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聋校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来源 :现代特殊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e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聋校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着特殊的价值,该教学法让聋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掌握思想品德课程中抽象枯燥的知识,有助于激发聋生学习兴趣,提升他们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时应遵循生活化原则、体验性原则和开放民主原则,实施步骤包括阅读理解文本、创设问题情境、准备教学辅助资源、选配“演员”培训“观众”、实施角色扮演、评析总结强化效果.
其他文献
面对新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重要环节的管理育人被赋予了新内涵,具体体现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学生中心”为价值指向,以“制度之治”为坚实根基和以“刚柔并济”为重要方式.做好新时代高校管理育人工作要在深刻理解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把握其方向性、服务性、规范性、创新性等特征,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构建管理育人协同机制、提升育人主体综合素养、创新管理育人有效载体等方面多维并进,推动高校管理育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是教育的本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在于以劳育人.我国的劳动教育正在面临价值观念畸形化、价值取向功利化和价值实现矛盾化三种困境,其具体表现为重脑轻体、体脑分离、安逸享乐、精致利己、物化工具、知行矛盾等.究其缘由,传统的分层劳动观、学而优则仕的成才观、现代化寻求中的阶层分化、消费主义的冲击等是影响劳动教育价值困境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而教育自身价值观念的功利化、劳动教育制度供给的弱化与虚化是导致劳动教育价值困境的直接原因.破解劳动教育的价值困境,不但需要
随班就读学生障碍类型多样、障碍程度不一,适应能力弱,学业水平远低于普通学生,难以用普通教育的测评方法了解其身心特点和进展情况,因此需要实施针对性的诊评方法,分析其障碍特点、成长需求和支持成效.构建含障碍筛查、审核认定和教学评估等内容的随班就读学生三级诊评体系,能更好地发现、分析随班就读学生的障碍特点和发展需求,保障随班就读支持成效.
依据《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编写的语文教材,致力于全面提升聋生的语文素养.教材作了九年一贯的系统设计,在起步阶段着力为聋生夯实基础;以双线结构组织单元,努力构建聋生语文能力发展体系;倡导大量阅读,不断提升聋生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强化运用,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输出,循序渐进提升聋生表达能力;渗透方法,着力培养聋生自主学习能力.
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是促进残疾儿童更好地享有生存权、发展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重要基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