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全面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将推进安龙县林业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生态文明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文明发展形态。换言之,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社会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而生态道德是调节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关系的总和。由此可见,生态文明的本质,讲的是地球生命之间的和谐,也就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人类在维护自身尊严、科学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界生命种群的尊严。谁危害了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滥杀野生动物、破坏森林植被、过度追求自身的利益而破坏生态和谐,不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更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是人类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基础,也是人类自身生存的基础。为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相继发布了《人类环境宣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二十一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都要求人类要科学有序地经营自然资源,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森林是统筹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摇篮。早在远古时期,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这是森林孕育人类文明的写照,人类在长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创造了语言和文字,认识了森林以及动植物、花鸟虫草等一切森林资源的价值取向。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少国家都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也制定发布了保护森林资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从法律的角度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二、结合本职工作实际,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我们在中央财政推广项目中重点建设“双增长”和碳汇产业双赢的集成示范项目。根据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向世界作出“到2020年中国将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13亿立方米木材蓄积”的政治承诺,根据中央部署,我们重点安排了困难地造林、大径材培育、森林资源培育优化、防护林优化配置和香榧、山核桃生态化培育等技术集成推广示范项目。
2.根据中共贵州省委提出发展8个方面技术的要求,结合林业科技实际,我们在林业科技项目设置时,重点考虑:①林业生物质能源的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项目。目前已安排了一批油茶、桐籽、乌桕、东京野茉莉、香榧等品种选育、培育、精深加工等研发项目。②林业新材料开发利用项目。目前光皮桦、杨树抗病虫害转基因项目已列题研究;在蝴蝶兰杂交方面,已获得200多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蝴蝶兰新品种;在仿珍贵树种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40余种珍贵树种花纹图案,制造出一批形状、花色、密度、抗强度、抗弯度等相似的珍贵树种新材料;在林产化工方面已立项研究,开展了从香榧假种皮、茶油、玫瑰花中提取植物精油和从山核桃壳等林物废弃物中制作流态化活性炭;还有灵芝活性成分提取等方面的研发。③林业加工研发项目。研究制造了竹子三维雕刻机、竹笋剥壳机、竹窗帘图案编织机和一批竹木精深加工的机械和工艺技术及新型胶粘剂工艺配方。④在森林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研究制定了一批国家林业行业和省级地方标准。⑤在现代林业发展技术方面,研究编制了《安龙县林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森林文化与生态安龙》等,开展了一大批经济林和用材林培育技术、防护林和村庄绿化的树种选育及配置模式、森林灾害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今后将进一步借助各方的力量,研究和普及林业科学技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①认真做好贵州省科技厅与林业厅会商的试点工作,在做好省科技厅建立的林业三个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工作的基础上,争取成立林业种苗花卉科研联盟。②积极争取省科技厅、国家林业局的科研和推广项目,重点围绕增加森林碳汇、抵消碳释放、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建设森林贵州、促进生态文明、缓解全省资源与环境约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展现代林业、提升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经济转型方面;提高林地效益、增加林农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开展研究与推广。③在研究创新方面,今后将重点实施“十大科技工程”,即:生物防护林质量提升科技工程、优质用材资源培育科技工程、人居生态林优化科技工程、森林保护与灾害防控科技工程、竹产业提升科技工程、生物质新材料创制科技工程、现代林业装备与信息化科技工程、休闲林业发展科技工程。④在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方面,今后将重点实施“三大推广应用行动”,即:林业科技示范体系建设行动、林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优化行动。通过上述“十大科技工程”和“三大推广应用行动”,使科学技术有效地支撑“森林安龙”发展,扎实推进安龙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生态文明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主要内容,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的文明发展形态。换言之,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社会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而生态道德是调节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关系的总和。由此可见,生态文明的本质,讲的是地球生命之间的和谐,也就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人类在维护自身尊严、科学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界生命种群的尊严。谁危害了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滥杀野生动物、破坏森林植被、过度追求自身的利益而破坏生态和谐,不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更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是人类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基础,也是人类自身生存的基础。为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相继发布了《人类环境宣言》、《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二十一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都要求人类要科学有序地经营自然资源,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森林是统筹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摇篮。早在远古时期,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这是森林孕育人类文明的写照,人类在长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创造了语言和文字,认识了森林以及动植物、花鸟虫草等一切森林资源的价值取向。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少国家都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国也制定发布了保护森林资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从法律的角度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
二、结合本职工作实际,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我们在中央财政推广项目中重点建设“双增长”和碳汇产业双赢的集成示范项目。根据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向世界作出“到2020年中国将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13亿立方米木材蓄积”的政治承诺,根据中央部署,我们重点安排了困难地造林、大径材培育、森林资源培育优化、防护林优化配置和香榧、山核桃生态化培育等技术集成推广示范项目。
2.根据中共贵州省委提出发展8个方面技术的要求,结合林业科技实际,我们在林业科技项目设置时,重点考虑:①林业生物质能源的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项目。目前已安排了一批油茶、桐籽、乌桕、东京野茉莉、香榧等品种选育、培育、精深加工等研发项目。②林业新材料开发利用项目。目前光皮桦、杨树抗病虫害转基因项目已列题研究;在蝴蝶兰杂交方面,已获得200多种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蝴蝶兰新品种;在仿珍贵树种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40余种珍贵树种花纹图案,制造出一批形状、花色、密度、抗强度、抗弯度等相似的珍贵树种新材料;在林产化工方面已立项研究,开展了从香榧假种皮、茶油、玫瑰花中提取植物精油和从山核桃壳等林物废弃物中制作流态化活性炭;还有灵芝活性成分提取等方面的研发。③林业加工研发项目。研究制造了竹子三维雕刻机、竹笋剥壳机、竹窗帘图案编织机和一批竹木精深加工的机械和工艺技术及新型胶粘剂工艺配方。④在森林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研究制定了一批国家林业行业和省级地方标准。⑤在现代林业发展技术方面,研究编制了《安龙县林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森林文化与生态安龙》等,开展了一大批经济林和用材林培育技术、防护林和村庄绿化的树种选育及配置模式、森林灾害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今后将进一步借助各方的力量,研究和普及林业科学技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①认真做好贵州省科技厅与林业厅会商的试点工作,在做好省科技厅建立的林业三个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工作的基础上,争取成立林业种苗花卉科研联盟。②积极争取省科技厅、国家林业局的科研和推广项目,重点围绕增加森林碳汇、抵消碳释放、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建设森林贵州、促进生态文明、缓解全省资源与环境约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展现代林业、提升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经济转型方面;提高林地效益、增加林农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开展研究与推广。③在研究创新方面,今后将重点实施“十大科技工程”,即:生物防护林质量提升科技工程、优质用材资源培育科技工程、人居生态林优化科技工程、森林保护与灾害防控科技工程、竹产业提升科技工程、生物质新材料创制科技工程、现代林业装备与信息化科技工程、休闲林业发展科技工程。④在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方面,今后将重点实施“三大推广应用行动”,即:林业科技示范体系建设行动、林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优化行动。通过上述“十大科技工程”和“三大推广应用行动”,使科学技术有效地支撑“森林安龙”发展,扎实推进安龙的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