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叶圣陶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那么,作文教学我们要关注什么呢?
第一,抓好作文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杰作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让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 等级打分,激励学生
具体做法是将作文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等,前三个等级再分为上、中、下三个等次。在第一次评定时,教师有意识控制优秀人数,只有极个别作文可打优秀,修改后有进步的可升级。由于等级很多,上升的空间加大,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抓住其进步点和闪光点,稍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家校结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久写作兴趣。
3. 师生同评,写有所成
讲评时,让学生当堂宣读自己写的作文,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哪些作文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在学生积极踊跃发言之后,教师再宣读作文评语,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适当给予表扬并鼓励学生再去发现问题,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自己体会鉴别文章得失的方法。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同评这一过程,找到了纰漏,就会仔细回忆,开动脑筋,认真写好自己的作文。
4. 征集、整理学生的优秀作品,形成文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如 “作文报”“日记精品集”“优秀考场作文集”等。
5. 组织各种作文比赛,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第二,教学生写“生活”。小学生写作文,一个主要毛病是内容空洞,没有具体、细致的描述,只有抽象的、概括的介绍,反映不出个性,再现不出特征。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对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的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起来,充实起来。
怎样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
1. 结合阅读教学,唤起学生重视观察生活
只有认识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不少范文,所写者小,所见者大。若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索,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视。
2. 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1)由表及里,深入思索。比如,写一个人,要把观察到的语言、动作等与他平时的所作所为联系起来,深入分析,弄清人物的本质特点。(2)由点到面,目力集中。观察,宜“细”不易“粗”。走马观花,只能“见大不见小”,写出来也免不了“一般化”。只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落实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具体事物上面,才能发现特征,辨别异同。(3)由分到合,先分后合。观察某一个人或某一件具体事物时,要 “化整为零”,从各个侧面去看。(4)由此及彼,展开联想。比如写人,要能够通过察言观色、听话听音等来联想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够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行动描写等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5)随手采撷,及时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也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随时记录观察、思索所得的习惯。
3. 让学生谈体会,运用典型引路
有的学生观察生活比较细致,联想比较丰富,思路比较开阔,作文写得比较生动、深刻。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平时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体会和经验,让他们现身说法,同学们听了,不仅觉得亲切,受到的启发也会很大。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妨让那些不注意观察的同学谈谈“写不出”的苦楚,从“另一面”给大家以启发。
4. 化难为易,有步骤地进行序列训练
要通过做小型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草一木”“一鸟一石”的片断练习,训练学生具体观察和细致描写的基本技能。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基本功练扎实了,不愁写不好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文章来。
5. 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观察生活的自觉性
第三,教学生学会表达。所谓表达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看到、听到或经历的事情表现出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例如,有的文章过渡句或过渡段很突出;有些文章的标点符号很典型;有些文章结构清晰;还有些文章的修辞方法运用生动准确……教师就应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仿写,通过各种仿写的训练,达到会写的目的。其他类似的训练方法还有:扩写、缩写、改写、补写等。
(瓦房店市)
第一,抓好作文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杰作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让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组织参观、游览,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 等级打分,激励学生
具体做法是将作文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等,前三个等级再分为上、中、下三个等次。在第一次评定时,教师有意识控制优秀人数,只有极个别作文可打优秀,修改后有进步的可升级。由于等级很多,上升的空间加大,对那些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抓住其进步点和闪光点,稍有进步便予以升级。同时辅以“表扬信”等通知家长的形式,家校结合,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持久写作兴趣。
3. 师生同评,写有所成
讲评时,让学生当堂宣读自己写的作文,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哪些作文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在学生积极踊跃发言之后,教师再宣读作文评语,学生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适当给予表扬并鼓励学生再去发现问题,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自己体会鉴别文章得失的方法。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同评这一过程,找到了纰漏,就会仔细回忆,开动脑筋,认真写好自己的作文。
4. 征集、整理学生的优秀作品,形成文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如 “作文报”“日记精品集”“优秀考场作文集”等。
5. 组织各种作文比赛,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第二,教学生写“生活”。小学生写作文,一个主要毛病是内容空洞,没有具体、细致的描述,只有抽象的、概括的介绍,反映不出个性,再现不出特征。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对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的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起来,充实起来。
怎样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
1. 结合阅读教学,唤起学生重视观察生活
只有认识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不少范文,所写者小,所见者大。若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索,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视。
2. 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1)由表及里,深入思索。比如,写一个人,要把观察到的语言、动作等与他平时的所作所为联系起来,深入分析,弄清人物的本质特点。(2)由点到面,目力集中。观察,宜“细”不易“粗”。走马观花,只能“见大不见小”,写出来也免不了“一般化”。只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落实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具体事物上面,才能发现特征,辨别异同。(3)由分到合,先分后合。观察某一个人或某一件具体事物时,要 “化整为零”,从各个侧面去看。(4)由此及彼,展开联想。比如写人,要能够通过察言观色、听话听音等来联想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并能够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行动描写等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5)随手采撷,及时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也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随时记录观察、思索所得的习惯。
3. 让学生谈体会,运用典型引路
有的学生观察生活比较细致,联想比较丰富,思路比较开阔,作文写得比较生动、深刻。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平时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体会和经验,让他们现身说法,同学们听了,不仅觉得亲切,受到的启发也会很大。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妨让那些不注意观察的同学谈谈“写不出”的苦楚,从“另一面”给大家以启发。
4. 化难为易,有步骤地进行序列训练
要通过做小型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草一木”“一鸟一石”的片断练习,训练学生具体观察和细致描写的基本技能。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基本功练扎实了,不愁写不好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文章来。
5. 激发热爱生活的热情,提高观察生活的自觉性
第三,教学生学会表达。所谓表达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看到、听到或经历的事情表现出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例如,有的文章过渡句或过渡段很突出;有些文章的标点符号很典型;有些文章结构清晰;还有些文章的修辞方法运用生动准确……教师就应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仿写,通过各种仿写的训练,达到会写的目的。其他类似的训练方法还有:扩写、缩写、改写、补写等。
(瓦房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