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的聚合效应与同构路径

来源 :廉政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m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洁教育在源头预防腐败发生、推动高校德育体系创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具有目标认同性。在生态管理理论视阈下,把廉洁教育置于廉政文化生态系统之中,通过耦合同构发生聚合,发挥层次效应、内化效应、传播效应,以识别、规划、实施、评价构建联动的运行机制,达到知、情、意、行一体化,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洁教育体系,确保二者均取得实效。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廉洁教育;生态管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16)03-0086-05
  美国学者尤·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所构建的生态管理理论强调外部生存环境的变迁对于发展个体的影响,认为发展着的个体与其生存的生态体系之间存在渐近的、双向的互动,这个互动过程又受到个体所接触的不同的直接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影响。[1]我们正是基于此理论来进一步探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和大学生廉洁教育管理活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廉洁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大学生廉洁教育置于廉政文化生态系统整体之中,运用生态体系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管理培育,构建校园廉洁生态系统与廉洁教育机制,必将推动二者整体优势的发挥,从而形成合力。
  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洁教育的目标认同
  生态管理理论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宏观、微观等一系列生态体系之中,推进发展个体与生存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廉政文化指人们对于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活动。[2]通过文化育人提升其廉洁修养,进而自觉形成廉洁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廉洁教育则通过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教学方式方法,通过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体系和廉政规范对大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和价值观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廉洁价值观。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廉洁教育都是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程,从源头预防腐败发生,推动高校德育体系创新,实现有着共同价值认同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1.源头预防腐败发生。思想认识是源头,人的思想意识是在受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唯有将源头问题解决好,提高反腐倡廉的认知程度才能正本清源。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能够使大学生在人生最重要的教育阶段认清使命,坚定信念,弘扬正气。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力、感染力、规范力对于大学生廉洁自律意识的培养,形成正确的廉洁观念具有重要作用,这种教育方式“润物细无声”,有益于转化为其自身内在的价值认知。而廉洁教育作为前瞻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目的是通过课堂、社会等直接教育让廉洁意识内化,使大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主动抵制腐败文化,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二者在价值内涵上是互为依托、互促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都是为了达到从源头预防腐败发生的目的。
  2.创新高校德育体系。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容易受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先导性很强,主要是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指导与调节,注重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培养、人生价值理念的熏陶、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以及健康心理素质的塑造。廉政文化“三进”工作让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洁教育成为高等院校德育体系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从文化渲染的角度还是从理论教育的角度,具有内在一致性,就是以德育为切入点,填补传统德育空白。对德育进行外延和拓展,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廉洁教育深度契合,并通过整合资源,构建协同机制,创新德育模式,完善道德人格,弘扬清风正气,达到深化廉洁意识效果的目的。
  3.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个性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不同的社会需求,但同时也要尊重人才培养的共同逻辑,就是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大学生能否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包含“廉”的素质。在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相对比较注重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发展,于是在经济繁荣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各方面诱惑一旦增多,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以及责任意识、自律意識、廉洁意识等也就随之出现异化,背离立德之根本。大学生廉洁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主导作用,注重以德修身,培养大学生的廉洁品质,提高其行为的廉洁自律性和自觉性。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能够对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巩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成果,使廉洁教育的基本理念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具体成果。二者都是为了满足实现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洁教育的聚合效应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应通过构建联动的运行机制,将大学生廉洁教育置于廉政文化生态系统整体中,通过文化机制强化廉洁教育的内化效应,通过教育途径增强廉政文化的传播效应,达到知、情、意、行一体化,营造高校廉洁生态环境。
  1.层次效应。如果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洁教育作为两个个体元素,这两者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都是培养大学生廉洁意识,具有价值同构性,但遵循的体系具有层次性。廉洁教育大多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初步启示,建立首次效应,体现在知、情层次,主要是认知水平和思想观念的构建。而要让廉洁意识成为大学生群体的共同意志品质,并指引大学生践行廉洁行为,这就需要借助廉政文化载体,通过文化的凝聚、规范、教育、导向等重要功能,这体现在意、行层次,使廉洁成为一种普遍认可并且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同时对行为发生导向作用。
  2.内化效应。廉洁教育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是通过教育和文化渲染,即通过“教化作用”把廉洁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培养、造就他们与廉洁相关的思想内涵和修身行为。我们可以发现从来自文化的视角整合廉洁教育,促使大学生廉洁教育有所突破和创新,即通过多种廉政文化产品为有形载体的实践活动介入廉洁教育,使廉洁教育入脑入心,实现廉洁教育效益最大化。同时廉洁教育成果又可以通过廉政文化为表现形式发挥作用,通过文化渲染和实践感知达成共识,即借助文化力量使外在的“廉”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廉洁教育内化机制的形成,提高廉洁教育整体效果。   3.传播效应。文化的传播会激发人们去理解、思考、构建与修正他们的认知和经验,也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个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廉洁教育介入廉政文化傳播,除了实现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外,还能产生文化控制、增值和分享的社会效果,把廉政文化从校园引向社会,发挥廉洁教育的引领功能,提升社会道德风尚,营造廉洁的社会文化生态。而这种生态环境又可以从更大广度和深度上引导大学生学习、理解、确信廉政文化,化概念为信念,化知识为行动,提升践行廉洁的自觉意识,使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自发产生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抗体,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洁教育的同构路径
  理清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洁教育的关系,通过识别、规划、实施、评价将这两个方面协调发展、融合渗透,形成二者的同构性思维,一定会相得益彰,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廉洁教育体系,确保二者均取得实效。
  (一)识别:探索廉政文化的先进形态,发挥廉洁教育的导向作用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思想为价值核心、以先进的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是廉洁理念和行为在文化上的具体体现,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价值趋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廉政文化是具有先进性的文化形态,因此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如何在多元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挖掘廉政文化具有先进特征的因子和元素是廉洁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南通大学解读张謇《家诫》,挖掘“南通张謇:《家诫》传世,警言流芳”的廉政文化内涵,诠释张謇如何以文化来提升子孙道德修养,以文化来规范其言行举止的良苦用心。这就是将高校廉政文化与廉洁教育深度结合的典型范例,能够发挥强烈的教育导向功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在其心中培育清正廉洁的理念和意识。
  (二)规划:凸显廉政文化的示范效应,构建廉洁教育的内容体系
  高校廉政文化要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的示范楷模作用,应作为一种具有引领文化价值的系统工程来积极规划和培育。一是要注重层次性。针对高校不同人群,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上要分类分层次分内容将不同群体为作用对象,以大学环境为发生范围,从价值机理、道德品质、情操修养、行为习惯等层面,规范与引导高校主体在廉洁意识方面的态度和意志力、行为和执行力。[3]二是要注重社会性。高校廉政文化的社会性是一重要特征,要用代表社会发展和时代主流的要素构建高校廉政文化内容体系,除了体现自身的文化理念,还要与全社会廉洁教育的内容有效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通过文化教育模式升级,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自觉抵制腐败文化的侵袭,成为健康的生活主流。[4]三是要注重特征性。要结合廉政文化自身的功能和价值,既要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要求,还要能够反映出廉洁教育的内涵、特征和规律,凸显廉洁教育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与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公民道德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等相结合,通过外部教育影响和内部刺激强化发挥规范作用,引导高校各主体形成共同的廉洁品质与行为方式。
  (三)实施:发挥廉政文化的载体功能,提升廉洁教育的德育成效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为学校营造风清气正、廉荣贪耻的文化氛围,更是作为有力载体丰富发展了廉洁教育的内涵,彰显了大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全面提升了廉洁教育的德育成效。
  1.以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为载体,让廉洁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南通大学开设江海廉政大讲坛,邀请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等在内的校内外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以廉政史话、廉政故事等为主要体裁内容和表现方式,以现代媒体作为载体,面向社会弘扬廉政文化,传播廉洁思想。该模式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社会影响也逐步扩大。这是按照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强化宣传,以人为本,因势利导,通过理想信念的引导和教育,发挥宣传舆论作用,使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树立远大理想,追求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诚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让“廉洁自律”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基本道德情感。
  2.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把廉洁教育作为校园廉政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廉政文化活动要注意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思想实际,运用各种平台和载体,强化“廉政文化”主题。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网络、报纸、橱窗、广播等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党团组织生活、廉政作品大赛、专题报告会、主题研讨会、演讲比赛、辩论大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在实践过程中普及廉政知识,传播廉政文化,培育廉政理念,弘扬廉政精神,真正做到让廉洁教育入耳入脑入心,自觉主动地付诸于实践行动中。
  3.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掘廉洁教育的社会资源,积极推进廉洁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有助于廉洁教育模式的拓展和完善。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有效路径,精心设计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亲和力高的廉政文化活动,挖掘大学“围墙”外的廉洁教育基地,通过搭建法制教育基地、党风廉政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载体,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注重在真实实践中体悟,在鲜活案例和实践场景中熏陶转化,提升自身认识的深度、思想的厚度和精神的高度。[5]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确保廉洁教育取得实效。
  (四)评价:强化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构建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
  廉洁教育是弘扬廉政文化,构建廉洁生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性工程。高校应以科学研究为依托,为廉洁教育进校园提供理论支持。
  1.高校应当发挥理论研究、理论宣示及学科人才优势,与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最直接充分地对接,使理论研究不限于书斋,使实践操作不限于经验,推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规范向示范的转化,理念向行为的转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之实效。如南通大学创办了公开发行的《廉政文化研究》杂志,举办反腐倡廉南通论坛,通过学理论证进行廉政文化的理论宣传教育,让广大师生接受廉政文化的教育与渲染,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2.高校党委要对大学生廉洁教育做好顶层设计,加强领导,科学谋划,统筹规划,把廉洁教育列入高校党委的规定议程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廉洁教育的长远发展计划和目标。要与党风廉政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建设、学风建设等工作同步推进,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明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基层党组织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形成以管理体制为保障、立体教学为中心、学科建设为支撑、社会配合为补充的廉洁教育工作体系。[6]通过各类措施合力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3.为廉洁教育的专业课程建设提供科学化的思路、模式和方法,填补传统德育内容的空白,确保廉洁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发展性、整体性和长效性。要为廉洁教育的载体建设、基地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创造条件,科学制定廉洁教育成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廉洁教育的科学化、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供保障,健全完善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徐雙俊.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范式及理论基点[J].廉政文化研究,2013(6):31-35.
  [2] 宋波.高校廉政文化内容体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3):30-35.
  [3] 张策华.论高校廉洁文化的基本形态[J].江苏高教,2015(2):9-11.
  [4] 李哓彤,张旭东,宋汉生,等.略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着力点与努力方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4(3):80-81.
  [5] 陈瑶,孙泊.高校德育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耦合机制[J].廉政文化研究,2011(3):61-64.
  [6] 官秀成.关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理性思考[J].高教论坛,2010(11):6-8.
  责任编校 陈 瑶
  Cooperative Paths and Polymerization Effects of Honest Administration Culture and Hones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NG Hongyan (School of Politics,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Jiangsu, China)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clean governance and hones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lp prevent corruption from its origin, motivate innovations in ethical systems, and realize identification of goals in nurturing intellectu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Management Theory, when honest education is put in the system of the ecosystem of clean governance, polymerization will be achieved through coupling, and effects of gradation, internalization and propagation will come into play for a combined mechanism of identificatio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In this way, the integration of cognition, emotion, sense and action will be realized, and a three-dimensional, multi-level clean administra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integrity education system can be formed to ensure that both should achieve tangible result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lture of clean and honest administration; integrity education; ecological management theory
其他文献
摘 要:基层党务公开是实现党内基层民主、改善党内监督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效载体。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黄家湾社区(贾洲村)自2005年初开始探索以“五事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党务公开工作,一举改变了上访大村、治安乱村的面貌,走上了文明、和谐、法治的发展道路。其经验与启示主要有:坚持党对党务公开的领导,顶层设计要与基层探索相结合,党务公开与居(村)务公开应一体推进,党务公开的关口要前
期刊
摘 要:自我合理化作为一种认知调适机制,其本质是通过重构自身行为的道德内涵以使其获得主观可接受性,从而减少认知失调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当行动者涉入腐败时,道德认知冲突往往使得他们诉诸自我合理化策略。具体而言,腐败涉入中的自我合理化策略主要包括八种类型,即合乎法律性、对责任的否认、对损害的否认、理所应得、有利对照、诉诸更高层的忠诚、功过相抵以及调整注意力。基于多渠道文本的编码分析呈现了腐败官员进行自我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提出和落实,是通过强化责任追究破解党风廉政建设难落实的政治策略,也是履行政党责任的理性实践。自建党以来,党始终坚持把追责问责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探索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历史经验。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职责不清、执纪不严、问责不实等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把政治纪律挺在最前沿;牢牢牵住“牛鼻子”
期刊
文章基于1998~2012年中國省级层面的反腐败数据,以省纪委书记异地交流为制度背景,研究了纪委独立性对反腐败力度的影响。由于纪委书记的异地交流打破了同级党委对纪委书记人事任免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纪委作为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具备相关工作经验的前提下,纪委书记的异地交流显著提升了区域内的反腐败力度;相比于纪委书记是本地晋升的省份,纪委书记是异地交流的省份其反腐败力度上升14%
期刊
摘 要:着眼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实施“三清示范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建设,既策应了净化优化政治生态目标定位,也符合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理念,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抓手。江苏省南通市“三清示范区”五年多来的建设实践在强化正风肃纪、突出源头治理、优化政治生态、狠抓统筹协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为进一步深化“三清示范区”建设,需要在提高认识站位、拓展载体平台
期刊
摘 要:初心使命作为党的思想建设范畴,具有重要的廉政价值,可以为构建廉政体系中的不想腐环节提供思想资源和技术支持。初心使命在实践运作中体现为岗位职责,初心使命失守是指党员干部在特定岗位上的职责意识淡化、弱化、异化。对教育系统15个违纪违法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利益诱惑情境—初心使命失守—贪腐行为”是初心使命失守衍生的贪腐行为的内在逻辑链条,凸显了初心使命的廉政价值及作用机制。因此应根据利益诱惑情境
期刊
清代承继前朝诸代遗风,创设了一套相对完備的官吏制度。然而,其选任制度,虽然以科目考试为取士主途,严格监考,不容幸进,但考试方式和内容则在一定意义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其监察制度,虽有详备的法典规章供官吏遵守、御史监察,但由于缺乏保障措施,御史往往不愿或不敢履行职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制度形同虚设;其奖惩制度,虽说对功臣义民皆有褒奖,但由于皇权至上,喜赏怒罚,则影响了奖惩制度乃至整个官吏制度的合理实施
期刊
摘 要:腐败问题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对象,近年来,国内大量学者不断对该问题进行阐释和讨论。根据文献计量学和引文空间分析理论,以CSSCI中1998~2015年的1686篇反腐败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知识可视化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对国内反腐败研究的学科基础和前沿热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学科基础方面,反腐败研究主要分布在政治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政治领袖的著
期刊
摘 要:十八大以来,系统性腐败现象的高发成为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系统性腐败多发于省域、部门,以及特定利益关系群体之中。而省域系统性腐败现象由于其危害的严重性,尤应得到理论与实务的高度关注。山西“塌方式腐败”案例是极为典型的系统性腐败,通过对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山西省纪委网站公布的腐败案例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腐败呈现裂变式扩散、官商勾结、地缘性、时间跨度长等特征,其深层次原因涉及权力共谋
期刊
摘 要: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价值、法律价值、社会价值和时代价值。从行动者-系统-动力学理论进行分析,目前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动力机制还存在着主体困境、制度困境、环境困境方面的问题。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动力机制应进一步提升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构建完善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制度体系,培育有利于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环境氛围,以期能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逐步营造“以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