3]。
2.3门窗热损失较为严重
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的窗户面积较大,并且将近一半的建筑应用的是单层窗户和单层木门,这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门窗的导热系数,造成了严重的热损耗。此外,传统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应用的是门窗连接形式,并且南向门窗的面积过大,这样的门窗布局在夏季会导致室内过热,在冬季会降低室内保温效果。部分居民会选择在冬季安装外挂棉帘,但是这种传统的保温措施能够起到的保温效果并不明显。由此可见,想要确保建筑保温效果,减少热损耗,还需要致力于减少门窗热损失。
2.4热效率的能耗相对较大
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大部分应用的是分散式间歇性采暖方式,这种采暖方式的最大不足之处便是热效率能耗较大,再加上较大的建筑体形系数及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这些都导致了大量的热损失。此外,内蒙古农村牧区常见的采暖能源为秸秆、木材、煤炭等,这些均属于热效率较低的能源类型,增加了当地的冬季采暖能源消耗量,不但会导致更多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会降低居民在建筑内的舒适度。
结束语:通过墙体结构现状、屋顶结构现状、门窗结构现状、采暖方式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依然存在部分问题,例如,缺乏对墙体保温的认知、屋面和地面保温不足等,基于此,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指导农村牧区居民进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采取居住建筑节能措施,真正降低建筑能耗。
参考文献
[1]刘羽,刘铮.基于气候分析的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节能策略[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02:128-133.
[2]张嫩江,宋祥,张杰,王伟栋.地域视角下的蒙东农村牧区居住建筑类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01:171-177.
[3]刘冰,孔敬.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内蒙古地区农村牧区住宅类型研究[J].四川水泥,2019,02:285.
作者简介:赵晓伟(1986年12月.),汉族,内蒙古赤峰市,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建筑环境研究,所在单位:敖汉旗贝子府镇人民政府。
关键词:农村牧区;内蒙古;居住建筑
引言:内蒙古农村牧区长期居住人口有1000多万,居住建筑面积约为2.6亿㎡,近年来,农村牧区居民的居住建筑环境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但是受到土地资源广阔、建设资金限制、节能意识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牧区居住建筑依然存在能耗较大问题,这不但会影响居民的居住质量,还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1.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现状
1.1墙体结构现状
从建筑结构角度来讲,居民自建且未经过节能改造的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一般分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土坯结构三种,1990年之前比较常见的是砖木结构、土坯结构,之后比较常见的是砖混结构,常见的墙体材料为外贴砖、涂料等。在经过节能改造之后,常见的墙体材料为无机保温砂浆、聚苯板等,这些材料的保温性能相对较为良好[1]。另外,1990年之前,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外墙结构一般为石材墙角泥土结构,并且直接用实心黏土砖进行砌筑,也有部分应用了混凝土保温砌块砌筑,尽管实心黏土砖的市场价格较为便宜且应用范围广泛,但是对耕地资源造成了破坏,因此新建建筑已经不允许使用了。
1.2屋顶结构现状
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大部分为单层结构,因此屋顶面积占围护结构面积的比例较大。屋顶类型主要为平屋顶、坡屋顶两种,其中以坡屋顶居多。主要的屋顶结构为木制结构,部分为现浇混凝土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钢制结构。主要的屋顶材料为彩钢瓦、石棉瓦、瓦片瓦。部分建筑进行了吊顶,大部分未进行。
1.3门窗结构现状
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自建且未经过节能改造的居住建筑一般应用的是木制窗,部分居民选择更换了塑钢窗、铝合金窗;一般应用的是木制门、钢制门,部分居民选择更换了塑钢门,门窗均以单层为主,部分为双层。针对门窗采取的保暖措施有:安装外挂棉帘、外加塑料膜、糊窗缝、内加塑料膜、设置门斗等。相比较窗户而言,门导致的热损耗更多,这是因为门需要经常开启,室外冷空气的进入消耗了室内热量。
1.4采暖方式现状
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常见的采暖方式如下。第一,火炕采暖方式,即利用炉灶产生的烟在炕洞中的流动来提高炕的温度,从而通过炕来为室内采暖,这种采暖方式导致的热损耗相对较低,并且还能够进行炊事。第二,火墙采暖方式,即利用火墙内部高温烟气提高火墙墙体的温度,从而通过靠热辐射增加室内温度,火墙的热源一般位于建筑顶部,并且与炉灶相连接;相比较火炕采暖方式,这种方式的采暖效果更好,且散热较为均匀和稳定。第三,火炉采暖方式,即利用火炉内燃料燃烧产生的烟在排烟管中的流动来形成辐射换热,从而起到为室内增加温度的效果,并且还能够烧热水[2]。第四,土暖气采暖方式,即在室內设置小型锅炉并加水,利用热水循环来为室内采暖,对火炉采暖方式进行了改进,不但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和卫生环境,还降低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概率。
2.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问题
2.1缺乏对墙体保温的认知
墙体是建筑中热损耗最多的结构,如果未针对墙体采取保温措施,在取暖季节便会产生大量的能耗。由于缺乏对墙体保温的认知,大部分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没有应用专门的墙体保温措施。尽管部分建筑进行了节能改造,但是在墙体保温方面应用的材料较为单一,并没有针对当地的实际气候条件和居民的居住需求,选择最科学最合理的保温材料。由此可见,关于墙体保温,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与改造。
2.2屋面和地面保温不足
内蒙古农村牧区冬季的温度普遍较低,再加上单层建筑结构,导致了较为明显的屋面和地面热损耗。具体来讲,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屋顶大部分应用吊顶模式,并且吊顶相对较薄,即使应用了保暖材料,也存在着材料厚度不足的情况,不能起到理想的保温效果;在地面保温方面,采取专门保温措施的建筑少之又少。由此可见,想要在提高保暖效果的同时减少热损耗,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还需要针对屋面和地面采取保温措施[3]。
2.3门窗热损失较为严重
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的窗户面积较大,并且将近一半的建筑应用的是单层窗户和单层木门,这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门窗的导热系数,造成了严重的热损耗。此外,传统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应用的是门窗连接形式,并且南向门窗的面积过大,这样的门窗布局在夏季会导致室内过热,在冬季会降低室内保温效果。部分居民会选择在冬季安装外挂棉帘,但是这种传统的保温措施能够起到的保温效果并不明显。由此可见,想要确保建筑保温效果,减少热损耗,还需要致力于减少门窗热损失。
2.4热效率的能耗相对较大
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大部分应用的是分散式间歇性采暖方式,这种采暖方式的最大不足之处便是热效率能耗较大,再加上较大的建筑体形系数及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这些都导致了大量的热损失。此外,内蒙古农村牧区常见的采暖能源为秸秆、木材、煤炭等,这些均属于热效率较低的能源类型,增加了当地的冬季采暖能源消耗量,不但会导致更多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会降低居民在建筑内的舒适度。
结束语:通过墙体结构现状、屋顶结构现状、门窗结构现状、采暖方式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依然存在部分问题,例如,缺乏对墙体保温的认知、屋面和地面保温不足等,基于此,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指导农村牧区居民进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采取居住建筑节能措施,真正降低建筑能耗。
参考文献
[1]刘羽,刘铮.基于气候分析的内蒙古农村牧区居住建筑节能策略[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02:128-133.
[2]张嫩江,宋祥,张杰,王伟栋.地域视角下的蒙东农村牧区居住建筑类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01:171-177.
[3]刘冰,孔敬.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内蒙古地区农村牧区住宅类型研究[J].四川水泥,2019,02:285.
作者简介:赵晓伟(1986年12月.),汉族,内蒙古赤峰市,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建筑环境研究,所在单位:敖汉旗贝子府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