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这段话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体验、领悟的过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标在这里着重指出了在阅读理解美文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地位。那么如何以品读美文为契机,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呢?
一、巧设预习问题,引导学生主体发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紧密联系生活,才能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在学生接触品读美文之前,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指导学生写预习笔记,参与收集资料、图片等主体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美文《拉萨的天空》这课时,我请学生去预习了解一下拉萨的风土人情、人文地貌。学生通过预习,拥有了大量的有关拉萨的资料,知道了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拉萨天空的洁净、湛蓝。在课堂中,教师再有意识地给学生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空间,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参与到介绍拉萨的课堂中来。由于学生主体的预习参与,使得品读美文《拉萨的天空》的课堂教学内容异常丰富,教学密度更大,学生参与阅读美文的主体意识表现得更为强烈。
二、激发品读兴趣,唤起学生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事物感兴趣时,他的求知欲会大大增强,并逐渐转化为一定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抓住导入品读美文这一个环节,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导入《北大荒》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大量展现北大荒田野一派丰收迷人的景色:金灿灿的大豆,火红火红的榛子树,使学生对北大荒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再趁热打铁提出疑问:“如此美丽富饶的地方为什么被称为北大荒呢?”引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的灵感,用问题再一次把学生组织调动起来,激起学生急切要品读美文的兴趣,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留给品读空间,指引学生主体运行
对于品读美文学习活动而言,学生由于个性差异,他们从美文中接受到的知识点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品读美文时,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品读美文《荷花》一课时,我就留给学生品读的时空,让学生主体运行,边读边想边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学生在品读后进行交流时,通过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丰富了课文内容,注重了个性差异,体现了学生主体发展。比如有的学生从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感受到了荷花的美;有的学生从“荷花从荷叶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感受到了荷花的生命力旺盛的美;还有的学生从“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等句子中感受到了荷花的姿态美。通过学生主体的汇报、评议,学生在互教互学的品读美文中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主体发展得到了体现。
四、展现品读感悟,促使学生主体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品读美文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表演活动,来促使学生主体发展。如声情并茂的朗读,美文情境的再现。例如在学习《荷花》一课时,我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好朋友也来和荷花嬉戏?为了激起学生的想象力,我先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想象表演,接着再进行全班展现。为了使表演的效果更佳,我充分准备好了活泼可爱的面具、头饰,让学生选用。不论是美丽的蝴蝶,还是调皮的小青蛙,都会激发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地,积极参与,演出了荷塘的温馨与热闹,感受到了荷花的美。这时,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学生主体得到了发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主体发展为本,在指导学生品读美文时,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索、自觉实践,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头桥中心小学)
一、巧设预习问题,引导学生主体发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紧密联系生活,才能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在学生接触品读美文之前,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指导学生写预习笔记,参与收集资料、图片等主体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美文《拉萨的天空》这课时,我请学生去预习了解一下拉萨的风土人情、人文地貌。学生通过预习,拥有了大量的有关拉萨的资料,知道了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拉萨天空的洁净、湛蓝。在课堂中,教师再有意识地给学生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空间,让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参与到介绍拉萨的课堂中来。由于学生主体的预习参与,使得品读美文《拉萨的天空》的课堂教学内容异常丰富,教学密度更大,学生参与阅读美文的主体意识表现得更为强烈。
二、激发品读兴趣,唤起学生主体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事物感兴趣时,他的求知欲会大大增强,并逐渐转化为一定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抓住导入品读美文这一个环节,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导入《北大荒》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大量展现北大荒田野一派丰收迷人的景色:金灿灿的大豆,火红火红的榛子树,使学生对北大荒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再趁热打铁提出疑问:“如此美丽富饶的地方为什么被称为北大荒呢?”引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的灵感,用问题再一次把学生组织调动起来,激起学生急切要品读美文的兴趣,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留给品读空间,指引学生主体运行
对于品读美文学习活动而言,学生由于个性差异,他们从美文中接受到的知识点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在品读美文时,应该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品读美文《荷花》一课时,我就留给学生品读的时空,让学生主体运行,边读边想边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学生在品读后进行交流时,通过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丰富了课文内容,注重了个性差异,体现了学生主体发展。比如有的学生从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感受到了荷花的美;有的学生从“荷花从荷叶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感受到了荷花的生命力旺盛的美;还有的学生从“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等句子中感受到了荷花的姿态美。通过学生主体的汇报、评议,学生在互教互学的品读美文中学习语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主体发展得到了体现。
四、展现品读感悟,促使学生主体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品读美文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表演活动,来促使学生主体发展。如声情并茂的朗读,美文情境的再现。例如在学习《荷花》一课时,我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好朋友也来和荷花嬉戏?为了激起学生的想象力,我先让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想象表演,接着再进行全班展现。为了使表演的效果更佳,我充分准备好了活泼可爱的面具、头饰,让学生选用。不论是美丽的蝴蝶,还是调皮的小青蛙,都会激发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地,积极参与,演出了荷塘的温馨与热闹,感受到了荷花的美。这时,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学生主体得到了发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核心是坚持以学生主体发展为本,在指导学生品读美文时,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索、自觉实践,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头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