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54202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一种积极的意识活动,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培养。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主动担当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责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诱发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因此,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引出探索的欲望来。
  二、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学生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对于问题和见解,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必须加以鼓励,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性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只有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积极思考,甚至与教师辩论,学生才能积极思考、丰富想象、敢于表达、急于标新立异,学生的思维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只有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保护、延续和发展。
  如何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呢? 首先,给学生建立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进行学习。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新意识才能得以涌现并获得发展。其次,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爱。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引”和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容易理解并受到启发;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梯次的积极思考,寻根究底。
  五、加强手脑并用,培养创新意识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其中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右脑则掌管表象、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能促进左、右脑的和谐发展与协同的活动,使学生更容易地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也易于智慧火花的产生,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它的获得不是靠传授或是手把手的教。而是在课堂教学中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加以培养得到的。
  书本上的知识和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大多是前人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认真“接受”和继承这些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不认真“接受”和继承老一辈的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人类社会不仅不能发展,而且不可能存在下去。
  但是“接受”不等于是盲目机械的知识灌输和技能模仿,学生也不是个单纯的知识容器,总得对前人总结出的知识和技能有所思考和改进。因为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否则人类就不可能进步,因此既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又不能“惟书、惟师、惟上”,在学习和继承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羁绊,在前人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要超越现实,就要对现实独具“挑剔”与“批判”的眼光,发现事物的缺点是一种科学品质,因此可以说,质疑是创新的突破口,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启“新”,任何新的东西都源于对旧事物的不满,都孕育于对原有事物不足的质疑,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大胆质疑。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学生的每一点成功与进步都来之不易。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小学生心中的创新之火并不是势高万丈的火焰,一旦熄灭,将可能毁掉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要不择时机地进行扶植、鼓励、培养,使学生坚定创造必能成功的信念,打开他们一扇扇求知的窗户,形成爱学习、爱创新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一代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把信息技术引入学科教学,面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进行信息技术启蒙教育,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问题。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开设的目的  (一)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于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就成为必然。开展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现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第一,合作学习使
期刊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
期刊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大脑的高级心理活动技能。从本质上来说,创新教育属于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先进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学校是人才的摇篮,作为教育者,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做合格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者,这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新的使命——做一名创造型的教育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点拨学生,不断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设新环境
期刊
近年来,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然而,什么是创新,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创新能力不是生而具有的,是在后天学习中形成的一种基本能力,只不过这种能力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从而造成人的能力的不同。创新能力是有专业个性的或特定的情感倾向的,因而创新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知识与素养基础上的特殊
期刊
地理信息技术是现代地理学的技术核心,它的内涵很丰富,其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三方面: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有机结合,即被称为“3S”。目前,3S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等重大地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技术。基于此,按照《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在必修、选修模块中都有介绍有关3S的知识。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
期刊
刚担任班主任工作时,我年轻气盛遇事压不住火,爱发脾气,认为严师出高徒。特别是那些“坏学生们”做错了事,我更是气上加气,总觉的他们是在惹麻烦,所以处理事情时也相当严厉,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学生离我越来远不愿意给讲心理话。我和学生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我的观念产生了变。  一次自习课我还没走进教室就听见有人在尖叫,我顿时火冒三丈猛地推开教室的门,教室内顿时寂静,为了整顿自习课的纪律,查出尖叫的学生,我让学生
期刊
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以学生的幸福情感为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优化课堂各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感受课堂学习的幸福,提高他们创造幸福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初衷。根植于这个理念,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打造幸福课堂。  一、全程参与,感受幸福  让学生感受课堂幸福,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确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学定教,因材施教。主要是从学生
期刊
课改,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改让学生们动起来了,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下面,我以八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专题为例,来展示学生们充分参与此次课堂的积极性。  学生主持: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更是数不胜数,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大观。今天,就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在开始之前,问同学们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知道诗歌的分类吗?  (全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式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建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树立新的评价理念  《标准》在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中对评价问题提出了新的理念与方式。倡导: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