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新理念的指引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凸显出来,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是此次新课改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如何使教师树立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1.“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主要指通过教师教学,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或教得认不认真为衡量标准,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或收获不大,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很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苦,而没有得到应有发展,那么就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决定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它将是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2.有效课堂教学应处于最佳投入状态
课堂中学生的投入状态指学生自觉学习的程度。一般说来,主动投入学习的效果优于被动投入;实际参与学习的程度指学生参与学习的水平与实际掌握的程度;深层参与学习的效果优于表层参与。
目前,研究者普遍将是否引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及学生学习实效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学有效性高低的重要指标。国内学者有实验研究揭示: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并进行讨论的课堂教学,其效果优于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被动参与学习状态。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做到:(1)引发学习者情感体验,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2)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3)提出富有挑战的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为;(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激发并保护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课堂教学结束后又保持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3.关于有效性的标准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多地体现了教学的价值追求,它的标准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学生学习角度看,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习效率(有限的时间掌握多少内容);第二,学习结果(学生学习变化、进步状况);第三,学习体验(学生学习感受,在学习活动中伴随或生发了哪些心理体验等)。从教育学角度看,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了哪些发展,如三维目标整合情况,预设性发展,以及生成性发展,等等。
4.有效教学的提问要把握恰当的提问时机
讲求课堂艺术,巧设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并不是什么时候提问,提出什么问题都能启发思维,发展能力,提高智力。选择提问的时机相当重要。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个教师必须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认真研究并把握学情,适时提出问题,巧妙加以引导,因为提问的火候未到,学生难以出现积极反应;错过了良机,也难以发挥提问的最佳效应。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愤”、“悱”之时。这时提问定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反复求索。
5.打造“时政性”课堂
时政性是政治课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政治课堂的时政性主要表现为教师将当前的时政要闻融入教学过程中,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现在的政治教学如果还不关注时事,不渗透时政的话,课堂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变得枯燥而乏味,这就要求教师打造“时政性”课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成立“时事沙龙”,引导他们多看新闻,多读报纸;举行课前“新闻大家说”,促进时事信息的交流;开展时政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每周进行“时事辩论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精神。这种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强化本学科的德育功能;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6.备课时应关注学生,充分了解学情,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前苏联一位著名教育家指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每一位优秀教师工作中的座右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这一主体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新需要时,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身心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通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等,在合作与交流中实现教学任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内动力,帮助学生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可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多一些安排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启发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挖掘潜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经历学习的学科知识。要关注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在备课时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问题,供学生有选择地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7.明确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立场、观点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主流价值,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8.构建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实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都应注重实效。
在教师主导上,应做到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难点处理恰当,教学媒体选用恰当,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善于高层启发,教法灵活,组织学生参与教学主体活动,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应做到学生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运用旧知,积极探索,获取新知;学生能积极思考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勇于实践创新,动脑、动口、动手;开展协作学习,课堂气氛和谐,使学生善于归纳小结。
如何使教师树立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1.“有效教学”的定义
“有效教学”主要指通过教师教学,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或教得认不认真为衡量标准,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或收获不大,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很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苦,而没有得到应有发展,那么就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决定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如何,它将是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2.有效课堂教学应处于最佳投入状态
课堂中学生的投入状态指学生自觉学习的程度。一般说来,主动投入学习的效果优于被动投入;实际参与学习的程度指学生参与学习的水平与实际掌握的程度;深层参与学习的效果优于表层参与。
目前,研究者普遍将是否引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及学生学习实效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学有效性高低的重要指标。国内学者有实验研究揭示: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并进行讨论的课堂教学,其效果优于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被动参与学习状态。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必须做到:(1)引发学习者情感体验,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2)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3)提出富有挑战的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为;(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激发并保护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课堂教学结束后又保持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3.关于有效性的标准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多地体现了教学的价值追求,它的标准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学生学习角度看,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习效率(有限的时间掌握多少内容);第二,学习结果(学生学习变化、进步状况);第三,学习体验(学生学习感受,在学习活动中伴随或生发了哪些心理体验等)。从教育学角度看,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了哪些发展,如三维目标整合情况,预设性发展,以及生成性发展,等等。
4.有效教学的提问要把握恰当的提问时机
讲求课堂艺术,巧设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并不是什么时候提问,提出什么问题都能启发思维,发展能力,提高智力。选择提问的时机相当重要。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个教师必须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认真研究并把握学情,适时提出问题,巧妙加以引导,因为提问的火候未到,学生难以出现积极反应;错过了良机,也难以发挥提问的最佳效应。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愤”、“悱”之时。这时提问定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反复求索。
5.打造“时政性”课堂
时政性是政治课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政治课堂的时政性主要表现为教师将当前的时政要闻融入教学过程中,以增强政治教学效果。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现在的政治教学如果还不关注时事,不渗透时政的话,课堂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变得枯燥而乏味,这就要求教师打造“时政性”课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成立“时事沙龙”,引导他们多看新闻,多读报纸;举行课前“新闻大家说”,促进时事信息的交流;开展时政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每周进行“时事辩论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精神。这种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强化本学科的德育功能;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6.备课时应关注学生,充分了解学情,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前苏联一位著名教育家指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每一位优秀教师工作中的座右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学生这一主体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新需要时,才能真正促使学生的身心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通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等,在合作与交流中实现教学任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内动力,帮助学生形成稳定、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可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多一些安排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启发思维,培养创新精神,挖掘潜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经历学习的学科知识。要关注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在备课时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问题,供学生有选择地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7.明确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立场、观点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主流价值,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
8.构建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实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都应注重实效。
在教师主导上,应做到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难点处理恰当,教学媒体选用恰当,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善于高层启发,教法灵活,组织学生参与教学主体活动,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应做到学生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运用旧知,积极探索,获取新知;学生能积极思考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勇于实践创新,动脑、动口、动手;开展协作学习,课堂气氛和谐,使学生善于归纳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