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蔡楚生是中国早期进步电影的先驱者,秉承现实主义精神,编导了一大批关注现实主义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影片,论文旨在研究其电影剧本的创作特征,从语言特点、叙事策略、叙事风格等方面论述其作品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蔡楚生; 剧本;平民意识;诗意风格
1935年3月,蔡楚生创作的《渔光曲》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博览会获“荣誉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奖项的影片作品。 他是中国早期电影的先驱者,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造了一大批电影,艺术水平高超,票房价值不菲,人道主义精神和时代革命精神相得益彰。
“电影的艺术是牢固地安放在一个方形的底座上的,可以说是高耸在一个四边形——电影剧本、导演、摄影和剪辑的基础上的。”[1]一个好的电影,剧本是最关键的。电影剧本不像小说等,它是一个未完成的作品,需要导演、演员、摄影师、剪辑师等共同创造完成,最后以影像画面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蔡楚生创作了一大批电影剧本,前期探索期的如《南国之春》《粉红色的梦》以及成熟期的带有“左翼”色彩的电影剧本,如《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其剧本创作是其电影成功的关键。
一,语言:简练直白,富有韵味
蔡楚生的剧本创作可以分两个时期,1927到1932年的早期创作以及1933年之后的剧本创作。其早期探索期的剧本创作,受传统文学的影响较深,多用文言形式和古语进行创作,富有文化气息,诗情画意。如《南国之春》:“南国,在春光骀荡中,和风所被,万物咸具欣欣向荣之概。”“女字小鸿,跌丽多姿,而娴母训,故与洪等人虽比户及三年,以格于礼教,乃始终未交一语,然女固早心许洪之为人也。”[2]有着明清小品文的特点,短小灵活,精练隽永,富有韵味。本事中使用的字词,古语较多,如“娉婷倩影”“芳心碎矣”等,使得剧本具有一番诗情画意。如《粉红色的梦》中“一个人只要是着了魔,他对现实就会感到不满足,性情也就容易变得暴躁了”“洁白可爱的而又冷酷无情的雪,终于随着严冬降临到人间来了。”[3]但早期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与人物性格之间多有龃龉,人物语言多概念化和类型化。如《粉红色的梦》中,罗文与华素云夫妻对白生硬,缺乏生活气息,如二人闹别扭时的语言对白:
华素云:我也晓得一个文艺家,是应该带一点浪漫色彩的,可是太过分了,却会使你的健康受到影响,甚至使你的生活弄得没有秩序......
罗文:谁像你一样把人生看得那么严肃!我跟你在一起,总觉得人生是痛苦的,寂寞的,几时看你安慰我来![4]
1933年以后,蔡楚生的剧本语言有了明显的转变,诗情画意的语言与人物的对白相得益彰,成熟自然,贴近现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运用白描手法,语言简练优美,诗情画意。蔡楚生在《对分镜头剧本和文学剧本的一些看法》中谈到自己对于剧本的看法,他认为要强调生活的细节、生活的真实,语言要精练,自然不露痕迹。在场景的描述中,其擅长用白描和简练诗意的语言,如描写“陇头菜花含露”“羊睡”“猪睡”等,简练短小,韵味十足;如《渔光曲》中“二十年前的某一个早晨,太阳刚从天边升起,海波万顷,广阔无垠......”[5] 等。
其次,语言富有动作性和画面感,使人闻其言知其状。他说“在我个人的创作方法上,总是首先考虑到用画面来表现。因为用画面、用动作、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往往会具体、深刻得多。”[6]如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写到素芬与昔日的丈夫张忠良的相见时的语言画面:
素芬抬头看着忠良,哭着说:“他......他是我的......”
丽珍恶毒地盯着忠良:“哼!好啊!”两手叉腰,继续逼向素芬:“他是你的......”暴怒地厉声问:“他究竟是你的什么人?”
素芬虽然在极度惶恐与慌乱中,可是她感觉自己是无罪的;她有什么不能说的呢?于是,她指着忠良说:“他......他是我的丈夫!”[7]
作者运用电影镜头组织语言,展示出素芬的惶恐以及丽珍的霸道。
第三,作者在语言组织中擅长蒙太奇思维,蒙太奇在电影中呈现出来的就是“把不同空间的镜头并列在一起,其目的是产生一种新的意义。”[8] 把不同画面的语言简练快速的排列在一起,完成一组电影画面。如在《迷途的羔羊》中:
车轮。犁不动之光影,旁有破草鞋。(摇)华父之睡状。又(摇)至祖母之室内,见其睡处!母旁有窗。时已醒。[9]
这组语言,简练简短,运用蒙太奇思维,组合在一起,使得画面由室外转到室内,完成空间的转换,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
电影文学剧本作为一种叙事文体,是一種叙述故事的独特文学艺术。蔡楚生的剧本叙事策略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层次分明,有始有终;第二,蒙太奇思维与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结合;第三,注重细节描写。精巧的叙事策略,使其剧本达到了文学性的高度,犹如一篇篇小说作品,情景交融,饱含张力,引人入胜。
第一,层次分明,有始有终。
蔡楚生在进行剧本创作时,注重事件的层次分明,其相互独立又依次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他认为“我们的广大观众,不喜欢看如同某些外国作品那样跳跃得很厉害,故弄玄虚的东西。”[10]他们的欣赏习惯与能力主要来自于说书、戏剧等,一个故事必有其起因、高潮与结果,所以 “作品应该写的‘有头有尾,层次分明’”[11]
蔡楚生的代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部史诗式的作品宛如一本小说,繁杂的社会背景下人物众多且时间跨度大,但层次分明,时空转换自然不露痕迹,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段以及戏剧发展的顺序等,使事件一步一步走向高潮。
1962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南海潮》是蔡楚生的力作。在这部剧作中,作者先描写了渔民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既有革命气息,又有生活气息;然后通过渔民小彩的回忆展开昔日渔民的艰难生活,由此转入到一个阶级对立的旧社会时空中,着重表现水上人与岸上人的阶级对立;最后日本船队占领南海渔湾,渔民与之拼命战斗,渔民劫后余生向远方逝去。这部剧作将时代的风云变幻与阶级矛盾以及渔民的日常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
关键词:蔡楚生; 剧本;平民意识;诗意风格
1935年3月,蔡楚生创作的《渔光曲》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博览会获“荣誉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奖项的影片作品。 他是中国早期电影的先驱者,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造了一大批电影,艺术水平高超,票房价值不菲,人道主义精神和时代革命精神相得益彰。
“电影的艺术是牢固地安放在一个方形的底座上的,可以说是高耸在一个四边形——电影剧本、导演、摄影和剪辑的基础上的。”[1]一个好的电影,剧本是最关键的。电影剧本不像小说等,它是一个未完成的作品,需要导演、演员、摄影师、剪辑师等共同创造完成,最后以影像画面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蔡楚生创作了一大批电影剧本,前期探索期的如《南国之春》《粉红色的梦》以及成熟期的带有“左翼”色彩的电影剧本,如《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其剧本创作是其电影成功的关键。
一,语言:简练直白,富有韵味
蔡楚生的剧本创作可以分两个时期,1927到1932年的早期创作以及1933年之后的剧本创作。其早期探索期的剧本创作,受传统文学的影响较深,多用文言形式和古语进行创作,富有文化气息,诗情画意。如《南国之春》:“南国,在春光骀荡中,和风所被,万物咸具欣欣向荣之概。”“女字小鸿,跌丽多姿,而娴母训,故与洪等人虽比户及三年,以格于礼教,乃始终未交一语,然女固早心许洪之为人也。”[2]有着明清小品文的特点,短小灵活,精练隽永,富有韵味。本事中使用的字词,古语较多,如“娉婷倩影”“芳心碎矣”等,使得剧本具有一番诗情画意。如《粉红色的梦》中“一个人只要是着了魔,他对现实就会感到不满足,性情也就容易变得暴躁了”“洁白可爱的而又冷酷无情的雪,终于随着严冬降临到人间来了。”[3]但早期作品中的人物语言与人物性格之间多有龃龉,人物语言多概念化和类型化。如《粉红色的梦》中,罗文与华素云夫妻对白生硬,缺乏生活气息,如二人闹别扭时的语言对白:
华素云:我也晓得一个文艺家,是应该带一点浪漫色彩的,可是太过分了,却会使你的健康受到影响,甚至使你的生活弄得没有秩序......
罗文:谁像你一样把人生看得那么严肃!我跟你在一起,总觉得人生是痛苦的,寂寞的,几时看你安慰我来![4]
1933年以后,蔡楚生的剧本语言有了明显的转变,诗情画意的语言与人物的对白相得益彰,成熟自然,贴近现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运用白描手法,语言简练优美,诗情画意。蔡楚生在《对分镜头剧本和文学剧本的一些看法》中谈到自己对于剧本的看法,他认为要强调生活的细节、生活的真实,语言要精练,自然不露痕迹。在场景的描述中,其擅长用白描和简练诗意的语言,如描写“陇头菜花含露”“羊睡”“猪睡”等,简练短小,韵味十足;如《渔光曲》中“二十年前的某一个早晨,太阳刚从天边升起,海波万顷,广阔无垠......”[5] 等。
其次,语言富有动作性和画面感,使人闻其言知其状。他说“在我个人的创作方法上,总是首先考虑到用画面来表现。因为用画面、用动作、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往往会具体、深刻得多。”[6]如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写到素芬与昔日的丈夫张忠良的相见时的语言画面:
素芬抬头看着忠良,哭着说:“他......他是我的......”
丽珍恶毒地盯着忠良:“哼!好啊!”两手叉腰,继续逼向素芬:“他是你的......”暴怒地厉声问:“他究竟是你的什么人?”
素芬虽然在极度惶恐与慌乱中,可是她感觉自己是无罪的;她有什么不能说的呢?于是,她指着忠良说:“他......他是我的丈夫!”[7]
作者运用电影镜头组织语言,展示出素芬的惶恐以及丽珍的霸道。
第三,作者在语言组织中擅长蒙太奇思维,蒙太奇在电影中呈现出来的就是“把不同空间的镜头并列在一起,其目的是产生一种新的意义。”[8] 把不同画面的语言简练快速的排列在一起,完成一组电影画面。如在《迷途的羔羊》中:
车轮。犁不动之光影,旁有破草鞋。(摇)华父之睡状。又(摇)至祖母之室内,见其睡处!母旁有窗。时已醒。[9]
这组语言,简练简短,运用蒙太奇思维,组合在一起,使得画面由室外转到室内,完成空间的转换,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
电影文学剧本作为一种叙事文体,是一種叙述故事的独特文学艺术。蔡楚生的剧本叙事策略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层次分明,有始有终;第二,蒙太奇思维与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结合;第三,注重细节描写。精巧的叙事策略,使其剧本达到了文学性的高度,犹如一篇篇小说作品,情景交融,饱含张力,引人入胜。
第一,层次分明,有始有终。
蔡楚生在进行剧本创作时,注重事件的层次分明,其相互独立又依次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他认为“我们的广大观众,不喜欢看如同某些外国作品那样跳跃得很厉害,故弄玄虚的东西。”[10]他们的欣赏习惯与能力主要来自于说书、戏剧等,一个故事必有其起因、高潮与结果,所以 “作品应该写的‘有头有尾,层次分明’”[11]
蔡楚生的代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部史诗式的作品宛如一本小说,繁杂的社会背景下人物众多且时间跨度大,但层次分明,时空转换自然不露痕迹,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段以及戏剧发展的顺序等,使事件一步一步走向高潮。
1962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南海潮》是蔡楚生的力作。在这部剧作中,作者先描写了渔民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既有革命气息,又有生活气息;然后通过渔民小彩的回忆展开昔日渔民的艰难生活,由此转入到一个阶级对立的旧社会时空中,着重表现水上人与岸上人的阶级对立;最后日本船队占领南海渔湾,渔民与之拼命战斗,渔民劫后余生向远方逝去。这部剧作将时代的风云变幻与阶级矛盾以及渔民的日常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