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教育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数学学科特点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152-01
1 绪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可以管理好学生的情绪,还可以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年龄普遍比较小,对学习的概念认识并不是很清楚,这个阶段的学习兴趣培养对未来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学生不会因为遇到拦路虎就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应该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一旦培养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端正了学习习惯和态度,学生才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小学阶段老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鼓励的形式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1]。
2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1 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单方面传播为主,老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遵循教学大纲编写教案,课堂上按照教案进行现场的讲解,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交流,课程环节设计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比较被动,与老师会产生一定距离感,尤其是数学老师给大家感觉更是严肃、刻板,课堂教学氛围比较压抑。目前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课堂的授课模式,老师不在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课堂的引导者,角色的转化要求老师与学生多一些交流和互动,教师在课堂设计中更加注重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渐渐培养起来,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拉近了,在遇到困难时也愿意跟教师交流,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也促进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这门课程,教师运用语言和行动不断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不断地赞美中收获信心,学习兴趣自然就得到提升。
2.2 结合实践活动
数学知识学习主要还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很多的定理和法则,因此小学生感觉数学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趣。所以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心重等,老师在课堂环节设置中可以增加实践环节,如在学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时,单纯告诉学生每个形状的具体特点,他们不一定能够记住。而如果安排大家现场用剪刀、纸、圆规和直尺做出这些不同的形状,一方面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因为手工操作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对具体的形状有了感官的认识,这将知识更加牢固在人的大脑。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老师可以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参与实践活动,如小学生在背诵加法口诀,特别容易记混,老师安排学生在家里将水果作为工具,对简单加减法进行操作,通过不断反复地实践,原来觉得非常困难的口诀牢牢记下来了,这些活动设置不仅有趣还很实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非常有用处,学好这门课程对自己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在课程设置中一定要安排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2]。
2.3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过去教师未能真正认识到学生的重要地位,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形式过于刻板,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现在教师更加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地位的变化,在教学中还应该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去,可以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同时切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评价目标,学生在各个阶段都能收获肯定,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最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增进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共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才能最终改善教学效果。
【參考文献】
[1] 翟立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
[2] 王凤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0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10-0152-01
1 绪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可以管理好学生的情绪,还可以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尤其小学阶段孩子们的年龄普遍比较小,对学习的概念认识并不是很清楚,这个阶段的学习兴趣培养对未来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学生不会因为遇到拦路虎就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应该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一旦培养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端正了学习习惯和态度,学生才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小学阶段老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鼓励的形式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1]。
2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1 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
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单方面传播为主,老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教师遵循教学大纲编写教案,课堂上按照教案进行现场的讲解,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交流,课程环节设计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比较被动,与老师会产生一定距离感,尤其是数学老师给大家感觉更是严肃、刻板,课堂教学氛围比较压抑。目前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课堂的授课模式,老师不在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课堂的引导者,角色的转化要求老师与学生多一些交流和互动,教师在课堂设计中更加注重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渐渐培养起来,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拉近了,在遇到困难时也愿意跟教师交流,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也促进学生越来越喜欢数学这门课程,教师运用语言和行动不断鼓励和肯定学生,在不断地赞美中收获信心,学习兴趣自然就得到提升。
2.2 结合实践活动
数学知识学习主要还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记忆很多的定理和法则,因此小学生感觉数学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趣。所以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好奇心重等,老师在课堂环节设置中可以增加实践环节,如在学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时,单纯告诉学生每个形状的具体特点,他们不一定能够记住。而如果安排大家现场用剪刀、纸、圆规和直尺做出这些不同的形状,一方面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因为手工操作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对具体的形状有了感官的认识,这将知识更加牢固在人的大脑。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老师可以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参与实践活动,如小学生在背诵加法口诀,特别容易记混,老师安排学生在家里将水果作为工具,对简单加减法进行操作,通过不断反复地实践,原来觉得非常困难的口诀牢牢记下来了,这些活动设置不仅有趣还很实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非常有用处,学好这门课程对自己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在课程设置中一定要安排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2]。
2.3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过去教师未能真正认识到学生的重要地位,一味的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形式过于刻板,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现在教师更加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由于学生在学习中地位的变化,在教学中还应该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去,可以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同时切身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的评价目标,学生在各个阶段都能收获肯定,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最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增进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共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认识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才能最终改善教学效果。
【參考文献】
[1] 翟立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
[2] 王凤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