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应意形兼备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y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彼得·纽马克对翻译理论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它发展了“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但根据文本体裁和风格的不同,译者在翻译策略上应有所偏重,而文学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意象和内容,也不能忽视了形式和风格,内容应与形式齐头并进,实现“意形兼备”。
  关键词: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 异化 归化 文学翻译
  翻译标准是衡量翻译工作效果和检验译文质量的标尺。在近两千多年的翻译史中,不同的译者和翻译理论家根据自身的翻译实践总结出不同的评价译文优劣的标准。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原则曾广泛被翻译研究者论及,但同时也赋予这三原则以忠实、通顺、美、达意、传神、文采等新意。瞿秋白认为译者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他们得到的概念等于外国读者从原文中得来的概念。为了保存原作的精神,并不用容忍多少的不顺,不用口头的百花反而会丧失原作的精神。鲁迅主张“宁信而不顺”的观点,他认为翻译的目的不仅在于输入新的内容,也在于输入新的表现手法,为了改进汉语的弊病只能在里边装进异样的句法。刘重徳认为译文应保全原文意义、通顺移动以及切合原文的风格,也就是他总结的“信、达、切。”原则。思果认为译者首先应该对原作者负责,把他的原意用汉语正确地表达,同时还需有为译文读者服务的意识,要让读者看得懂,译者还需确保译文在文体、语势、说话人身份等方面与原文一致。辜正坤认为翻译标准是多元互补的,是一个有机但变动不居的标准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最高标准是最佳接近度,它是一个虚设的抽象标准,真正有意义的是一大群具体的标准。(陈军,1994:2)除了以上翻译家提出的标准外,还有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等标准。这些标准从不同侧面提出了翻译实践与译文质量的标尺,促进了翻译事业的发展。
  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它以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反映社会。文学作品中的小说在塑造人物、安排情节、展现场景方面经常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人物语言也富于个性,为了加强语言效果,小说中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格。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需采用艺术的语言,再现原作的形象性、艺术性以及作者的创作个性和作品的艺术意境。同时,译者需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表现能力,在理解原作的思想内容和问题特征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传达出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做到形神兼备。
  一、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纽马克强调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区别,对两种翻译的本质和适用范围进行了阐释,从而对翻译理论的发展作出贡献。他认为,交际翻译产生的效果接近原文文本,而语义翻译则是目标语结构许可的情况下用尽可能准确的语言再现原文意义和语境。总体上看,所有的翻译在某种程度上既可被看做交际翻译,也可被看做语义翻译。进行交际翻译时,译者会构想出一个读者,使他的译文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常常脱离原文来修改完善他的译本。交际翻译过程中由于译文读者的知识、情感难以确定,也就难以确定在怎样程度上简化和强调基本信息。交际翻译假定确切翻译可能存在,也可能完美,这样的译本读上去和原作一样。如果原作是一个本小说,它有可能和表达性文本一样难译,它的困难通常是文本的模糊性或者译入语中对应词汇缺乏。纽马克以“直译”和“逐行翻译”为参照,认为语义翻译更重视目的语的语法结构,更尊重语言使用的场合。在纽马克看来,伟大的文学作品或其他重要著作的译者都小心翼翼地进行翻译,他要对原作者忠实,然后对译入语忠实,还要对读者忠实。
  在对语篇分类的基础上,纽马克根据布莱尔(Buler)和雅克布森(Jacobson)的语言表情、信息和劝说三大功能。他认为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文本如应用文(包括信函、公文广告事务性文书)、新闻报道、科技类文本(包括科技著作、科技论文、实验报告、科技实用手册以及关于科技发明的报道)适合使用交际翻译的方法。对于那些注重语言特色与艺术风格再现的文学文本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剧剧本等则宜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它可保留原作的美学价值(结构美structure、隐喻美metaphor、声音美sound)。在诗歌和散文翻译中,译者不可忽视任何一项因素,但可视情况有所侧重。
  小说具有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独特特点。小说的语言生动形象,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各种修辞格穿插使用的特征要求译者准确把握好叙述的发展层次,在全面理解译出语的基础上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处理好形式与意义的关系,做到译文行文连贯流畅的同时传达原作的文体风格和艺术形象,使译文在内容与风格上都贴近原文。
  二、纽马克翻译理论在《红楼梦》中的实际运用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不失为文学作品的典范。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与大卫霍克斯的译本在译界影响较大。两个不同风格的译文更为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极佳的实证素材,这两个译本英语的可读性、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在海内外都受到普遍的赞誉。(吕敏宏, 2002:64)下面我们根据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来对《红楼梦》的两个译文中的有关内容的翻译试作评析和比较。
  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中宝玉说:“如今承望姑娘人大心大,不把我放在眼里倒把外四路的什么宝姐姐凤姐姐放在心坎儿上,把我三日不理四日不见的。”
  杨译:I never expected you to grow so proud that now you have no use for me while you′re so fond of outsiders like Baochai and Xifeng.(杨宪益,戴乃迭,1995:211)
  霍译:You seem only to have grown more touchy. You don′t seem to care about me any more at all.You spend all your time brooding about relatives like Feng and Chai.(Hawkes,1979:562)   原文本中的“外四路”是北京话中的方言,指那些血缘关系比较远的远房亲戚。杨宪益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将其译为outsider,英文解释是someone who is not accepted as a member of social group。整体上看,该词能够从语义上表明“外四路”的意义,也向译文读者再现了原著的形象语言。霍克斯将其译为“relatives”,译文读者虽一看也知道原文说的意思,但在语义上没有outsider表达得更准确,在再现原文风格方面也不如outsider一词。
  又如《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的诗:
  凡鸟偏从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从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杨宪益译为:This bird appears when the world falls on evil times;
  None but admires her talents and her skills.
  First she complies, then commands, then is dismissed,
  Departing in tears to Jinling more wretched still.(杨宪益,戴乃迭,1995:426)
  霍译为:This phoenix in a bad time came;
  All praised her great ability.
  Two makes my riddle with a man and three,
  Returning south in tears she meet calamity.(Hawkes,1979:841)
  原诗表达了王熙凤的哀怨。第一句把自己比喻成凤凰,自己这样能干的女人生于末世。诗文从凤字拆出来得“凡鸟”二字比喻庸才,借用吕安对喜的典故,点出“凤”,画里雌凤靠的冰山暗喻行将没落的贾府。第三句暗示贾琏对其态度由百依百顺到冷漠,“三人木以”用拆字法暗示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最后一句说被休后哭着回娘家。杨宪益将“凡鸟”译为“the bird”显然没有把该词的蕴含意义表达出来,霍克斯将其译为“the phoenix”,这种语义翻译在形式与意义上再现了原文。而霍克斯的译文显然没有把原诗第三句的拆字法所隐含的意义表达出来。此外,最后一句用“south”译金陵则显得过于笼统话。从文学语言陌生化的角度来说,杨译虽然更针对于原文读者,留下了信息缺口,但却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新鲜感,更给目标读者留下了悬念。
  总体上来看,杨宪益的译本语义翻译的特点更显著,霍克斯的译本交际翻译的特征更明显。但在具体的词句处理中他们两个译本都交替使用了这两种译法。杨宪益的译本注重对原作的忠实,因而对于小说中的文化特色词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忠实地再现了原著的语言特色。霍克斯的译本深受英语国家小说读者的欢迎,他强调译文的流畅性与可读性,以便于读者理解为原则采用意译加归化的翻译方法。纽马克认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最理想的翻译,因为它可以同时照顾到原文作者和译文作者。在翻译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同一篇作品中,有的部分必须采取语义翻译,有的部分必须采用交际翻译,二者相辅相成。(杨士焯,1998:48-50)在保证等效的前提下,无论是翻译何种类型的文本,都最好采取逐词翻译的方法。纽马克认为这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完全不必采用近义词或同义词,更无须释义。
  三、结束语——文学翻译应“意形兼备”
  林语堂曾认为:“译艺术文最重要的,就是应以原文之风格与其内容并重。不但须注意其说的是什么,并且须注意怎么说。一作家有一作家之风度文体,此风度文体乃其文之所以为贵。”文学是语言艺术的结晶,内容和形式相互统一,无法分离,内容决定形式,而形式又往往在表现内容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曹雪芹还是高鹗在著《红楼梦》之时,都显示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不单是对《红楼梦》,对其他的文学作品也一样,译者们在翻译时应采用语义翻译加语际翻译的方法,既要考虑原作语言特色在译本中的再现,又要考虑内容与风格与原文本的高度一致,尽量在传递意象、信息和内容的同时,尽量保留原著的风格和形式,真正做到“意形兼备”。
  参考文献
  [1] Fowler, R. Linguistic Criticism [M].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2] Hawkes, Davi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Penguin Classics.
  [3] 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 Nida,E.A.&Taber, C.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E.J.Leiden: Brill,1969.
  [5] Shklovsky, V. Art as Technique[A]. R.C. Davis.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C]. New York & London: Longman, 1986:63.
  [6] 陈军.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简评[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2).
  [7] 吕敏宏.“足译”与“忠实”——《红楼梦》英译本比较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育, 2002(7):61-64.
  [8] 杨士焯.彼得·纽马克翻译新观点概述[J].中国翻译,1998(1):48-50.
  [9]杨宪益.A Dream of Red Mansions, Foreign Language Press, Beijing, 1995.
其他文献
摘 要:明代中后期的妓女面对从良这一人生道路再次选择时,往往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她们积极借助各种可触及的社会力量,暗自积累从良所需资财。同时审时度势,精心挑选从良对象。她们极力摆脱乐籍控制,将有限的自由发挥到最大限度。妓女的从良举动反映明中后期女性自主权的一个重要侧面,即便是最下层的妓女阶层,也并非完全重合于“受难模式”,为多方位窥探中国传统社会的女性面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认识空间。  关键词:明代
期刊
摘 要:王尔德是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作家,一直以来他的童话故事被视为唯美主义创作的典范,具有独特的魅力,是世界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以王尔德的童话《快乐王子》为例来分析王尔德唯美童话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关键词:王尔德童话 唯美主义 快乐王子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是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强调美不具有功利性,追求艺术的
期刊
摘 要:马原的《虚构》和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都是“小说的小说”,即作品本身是小说,讲述了一个故事,但故事中还套着故事。两个文本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人称和人文内涵上有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两者都运用了元叙事的手法使小说世界亦真亦幻,时常转换叙事视角和叙事人称,并对文本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特殊处理,但两个文本又各有特点,具有共同人文关怀下不同的人文内涵。  关键词:虚构 寒冬夜行人 叙事时空 叙
期刊
摘 要:在基督教中,十字架是一个重要象征及其信仰的标记。在安德烈·纪德的小说《窄门》中,紫水晶十字架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连接着阿丽莎与杰罗姆以及与上帝之间的爱。在这副十字架汇交的地方,演绎着世俗之爱与神圣挚爱的激烈冲突,阿丽莎作为一个殉道者,进入窄门去寻找彼岸的幸福。这一悲剧的产生也引发我们对宗教信仰的思考。  关键词:十字架 窄门 阿丽莎  一、安德烈·纪德与《窄门》  安德烈·纪德是法国二十世纪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文本细读,试用热奈特的叙事理论从叙事时序的角度来解析美国作家桑塔格的历史题材小说《火山情人》。叙事风格的夸张跳跃,倒叙预叙的巧妙编排,叙事速度的精准把握无一不是小说成功的关键,作者运用这些叙事艺术重构了大写的历史,用现实激活历史,用历史审视现实,让读者随其在历史现实间自由穿行,从全新的精神层面让读者获取对尘封历史的一种新感受。  关键词:苏珊·桑塔格 《火山情人》 叙事时序  苏珊
期刊
摘 要:“躲猫猫”、“打酱油”、“70码”、“人肉搜索”……这类事件如今已成为热门甚至是流行词汇。在这些词汇的背后,积蓄着巨大的公众情绪的力量。公众情绪古已有之,只要有群体存在,就会有这样的情绪力量在民间不停流淌。这里的“群体”一词不只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而是心理学上的定义——即在某些既定条件下,并且也只有在这些条件下的一群人。这样积聚成群的人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感情与思想转向一个不同的方向,
期刊
摘 要:赛珍珠女士的《大地》中,阿兰在其十分短暂的一生里只露出了七次笑,总是沉默着,但是她的七次笑却是她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及自身局限性的前提下不懈地追求平等、追求自己权益的心理昭示以及获得胜利的充分体现。  关键词:《大地》 阿兰 笑 平等 自身权益  赛珍珠女士在《大地》中以“这天是王龙结婚的日子”作为小说的开头,直接点明了两个主要人物——王龙及其妻子阿兰。作品中的阿兰总是面无表情、沉默不语;她的
期刊
摘 要: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的核心是语言游戏论。文章以文本为研究依据,在此基础上说明语言游戏的规则需要被遵守的同时,也是动态的,在游戏中等待被修正的;在语言游戏中,语言本身无力做任何事,它是在共同体的实践下,达到交流目的;他者,则使规则正当化并不断被更新。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语言游戏 规则 共同体 他者  一、引言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前期的思想主要是以《逻辑哲
期刊
摘 要:中式菜名是对菜肴的内容的高度囊括,它集中体现了菜肴背后所蕴含的语言、文化意义。文章将结合中式菜名英译实例,从生态翻译学角度,探讨中式菜名翻译的“三维”转换。研究侧重于对中式菜名的翻译进行适应与选择,最大程度提高其整合适应选择度,从而凸显中式菜名的交际功能,同时以期为以后的中式菜名英译提供一个新思路。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中式菜名 三维转换 适应与选择  一、 引言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不
期刊
摘 要: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进入近代化的历程。近代新疆问题与全国近代化既有共性,也因其自身地域特点有其特殊性。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是近代史上中俄关系史中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俄国继英美等国之后通过此条约取得在华领事裁判权,中国的独立司法主权受到严重侵害,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中国国民的基本权利。  关键词:中俄《伊塔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 司法主权 公私  中俄《伊犁塔尔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