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的支持下,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重排制作演出的经典民族歌剧《江姐》(2021版)将于8月28日~30日在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上演。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数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当晚,歌曲《红梅赞》经典的旋律久久回荡在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中,歌剧《江姐》(2021版)北京站首场演出大获成功。
伊泓远,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曾任空政文工团歌唱演员,第五代“江姐”扮演者之一。个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嘉奖五次。曾荣获原文化部第十届全国声乐大赛“文华奖”金奖;2014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新十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2007年为迎接党的十七大,原空政文工团复排《江姐》,歌唱家伊泓远正式成为第五代“江姐”,多年来,她们多次演出歌剧《江姐》,对这一角色的塑造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伊泓远说:“在空政文工团排歌剧《江姐》的时候,是由阎肃老师和羊鸣老师一句一句亲自辅导的。在他们的帮扶下,我在歌剧《江姐》中的进步是很大的。这次我很有幸能够继续来扮演江姐。江姐这个角色给予了我很多,不只是演唱技术上的提高、表演能力上的提高和舞台把控能力的提高,更多是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什么,而且它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歌剧《江姐》的重排,中国歌剧舞剧院举全院之力,集结歌剧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舞台美术工作部等各部门,为这部绵延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作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生命力,赓续精神血脉,传承江姐精神,力求用红色精品圈粉年轻一代。
经典角色
代代传承“红岩精神”
歌剧《江姐》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排演,1964年9月首演,轰动全国。从那以后,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成为革命意志坚强的英雄代表,而“江姐”这一经典角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针对此次重排,伊泓远感触颇深,她表示:“应该说此次时间紧任务重,导演每天从早到晚为演员指导,没有休息日,指挥老师从做、唱,到戏剧排练全程跟随,每位演员更是精益求精,甚至晚上排练结束后还有演员留在排练厅继续练习……同事们的这种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让我很感动和钦佩,我想这也是为此次重排奠定良好基础的先决条件。”
中国歌剧舞剧院2021版歌剧《江姐》是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复排经典剧目,該剧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博士担任艺术总监,著名导演王晓鹰执导,著名指挥家许知俊执棒,集合陶雷、周正平、胡天骥等众多主创,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女高音歌唱家伊泓远饰演“江姐”,同时还邀请女高音歌唱家王莉和王莹共同参演。高鹏、郭煜、李勇君、毋攀、王杨、周原、王佳韵、王娜等众多演员共同演出。
百年风华
用“江姐”精神激励前行
2021年6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的文章《江姐,我一生的榜样》。文章中,张桂梅深情地写到:“江姐是我一生的榜样,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是我心中的经典。我最爱唱的是《红梅赞》,演江姐、学江姐。她的坚强,她的忠诚,她的坚定信仰,她的无畏,成了我一生的楷模。当时,我便暗下决心,要以她为榜样,做她那样的人。我年纪越来越大了,但我希望孩子们记住江姐,也记住在女子高中的那‘一抹红’,这将是她们终生受用的财富。”
张桂梅的文章,对正在紧张排练中的《江姐》剧组主创和全体演职人员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激励,让大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重排经典的巨大现实意义。
守正创新
讲好革命传统赋予新生命
在重排过程中,中国歌剧舞剧院十分注重红色经典的时代性,力求让红色经典有吸引年轻一代观众的闪光点。本次重排,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将更注重戏剧的流畅性,加强民族器乐与西洋交响乐的融合统一,在舞台呈现方面,以经典作品的当代表达为理念,将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引导和提升年轻观众的艺术审美品位。而到底此次重排,“新”在哪里,答案将在舞台上为大家揭晓。
近年来,在院长陶诚博士的带领下,中国歌剧舞剧院紧抓“歌剧”“舞剧”两大主业,坚持打造红色精品、传承红色文化,并且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让红色精品“圈粉”年轻一代。以红色精品激活年轻一代血脉中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让红色精品符合当代表达永葆青春,这是中国歌剧舞剧院作为国家艺术院团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
今年,是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诞辰101周年,她出生于1920年8月20日,牺牲于1949年11月14日。江姐的生命定格在29岁,江姐的精神却永远在传承。
此次重排过程中,剧组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抢时间、抓效率,临近演出前,更是常常排练到深夜,越是困难重重,越要迎难而上,用“江姐精神”重排《江姐》,所有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在排演的过程中,都历经了一次宝贵的精神洗礼。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数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当晚,歌曲《红梅赞》经典的旋律久久回荡在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中,歌剧《江姐》(2021版)北京站首场演出大获成功。
伊泓远,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曾任空政文工团歌唱演员,第五代“江姐”扮演者之一。个人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嘉奖五次。曾荣获原文化部第十届全国声乐大赛“文华奖”金奖;2014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新十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2007年为迎接党的十七大,原空政文工团复排《江姐》,歌唱家伊泓远正式成为第五代“江姐”,多年来,她们多次演出歌剧《江姐》,对这一角色的塑造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伊泓远说:“在空政文工团排歌剧《江姐》的时候,是由阎肃老师和羊鸣老师一句一句亲自辅导的。在他们的帮扶下,我在歌剧《江姐》中的进步是很大的。这次我很有幸能够继续来扮演江姐。江姐这个角色给予了我很多,不只是演唱技术上的提高、表演能力上的提高和舞台把控能力的提高,更多是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什么,而且它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歌剧《江姐》的重排,中国歌剧舞剧院举全院之力,集结歌剧团、交响乐团、民族乐团、舞台美术工作部等各部门,为这部绵延半个多世纪的艺术作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生命力,赓续精神血脉,传承江姐精神,力求用红色精品圈粉年轻一代。
经典角色
代代传承“红岩精神”
歌剧《江姐》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由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排演,1964年9月首演,轰动全国。从那以后,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成为革命意志坚强的英雄代表,而“江姐”这一经典角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针对此次重排,伊泓远感触颇深,她表示:“应该说此次时间紧任务重,导演每天从早到晚为演员指导,没有休息日,指挥老师从做、唱,到戏剧排练全程跟随,每位演员更是精益求精,甚至晚上排练结束后还有演员留在排练厅继续练习……同事们的这种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让我很感动和钦佩,我想这也是为此次重排奠定良好基础的先决条件。”
中国歌剧舞剧院2021版歌剧《江姐》是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复排经典剧目,該剧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博士担任艺术总监,著名导演王晓鹰执导,著名指挥家许知俊执棒,集合陶雷、周正平、胡天骥等众多主创,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女高音歌唱家伊泓远饰演“江姐”,同时还邀请女高音歌唱家王莉和王莹共同参演。高鹏、郭煜、李勇君、毋攀、王杨、周原、王佳韵、王娜等众多演员共同演出。
百年风华
用“江姐”精神激励前行
2021年6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七一勋章”获得者、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的文章《江姐,我一生的榜样》。文章中,张桂梅深情地写到:“江姐是我一生的榜样,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是我心中的经典。我最爱唱的是《红梅赞》,演江姐、学江姐。她的坚强,她的忠诚,她的坚定信仰,她的无畏,成了我一生的楷模。当时,我便暗下决心,要以她为榜样,做她那样的人。我年纪越来越大了,但我希望孩子们记住江姐,也记住在女子高中的那‘一抹红’,这将是她们终生受用的财富。”
张桂梅的文章,对正在紧张排练中的《江姐》剧组主创和全体演职人员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激励,让大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重排经典的巨大现实意义。
守正创新
讲好革命传统赋予新生命
在重排过程中,中国歌剧舞剧院十分注重红色经典的时代性,力求让红色经典有吸引年轻一代观众的闪光点。本次重排,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基础上,将更注重戏剧的流畅性,加强民族器乐与西洋交响乐的融合统一,在舞台呈现方面,以经典作品的当代表达为理念,将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引导和提升年轻观众的艺术审美品位。而到底此次重排,“新”在哪里,答案将在舞台上为大家揭晓。
近年来,在院长陶诚博士的带领下,中国歌剧舞剧院紧抓“歌剧”“舞剧”两大主业,坚持打造红色精品、传承红色文化,并且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让红色精品“圈粉”年轻一代。以红色精品激活年轻一代血脉中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让红色精品符合当代表达永葆青春,这是中国歌剧舞剧院作为国家艺术院团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
今年,是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诞辰101周年,她出生于1920年8月20日,牺牲于1949年11月14日。江姐的生命定格在29岁,江姐的精神却永远在传承。
此次重排过程中,剧组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抢时间、抓效率,临近演出前,更是常常排练到深夜,越是困难重重,越要迎难而上,用“江姐精神”重排《江姐》,所有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在排演的过程中,都历经了一次宝贵的精神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