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激兴趣学语文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文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巧借诗词激兴趣
  叶圣陶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强调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路,读者才能正确理解作者对事物的真切认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诚情感,领会作者写文章的真正意图。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利用一两句高度概括的句子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我想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二、巧借朗读激兴趣
  与学生齐读和默读相比,分角色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激情,集中学生注意力,不像自己看课文那样枯燥乏味。大家都尽情地投入文本,与文中人物相融,尽管不专业,带来的也是一场视听的享受。通过分角色朗读,更能强调人物性格,感受故事情节的发展,激发学习的兴趣。若能偶尓反串一下,产生的效果一定震撼。
  三、巧借课堂生成激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兴味,就肯用全付精神去做事体。”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因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既需要课堂预设更需要课堂生成。教师既需要课堂预设来为学生营造学习的场景和氛围,把握课堂的节奏和效率,同时也需要课堂中的生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提高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
  四、巧借活动激兴趣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经验表明,当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自然冲动的身体活动时,上学便是一件乐事,儿童管理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学习也就比较容易了。”本学期学习了游记,很多同学不会写游记。就可以举办摄影展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国庆假期带上自己的相机、手机,外出游玩拍下沿途的风景,在每张照片上附上简单的说明,贴在学习园地中展出。评选出最好的作品后,要求学生在两张照片之间添加一些过渡的句子或词语,连贯成篇,就是一篇很美的游记。我还让优胜者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成果,从而让学生知道了游记的写法。正是这样一种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景,感悟生活的美好,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还可以开展做小老师,背诵默写比赛,尽量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机会,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现风采,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当然,有了自信就会有更多竞争,进而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语文。
  五、巧借导语激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事实证明,好的导入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节课就成功了。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一些典型的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从而步入求知兴奋状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效果。
  六、巧借歌曲激兴趣
  音乐是一种具有无穷魅力的情感艺术,有着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特殊功效,它以它特有的方式唤起人们对美的无限追求,它无处不在。大多数歌曲有着美好的意境、优美的旋律和歌词。课堂上播放乐曲、吟唱歌曲、引用歌词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不过,所选的歌曲必须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如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听听主题曲《好汉歌》,我是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让学生听的。学生边听边大声地唱,体会歌中所透露出来的人物性格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歌中所透露出来的是梁山好汉们的共性,再结合课文就可以分析出人物的个性来,顺便讨论一下主题曲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又可以从主题曲中感悟整部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教《愚公移山》时,也可以播放MTV,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使学生产生对愚公的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七、巧借实验激兴趣
  实验并不仅仅用于数理化的教学,语文教学中中也可以采用,特别是一些说理性较强的文章。如上《花儿为什么这么红》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实验激兴趣。上课前,准备一朵红花,一小瓶醋和一小瓶溶解了洗衣粉的水。可以故弄玄虚说变魔术给大家看,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演示完试验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
  又如,《“病从口入”和“事物相克”》一文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吃“花生和黄瓜”看看是否会生病,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实验激趣不仅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还可以培养学生格物致知的精神和动手的能力,从实验中得到的生活体验才是最宝贵的。
  总而言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要有恒,又要有变。正如恩格斯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有赖于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我们注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模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现代科技,精心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挖掘出学习语文的趣味,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其乐融融,如痴如醉,真正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农村中小学教师虽然对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有一定的认识,但学生不能适应是一个问题,而且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实际环境也会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偏离他们的教学理念。现代远程教育在我校的应用,促进了我乡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均衡发展。通过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我们不但可以直接学习名师的授课,而且使我们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推进了我乡教育教学手段的发展。另外,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促进了教育环境和教学的多样化,使教
期刊
不知不觉中,我踏上教育这条七彩路已有13个年头,这期间有幸担任了多年的班主任。身体力行的教育体验让我深知,班主任的职责就是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及时地给予他们必要的扶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避免误入歧途。面对一个个鲜活可爱的面孔和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时,我总是一次次默默的告诉自己,无论面对怎样琐碎繁杂的状况,都要以睿智的头脑,平和的心态,巧学善思,谨言慎行,不
期刊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深入进行,此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不再只是一次文本的变换,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不仅对课程设置进行新的编制,而且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评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课程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的教育和教学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使得中学历史教学处于一
期刊
识字是学生阅读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学生才能进行阅读,拓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把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呢?  针对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机,积极利用汉字的表意功能,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引进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积极参与,深切感受到有趣游戏的快乐,思维创新的快乐,互相帮助的快乐,获得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面对21世纪的挑战,创新精神与创造人才成为一个国家与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最主要因素。当教育正在探索21世纪如何提高人类文化和科学素质时,信息技术不但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从各个方面为教育上的革新准备条件。特定教学模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如果我们还按以往的老模式走下去,板着面孔说教,理论脱离实际,注重死记
期刊
一、问题凝因  语文课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因此学好语文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语文课堂上学习是否认真,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又不大,这使得学生有了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语文学与不学都一样,进而学生学习语文失去了学习动力,也提不起学习兴趣。基于学生的这种状况,确切了解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对我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
期刊
一、创新教育的概念的提出  创新教育是在创造教育思想基础上,根据“创造学”和“教育学”原理,针对传统教育中有碍人的创造力提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以开发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也可以说是指导学生发展创造的才能,鼓励学生经由创造的过程,学习做有效创造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
期刊
2004年9月,宁夏、海南、广东、山东四省率先迈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其中心点就是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  2007年6月,首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以下简称“新高考”)试题新鲜出炉,与传统的高考模式相比,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试题更加注重个性化、整体化、综合化的考察。从此拉开了新高考的帷幕。更多的省市加入了新课程改革的队伍。  作者根据自己的所学所见,加之对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分析与比较,对2010~
期刊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把信息技术引入学科教学,面向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进行信息技术启蒙教育,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加强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问题。  一、明确信息技术课开设的目的  (一)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于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就成为必然。开展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现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一、合作学习的意义  第一,合作学习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