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影响下,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学习方式以单一接受知识为主,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内容的主动有效建构者,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一起成长的地方。因此,重新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
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影响下,课堂教学成为老师展示教学技巧的平台;是老师忠诚执行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单一接受知识的过程。课堂是老师拥有真理和绝对权威的地方。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师生平等对话,合作互动的过程。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一起成长的地方。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制定了淮安市“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讨论稿)”(以下简称“评价表”)。
一、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是对传统教学评价的一种扬弃
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评价的全面否定而是一种扬弃。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其合理之处,例如评价中强调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强调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这些都是要继承和继续发扬的。要改革的是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强调甄别的功能;改革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关注教师的倾向;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单一、且游离于教学之外的现象;改革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强调统一、千人一面的标准。
二、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就是要将评价观察点从教师转向学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由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最终目标是通过师生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老师和教科书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老师不应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评价课堂教学应把观察的焦点从教师转向学生。但决不是否定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的引领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
首先,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学生学习行为转变的前提。能否有效构建学生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从“评价表”的二级指标看,与传统的评价体系变化不大,但从“评价表”的三级指标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1、教学目标的确定,强调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全面、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层次性、可操作性;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下的教学标准是有层次性、动态的、发展的、科学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在是呆板文本式,而是体现基础性、现代性和综合性的统一,做到“依靠文本又不依赖文本,超越文本又不脱离文本”,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处理好文本与课外材料的关系。3、“评价表”乃重视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技术运用的评价,但对这些内容的评价,从传统以教师为立足点的评价,转变为引领学生有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为立足点的评价。这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重在“预设”,那么学生的学习行为就重在“生成”。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很少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评价。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课堂教学这个学习系统结构中,学生是主体,只有让学生在这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成长。所以,“评价表”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行进评价,而且加大评价的权重。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们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分为三个层次: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交流状态、学生的情感状态。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了求知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具重要性。而要培养终身学习、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人,则更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很显然“授之以渔”还不够,“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场”,让学生在这知识的“鱼场”中,增强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参与——交流——升华(情感和能力的综合发展)”是学生学习行为的三个不同层次,逐层递升,又相互作用,互相促进。
最后,要观察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学习。课堂教学的一切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要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动手、动脑,学生能否进行深刻的思考;观察学生是否善于质疑、交流;要观察每个或大部分学生有否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最终观察学生是否实现了有效学习。对学生有效学习的评价也分为三个层次:学会了吗、会学了吗、学得有情趣吗,这三个层次同样逐层递升,又相互作用,互相促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实现高效的学习,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它确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把观察的焦点从教师转向学生,就是要摈弃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避免课堂教学中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教学技巧表演。就是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依据本学科特点,想方设法指导、帮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各自的基础上取得不同的进步。让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去折射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
三、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就是要促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依据大纲、课本、教参备课,按照教材上课,内容教完考试、评价。教学的内容是国家规定的,教学的方法是老师选定的。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学生。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教师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特征。重视他们的学习需求,已有经验和心理反馈。教师要了解研究学生,首先,是因为今天的学生是变化了的学生。其次,今天的学生是变化中的学生。再次,今天课堂中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他们来之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教育和影响;他们学习的基础和习惯不同、性格和个性各异。依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能是有八种智力组成的,各人的组合不同,智力强项各异,但并无优劣之分。只要善于开发,每个人都可以将其智能潜力发挥至极至。老师有责任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使之适切学生实际。教师要熟悉学生的生活。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使教学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在学习中得到应用。教师要针对不同孩子的智能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使之适合各个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要准确体现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有别于原来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国家顾及全国所有地区,对基础教育各学科提出的统一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底线,它不是最高标准。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和需求,组织教学。在保证每个孩子都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学得更多一点,更好一点。
四、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就是促进教师张扬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节好课,应该是能体现教师个人特点、张扬师生个性的课;是特色明显,使人印象深刻的课;是充满创新尝试、师生进行心灵交流、智慧碰撞、激发师生灵感火花的课。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就是要鼓励教师大胆创造,勇于探索,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突破教材,整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用心,养成思维的习惯,形成行为的方式;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就是要促进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就不会有创造性,而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的。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善于发现,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则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教师。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学则是教师自我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教师要发挥自己所长,张扬自己的个性,既要有不怕困难和挫折,百折不饶的顽强毅力;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科学的精神,踏实的态度,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从而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五、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就是要改革评价主体单一。且游离于教学之外的状况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多是听课的领导和同行为单一的评价主体,忽略了教师本身和学生的评价,影响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公正和效度。改革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就是要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听课的领导和同行以外,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这堂课自己感觉如何?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怎样改效果会更好?其次,本班的学生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主体,他们对课上得怎样。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怎样上他们学习更有效,学生最有发言权。同时要建立家长、同事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同行互听、互评,是新课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在互相讨论,相互切磋的过程中才能激发自己的教育灵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就是要改革评价过于强调甄别的功能和过于单一的评价标准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把评价理解为“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强调了甄别的功能,在学生有“一考定终身”的情况下,教师同样有“一课论成败”的现象。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就是要使评价的主体和客体互动。使评价的过程成为相互研讨、平等对话、理解沟通的过程;成为为改进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决策,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信息的过程。因此,评课者不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评析,更要提出自己的建设性的建议。
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要从尊重教师个性差异,促进教师发展出发,根据教师的不同起点,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经历,采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从而达到帮助教师提高,协助教师改进,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
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影响下,课堂教学成为老师展示教学技巧的平台;是老师忠诚执行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单一接受知识的过程。课堂是老师拥有真理和绝对权威的地方。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改革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师生平等对话,合作互动的过程。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一起成长的地方。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制定了淮安市“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讨论稿)”(以下简称“评价表”)。
一、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是对传统教学评价的一种扬弃
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评价的全面否定而是一种扬弃。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其合理之处,例如评价中强调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强调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这些都是要继承和继续发扬的。要改革的是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强调甄别的功能;改革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关注教师的倾向;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单一、且游离于教学之外的现象;改革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强调统一、千人一面的标准。
二、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就是要将评价观察点从教师转向学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由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课堂教学最终目标是通过师生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老师和教科书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老师不应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评价课堂教学应把观察的焦点从教师转向学生。但决不是否定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的引领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
首先,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学生学习行为转变的前提。能否有效构建学生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从“评价表”的二级指标看,与传统的评价体系变化不大,但从“评价表”的三级指标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1、教学目标的确定,强调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全面、应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层次性、可操作性;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下的教学标准是有层次性、动态的、发展的、科学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在是呆板文本式,而是体现基础性、现代性和综合性的统一,做到“依靠文本又不依赖文本,超越文本又不脱离文本”,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处理好文本与课外材料的关系。3、“评价表”乃重视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技术运用的评价,但对这些内容的评价,从传统以教师为立足点的评价,转变为引领学生有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为立足点的评价。这充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重在“预设”,那么学生的学习行为就重在“生成”。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很少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评价。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课堂教学这个学习系统结构中,学生是主体,只有让学生在这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成长。所以,“评价表”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行进评价,而且加大评价的权重。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们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分为三个层次: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交流状态、学生的情感状态。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了求知的方法比知识本身更具重要性。而要培养终身学习、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人,则更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很显然“授之以渔”还不够,“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场”,让学生在这知识的“鱼场”中,增强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参与——交流——升华(情感和能力的综合发展)”是学生学习行为的三个不同层次,逐层递升,又相互作用,互相促进。
最后,要观察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学习。课堂教学的一切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要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动手、动脑,学生能否进行深刻的思考;观察学生是否善于质疑、交流;要观察每个或大部分学生有否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最终观察学生是否实现了有效学习。对学生有效学习的评价也分为三个层次:学会了吗、会学了吗、学得有情趣吗,这三个层次同样逐层递升,又相互作用,互相促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实现高效的学习,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它确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把观察的焦点从教师转向学生,就是要摈弃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避免课堂教学中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教学技巧表演。就是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依据本学科特点,想方设法指导、帮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各自的基础上取得不同的进步。让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去折射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
三、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就是要促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依据大纲、课本、教参备课,按照教材上课,内容教完考试、评价。教学的内容是国家规定的,教学的方法是老师选定的。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学生。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教师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心理特征。重视他们的学习需求,已有经验和心理反馈。教师要了解研究学生,首先,是因为今天的学生是变化了的学生。其次,今天的学生是变化中的学生。再次,今天课堂中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他们来之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教育和影响;他们学习的基础和习惯不同、性格和个性各异。依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能是有八种智力组成的,各人的组合不同,智力强项各异,但并无优劣之分。只要善于开发,每个人都可以将其智能潜力发挥至极至。老师有责任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使之适切学生实际。教师要熟悉学生的生活。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使教学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在学习中得到应用。教师要针对不同孩子的智能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在课堂教学中 采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使之适合各个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要准确体现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有别于原来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国家顾及全国所有地区,对基础教育各学科提出的统一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底线,它不是最高标准。教师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和需求,组织教学。在保证每个孩子都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学得更多一点,更好一点。
四、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就是促进教师张扬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一节好课,应该是能体现教师个人特点、张扬师生个性的课;是特色明显,使人印象深刻的课;是充满创新尝试、师生进行心灵交流、智慧碰撞、激发师生灵感火花的课。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就是要鼓励教师大胆创造,勇于探索,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突破教材,整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用心,养成思维的习惯,形成行为的方式;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就是要促进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没有个性就不会有创造性,而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的。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善于发现,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资源则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教师。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学则是教师自我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教师要发挥自己所长,张扬自己的个性,既要有不怕困难和挫折,百折不饶的顽强毅力;更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科学的精神,踏实的态度,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从而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五、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就是要改革评价主体单一。且游离于教学之外的状况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多是听课的领导和同行为单一的评价主体,忽略了教师本身和学生的评价,影响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公正和效度。改革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就是要实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除了听课的领导和同行以外,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这堂课自己感觉如何?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怎样改效果会更好?其次,本班的学生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主体,他们对课上得怎样。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怎样上他们学习更有效,学生最有发言权。同时要建立家长、同事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同行互听、互评,是新课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在互相讨论,相互切磋的过程中才能激发自己的教育灵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就是要改革评价过于强调甄别的功能和过于单一的评价标准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把评价理解为“为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过程”,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强调了甄别的功能,在学生有“一考定终身”的情况下,教师同样有“一课论成败”的现象。义务教育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就是要使评价的主体和客体互动。使评价的过程成为相互研讨、平等对话、理解沟通的过程;成为为改进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决策,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信息的过程。因此,评课者不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评析,更要提出自己的建设性的建议。
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要从尊重教师个性差异,促进教师发展出发,根据教师的不同起点,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经历,采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从而达到帮助教师提高,协助教师改进,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