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理科女生,从高二分科那天起,这就成了不争的事实。喜欢理科,因为它磨练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承受挫折的能力,多少次为数学冥思苦想,多少次为物理泪洒考场,多少次面对同桌男生接近满分的理综试卷望洋兴叹……纵然理科让我身心皆损,然而那种自虐的个性让我坚信:如果连数理化都挺过来了,姐未来还怕啥?
一转眼,两年的炼狱生活告一段落,在血泪的洗礼下,也算功德圆满,在那个沉闷的八月,我收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南墙转身涉文院
“大学就是一个城中乐园,在那里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同学们卯足劲好好努力,到了大学还你们一个痛快!”这句话对于任何一个高中生都不陌生,但事实上,真正来到了大学才会发现其实大学生活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活动多而芜杂,课业忙于高中,如果再加上一个完全不感冒的专业,那就是彻底的煎熬了。
“人生的际遇是多么变化无常啊,极小的一件事,可以挫败你的激情,也可以成就你的一生。”我很喜欢莫泊桑《项链》里的这句话,因为很有代入感。可不是吗?大一的我就是玛蒂尔德,而我的项链竟然是孤注一掷的转专业考试。
走到大一的尾巴上,才如浮士德般猛然觉悟那个所谓全国排名第五的电子商务专业根本不是我要的那盘菜。我是在电脑和商务方面的双料白痴,再学下去那就真是一条道走到黑了。正当无路可走的时候,一场全校统一的转专业考试拯救了我。望着数以百计的专业方向,不得不感叹华师真不是我该来的地方,一百多个专业却单单没有我喜欢的临床医学!那么退而求其次吧,好像中学时候某某老师夸过我作文写得好……就这样,在模糊的记忆与残存的自信中,我做了理科战场上的逃兵,向文科阵营举起自首的白旗。
现实未必冷酷到底,转变也未必等于重头再来。一入文学院,我就像鸟儿回归森林一般亲切:上课不是上课,那是听百家讲坛;作业不是作业,那是搞艺术创作。原来文科生的日子如此这般,原来自己也有满腔诗情画意的浪漫情感。就像真正的爱情需要历经波折一般,真正的理想也必定是曲折迂回才能成为刻骨铭心的追求。
我倒是高兴了,父母同学却叹息,仿佛我入了文学院那就是自甘堕落。但一年下来,我的写作功底有了不小的进步,专业成绩甚至比科班出身的文科生们更胜一筹。我手写我心,我书录我思,快乐而充实的日子填满了我的青春。
吴侬软语粉墨青春
梦里吴音清越,醒来燕子呢喃。桂子山上,缤纷多彩的社团文化让大学生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而我,在大一伊始,已经决定为那个一见钟情的社团“吟风越剧社”谱写一曲粉墨的青春之歌。
其实,在踏入华师校门之前,我哪里听说过全国第二大剧种的越剧,唱两嗓子更是开玩笑,采用浙江嵊州方言发音的越剧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湖北姑娘来说,简直就是一门外语。可是,那吴侬软语的妩媚腔调太引人遐思,那林妹妹、宝哥哥的爱情故事太凄婉缠绵,别忘了,高中连数理化都挺过来了,现在又连文科都敢转,还有什么好怕的?
于是,在社长冉姐的悉心教授下,硬是一个字一个字啃了下来,由字到句,由句成腔,《红楼梦》《梁祝》《西厢记》《情探》《孟丽君》……经典选段里的身段唱腔,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都学会了。
我们的学习环境很简陋,然而越剧到底带有几分名门闺秀的大气,不计较华丽的包装和精致的舞台。简简单单的几件水袖,粗粗笨笨的一张戏台,柔喉轻转、舞姿翩跹,浓郁的戏味就出来了。在越剧独特魅力的感召之下,社友们互相扶持,从第一次扭捏上台到桂子山艺术文化节戏曲大赛冠军再到武汉大学生戏剧节决赛,我们一路前行,一路收获,用翻滚的水袖和婉转的声腔在一场场晚会上留下了青春的粉墨印迹。
柱子山上的“新闻人”
在华师,没有看过吟风越剧社专场表演的或许大有人在,但是没有浏览过华师门户网站“华大桂声”的就微乎其微。平日里酷爱写作的我,在那个山花烂漫的五月天,幸运地成为了华大桂声的一名记者。
这一场新闻人的经历,也多少和戏曲有点关系。还在华大桂声做实习记者的时候,正赶上网站文化栏目筹备“水墨校园·戏曲专题”。对于我这样一个戏迷来说,真可谓得其时矣!于是乎,后台拼命赶稿,前线精心筹备,吃饭上课都构思着怎样把戏曲文化最美的一面介绍给读者。
终于,在技术部的大力支持下,
“水墨校园·戏曲专题”如期上线了,看着半个多月来的奔波忙碌此刻化作图文并茂的页面展现在眼前,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激动。点点滴滴、字字句句,都是对戏曲的爱,对桂声文化的爱。一条条网友留言,肯定了我的努力的同时也证实了艺术的魅力。
此后,在键盘的点击声里一篇又一篇文章诞生了。冒雨跑新闻、熬夜写策划,桂子山上的故事就这样被一群年轻而充满激情的华大桂声人记录着。与读者交流、与同事讨论,如一日三餐般成了每天必须,我们用笔记录着大学的青葱岁月,也记录着年轻人的成长轨迹。
如今,大三的我荣升华大桂声企划部主管,那个曾经的理科女生已经走过了近两年的文科之路,但是偶尔也会怀念高中时为数理化挑灯夜读的情形,那是一种温情的记忆,而当初的那份坚强、勇敢、踏实、严谨更是我一辈子的坚守与财富。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够认准方向,在大学的舞台上拥有一个华丽的转身,勇往直前。
一转眼,两年的炼狱生活告一段落,在血泪的洗礼下,也算功德圆满,在那个沉闷的八月,我收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南墙转身涉文院
“大学就是一个城中乐园,在那里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同学们卯足劲好好努力,到了大学还你们一个痛快!”这句话对于任何一个高中生都不陌生,但事实上,真正来到了大学才会发现其实大学生活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活动多而芜杂,课业忙于高中,如果再加上一个完全不感冒的专业,那就是彻底的煎熬了。
“人生的际遇是多么变化无常啊,极小的一件事,可以挫败你的激情,也可以成就你的一生。”我很喜欢莫泊桑《项链》里的这句话,因为很有代入感。可不是吗?大一的我就是玛蒂尔德,而我的项链竟然是孤注一掷的转专业考试。
走到大一的尾巴上,才如浮士德般猛然觉悟那个所谓全国排名第五的电子商务专业根本不是我要的那盘菜。我是在电脑和商务方面的双料白痴,再学下去那就真是一条道走到黑了。正当无路可走的时候,一场全校统一的转专业考试拯救了我。望着数以百计的专业方向,不得不感叹华师真不是我该来的地方,一百多个专业却单单没有我喜欢的临床医学!那么退而求其次吧,好像中学时候某某老师夸过我作文写得好……就这样,在模糊的记忆与残存的自信中,我做了理科战场上的逃兵,向文科阵营举起自首的白旗。
现实未必冷酷到底,转变也未必等于重头再来。一入文学院,我就像鸟儿回归森林一般亲切:上课不是上课,那是听百家讲坛;作业不是作业,那是搞艺术创作。原来文科生的日子如此这般,原来自己也有满腔诗情画意的浪漫情感。就像真正的爱情需要历经波折一般,真正的理想也必定是曲折迂回才能成为刻骨铭心的追求。
我倒是高兴了,父母同学却叹息,仿佛我入了文学院那就是自甘堕落。但一年下来,我的写作功底有了不小的进步,专业成绩甚至比科班出身的文科生们更胜一筹。我手写我心,我书录我思,快乐而充实的日子填满了我的青春。
吴侬软语粉墨青春
梦里吴音清越,醒来燕子呢喃。桂子山上,缤纷多彩的社团文化让大学生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而我,在大一伊始,已经决定为那个一见钟情的社团“吟风越剧社”谱写一曲粉墨的青春之歌。
其实,在踏入华师校门之前,我哪里听说过全国第二大剧种的越剧,唱两嗓子更是开玩笑,采用浙江嵊州方言发音的越剧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湖北姑娘来说,简直就是一门外语。可是,那吴侬软语的妩媚腔调太引人遐思,那林妹妹、宝哥哥的爱情故事太凄婉缠绵,别忘了,高中连数理化都挺过来了,现在又连文科都敢转,还有什么好怕的?
于是,在社长冉姐的悉心教授下,硬是一个字一个字啃了下来,由字到句,由句成腔,《红楼梦》《梁祝》《西厢记》《情探》《孟丽君》……经典选段里的身段唱腔,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都学会了。
我们的学习环境很简陋,然而越剧到底带有几分名门闺秀的大气,不计较华丽的包装和精致的舞台。简简单单的几件水袖,粗粗笨笨的一张戏台,柔喉轻转、舞姿翩跹,浓郁的戏味就出来了。在越剧独特魅力的感召之下,社友们互相扶持,从第一次扭捏上台到桂子山艺术文化节戏曲大赛冠军再到武汉大学生戏剧节决赛,我们一路前行,一路收获,用翻滚的水袖和婉转的声腔在一场场晚会上留下了青春的粉墨印迹。
柱子山上的“新闻人”
在华师,没有看过吟风越剧社专场表演的或许大有人在,但是没有浏览过华师门户网站“华大桂声”的就微乎其微。平日里酷爱写作的我,在那个山花烂漫的五月天,幸运地成为了华大桂声的一名记者。
这一场新闻人的经历,也多少和戏曲有点关系。还在华大桂声做实习记者的时候,正赶上网站文化栏目筹备“水墨校园·戏曲专题”。对于我这样一个戏迷来说,真可谓得其时矣!于是乎,后台拼命赶稿,前线精心筹备,吃饭上课都构思着怎样把戏曲文化最美的一面介绍给读者。
终于,在技术部的大力支持下,
“水墨校园·戏曲专题”如期上线了,看着半个多月来的奔波忙碌此刻化作图文并茂的页面展现在眼前,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激动。点点滴滴、字字句句,都是对戏曲的爱,对桂声文化的爱。一条条网友留言,肯定了我的努力的同时也证实了艺术的魅力。
此后,在键盘的点击声里一篇又一篇文章诞生了。冒雨跑新闻、熬夜写策划,桂子山上的故事就这样被一群年轻而充满激情的华大桂声人记录着。与读者交流、与同事讨论,如一日三餐般成了每天必须,我们用笔记录着大学的青葱岁月,也记录着年轻人的成长轨迹。
如今,大三的我荣升华大桂声企划部主管,那个曾经的理科女生已经走过了近两年的文科之路,但是偶尔也会怀念高中时为数理化挑灯夜读的情形,那是一种温情的记忆,而当初的那份坚强、勇敢、踏实、严谨更是我一辈子的坚守与财富。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够认准方向,在大学的舞台上拥有一个华丽的转身,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