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党忠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党同志要对党忠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面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党忠诚”的精髓要义和精神实质,才能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要求落到实处,更加坚定自觉地忠诚于党和人民。
对党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要求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品质。2021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将忠诚视为共产党人首要政治品质的论断,揭示了忠诚的不可或缺性,同时又彰显了党员领导干部锻造忠诚品质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如果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所应具备的忠诚品质,是难以胜任使命的。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品质锻造,使其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新的赶考路上砥砺前行,交出优异答卷。
对党忠诚是检验共产党人党性的试金石。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党性原则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是否有理想信念,是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或理想、信仰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与党离心离德,甚至是赤裸裸地背叛,走到人民的对立面。共产党人如果不能守初心、担使命,不能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就势必会成为坐而论道的清谈客、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而忘记了本心、无所作为,最终被人民所抛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在谈到如何当好县委书记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对党忠诚,是县委书记的重要标准。衡量一个县委书记当得怎么样,可以讲很多条,但主要看这一条。”他还强调:“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解决“总开关”松动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打牢对党忠诚的思想基础。而对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必须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
对党忠诚是以信仰为基础的政治忠诚
对党忠诚是一种建立在理想信念基礎上的信仰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坚定和对党忠诚是紧密联系的。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才能有牢固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动摇了,那就谈不上对党忠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理想信念的政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由于这个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所以它一旦在党员干部心中扎下根,就会产生强大力量,变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忠诚的力量。
对党忠诚是一种建立在讲规矩、守纪律基础上的组织忠诚。党的力量来自于组织,而组织的发展又得益于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反之,如果党像一个“车马店”或“私人俱乐部”,规矩不能立起来、严起来,党员的归属感和信赖感不能树起来、强起来,很多问题就会慢慢产生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不仅深化、拓展了组织忠诚的内涵,而且有利于推动构建主题鲜明、结构合理、逻辑严密的对党忠诚内容体系。
对党忠诚是一种建立在政治认同基础上的政治忠诚。政治认同主要是指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认同以及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政治认同关乎对党忠诚,没有政治认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党忠诚。对党忠诚的纯度取决于政治认同的深度,而政治认同的深度又往往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掌握程度和信仰程度。同时,对党忠诚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基于行动认同的实践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对党忠诚必须始于足下。”
对党忠诚归根到底是忠于人民、不负人民
坚守人民立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充分凸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为增强共产党人“忠诚于党就是忠诚于人民、不负人民”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提供了理论支撑。
维护群众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一表达,不仅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伟大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而且直接回应了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重大执政课题,为探究共产党执政规律提供了重要支撑。
保持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鲜明指出:“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这一表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严正立场和高度自信,而这种高度自信主要来源于“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忠诚于党就是忠诚于人民、不负人民”的理论认知和事实根基。
(作者系江苏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苏胜利
对党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要求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品质。2021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将忠诚视为共产党人首要政治品质的论断,揭示了忠诚的不可或缺性,同时又彰显了党员领导干部锻造忠诚品质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如果党员领导干部缺乏所应具备的忠诚品质,是难以胜任使命的。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品质锻造,使其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新的赶考路上砥砺前行,交出优异答卷。
对党忠诚是检验共产党人党性的试金石。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党性原则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是否有理想信念,是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或理想、信仰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与党离心离德,甚至是赤裸裸地背叛,走到人民的对立面。共产党人如果不能守初心、担使命,不能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就势必会成为坐而论道的清谈客、怕见风雨的泥菩萨而忘记了本心、无所作为,最终被人民所抛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在谈到如何当好县委书记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对党忠诚,是县委书记的重要标准。衡量一个县委书记当得怎么样,可以讲很多条,但主要看这一条。”他还强调:“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解决“总开关”松动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看家本领”、坚定理想信念,打牢对党忠诚的思想基础。而对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必须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
对党忠诚是以信仰为基础的政治忠诚
对党忠诚是一种建立在理想信念基礎上的信仰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坚定和对党忠诚是紧密联系的。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才能有牢固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动摇了,那就谈不上对党忠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理想信念的政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由于这个理想信念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所以它一旦在党员干部心中扎下根,就会产生强大力量,变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忠诚的力量。
对党忠诚是一种建立在讲规矩、守纪律基础上的组织忠诚。党的力量来自于组织,而组织的发展又得益于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反之,如果党像一个“车马店”或“私人俱乐部”,规矩不能立起来、严起来,党员的归属感和信赖感不能树起来、强起来,很多问题就会慢慢产生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不仅深化、拓展了组织忠诚的内涵,而且有利于推动构建主题鲜明、结构合理、逻辑严密的对党忠诚内容体系。
对党忠诚是一种建立在政治认同基础上的政治忠诚。政治认同主要是指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对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认同以及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政治认同关乎对党忠诚,没有政治认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党忠诚。对党忠诚的纯度取决于政治认同的深度,而政治认同的深度又往往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掌握程度和信仰程度。同时,对党忠诚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基于行动认同的实践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对党忠诚必须始于足下。”
对党忠诚归根到底是忠于人民、不负人民
坚守人民立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充分凸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为增强共产党人“忠诚于党就是忠诚于人民、不负人民”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提供了理论支撑。
维护群众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一表达,不仅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伟大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而且直接回应了历经百年沧桑依然风华正茂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重大执政课题,为探究共产党执政规律提供了重要支撑。
保持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鲜明指出:“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这一表态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严正立场和高度自信,而这种高度自信主要来源于“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忠诚于党就是忠诚于人民、不负人民”的理论认知和事实根基。
(作者系江苏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