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气的误操作是最主要、也是最严重的电力生产恶性事故,其显著特点是波及广,造成的后果往往难以估计。电气误操作的发生通常是突发性的,猝不及防的误操作导致母线短路,不仅会损坏电气设备、破坏电网的稳定性,而且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鉴于此,找到人为的电气误操作的原因并及时预防分外重要。
[关键词]电气设备;误操作;原因
中图分类号:TM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7-0341-02
电气倒闸这项工作,在变电站、发电厂的运行中既复杂又精细,尽管《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对电气的规范操作有明确说明,各大发电、供电企业也为了安全生产做出努力,然而人为的电气误操作事故仍有发生,这已经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鉴于此,对电气误操作的发生原因展开分析,并制定预防性的安全措施对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一、电气误操作的原因
1.主观人为原因
作为电气设备的直接使用者,工作人员的人为错误是导致电气误操作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操作违规。比如操作时没有使用操作票,或者使用了不符合规定的操作票、未对电气设备的名称和编号进行严格的审核、擅自解锁、没有在监护下操作、未经允许推带电线路接地刀闸以及带地线的合闸等。
二是状态不佳。工作人员因各种因素导致精神状态较差,如生病、熬夜、酗酒、家庭矛盾、失眠、生活工作压力、与同事之间的矛盾等,以至于不能集中精力操作设备,造成错误听令、走错间隔、看错或没有看清設备编号等。
三是操作不熟练。比如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工人,因为对电气设备的性能不了解,实际操作水平较差,不熟悉设备的位置,没有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操作等。
2.客观设备原因
客观设备原因主要包括:电气设备的编号不够规范和清晰、刀闸和开关的分合位置没有明确标识;安装不得当,给工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不便;防失误的装置出现故障,因为长时间的不操作导致的设备生锈、调度通讯不够畅通等。
3.环境原因
比如操作现场的照明不够、雨雪雾等恶劣环境,导致工作人员无法看清设备的标识,因为走错间隔导致了误操作。
4.技术原因
4.1 工作人员在电气操作时对发受令的执行不够严格
①发令者没有受用标准、统一的调度术语,或者在发令时没有使用普通话,以至于发出的指令不够清晰,让受令人误解,导致了漏项操作。
②没有受用双重编号的发受令,由于设备名称的谐音导致的误操作。
③没有重复发令和汇报的内容,发令方对受令人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职责。
④受令人个人状态萎靡不振,不能集中精神听取电气操作命令。
4.2 操作票的填写不规范
①负责填票的工作人员盲目地套用相似的操作票,以至于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操作票的准确性。
②填票人没有严格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的规定填票,不能执行“每张操作票只能填写一项操作命令”的制度。
③操作票填好后没有进行严格的“三审查”,也就是填票之后的审查、值班负责人的审查以及监护人的审查。
4.3 操作之前没有根据相关规范做出电气设备的安全评估
①操作之前,工作人员不熟悉电气系统的运行方式,没有一一核对电气的名称、状态、位置以及编号。
②操作之前,工作人员没有对操作任务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没有分析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没有核对操作票、工作票与调度令。
③检修人员在调试开关或者刀闸之前,没有做好万全的误操作防护措施,运行人员也没有亲临现场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
④在投保护连接片之前,对连接片两头的对地电压没有进行仔细测量。
4.4 电气操作过程缺少规范性
①监护人没有严格监督电气操作者的行动,导致其一边操作电气设备一边做无关紧要的事情。
②在电气设备的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比如复唱票、操作后逐项打钩等,以至于漏项问题频频发生。
③电气运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较差,没有精湛掌握操作技术,缺少自主操作的工作意识,操作者与监护者没有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
④操作过程中遇到不明之处,在未能确认的情况下自行更改操作票的内容。
⑤没有操作票的时候进行操作或者单人操作。
⑥不能严格贯彻安全防护措施,接地之前直接省略了验电这一关键环节,或者在验电之后没有立刻接地。
4.5 技术措施不到位
①防误操作的闭锁功能失去效果。
②工作人员未经上报擅自使用了电气设备钥匙。
③通讯设备出现问题。
④微机防误操作装置的试验标准不统一,在检查、修护的过程中无法确认装置是否正常。
⑤现有的安全设施不合格。
⑥照明条件较差。
⑦没有双重编号或者双重编号不够清楚。
⑧在应用闭锁程序时,电气闭锁不够认真,以至于解锁时失去了防止电气闭锁误操作措施。
5 管理原因
5.1 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不佳
规章制度与技术规程是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工作人员落实日常工作的根本保障,制度、标准、条例的完善与否、与现场情况符合与否非常重要。由于规章制度、技术规程不够全面、不符合电气设备运行现状,以至于给工作人员造成误导,引起危险事故。最近几年,在制度方面很多企业都在狠下功夫,保证了制度的完善与健全,然而在制度的执行方面却不容乐观,导致完善的制度成了一纸空文。同时,管理人员没有认真学习规章制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对新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工作前没有制度这项理论依据,仅凭个人经验开展工作、做决策;负责电气设备运行和检修的工作人员为了图方便,经常出现倒项、漏项以及跳项等误操作,甚至将一张操作票上有多个操作项目,这些问题都潜在的埋下了误操作隐患。 5.2 防误闭锁的装置管理不够严格
①工作人员缺少培训,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对防误闭锁装置的了解不够全面,以至于经常出现强行解锁现象,最终酿成了危险事故。
②防误装置的钥匙缺少严格的监管,很多工作人员擅自使用钥匙解锁设备。
③防误操作工作的责任没有完全落实,由于职责不明确导致对防误装置的检修维护不够重视,当防误装置出现故障后,没有在第一时间内进行维修,或者维修不恰当,导致装置卡涩甚至失效。
④对防误装置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认真。
5.3 无法落实反违章工作
这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内容,关系到全体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但实际却是无论管理者还是员工,对反违章工作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个人保护班组、班组保护车间、车间保护工厂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反违章工作没有章法可循,奖惩标准不明确,员工的整体安全意识较差。除此之外,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也不够严格,在制定考核制度时,企业也没有针对管理责任做出明确说明,让考核失去了本质意义。
二、电气误操作的预防措施
1.加强操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一是重视操作人员的考核,若想获得操作令,必须通过严格、系统的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才行,操作令的发受资格只有具备资格的工作人员才拥有,同时对安全责任问题应予以明确。
二是操作令在发受前,必须开通录音电话,发受双方清晰交换单位、姓名等基本信息,确认双方有发受资格后才能发受操作令。当受令方接到任务后,应将调度人员的基本信息、发令时间以及操作内容等详细记录,记录完毕后根据电话录音再次核实,若有不明之处应当即询问。根据接到的操作任务,受令方委派具备资格的设备操作者与监护者,结合当时设备的装备与运行情况,对操作任务做出详细的布置,将工作重点、工作任务以及安全防护措施一一讲明,如接地刀闸、接地线的拉合与拆卸、电气设备的状态转换以及保护头退等情况。当操作者与监护者核对无误后,再在受令方的指导下完善设备操作之前的准备工作[1]。
三是在接到操作任务之后,首先要做的是分析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做出客观评估,制定安全防护措施。通过评估,确定可以操作之后,需要严格、正确的填写操作票,在操作票送审之前,应反复对照模拟图版确认无误。操作票只有在单一操作以及突发事故的应对时,才能不开具,除此之外的所有操作都应有操作票,且一个操作任务对应一张操作票,工作完成后需第二次确认。
2.提高操作现场的规范性
一是根据相关的规定要求,应将调度双重编号标识牌设置在电气设备的前、后指定位置,书写设备名与编号的字迹必须规范清晰,能够辨认,标识牌的颜色与材料应该鲜明,达到警示效果。最新投入使用的设备,应该在第一时间更新标识牌,防止工作人员看错误入、误操作的现象发生[2]。
二是操作现场的照明条件要理想,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清晰的看清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标识牌;操作现场禁止喧哗,以便于工作人员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操作设备;操作现场的卫生、温湿度、空气的畅通要符合要求,给电气设备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三是相对重要的配电屏、电气设备控制箱,一旦开始操作,必须将防护罩罩在马上结束转换装填的开关上,以免出现误碰造成意外事故。电气设备在检查、维护、试验工作的过程中,如果需要部分断电,必须为周边设备采取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以免发生误碰现象。
3.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
一是强化工作人员的意识教育:在实际的设备操作中,没有绝对的安全。工作人员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设备操作,才能尽量杜绝误操作的发生。身为安全生产的负责人,车间主任应该立足于最近的工作情況、天气情况,积极组织各种安全防范活动,与员工一起学习安全文件,从典型的事故案例中汲取教训,提高员工们的安全意识,真正认识到误操作、违章操作的危害性。通过征文、演讲、有奖问答等活动形式落实“责任和忠诚”的观念教育,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基层管理者应深入员工群体,积极互动,了解员工的生活、工作,为员工解决难题困惑,使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减少误操作[3]。
二是重视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每天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每季一评”的方式,同时结合员工的岗位与专业,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在提高员工技术水平的同时,又要加强对检修规程、安全规程、新进设备及运行操作的学习,保证每位员工都能理解设备的操作规程以及安全防范措施。分析经典事故案例,提倡员工结合事故提出防范措施,通过现场提问、教考分离、班组讲座以及现场模拟的方式,实现最佳的培训效果;用物质与精神奖励来鼓励考核成绩优异的员工,激发员工们的竞争意识。
4.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一是上班前、下班后召开会议:班前会主要是分析当日的操作任务、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设备的运行方式等,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强调注意事项,调整员工的精神状态;班后会主要是对当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纠正不规范的设备操作。
二是提高操作任务的合理性:以“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作为电气设备操作的准则,制定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管理网络以及操作要求,同时抓好计划、安排、检查、总结以及考核五个环节,禁止无操作票的操作;做好设备钥匙的管理,不允许出现监管不到位、跳项、漏项以及合并项的操作[4]。
三、结语
电气设备的误操作,很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造成误操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仔细分析误操作的原因、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安全制度、落实防护措施,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甚至杜绝误操作事故。
参考文献
[1] 郝进,平轶玲.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6,(23):162-162.
[2] 刘林.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电子世界,2016,(22):168.
[关键词]电气设备;误操作;原因
中图分类号:TM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7-0341-02
电气倒闸这项工作,在变电站、发电厂的运行中既复杂又精细,尽管《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对电气的规范操作有明确说明,各大发电、供电企业也为了安全生产做出努力,然而人为的电气误操作事故仍有发生,这已经严重阻碍了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鉴于此,对电气误操作的发生原因展开分析,并制定预防性的安全措施对企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一、电气误操作的原因
1.主观人为原因
作为电气设备的直接使用者,工作人员的人为错误是导致电气误操作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操作违规。比如操作时没有使用操作票,或者使用了不符合规定的操作票、未对电气设备的名称和编号进行严格的审核、擅自解锁、没有在监护下操作、未经允许推带电线路接地刀闸以及带地线的合闸等。
二是状态不佳。工作人员因各种因素导致精神状态较差,如生病、熬夜、酗酒、家庭矛盾、失眠、生活工作压力、与同事之间的矛盾等,以至于不能集中精力操作设备,造成错误听令、走错间隔、看错或没有看清設备编号等。
三是操作不熟练。比如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工人,因为对电气设备的性能不了解,实际操作水平较差,不熟悉设备的位置,没有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操作等。
2.客观设备原因
客观设备原因主要包括:电气设备的编号不够规范和清晰、刀闸和开关的分合位置没有明确标识;安装不得当,给工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不便;防失误的装置出现故障,因为长时间的不操作导致的设备生锈、调度通讯不够畅通等。
3.环境原因
比如操作现场的照明不够、雨雪雾等恶劣环境,导致工作人员无法看清设备的标识,因为走错间隔导致了误操作。
4.技术原因
4.1 工作人员在电气操作时对发受令的执行不够严格
①发令者没有受用标准、统一的调度术语,或者在发令时没有使用普通话,以至于发出的指令不够清晰,让受令人误解,导致了漏项操作。
②没有受用双重编号的发受令,由于设备名称的谐音导致的误操作。
③没有重复发令和汇报的内容,发令方对受令人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职责。
④受令人个人状态萎靡不振,不能集中精神听取电气操作命令。
4.2 操作票的填写不规范
①负责填票的工作人员盲目地套用相似的操作票,以至于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操作票的准确性。
②填票人没有严格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的规定填票,不能执行“每张操作票只能填写一项操作命令”的制度。
③操作票填好后没有进行严格的“三审查”,也就是填票之后的审查、值班负责人的审查以及监护人的审查。
4.3 操作之前没有根据相关规范做出电气设备的安全评估
①操作之前,工作人员不熟悉电气系统的运行方式,没有一一核对电气的名称、状态、位置以及编号。
②操作之前,工作人员没有对操作任务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没有分析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没有核对操作票、工作票与调度令。
③检修人员在调试开关或者刀闸之前,没有做好万全的误操作防护措施,运行人员也没有亲临现场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
④在投保护连接片之前,对连接片两头的对地电压没有进行仔细测量。
4.4 电气操作过程缺少规范性
①监护人没有严格监督电气操作者的行动,导致其一边操作电气设备一边做无关紧要的事情。
②在电气设备的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比如复唱票、操作后逐项打钩等,以至于漏项问题频频发生。
③电气运行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较差,没有精湛掌握操作技术,缺少自主操作的工作意识,操作者与监护者没有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
④操作过程中遇到不明之处,在未能确认的情况下自行更改操作票的内容。
⑤没有操作票的时候进行操作或者单人操作。
⑥不能严格贯彻安全防护措施,接地之前直接省略了验电这一关键环节,或者在验电之后没有立刻接地。
4.5 技术措施不到位
①防误操作的闭锁功能失去效果。
②工作人员未经上报擅自使用了电气设备钥匙。
③通讯设备出现问题。
④微机防误操作装置的试验标准不统一,在检查、修护的过程中无法确认装置是否正常。
⑤现有的安全设施不合格。
⑥照明条件较差。
⑦没有双重编号或者双重编号不够清楚。
⑧在应用闭锁程序时,电气闭锁不够认真,以至于解锁时失去了防止电气闭锁误操作措施。
5 管理原因
5.1 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不佳
规章制度与技术规程是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工作人员落实日常工作的根本保障,制度、标准、条例的完善与否、与现场情况符合与否非常重要。由于规章制度、技术规程不够全面、不符合电气设备运行现状,以至于给工作人员造成误导,引起危险事故。最近几年,在制度方面很多企业都在狠下功夫,保证了制度的完善与健全,然而在制度的执行方面却不容乐观,导致完善的制度成了一纸空文。同时,管理人员没有认真学习规章制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对新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工作前没有制度这项理论依据,仅凭个人经验开展工作、做决策;负责电气设备运行和检修的工作人员为了图方便,经常出现倒项、漏项以及跳项等误操作,甚至将一张操作票上有多个操作项目,这些问题都潜在的埋下了误操作隐患。 5.2 防误闭锁的装置管理不够严格
①工作人员缺少培训,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对防误闭锁装置的了解不够全面,以至于经常出现强行解锁现象,最终酿成了危险事故。
②防误装置的钥匙缺少严格的监管,很多工作人员擅自使用钥匙解锁设备。
③防误操作工作的责任没有完全落实,由于职责不明确导致对防误装置的检修维护不够重视,当防误装置出现故障后,没有在第一时间内进行维修,或者维修不恰当,导致装置卡涩甚至失效。
④对防误装置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认真。
5.3 无法落实反违章工作
这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内容,关系到全体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但实际却是无论管理者还是员工,对反违章工作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个人保护班组、班组保护车间、车间保护工厂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反违章工作没有章法可循,奖惩标准不明确,员工的整体安全意识较差。除此之外,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考核也不够严格,在制定考核制度时,企业也没有针对管理责任做出明确说明,让考核失去了本质意义。
二、电气误操作的预防措施
1.加强操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一是重视操作人员的考核,若想获得操作令,必须通过严格、系统的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才行,操作令的发受资格只有具备资格的工作人员才拥有,同时对安全责任问题应予以明确。
二是操作令在发受前,必须开通录音电话,发受双方清晰交换单位、姓名等基本信息,确认双方有发受资格后才能发受操作令。当受令方接到任务后,应将调度人员的基本信息、发令时间以及操作内容等详细记录,记录完毕后根据电话录音再次核实,若有不明之处应当即询问。根据接到的操作任务,受令方委派具备资格的设备操作者与监护者,结合当时设备的装备与运行情况,对操作任务做出详细的布置,将工作重点、工作任务以及安全防护措施一一讲明,如接地刀闸、接地线的拉合与拆卸、电气设备的状态转换以及保护头退等情况。当操作者与监护者核对无误后,再在受令方的指导下完善设备操作之前的准备工作[1]。
三是在接到操作任务之后,首先要做的是分析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做出客观评估,制定安全防护措施。通过评估,确定可以操作之后,需要严格、正确的填写操作票,在操作票送审之前,应反复对照模拟图版确认无误。操作票只有在单一操作以及突发事故的应对时,才能不开具,除此之外的所有操作都应有操作票,且一个操作任务对应一张操作票,工作完成后需第二次确认。
2.提高操作现场的规范性
一是根据相关的规定要求,应将调度双重编号标识牌设置在电气设备的前、后指定位置,书写设备名与编号的字迹必须规范清晰,能够辨认,标识牌的颜色与材料应该鲜明,达到警示效果。最新投入使用的设备,应该在第一时间更新标识牌,防止工作人员看错误入、误操作的现象发生[2]。
二是操作现场的照明条件要理想,保证工作人员能够清晰的看清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及标识牌;操作现场禁止喧哗,以便于工作人员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操作设备;操作现场的卫生、温湿度、空气的畅通要符合要求,给电气设备营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三是相对重要的配电屏、电气设备控制箱,一旦开始操作,必须将防护罩罩在马上结束转换装填的开关上,以免出现误碰造成意外事故。电气设备在检查、维护、试验工作的过程中,如果需要部分断电,必须为周边设备采取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以免发生误碰现象。
3.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
一是强化工作人员的意识教育:在实际的设备操作中,没有绝对的安全。工作人员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设备操作,才能尽量杜绝误操作的发生。身为安全生产的负责人,车间主任应该立足于最近的工作情況、天气情况,积极组织各种安全防范活动,与员工一起学习安全文件,从典型的事故案例中汲取教训,提高员工们的安全意识,真正认识到误操作、违章操作的危害性。通过征文、演讲、有奖问答等活动形式落实“责任和忠诚”的观念教育,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基层管理者应深入员工群体,积极互动,了解员工的生活、工作,为员工解决难题困惑,使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减少误操作[3]。
二是重视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每天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每季一评”的方式,同时结合员工的岗位与专业,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在提高员工技术水平的同时,又要加强对检修规程、安全规程、新进设备及运行操作的学习,保证每位员工都能理解设备的操作规程以及安全防范措施。分析经典事故案例,提倡员工结合事故提出防范措施,通过现场提问、教考分离、班组讲座以及现场模拟的方式,实现最佳的培训效果;用物质与精神奖励来鼓励考核成绩优异的员工,激发员工们的竞争意识。
4.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一是上班前、下班后召开会议:班前会主要是分析当日的操作任务、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设备的运行方式等,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强调注意事项,调整员工的精神状态;班后会主要是对当天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纠正不规范的设备操作。
二是提高操作任务的合理性:以“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作为电气设备操作的准则,制定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管理网络以及操作要求,同时抓好计划、安排、检查、总结以及考核五个环节,禁止无操作票的操作;做好设备钥匙的管理,不允许出现监管不到位、跳项、漏项以及合并项的操作[4]。
三、结语
电气设备的误操作,很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造成误操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仔细分析误操作的原因、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制定安全制度、落实防护措施,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甚至杜绝误操作事故。
参考文献
[1] 郝进,平轶玲.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山东工业技术,2016,(23):162-162.
[2] 刘林.变电运行电气误操作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电子世界,2016,(2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