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生在恰当的时候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无论我如何努力试图找到更准确、更精练的语言界定,依然觉得不能将其含义完全恰当地表达出来。似乎它一直在变,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难以把握。它可能是伴随着我们的熟悉的奇妙感悟,也可能是偶尔在我们视野边缘捕捉到的、言语难以表述的真实,但是它的的确确发生在我每天的教育生活中。
  故事是描述这种真实的最好方式,还是用故事说话吧。
  遇上“仙儿”一样的孩子
  九月的阳光和刚刚入学的孩子一样,绚丽而又纯净。
  此刻,我站在教室门口,等待上课铃声响起。我总是习惯于热情地注视每一位学生,看到那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明亮的双眸,看到桌子上摆放整整齐齐的学习用品,伴随着从心底而生的幸福,我情不自禁地面露微笑。
  突然,我的眼睛定格在教室的后门,那里新添了一张桌子,座位上是一张陌生的面孔,估计是新来的孩子吧。我走到他的身边,微笑着问:“你叫什么名字?原来在哪里上学?”还未等孩子开口,其他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说道:“他是留级生……”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再看看桌子上光光的,书包在地上放着,拉链没有拉上。我轻轻地说:“赶快准备上课用品吧。”他依然慢吞吞地拿书包、掏东西……丝毫不顾上课铃已经敲响了。
  课堂上,我的眼光不自觉地往后门那儿瞅,他似乎对我的课堂不感兴趣,对我也不感兴趣。因为他很少抬头,手中摆弄着一根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调整语速,提高声音,这个对大部分孩子有效的方法,对他来说是无济于事。我走到他面前,拿掉他手中的玩具,还没等我转过身去,一切照旧。
  我微微皱了皱眉,心中有几分的不悦,又一个“问题孩子”!
  趁着学生写作业的时候,我打量着这个孩子:瘦小的身躯上顶着一个大脑袋,头发又长又脏。一节课下来,我发现这个孩子最显著的特点——无论什么时候看他,眼神总是游离的,很少有和老师的目光对视的时候。
  课下和孩子原来的班主任交流时,他哈哈大笑:“那孩子啊,简直是个“仙儿”,你看他那双小眼睛,总像睁不开似的。人常说‘小眼聚光’,可是那双眼睛发出的光很少有神,令人捉摸不透,眼神总是飘呀飘的,没有定性。有时间,你尽管去琢磨吧……”那眼光仿佛刻在了我的心里,我还知道了他的名字叫斌。
  头脑中立刻想起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关于问题学生的一句话: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有一位“来自地狱的学生”,没精打采地坐着,像个幽灵。
  被这个孩子所困
  我承认是斌“锁住”了我的心。课上、课下我的目光常常被坐在角落的斌所吸引。
  我强调了无数遍,他依然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准备好上课的学习用品,这应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课堂上我讲课时,他不知在写什么;大家看书,他偏偏要打开练习册;大家写练习册,他却又拿出口算卡……我多次帮他合上,放到桌子一边,过不了5分钟,他又会拿着其他的什么。印象中他也很忙,但总是和大家忙得不一致。我订正习题的答案,他很少看,似乎总是和我做对。
  每当我批改他的作业时,眉头就会拧成疙瘩。倒不是错得一塌糊涂,而是每一题都多多少少有点遗憾,比如:要么需要带单位忘带了,需要写答语的不写,需要列出计算过程的省了,要么就是字体根本看不清……这些问题,如果他能接受老师的建议或者上课认真听讲,是完全可以纠正和避免的。而这个叫斌的孩子,只管我行我素,凭着感觉在“飘”,还真有点“仙儿”的感觉。
  我还发现,课下很少有学生和他玩,他的世界就是教室后门的那个角落,一个人一张桌,桌子上永远是满满的。窗外孩子们的生龙活虎似乎和他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习惯于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我的结论是,这个孩子的成绩不算太差,只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靠谱,就是大家常说的“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如果是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早就暴跳如雷了,现在,我虽然学会了冷静和忍耐,但是斌时时在挑战我的忍耐极限。
  偶尔我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发呆,大脑中全是斌的身影,重重叠叠的。我真想变成一只小蜜蜂,钻进他的大脑袋中,看看他到底在想什么。想起了那个同事意味深长的眼光,看来我真的被这个孩子“困”住了。但是我不甘心,竭力想把他从僵化的麻木状态中唤醒。
  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摸他的心
  无可奈何,我拨通了孩子爸爸的电话。十几分钟后,那个高高大大的、黝黑的汉子来到办公室,说他是跑出租车的,接到电话,扔下手中的生意马上来了。从和孩子爸爸的交流中我知道了一些情况:孩子的家在离学校较远的郊区,开车最少也得二十分钟。每天早上爸爸出门顺便捎上孩子上学,中午寄托在学校周围的午托班上。因为下午放学早一些,爸爸还得做生意,孩子就自己坐车回家。我问:“为什么不就近上学呢?”他说:“村里的教学质量差,已经没有几个孩子了,大家都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出来,接受好的教育,起早贪黑的,再苦再累不都是为了孩子嘛!”说完,他憨厚地笑了笑……我很尴尬,也勉强挤出一点笑容,算是“附和”吧。
  接着他又问:“孩子在学校还可以吗?”我实在不忍心罗列这个孩子的“种种罪状”,只是随口说出:“挺好的,其实这么小的孩子也挺不容易的。回家就说老师觉得他每天都在进步,继续努力!”
  斌的家长乐呵呵地走了,可我有点心酸,说不出的难受,为我,还是为斌?
  第二天,我提前走进教室,孩子们在整齐、有序地背口诀,依然是那悦耳的、常让我陶醉的声音。而斌却沉醉在他的世界里,手中好像拿着一张喜羊羊的贴画摆弄着。我把斌拉到了教室外边,他低着头,不知道眼睛在看什么。我真诚地说:“昨天你爸爸来学校了,老师才知道,你这么小的年纪,每天跑这么远来上课,中午也不能回家,很不容易的,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不经意间他突然抬了头,我感觉他的视线与我的视线对接在一起,他的眼珠动了一下,我突然有一种预感:这个学生可能会好了!那一次目光的对视,我仿佛听到了阳光的声音,轻柔而又婉转。
  破天荒地,斌第一次在课前主动准备好了学习用品。我紧抓机会,夸张地表扬“今天斌的学习用品摆得最整齐”,同学们把眼光齐刷刷地转向斌,他的脸有点红,我终于看到了他的眼睛,小眼睛里分明透着“诡笑”,也是很美的……
  从那以后,奇迹真的发生了,他真的渐渐好起来了。我看见,他上课在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每当我轻轻走过他的身边,他的腰总是再挺一挺。我还安排了一个性格开朗的同桌,帮助他纠正不良课堂行为……我看见,课下他和同桌在下五子棋;我看见,他在费劲地拿着拖把拖地,和别的孩子一样认真地值日;我看见,他的那双小眼睛越来越有神,如果课堂上我们的目光对视,我看到了那双眼睛是专注的。相应地,他的字也进步了,我高兴地在他的作业本上批着“老师最喜欢你的作业”“很高兴看到你每天都在进步”。课堂上,我常不由自主地往后门那个角落多看几眼,用赞许的、期待的、信任的眼光,去寻求和斌的眼光对视的那一瞬间……
  我知道,孩子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已经触动,教育的力量也开始显现。或许这就是教育的美丽,因为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些智慧,心与心之间更加贴切。
  我想到《圣经》中有句话:“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摸他的心。”也许师生之间也需要一点心的沟通。我认为,心的沟通是需要条件的,这里有一种说不清的“缘”,可能是一个痛惜的眼神,一句称赞的话语,一个亲切的动作……但这“缘”一定来自教师持之以恒的关怀与守候。
  教育的真谛是情感的兑换
  每个班、每节课总有一些“慢半拍”的学生,有先天因素,也有之前知识积累不够或者当堂学习不认真等原因。优等生考验的是教师的智商,问题学生挑战的是教师的情商。正是因为斌,我知道自己应该更加用心地对待那些难懂的学生。
  心灵的需求是微妙的,“读”懂心灵就要从这些微妙处着手。倾听孩子的话,读懂孩子的心,这些或许与分数无关,但它如一粒种子,埋藏在孩子的生命中,某一天的某一时刻,它会突然被唤醒,影响孩子的生命。艾略特说过:“每天过去的时候,回头想一想,今天有没有谁因为自己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而使得精神获得一种舒展,如果有,那今天就没白过。”这句话说到我的心里!育人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的过程,而是心与心的互动,是情感的兑换,是生命唤醒生命的过程。
  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这是我在18年教育生涯中慢慢悟出来的。但是我坚信:世上总有各式方法,适合各式孩子。只要你愿意去找,一定能找到比“请家长”“站墙角”“罚作业”“简单说教”更好的方式,去唤醒那些让人头疼的灵魂。也许我们更主动一些,去亲近他们、观察他们,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手段,让教育发生奇妙的作用。这条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你我都在路上。
  (作者单位:河南鹤壁市山城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赵霭雯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研究了含有多个非线性时滞的非光滑Volterra积分系统附有状态终端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分别在一定前提下导出了最优控制的必要条件、最优控制的充分条件、near-optimal控制的
首先给出了C~n中单位多圆柱D~n上准凸映射f关于Jacobin矩阵J_f(z)的偏差定理.该定理是单位圆盘凸函数的偏差定理在多复变中的推广.其次得到了Banach空间单位球上准凸映射的偏差
美国是最先发起有效辩护的国家,辩护律师需依法履行自身的辩护义务,在法律赋予权利范围内为被追诉人积极辩护,提出有助于减轻被追诉人罪行甚至免除罪行的有效辩护意见,便于能
锁模激光器是激光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全保偏被动锁模掺镱光纤激光器,具有方便集成、体积小、稳定性好的有点,成为超快激光领域的研究热点。掺镱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具有广泛的科学价值和工业应用价值,由于掺镱光纤光-光转换效率高,热光特性好,能够提供高能量和高峰值功率的超短脉冲,成为微纳加工、生物成像、大型激光装置的理想光源。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非线性放大环形镜(NALM)原理,介
如今的孩子们会将抨击教育体制作为自己的一种乐趣,哪怕尝试千百次都是无果而终,也丝毫不能消减他们的抨击热情,他们就像一群英武神勇、桀骜不驯的斗士。你如果试图让他们理解、
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世界贸易组织案提出了GATT1994第20条一般例外的适用性问题。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推翻了以往案件采用的"假设"分析方法,转而个案分析是否可以援引第20条例外
课堂观察作为评课重要的方式,需要在有效性上进一步得到提升。以课堂观察视角的选择为基点,聚焦教学中活动有效性、"问"的有效性、"答"的有效性,从学生、研究者、实践者三种
采用批次发酵方式研究了太湖蓝藻产沼气潜力,并进行了理论值推算。同时采用复合折流板反应器(ABR)工艺,进行了太湖蓝藻厌氧发酵的中试运行,以评估ABR工艺处理蓝藻的可行性。研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